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677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前往北方微服私訪,當他來到塞外時,就發現有處猶如世外桃源、動物種類繁多的大草原。4年後,康熙皇帝再次來到此地時,竟揮手圈起一個大圈,這一大圈的領土竟然高達14000萬平方公裡。
14000萬平方公裡是一種什麼概念?那就是相當於196萬個標準足球場、19444個故宮博物院、4827個頤和園、4034個圓明園、30個朝陽區、2.2個上海市。
於是,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截止如今一個規模最大的皇家獵場就這樣建成了。這也是著名的「木蘭圍場」。因此,清朝皇家在這裡舉行的所有打獵活動,都被稱之為「木蘭秋獮」。
自從木蘭圍場修建好了之後,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會來這裡組織大型的打獵活動。為什麼每一年都要來這邊打獵呢?共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通過騎射的練習,讓皇家子弟持續保持著驍勇善戰和淳樸刻苦的精神,以此約束著那些經常沉迷於錦衣玉食的生活環境裡,意志消磨,淪為浮誇公子;二是通過木蘭圍場接見那些北漠地區的王親貴族們,以此鞏固和發展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加強對北漠地區的管理。震懾沙俄,鞏固北方邊境的邊防。因此,「木蘭秋獮」具有著軍事和政治等的雙層含義。
自此,除了雍正皇帝本人不喜愛打獵,因此一次也沒有去過木蘭圍場之外。其餘的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都是經常組織這樣子的大規模的「木蘭秋獮」。在這140年之間,皇帝們總共在木蘭圍場舉行了105場大規模的「木蘭秋獮」。雍正雖然沒有去過獵場,但也在遺詔上特意吩咐過:「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於木蘭。」
皇家打獵,自是不同尋常。每一次皇帝出來打獵都會搞出非常大的動靜出來。就以乾隆皇帝為例,每次組織打獵活動,都要浩浩蕩蕩地出動數萬人馬。首先就是布圍,由管圍大臣統領士兵軍隊,由遠到近,形成一個高達數十平方公裡的包圍圈。再來就是邀請皇帝來圍觀。乾隆皇帝就在護從大臣和侍衛等的擁戴之下,親臨現場指揮,檢閱隊伍。如果遇上剛好遇上想要打獵的皇帝,還會親自騎馬引弓打獵。當然,就如同上訴所說,已經布圍了數十萬平方公裡的包圍圈,在圈裡的獵物自然是插翅難飛,任由皇帝獵殺。傳言康熙皇帝在一天之內獵殺318隻兔子,便是這樣來的。隨後還會有行圍和罷圍。一天的打獵活動結束後,乾隆皇帝還會在營中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
1820年的秋天,嘉慶皇帝率領部隊前往「木蘭秋獮」,繼續遵從先前皇帝的遺詔,舉行大型的「木蘭秋獮」。於9月2日,嘉慶皇帝字啊避暑山莊意外地駕崩了,終年61歲。
嘉慶皇帝離世後,道光皇帝上任。顯然這個木蘭圍場對於道光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幾年之後,道光皇帝居然親自下命令廢除「木蘭秋獮」。這又是為何呢?道光皇帝所頒布的上諭裡寫著:「廢除木蘭圍場,並非是我貪圖享樂,實屬是不得已的苦衷啊。」那麼,又會有著怎樣的苦衷呢?簡單地來說吧,清朝已經過了「開疆拓宇,揆文奮武」的鼎盛時期,已經是從乾隆時期逐步走向衰落了,這又是一場大型的皇家運動會,已經徹底變成了勞民傷財的無益之舉。
在1824年10月,蒙古部落發生叛亂,清軍進去圍剿也遭到失敗。不僅如此,清朝還面臨著嚴重的外部威脅:鴉片泛濫、白銀外流。面對這樣的情況,皇帝每天憂心忡忡,哪有什麼心情搞皇家打獵?再加上道光皇帝本人是一個勤儉節約之人,就連一日三餐都不捨得吃肉,因此怎麼可能會在這樣一個勞民傷財卻沒有益處的活動裡亂花錢呢。
因此,「木蘭秋獮」宣告廢除,允許老百姓進入墾荒。已經進行了140多年的皇家打獵活動,終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