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木蘭秋獮,提高八旗戰鬥力的圍場,與避暑山莊「恩威並施」
隨著清宮劇的流行,想必大家都聽過春搜、夏苗、秋獮、冬狩這幾個八旗子弟出去玩的時間,但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講的是歷史上真正的木蘭秋獮,並不像是電視劇裡面那樣是讓格格阿哥出去談情說愛的地方。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和布爾尼之亂(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的戰爭之中,對滿蒙八旗入關後的驕奢淫逸和武備不興倍感震怒,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將軍王、貝勒、將軍大臣等,固有盡心王事,已著勞績者,亦有觀望逗遛,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使安,或諉兵甲之不合,或託舟楫之禾具,借端引目,坐失事機者,甚而幹預公事,挾制有司。」因此,改善滿蒙八旗的戰鬥力,進一步鞏固滿蒙聯盟已成為清廷迫在眉睫的戰略任務。
基於提高滿蒙八旗戰鬥力的需求,玄燁在康熙二十年(1681)四月帶領滿漢大臣、八旗勁旅巡視邊地時,在熱河蒙地所轄的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和察哈爾東四旗建立木蘭圍場:「國語謂哨鹿曰木蘭,圍場為哨鹿所,故以得名。地在蒙古各部落中,周一千三百裡,南北二百餘裡,東西三百餘裡,東北為翁牛特界,東及東南為喀喇沁界,北為克西克騰界,西北為察哈爾正藍旗界,西及西南為察哈爾正藍、鑲白二旗界,南為熱河廳界。」從木蘭圍場所劃定的範圍來看,其大部分處於當時的蒙古轄地,表明清廷對於蒙古高原毫無疑問的統轄權。
木蘭圍場的劃定實際上為木蘭秋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康熙帝自康熙二十年(1681)之後幾乎每年都要到木蘭圍場進行圍獵。對康熙帝而言,木蘭秋獮的意義在於秣馬厲兵、統馭邊疆,他曾十分明確地指出:「議政大臣等從前曾有以朕每年出口行圍,勞苦軍士條奏者,不知國家承平雖久,豈可遂忘武備。前噶爾丹攻破喀爾喀,並侵擾我內地扎薩克至烏蘭布通,朕親統大兵徵討,噶爾丹敗走,後又侵犯克魯倫,朕統兵三路並進,至昭莫多剿滅之。今策妄阿喇布坦,無端侵犯哈密地方,朕徵發阿爾泰及巴爾庫爾,兩路兵進剿,策妄阿喇布坦聞之,心膽俱碎,乃遣策零敦多卜等,潛往西藏劫掠,毀壞寺廟。土伯特地方,已被殘蠹,朕又遣大兵前往,擊敗策零敦多卜等,復去西藏,救土伯特於水火之中。我兵直抵西藏,立功絕域,此皆因朕平時不忘武備,勤於訓練所致也。若聽信從前條奏之言,憚於勞苦,不加訓練,又何能遠至萬裡之外,而滅賊立功乎?」
康熙帝將平定噶爾丹叛亂和阿睦爾撒納之亂,歸功於木蘭秋獮所形成的兵強馬壯和武力強盛,也表明以武功立國的清廷統治者,認為只有強盛的軍事力量才能夠統轄四方、管控邊疆局勢。由此觀之,康熙帝每年一度的木蘭秋獮表明清廷的治邊政策和理念仍偏重於以軍事威懾和武力鎮壓為主。這一方面是由於滿清統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治邊傳統,另一方面則與康熙初年不穩定的邊疆局勢有著緊密關係。
康熙帝在北巡和圍獵的過程中建立了不少行宮,這些行宮為他處理軍政事務提供了必要的場所。熱河行宮的修建或許純屬偶然。康熙四十一年(1702)玄燁在北巡的過程中進駐熱河下營,他被這裡的綠蔭、奇石深深吸引,在其《芝徑雲堤》曾題詩云:「君不見,磐錘峰,獨峙山麓立其東;君不見,萬壑松,偃蓋重林造化同。」於是他差遣工部進行選址和丈量工作,並且在是年十一月庚戌(12月21日)頒布諭旨稱:「我朝定鼎開元,萬象啟運,宏業更新,朕仰付天意,雨暘時若,農事茲繁,黎庶安生,萬邦同祝……今習武木蘭已歷二十載,柔遠撫民,朕所惟念,然尚無從容駐蹕之所。今從臣工之請,宜於熱河肇建行宮,俾得北疆之安綏……著工部、內務府參酌南北名園,供奉畫稿,構設燙樣,以呈御覽。」
熱河行宮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七月正式營建,四十七年(1708)基本建成。熱河行宮建成後不久,康熙帝親題「避暑山莊」的匾額,並在山莊駐兵達655人。避暑山莊匠心獨運,集中國南北園林於一身,參酌西洋的部分建築樣式,形成了林姿水態、巖齋溪閣、鳶飛魚躍、麋鹿成群的生動情調,顯示了帝王的風範和氣勢。此後,避暑山莊遂成為清代帝王的重要活動場所,他們在這裡避暑消夏,遊戲娛樂,並且處理朝政大事,召見並宴請各族王公大臣。
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值玄燁的六十大壽,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紛紛前來參拜祝賀,他們為博取康熙帝的歡心請求建立寺廟以示祝賀,於是在山莊正東、武烈河左岸興建了溥仁寺和溥善寺,康熙帝親自為其題寫了匾額、匾聯和碑文。這也是在避暑山莊之外修建佛教寺廟的開端,標誌著避暑山莊的秀美景色和政治意圖開始有了宗教的庇護。
避暑山莊的修建不僅滿足了統治者縱情山水的享樂,而且體現了清廷治邊方略的另一種形式,即以懷柔和恩蔭為主。這種治邊方略的深入實施和推行是清廷能夠全面管控邊疆局勢的關鍵所在,反映了統治者對大一統社會秩序的珍視和對邊疆社會的關注。避暑山莊不僅為木蘭秋獮提供了一個中心,也為清廷提供了另一個政治、文化中心。這個中心的設計和成型體現了清廷治邊方略出現了重大轉變:一是對邊疆事務傾注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長期以來清廷的施政方案主要在於對漢族地區社會秩序的維護和管控,比如鎮壓南明勢力和三藩之亂。
小編總結:
避暑山莊的修建則表明皇帝將在一年中的部分時間裡在這裡處理國家的軍政事務,這對以蒙古族為主的邊疆勢力而言,既是極大的支持又是有效的威懾。二是武力與懷柔並舉的治邊方略得以全面體現。木蘭秋獮的金戈鐵馬與避暑山莊的寧靜優雅互為補充,文治與武功並舉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顯然帝國局勢的空前穩定亟須統治者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柔遠撫民,以此進一步鞏固和維護大一統的國家秩序。三是從康熙帝支持蒙古王公為其六十大壽修建寺廟可以看出,清廷統治者開始認識到宗教在邊疆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也為蒙古王公在避暑山莊周圍提供了一個拜佛的場所,對籠絡人心無疑具有積極的效用。宗教的突出地位在避暑山莊日後的擴建中將得到更加顯著的體現。當然,這並不是說避暑山莊的修建表明康熙帝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方略完全放棄了武力震懾,而是說在其治邊政策中將更多地訴諸仁政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