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心理學故事:自己做不到為啥要求別人做到?

2020-12-13 馬道談心理

今天講的故事,很有意思。

說天津這地方,有個孝廉,孝廉,就是考科舉的舉子。說這個舉子,某一天約了一幫朋友,到郊外踏青,到外面玩兒去。

也都是一幫學生,年輕氣盛,心思輕浮,舉止不夠端莊。證玩著呢,就看見柳樹林裡的樹蔭下面,有個少婦,騎著驢,從這樹蔭下面過。過去女人出門,不像現在一樣騎個電動車,摩託車的,騎個高頭大馬,也不合適。就騎驢。驢走得相對慢點,穩當。

這幫年輕人就看見少婦騎著驢過去,美女呀,又看見這美女沒有其他同伴。就要三和四,互相攛掇著跟著這美女的後面跑,嘴裡還說著一些不著調的輕薄話,語言調戲這美女。(這鏡頭像不像《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江南四大才子啊?)

那驢上的少婦呢,一聲不吭,就拿這鞭子抽這驢,趕快往前走。

這幫學子們見這美女不吭聲,越發來勁,於是一幫子人爭搶著往前追,就有幾個跑得快的,就追上這驢,扯住了不讓少婦走。

但是呢,這少婦也沒害怕。就從驢上就下來了,就跟這幾個跑得快的就調侃,聊上天了。一副歡喜的樣子,好像很喜歡這些年輕的學子似的。

這正聊得歡呢,這天津的舉子和後面幾個人也追上了,一看,喲,聊真熱鬧啊,趕快我也來參與一下吧。結果上去一看,傻了,怎麼回事兒呢,這位少婦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天津舉子的媳婦兒。

這場景可就搞笑了。這個一幫年少輕狂的年輕人聊得熱火朝天,上去一看是自己媳婦兒,這擱誰誰心理舒服啊。

有人問了,都是朋友,為什麼大家不認識他媳婦兒呢?過去的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可能真的就沒見過。反正是一幫狐朋狗友正圍著他媳婦兒調戲呢。這心裡是又尷尬,又氣憤。

但是這天津舉子心裡挺納悶兒,心說我媳婦兒不會騎驢呀,什麼時候學會的?而且平時都在家裡邊,沒什麼理由跑叫外來幹啥?雖然心裡有疑問,但是媳婦兒就站在眼前呢,不由他不服啊。

就見自己媳婦兒跟幾個小夥子你拍我打,嘻嘻哈哈,眉來眼去,聊得那叫熱鬧。心裡那個氣呀。走上前去,大聲罵自己媳婦兒。結果呢,他媳婦兒好像不怕他,還是繼續跟幾個人嘻嘻哈哈。

這天津舉子可氣壞了,心裡的怒火一浪一浪的湧來。於是舉起巴掌,就想揍他媳婦兒,你這不守婦道的老娘們,趁我不在家,到外面瞎跑,還跟這麼多男人眉飛色舞的,看我揍不死你。抬手就想抽他媳婦兒耳光。

就見他這媳婦兒,忽然飛身一躍,一下就跨到驢上。突然一扭身,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儼然不是自己的媳婦兒啊。只見這女子手拿皮鞭,指著這個天津舉子就說:「你這個慫人。你看見別人家的媳婦兒,你就下作的說些流氓話,做些流氓事。去用各種方式去調戲人家。過來一看是自己媳婦兒,你就又這麼憤恨,又想打自己媳婦兒,認為自己媳婦兒不端正。你是讀聖賢書的人,一個寬恕的恕字你都不能理解,不能做到,你怎麼參加科舉考試的?以後怎麼做人?怎麼做人前表率?」

一通數落,然後一揮鞭子,騎驢而去。走了

這天津舉子,孝廉。色如死灰,臉色就像死灰一樣,呆立在這路邊,腳都不聽使喚,路都走不了了。

內心的陰暗被人一下戳中的感覺,就是這個感覺。好像衣服一下被人扒光,內心的那種衝擊,一下將人打垮。

究竟這女人是什麼東西,是鬼是魅,不知道。只知道,這女人一下戳中某孝廉的要害,一擊擊潰。

故事結束。

在這個故事裡面,紀曉嵐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我們常見的人性。就是對待自己要求寬鬆,怎麼做都行。然而對待他人,就要求極高。待己寬,對人嚴。這是一個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內外要求不一致,言行不一。

孔子認為,「恕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核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待人接物的標準要一致。

誰希望自己的媳婦兒出去跟人輕薄?不希望。你出去跟別人媳婦兒輕薄,為什麼就可以呢?你是遵循的那條道理?

你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天天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嗎?不希望。那麼自己拿個手機不撒手,為什麼就可以呢?這是哪條理?

