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只要求別人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榜樣

2020-12-21 餘莉開講群書治要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十八集*

(本文共 805字,閱讀大約 3分鐘)

第三點就是,「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第三句是講如何使人們互相勸勉為善,就是要舉用那些善者。那個人品德好,就舉薦他出來,讓百姓看了有所效法。教不善者,也不是說不善者不好,只要去教導他,也就是說一邊舉用善人,一邊又去教不善之人,人民自然相觀而勸,這個是不勸而勸。我們注意在這裡並沒有說,對於不能的人要把他拋棄,要把他開除,這個就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了。所以這個「教」就是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們看到很多的大學,這個學生一有問題就把他開除了。那麼把他開除了,他走上社會,請問誰來教導他呢?學校都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我們學傳統文化的團隊,都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請問誰來教他們呢?所以這個教就是對於那些做得還不夠好的人,也不能夠嫌棄,更不能夠放棄,還要有耐心去教導他。中國古人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治國平天下,也是以教育為首要。所以一切的機構設施,都是為教育來服務的,都是以把人教好為中心的。

怎麼樣去教呢?我們看這個《說文解字》上,對「教」下了一個定義,說「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看了就怎麼效仿,這才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徑。所以有的人說為什麼教的效果不佳呢?我們從教育的「教」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來了,左邊是一個孝子,而這個孝字上面是一個叉叉,下面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叉叉,再下面是一個孩子的子,告訴我們這個教,是身教重於言教。就是我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們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夠做。我們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能做得恰恰相反。對自己要求很寬鬆,對別人要求很嚴格,那這個教一定教不好,一定有逆反。那麼在右邊是一隻手拿著一個柳條,這個告訴我們什麼呢?這個教育要有耐心,它是需要我們時時拿著柳條在孩子身邊、耳旁,耳提面命。他做錯了就要給他提醒,給以開導。所以我們教,教不好,什麼原因呢?就是這兩個原因,第一是身教做得不夠,第二就是缺少耐心。從這兩點上找原因,也就一定能夠找到。

--------------------正體-----------------

第三點就是,「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第三句是講如何使人們互相勸勉為善,就是要舉用那些善者。那個人品德好,就舉薦他出來,讓百姓看了有所效法。教不善者,也不是說不善者不好,只要去教導他,也就是說一邊舉用善人,一邊又去教不善之人,人民自然相觀而勸,這個是不勸而勸。我們注意在這裡並沒有說,對於不能的人要把他拋棄,要把他開除,這個就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了。所以這個「教」就是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們看到很多的大學,這個學生一有問題就把他開除了。那麼把他開除了,他走上社會,請問誰來教導他呢?學校都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我們學傳統文化的團隊,都起不到長善救失的作用,請問誰來教他們呢?所以這個教就是對於那些做得還不夠好的人,也不能夠嫌棄,更不能夠放棄,還要有耐心去教導他。中國古人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治國平天下,也是以教育為首要。所以一切的機構設施,都是為教育來服務的,都是以把人教好為中心的。

怎麼樣去教呢?我們看這個《說文解字》上,對「教」下了一個定義,說「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看了就怎麼效仿,這才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徑。所以有的人說為什麼教的效果不佳呢?我們從教育的「教」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來了,左邊是一個孝子,而這個孝字上面是一個叉叉,下面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叉叉,再下面是一個孩子的子,告訴我們這個教,是身教重於言教。就是我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們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夠做。我們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能做得恰恰相反。對自己要求很寬鬆,對別人要求很嚴格,那這個教一定教不好,一定有逆反。那麼在右邊是一隻手拿著一個柳條,這個告訴我們什麼呢?這個教育要有耐心,它是需要我們時時拿著柳條在孩子身邊、耳旁,耳提面命。他做錯了就要給他提醒,給以開導。所以我們教,教不好,什麼原因呢?就是這兩個原因,第一是身教做得不夠,第二就是缺少耐心。從這兩點上找原因,也就一定能夠找到。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小故事 大智慧 學習傳統文化 利己又利他

