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做到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2021-01-16 半支粉筆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

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比如安排家庭作業,一定要認真檢查,絕不能隨便放水,朝令夕改,不然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懲罰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徇私舞弊,因人而異。不要區別對待差生和優等生,不能是因為好學生犯了錯就不懲罰。現在的學生是很敏感的,或許他們心裡不說,但他們懂,他們都明白。

如果老師做不到平等對待,公平公正,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就不再那麼高大。同時還要賞罰嚴明,既要能殺雞駭猴,還要樹立榜樣,示範引領。當然,懲戒學生,不是體罰,而是要讓孩子知敬畏,正三觀。

樹立了權威還不夠,平時還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及時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動態。遇到事情,學會換位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老師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想一下,或許就不會那麼生氣,那麼衝動了,就會理解學生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我們怎麼對待學生,好還是不好,是不是真誠相待,學生都能感受到,如果我們做到一心一意,真誠關懷,學生也會體諒老師,為老師著想。就像于謙出演的電影《老師好》裡面的苗宛秋,雖然固執守舊,但是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最終贏得了學生們的擁護。

在家庭教育中,同樣要做到恩威並施,嚴慈相濟。父母從小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制定合理的家規,大是大非,日常細節,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幫助孩子訂好學習計劃,這一學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做家務,一天下來要及時檢查,做不好就要懲罰,做得好要及時表揚鼓勵。

「無規矩不成方圓」,許多家長對待孩子,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切都看自己的心情,隨意遷怒孩子,或者聽之任之,和稀泥抹光牆,導致家長的威信喪失,家庭教育就會一塌糊塗。

孩子小時候吃飯,父母追著屁股餵飯,長大了父母頻頻催促孩子學習,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收效甚微,大都是父母沒有樹立規矩的緣故。

相反,如果一味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採取一言堂的方式,家庭教育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孩子害怕家長,看到家長就會瑟瑟發抖,就像老鼠見了貓,更不要說溝通與交流了。

這樣一來,父母就會蔽聰塞明,對孩子的真實情況兩眼一抹黑,更不要說教育了。所以,適當的時候,放下身段,蹲下身來做孩子的朋友,也非常必要。

大多數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不容置疑,教訓的語氣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不行,你要……」的表達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信任父母,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

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成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知心朋友,才能消除溝通上的障礙,才能使子女向父母袒露心扉,父母也才能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