孩子為什麼就必須學習,而你就可以天天不學習,天天玩兒麻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希望有的東西,就不要要求別人要有。這是我們生活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心理狀態。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是在不能寬以待人的狀態下產生的。領導和下屬,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夫妻之間等等等。之間的矛盾都是因此而起。

原文:

天津某孝廉,與數友郊外踏青,皆少年輕薄。見柳陰中少婦騎驢過,欺其無伴,邀眾逐其後,嫚語調謔。少婦殊不答,鞭驢疾行。有兩三人先追及,少婦忽下驢軟語,意似相悅。俄某與三四人追及,審視,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騎,是日亦無由至郊外,且疑且怒,近前訶之。妻嬉笑如故。某憤氣潮湧,奮掌欲摑其面。妻忽飛跨驢背,別換一形,以鞭指某數曰:「見他人之婦,則狎褻百端;見是己婦,則恚恨如是。爾讀聖賢書,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掛名桂籍也?」數訖逕行。某色如死灰,僵立道左,殆不能去。竟不知是何魅也。

紀曉嵐我們帶來什麼樣心理故事呢?我們明天再聊。

相關焦點

  • 《閱微草堂筆記》:故事中的世態人情和閱世智慧
    24歲應順天府鄉試就拿了個解元,因為要給母親服喪,耽誤了幾年不能考試,31歲一考就中了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本來乾隆三十三年他已經外放貴州都勻知府,乾隆愛其才華,捨不得他走,就把他留在身邊了。他這輩子,除了做官,依我看真正幹的就倆件大事,一個是主持編了《四庫全書》,一個就是寫了一本《閱微草堂筆記》。
  •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
    我國明清兩代是筆記小說最為發達的時期,不少文人都寫下了許多或志怪、或掌故,或記述風土民俗以及秘錄政壇的筆記小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其中出現了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樣著名的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便是這一時期一部著名的文言筆記小說。  《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乾隆進士,由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運河故事
    【編者按】《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昀創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合集,成書約於1789至1798年間。紀昀生於今河北省滄縣衛河(今南運河)畔,由於在京城為官,經常乘舟沿南、北運河遊走於故鄉與京城之間,故在這部著作中,記錄了不少發生在運河兩岸的逸聞,以下兩則故事載於《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槐西雜誌(一)》中: 餘有莊在滄州南,曰上河涯,今鬻之矣。舊有水明樓五楹,下瞰衛河。帆檣來往欄楯下,與外祖雪峰張公家度帆樓,皆遊眺佳處。
  • 《閱微草堂筆記》故事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御史胡牧亭說他家鄉的村裡有人養了一頭豬,這頭豬不知怎的只要見了鄰居老人便瞪著眼睛狂吼,本來跑去想要咬鄰居老人,但是見了別人就不這樣。時間長了,鄰居老人很憤怒,於是想把豬買下來殺掉吃肉。後來老人突然醒悟:莫非這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宿怨嗎?
  • 《閱微草堂筆記》裡的一個很嚇人的故事,被搬到了《大話西遊》中
    不同的是聊齋偏重於描寫狐仙花妖一類,而《閱微草堂筆記》裡描寫的更多的是殭屍,曾經《閱微草堂筆記》裡的殭屍故事,被香港的許多導演改編搬上了熒幕,而電影中那些殭屍之所以都身著清代官服,跟這個也有一定關係,因為《閱微草堂筆記》裡的故事大多數都是清代的。
  • 劉勇強:影印《閱微草堂筆記》序
    簡而言之,紀昀在創作方法上,追摹前代文言小說質樸簡淡的文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顛倒是非如《碧雲騢》,不懷挾恩怨如《周秦行記》,不描摹才子佳人如《會真記》,不繪畫橫陳如《秘辛》」(鄭開禧《閱微草堂筆記》序引紀昀語),行文重實錄而少鋪陳,多議論而少描寫。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離不開他在烏魯木齊的時光
    紀曉嵐《閱微筆記》、《閱微草堂筆記》清代小說最流行者有三部:《石頭記》、《聊齋志異》及《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學問淹通,博極群書,但不輕易著書。傳世的小說著作只有一部隨筆體雜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曉嵐晚年所作。
  • 古籍《閱微草堂筆記》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紀昀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纂修官,精通儒籍、旁通百家,標舉文言筆記小說的創作模式。《閱微草堂筆記》題材包羅萬象,內容豐富複雜。敘事簡明,說理透徹。
  • 《閱微草堂筆記》之好報