相關焦點

  • 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
    一個好人,不一定能成為好的領導人,但反過來,要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首先必須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時期,孫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他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勇猛無比,作戰身先土卒,人稱「小霸王」。在平定江東時,他每每衝鋒陷陣,手下人很為他擔憂。
  • 領導的基本要求,先做榜樣,再做管理
    1、 有格局人常說,常在江湖混,哪有不挨棍,也就是說,工作過程中,有說閒話的,有批評的,有幫倒忙的,還有背後說你不好的,如果你作為高管,那一定是一笑了之,有誰聽說過天天說別人壞話就能成功的,還有誰聽說過,天天反論別人還能大器者
  • 內觀:教育別人之前,自己先要做到
    現在的教育問題通通出在這裡,教孩子必須用正道,但是講幾遍孩子不聽父母就會動怒,一旦動怒就會父子反目,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積怨」,積怨則成仇。古人之所以強調先「立身」,就是現在人說的那些「玄而無用」的東西,就是為了以後自己說的別人能聽進去,不會那麼空,那麼飄。
  • 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感慨優秀的都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抓住自己的心,或者我的孩子能像他們那樣該多好。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晚,只要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先是望子成龍,然後轉變為做一個優秀生,最後蛻變為能夠與自己互相安好。這個時代的孩子或多或少接觸網絡和遊戲,畢竟這些新奇的事物比枯燥的課本有趣多了。為人父母的我們,何嘗又不是整天抱著個手機,刷著一些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網絡信息。
  • 向榜樣看齊 做合格黨員——《榜樣》觀後感
    其實撥動我們心弦的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情節,也不是什麼曲折迷離的經歷,而是他們兢兢業業、勤奮創業、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和在磨礪中進取、在探索中創新的精神意志。我們要善於學習這些先進典型身上可貴的進取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向榜樣看齊,向著燈塔前行。我們要在榜樣的激勵感召下,不辱使命,砥礪前行。做一棵草,儘可能染綠一塊土地;做一絲雨,儘可能滋潤方寸泥土。
  • 每日一說:做人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做心目中的自己
    每日一說:做人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做心目中的自己人是活給自己看的,別指望別人懂你,別要求事事順心;苦累中,學會安慰自己,在命運裡堅強;生活,煩時找找樂,別丟了幸福;忙時偷偷閒,別丟了健康;累時停停手,別丟了快樂;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痛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做人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做心目中的自己。
  • 不要以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在覺得激情滿滿的同時,很多人暗自把這些「厲害人物」設置成了自己的目標,自己也埋頭行動起來。但往往發現努力一段時間以後,做出的結果並不如人意,有些人甚至因為無法達到標準而喪失了鬥志,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不是說了要「積極行動」嗎?要「勇於開始」嗎?為什麼我做了以後做不到呢?
  • 心理學者眼中的榜樣教育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擁有一些美好的心理特質,首先自己要成為這樣的人。」榜樣教育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動作的模擬到語言的掌握,從態度的習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加以完成。
  • 不但要「看」別人比自己強,更要「顧」別人的事
    一個教會要合一,只有心存溫柔、彼此順服,才能做到。而人往往是自義的、爭競的,生怕順服讓自己低人一等、吃虧受損。於是,保羅再次將基督耶穌作為溫柔順服的榜樣,放在眾人的面前。基督雖有足夠的能力、地位,不必去順服,但祂還是存溫柔的心,讓自己成為一個順服者。順服充滿了挑戰、痛苦、羞辱、甚至是死亡。但是,這樣的順服並沒有以此收場。
  •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心理學故事:自己做不到為啥要求別人做到?
    結果上去一看,傻了,怎麼回事兒呢,這位少婦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天津舉子的媳婦兒。這場景可就搞笑了。這個一幫年少輕狂的年輕人聊得熱火朝天,上去一看是自己媳婦兒,這擱誰誰心理舒服啊。有人問了,都是朋友,為什麼大家不認識他媳婦兒呢?過去的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可能真的就沒見過。