父母平時應該經常採用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孩子溝通、交流,說話時多採用諸如「我認為……」或者「我覺得……」的句式,會使孩子有一種平等感、親切感,他們就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優秀的家長們就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也能耐著性子傾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的父母就會及時掌握孩子的身心狀況,合理調整教育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恩威並施,嚴慈相濟。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以德報怨、恩威並施
    正是因為聖人沒有私心,所以才能想百姓之所想,為百姓之所為,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主觀意願而有偏頗,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而有失公正,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要討好君王而忽略百姓的感受。故聖人之所為,皆以百姓為本,福天下蒼生。
  • 玉皇大帝為什麼要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他想恩威並施!
    仔細的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知道玉皇大帝這一做法就是為了恩威並施。在天界中厲害的神仙數不勝數,玉皇大帝更是深不可測。在第七回的時候,書中說玉皇大帝乃是天道聖人,就連開天闢地的盤古都是他的下屬。玉皇大帝經歷了一千多次天界,每一次天劫的時間都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盤古開天闢地的時間只不過是玉皇大帝修煉的一次天劫。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玉皇大帝在書中那是非常厲害。
  • 老實人再仁慈,也不能對這兩種人心軟,軟了就容易生出禍端
    其實,老實也要分清場合,以及要看對待什麼樣的人!一個人再老實,對待這兩類人也別心軟,因為過於仁慈就是縱容。老實人再仁慈,也不能對這兩種人心軟,軟了就容易生出禍端。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教育孩子時不能心軟;俗話說:「慈不掌兵」,一個人過於仁慈就不適合帶兵領將。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過於仁慈,對孩子溺愛,只會害了孩子。人生是苦難守恆的,上半輩子沒有吃苦,下半輩子就要吃不完的苦!
  • 劍王朝:薛忘虛為丁寧自願被利用,王后恩威並施,謀略不輸武則天
    劍王朝:薛忘虛為丁寧自願被利用,王后恩威並施,謀略不輸武則天。 電視劇《劍王朝》正在熱播中,有人氣流量李現加盟定檔之後熱議不斷,況且這部電視劇製作水平很精良,劇中人物眾多還牽扯10年前的舊案,人物關係有些凌亂,所以小編簡單的介紹一下。
  • 管孩子少你說是不負責任,多了你說是溺愛,家長「騎驢」難下!
    一、恩威並施教育孩子就要恩威並施,既不能對孩子過於嚴厲,又不能讓孩子騎在家長頭上。太嚴格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腳,即使有主見也不敢說出來,從而導致孩子內向,做父母的對孩子必須張弛有度,該賞就賞,該罰就罰。
  • 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要怎麼教育好孩子?秘訣在「123魔法」
    同時,有些家長打完後又開始懊悔…面對這樣子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他們是怎麼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得到啟發。著名的"123魔法"在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打罵的方式對於新時代的孩子們來說似乎已經不可行了。
  • 孩子不能打?李玫瑾:孩子存在這三種習慣就得打,家長可別心軟
    其實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之所以沒想到用怎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就是因為平日裡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李玫瑾教授早在講座上說過:如果孩子平日裡有這三種表現,該打則打!千萬不要心軟。都有哪三種表現呢?
  • 嘉靖皇帝如此聰明,和蒙古打貿易戰,抓住蒙古人軟肋恩威並施
    這個大汗也有佔據青海的野心,於是就藉口要迎接活佛,實際上,是帶著自己的部隊西行,還上書嘉靖要求明朝,把西部的茶市給開通了,要和明朝進行茶馬交易。在這裡要說一點,蒙古人對茶有很高的需求量,他們常年吃肉,所以需要茶葉來解膩,否則身體會有一系列不適,大家也知道,肉吃多了可不是什麼好事,膽固醇過高等毛病,讓人受不了。
  • 教育,不是只要求別人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榜樣
    治國平天下,也是以教育為首要。所以一切的機構設施,都是為教育來服務的,都是以把人教好為中心的。怎麼樣去教呢?我們看這個《說文解字》上,對「教」下了一個定義,說「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看了就怎麼效仿,這才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徑。所以有的人說為什麼教的效果不佳呢?
  • 李玫瑾教授:老人帶孩子有多種弊端,父母別掉以輕心!
    現在年輕家長通常雙方都是上班族,加班時候接送上下學,孩子的飲食起居都只能是家中老人來照料。也有些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們可能從小就由祖父母帶大,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爸媽一面。祖輩對孩子往往是寵愛有加,不同於父母的恩威並施,他們基本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來。
  • 教育孩子提醒:寬嚴要有度
    班主任要捧出愛心。班主任要「愛」,愛心潤萬物。愛的方式雖然不同,內容卻是一樣的。班主任也要像父母對孩子一樣向自己的學生奉獻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不漂亮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
  • 孩子厭學咋辦?利用「潘多拉效應」,給孩子施愛上學習的「魔法」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厭學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孩子出現厭學現象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了孩子厭學,家長都可以利用"潘多拉效應",給孩子施上愛學習的魔法。
  • 說教育:這個習慣再不改孩子不能做到專心致志
    雖然不用餵飯了,但是家裡吃飯他總是一邊吃飯一邊玩或者邊吃邊看電視,每次都是磨磨蹭蹭要吃好久。孩子不能專心吃飯,除了對身體健康不好。也會影響孩子今後做事的專注力。如果父母發現孩子不專心吃飯,總在左顧右盼、心神不寧,喜歡吃一會玩一會,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飯量減少。
  • 教育孩子你做到了不厭其煩,卻還缺少些耐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對於教育,我一直覺得順其自然、放任自由,等到一定的年齡他自然就什麼都會了,每當單位同事說起關於孩子的教育,我總會豎起耳朵認真聆聽,因為我是新手媽媽對於很多都不知道,可以從書中學,可以從別人的經驗裡學,從我這些聆聽的經驗來看,順其自然,任其發展雖然孩子能有足夠的自由
  • 如何正確地鼓勵孩子?做好這3點,他們才能從中受益
    教育孩子其實和管理員工有些類似,講究一個「恩威並施」。在教育孩子中的「恩威並施」,其實指的是對孩子的鼓勵和管教同樣重要。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家長能做好這一點。鼓勵、誇讚一定要走心,這樣孩子才能從中汲取自信、滿足。2、面對失敗,更要鼓勵孩子很多家長都是「只可共富貴,不可同患難」,當孩子表現好時大肆表揚,當孩子表現差時就吝於鼓勵。
  • 孩子下學期要上一年級了,怎麼教育剛開始上小學的孩子?
    每天孩子放學回來,在接孩子的路上就可以跟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給家長說說他今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或者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這樣家長就可以從側面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做到心中有數,在教育的時候也會有的放矢。如果感覺孩子去學校不快樂,一定要找到原因,儘快溝通解決,孩子每天能夠愉快地去上學才是重點,至於學到什麼只是附加的東西。
  •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除了要趁早教育以外,還要做到這四點
    終於是紙包不住火了,催款的電話也受不住了,找父母幫忙,父母拿出辛辛苦苦攢下的6萬塊錢,也並不能解決這個大窟窿。這女兒的貸款沒還上呢,兒子又坦白了自己貸款的事兒。加上兒子的貸款錢,一共要償還30多萬,這對於月收入只有2千多的老兩口來說可以說是「不能承受的重量」。
  •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你得學會「恩威並用」
    我們常常說「要管孩子」,很多父母認為這個「管」就是看多大程度上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生活。但實際上,真正的「管」,不是強制地告訴孩子必須做什麼。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你得學會「恩威並用」。
  •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故事,身先士卒恩威並施不服不行
    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故事。 其實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見解,就源于田穰苴的軍事思想。孫子將這句話寫進了《孫子兵法》,遂使之成為軍事格言而婦孺皆知。田穰苴的帶兵實踐,又說明作為一個軍事家,其「善之善者」乃「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不是窮兵黷武、殺人盈野。憑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
  • 木蘭秋獮,提高八旗戰鬥力的圍場,與避暑山莊「恩威並施」
    今日看點:木蘭秋獮,提高八旗戰鬥力的圍場,與避暑山莊「恩威並施」隨著清宮劇的流行,想必大家都聽過春搜、夏苗、秋獮、冬狩這幾個八旗子弟出去玩的時間,但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講的是歷史上真正的木蘭秋獮,並不像是電視劇裡面那樣是讓格格阿哥出去談情說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