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

2020-12-15 十萬山裡的小木屋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感慨優秀的都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抓住自己的心,或者我的孩子能像他們那樣該多好。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晚,只要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這裡有一條黃金法則,您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細微的改變積聚著質變的發生。

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學習不用功,作業馬虎,而且不能理解家長的難處,每天愛遊戲勝過愛學習。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先是望子成龍,然後轉變為做一個優秀生,最後蛻變為能夠與自己互相安好。

這個時代的孩子或多或少接觸網絡和遊戲,畢竟這些新奇的事物比枯燥的課本有趣多了。為人父母的我們,何嘗又不是整天抱著個手機,刷著一些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網絡信息。下班之後,我們回到家有沒有拿起書本,有沒有興趣去鑽研和學習新事物,我們都會理直氣壯地否定上面的行為,似乎有一個無法駁斥的理由,就是上班和生活太累了。

如果家庭之中沒有一種向上的氛圍,父母沒有嚴於律己,恐怕孩子很難達到我們的要求,現實是即使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孩子仍然沒有跟上自己的腳步。如果我們空閒的時候,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機和網遊,從活動的本質而言,孩子和我們打發時間的途徑是類似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們失去了對新事物的學習熱枕,卻又要求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那麼得到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一般而言孩子未來的模樣可能就是你現在的樣子,作為父母,我們習慣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總竭盡全力想著為孩子鋪平道路。可想而知孩子的幼小的身軀會肩負著多少我們寄託的重擔,這樣用力過猛的方式是否得當值得深思。

你的語重心長和淳淳教誨很多情況下不會起到什麼效果,但你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方式卻會收到奇效,至少父母已經做到了再去要求你,孩子一樣會在生活中對你的行為耳濡目染,細微的改變總在積攢著質變。

活成孩子的驕傲,變成孩子的榜樣

樂觀地生活是一種態度,教育好孩子是一種修行,作為孩子人生之旅上的擺渡人,需要的是言傳身教,希望自己淺薄卻不凡的人生經歷能夠引導孩子在風平浪靜之時能夠居安思危,也能夠在暴風驟雨中臨危不亂,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助揚帆遠航的孩子一臂之力。