  • 半途而廢,廢掉的不是別人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通常情況下,這個成語是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事情還沒有完成就停下來,或者做到一半就放棄,結局往往是一事無成。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很多半途而廢的人。其中有一些聰明人,格外叫人惋惜。曾經有一位朋友,腦子很靈活,做事風風火火,人品也算過得去。
  • 高考作文試寫:做自己的榜樣,為自己樹立一面鏡子
    做自己的榜樣,為自己樹立一面鏡子俗話說得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各行各業都有出人頭地的時候,高中生活,對於你們來說是一個新起點,新徵程。就像紅軍二萬五千裡的長徵一樣,有人堅持到最後,有人只走到一半。
  • 父母教育孩子,該「佛系」還是「嚴厲」?下決定之前先做到這3點
    在他的嚴管之下,孩子變得懦弱敏感,什麼事情都不敢自己做決定,遇到困難也會尋求父母的幫助。可小王卻不同,她喜歡釋放孩子的天性,從兒子出生起她就採取了佛系的教育方法,小到孩子自己吃飯,大到孩子自己幹家務,她從來不管。即使孩子在外面闖了禍,她也不會過度地訓斥,而是讓孩子自己處理。
  • 好家風,不是口頭的教育,而是需要一代一代身體力行的傳承
    曾國藩身居高位,但是對於家風的傳承他自己是身體力行的,並不是只口頭說說而已。對於他這樣的人物,換成別人,可能家族裡的人會打著他的旗號而去狐假虎威,但在曾國藩的約束下,曾家子弟都能謹遵家訓,做到循規蹈矩。因為,他們都以曾國藩為榜樣。 所以說,家風的傳承,不只是在嘴上,而應該是行動上。
  • 與其比較「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學「別人家的父母」
    我從來只想靠自己,那麼靠自己的我做到了我最大限度能做的,就夠了。再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我不過就懟回一句「先看看人家的父母。」德國哲學家思貝兒斯曾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有了女兒的時候,我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盡力,課餘學習考證,有時候也會讀一些書,這些都被女兒看在了眼裡,她也喜歡上了看書。
  • 想要求得美滿姻緣,先做到2點
    然而很多人苦苦追尋自己的美滿愛情,最終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怎樣才能收穫美滿的姻緣呢?想要求得美滿姻緣,先做到2點。所謂「福業相當,方為夫婦」。 《分別功德論》中記載了一個難為夫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對夫妻,女人死後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掃塔,於是就對丈夫說你加油掃塔,以後升天還來做我丈夫。
  • 加強愛國主義的核心不是教育,而是通過每位公民的愛國行為去影響
    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員工愛自己的公司,做家長的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嗎?雖然這是一個假設,但現實中存在這種情況的公司太多了。回憶曾經在美國工作的時候,就職的企業從來都不去考核企業文化,也不會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但公司也希望打造家的文化,也希望員工忠誠,只是從來不去做形式上的東西,都是通過行為來表達。
  • 東施效顰啟示:最有魅力的女人,不是做別人,而是做真實的自己
    ,而是做真實的自己。 真正的魅力是做自己‍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從來不是盲目做別人,而是去做自己。 不再覬覦別人的美,我們內心就會安靜下來,你的面部柔和和你融合為一,自然你就成為那個最可愛的人。 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兩個人完全一模一樣,即使雙胞胎也是如此。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更為幸福,不是去模仿別人,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風格,這才是你最大的特色。
  • 東施效顰啟示:最有魅力的女人,不是做別人,而是做真實的自己
    ,而是做真實的自己。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從來不是盲目做別人,而是去做自己。美是回來讓你發現自己。不再覬覦別人的美,我們內心就會安靜下來,你的面部柔和和你融合為一,自然你就成為那個最可愛的人。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兩個人完全一模一樣,即使雙胞胎也是如此。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更為幸福,不是去模仿別人,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風格,這才是你最大的特色。
  • 教育孩子,要做到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