    小時候讀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除了幾個故事,例如講聶小倩的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倩女幽魂》之外,其他印象都已不深了,但對志怪之類的筆記小說卻從此產生了興趣。大學時候,我買過《山海經》和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有個學妹知道我喜歡讀鬼怪故事,還幫我從她因搬家而要清理舊書的書法老師那兒弄了本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
  •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諡號文達。
  •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到底寫了些什麼?
    紀曉嵐的一生,雖然為官五十多年,做官做到了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但更能代表他身份的其實是一介書生,在乾隆的眼裡紀昀也只是一個修書的,一個文人,僅此而已。紀曉嵐學問優長、才華橫溢,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參與典籍編修,《四庫全書》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
  • 看完《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這個故事,恍然大悟
    佛家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障,無業不來娑婆,有的業是前世做的,也有今生做的,人生所遇到的境遇都是由於業力感召,而形成的命運。而命運形成的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因果的使然。我們了解因果,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命運,掌握命運。通過種善因,收穫善果,以達到趨吉避兇,為子孫造福的目的。很多人對「因果」存有質疑,那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
  • 《閱微草堂筆記》:談狐說鬼紀曉嵐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大學士紀曉嵐所作,寫於他66歲到75歲之間。該書收錄的幾乎全是狐仙鬼怪之事,書中他借這些故事說善惡因果,道德勸懲意味十分明顯。
  • 《閱微草堂筆記》之辛五
    在吃飯時,勞工辛五告訴別人:「剛才運磚時,我忽然聽到耳邊有人大聲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知道嗎?!』回頭卻什麼也沒看到,真是奇怪!」 飯後大家又一起幹活,亂磚像冰雹一樣紛紛落下,一磚正好打中辛五,腦殼迸裂而死。大家驚叫尋找,卻找不到扔磚的人。官府也無法審理,只得責令工頭拿出一萬錢,將辛五殮葬了事。這才知道辛五前生欠扔磚人的命,而工頭前生則欠辛五的錢,因果相連,現在總算相互報應了。
  • 《紅樓夢》與《閱微草堂手稿》
    《紅樓夢》和《閱微草堂手稿》是姊妹篇,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紀曉嵐之手,並且這兩部還是一部作品,是一對陰陽。《紅樓夢》所寫的,是把人浮在表面背後隱藏著鬼,《閱微草堂筆記》正好反過來,把鬼寫在表面,把人寫在後面。大家讀《閱微草堂手稿》會誤認為是寫鬼故事,會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來比。其實《閱微草堂筆記》是和《紅樓夢》相對照的。 《紅樓夢》的寫的是一陰一陽,明暗對應。
  • 《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的「惡趣味」
    說起志怪小說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說起《聊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裡面的狐妖花仙,精靈鬼怪等,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今天我們說的是另外一部跟它齊名的作品《閱微草堂筆記》,而它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
  • 一身正氣臨危不懼,心定神全百鬼不侵,《閱微草堂筆記》的故事
    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並著有文言短篇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有別集《紀文達公遺集》傳世。而《閱微草堂筆記》文學性稍差,但是作為《四庫全書》主編的紀昀的作品豈是凡品,自有其過人之處!可見《閱微草堂筆記》的功力是極高的。
  • 《閱微草堂筆記》故事之:一生一人
    她跟她老公在一起的時候行為很輕佻,兩個人整天形影不離的,兩人經常互相挑逗,甚至嬉笑打鬧都不避諱別人。有的時候夏天夜裡太熱,他們倆就一起睡在瓜園裡,大家都覺得她很放蕩。但是這位少婦對別人卻是一張面孔,如果有人私底下挑逗她,她一定會嚴肅地拒絕。
  • 《閱微草堂筆記》之長隨
    姚安公曾經見到自己應考時分房閱卷的房官陳公石窗的一個長隨,自稱是山東朱文;後來在高淳縣令梁公潤堂家裡再次見到,則自稱河南李定,梁公頗為倚重信任他。臨啟程時,這個人忽然得了怪病,於是梁公託姚安公暫時收留他在家,約定痊癒時再前往梁處。 這人的病狀是,從兩隻腳趾寸寸潰爛,慢慢地向上,最後到了胸腹部穿孔流膿而死。死後檢點他的箱籠行李,有小冊子寫的是蠅頭小字,記載他所跟隨過的有十七名官員。
  • 《閱微草堂筆記》之忠犬
    【忠犬】 不是受朝廷徵聘的王載揚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王載揚曾在友人的菜園裡過夜,聽到窗外有人說道「風雪這麼大,太冷了,暫時到空屋裡躲一會兒吧。」又聽到另一人說:「後牆一半已坍塌了,要是小偷溜進來怎麼辦?我們吃人家的飯,不能不為人家做事。」心想說話的人大概是守夜的僕人。天亮後,他開門一看,地上並沒有人的足跡,只有兩條狗倒臥在圍牆的缺口下,積雪已埋到它們的腹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