父母的平臺是孩子的起跑線,作為普通人,雖然我們竭盡所能,但能夠留給孩子的物質財富是有限的,但能讓孩子明白大是大非,能引導他對正確的新事物、新知識以及新領域保持適度的饑渴,能讓孩子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豁達心態,這就是普通人的成功,這是普通人創造的偉業,是一個普通家庭通過有限的資源取得的豐碩成果。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
    導語:不管你是老師還是為人父母,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是通過怒吼來震懾孩子呢?怒吼是否真的管用我想您心裡都很清楚。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最近發生的以身作則的事情。
  • 培育醇正家風「身教大於言傳」
    培育醇正家風「身教大於言傳」 發表時間:2015-03-12   來源:揚州文明網只有做到齊家,才是真正的「出世」實幹興邦,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而醇正的家風,又是齊家的根本要素。家風不僅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和人格的養成。基於此,中國人自古就特別注重庭訓、家教。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等優秀文化與傳統美德,反覆地出現在古人的家訓、家規中。
  • 父母須知,身教大於言傳!
    這個道先視為常道,就好像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或者是翹楚的人,是不會和一般人計較的,比如一個成人和一個孩子玩打卡片遊戲,輸贏對成人來說根本不重要,反倒是孩子看得很重,這是因為當一個人在思想方面上升一個層次的時候,他是不會和低於此層次的人爭執、或計較的。
  • 「身教」大於「言傳」,孩子不聽話,只是因為缺少榜樣的力量
    在沒有做父母之前,很多人會看一些育兒的書籍,在還沒有孩子的時候,看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總會覺得教育孩子特別簡單,也在憧憬這自己一定能教育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言傳身教」,而在於教育孩子上似乎「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言傳」。科學男神——魏坤琳的教科書式「身教」對於科學男神魏坤琳,大家最開始認識他大多數是在大型燒腦節目《最強大腦》裡。在這個節目裡,我們能看出這個高智商的科學家是一個很嚴謹卻又不失風趣的男人。
  • 法官的孩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孩子永遠是賊,是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
    這是從遺傳學方面來說的,父母的一些基因會遺傳給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東西雖然是後天形成的,不會遺傳給孩子,但是通過大環境的影響和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無意中學到些許東西的。有句話是:想要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你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在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要看到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舉手之勞卻能延續他人生命,每一次善舉,也該讓孩子親身感受到。這種愛不同於家人的愛,不同於朋友同學之間的愛,是給予陌生人生命的關愛。傳遞愛心詮釋無償獻血的意義作為父母,吳尊不僅自己親身參與到無償獻血公益事業,還將這份觀念傳遞給了下一代,給了孩子們樹立了很好的公益價值觀。
  • 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傳
    可一個學期後,孩子並未改變孤僻、不言語的言行。相反,因為缺少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飲食上經常挑食或者乾脆不吃飯,當然這些大人們通常不知情。下學期結束時,發現孩子瘦了許多。今年暑假的時候在家裡也很少聽話主動就餐,晚上睡覺出現磨牙和抽搐的現象,後來去醫院檢查時得出缺鋅鈣元素。
  • 悟者天成:你真的懂什麼叫做身教重於言傳嗎?
    我們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要懂禮貌,不要講謊話。。。我們說,身教重於言傳。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別人,要比用言語去教育好的多。這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也是身教重於言傳的出處。就是告訴我們:首先自己品行端正了,不需要命令別人,別人也會去遵從;自己品行不端正,即使命令別人,別人也不會遵從。孔子是從品德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話。可是何為品德端正,這又是個問題。
  • 身教大於言傳——《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36則
    雜評:1、身教大於言傳。教育孩子,一年到頭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孩子你要如何說話,孩子你要如何做事。不如,父母親自去說話,親自去做事,給孩子做出一個示範來,這樣的效果才會清晰和牢固。這就是,現在常說的,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就是幹。2、不要自相矛盾。說話前後不一,容易讓孩子產生懷疑。
  • 教育經典案例30篇(二):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菸
    張伯苓先生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則,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榜樣,折斷了多年用的煙杆,這種教育方法其實對今天父母也有許多啟示。那麼,通過這個故事,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 王院峰: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言行,深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王院峰: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言行,深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有一次,兩個孩子玩的好好的,就突然聽見孩子罵道:這個事情明明就是這樣弄得,你非要那樣弄,你是不是有病呢!當聽見孩子這樣說,心裡一驚,這不愧是我的兒子,說話時的語氣和自己都是一模一樣的。
  • 身教造句和解釋_身教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身教(shēn jiào)。反義詞有:言教。用自身的行為教育別人。[身教重於言教。]身教參考例句:1、父母教育子女應該以身作則,言教與身教並重。2、父母教導子女要言教、身教並重。身教有關的成語:1、言傳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傳:語言上傳授、講解;身教:親身以行動教導。一面在言語上傳授;講解;一面在行動上示範。指言語行動起模範作用。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不如以身作則
    ,父母都是喜歡說教的,他們喜歡教育孩子教育子女,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很多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不如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給他們看比說其實更有意義,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方法,以身作則,其實更為重要,很多時候說給孩子聽,他們不以為意,但如果以身作則,他們就會學習。
  • 教育,身教大於言傳
    盧梭說過:「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而導致這個局面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父母自己。小學二年級時,我和隊友配合失利輸了接力比賽,為此我們鬧了矛盾。而這正是大多數家長都在犯的錯誤,始終搞不清孩子究竟想要什麼。道理再好,也只是冷冰冰的語言。它能給予到孩子的溫暖,如何跟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一句暖心的問候相提並論呢?
  • 身教勝於言傳 爸媽都是低頭族,孩子怎會不愛網
    對小朋友來說,身教勝於言傳,如果父母都是低頭族,又怎麼可能讓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腦呢?  不少家長都在為孩子們沉迷上網而煩惱,恨不得把家裡的iPad、手機都收起來,可是,日前在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主辦的小主人論壇上,成天玩手機的父母成了讓孩子們困惑的話題。
  • [超級新聞場]溫馨提醒:父母做好榜樣 「言傳」更要「身教」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0月11日 10:21 視頻簡介 溫馨提醒:父母做好榜樣,「言傳
  • 教育,不是只要求別人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榜樣
    我們從教育的「教」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來了,左邊是一個孝子,而這個孝字上面是一個叉叉,下面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叉叉,再下面是一個孩子的子,告訴我們這個教,是身教重於言教。就是我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們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夠做。我們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能做得恰恰相反。對自己要求很寬鬆,對別人要求很嚴格,那這個教一定教不好,一定有逆反。
  • 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常常陷入思維定勢!
    言傳身教應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者的信條之一,言傳就是通過語言來講解、傳授,身教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別人。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並且大家很認同身教重於言教,這一認識源於孔子,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