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不管你是老師還是為人父母,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是通過怒吼來震懾孩子呢?怒吼是否真的管用我想您心裡都很清楚。
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最近發生的以身作則的事情。
事情概述
近日,網上的一個視頻火了,視頻中教官為了教育孩子們節約糧食,當著孩子們的面把垃圾桶裡孩子們丟掉的饅頭吃了下去。
視頻中的教官面對孩子浪費糧食的行為並沒有選擇嚴厲的怒吼,而是以身作則吃掉孩子們丟棄的食物。
並且耐心地教導孩子們,他說道:「這饅頭難吃嗎?扔垃圾桶裡也能吃,但是我們不希望你們吃這些,我也不希望你們這麼浪費。你們知道中國現在還有多少人吃不上這些嗎?你們知道現在在那些山區裡面,他們還每天的吃草根吃樹皮嗎?在非洲在歐洲他們每天有多少難民因為吃不上飯而死去。」
目前教育的普遍現象
缺乏榜樣的力量父母與老師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光說教,不以身作則。
告訴孩子不能說髒話,不能隨地丟垃圾,不能橫穿馬路,不能這不能那。
可是又有多少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隨地丟垃圾,甚至帶著孩子一起橫穿馬路。
孩子可能並沒有記住你的叮囑,而是記住了你的做法。
怒吼式教育現在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現象,怒吼式教育。
對於老師,講了好幾遍的題還是不會,忍無可忍,生氣地怒吼,可是這樣孩子們就會了嗎?
對於父母,告訴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孩子做錯事了也總是用怒吼來解決。自己很生氣,孩子也很害怕。
我的看法
誠然,老師父母那種恨鐵不成鋼心情可以理解,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們好。
對於以身作則可是,你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是否做到了教給孩子們的道理呢?
說服別人的最好辦法不是看你怎麼說,而是看你怎麼做。行動永遠比言語更有力量。
從古至今,我麼一直都在強調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正人先正己」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欲 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等,這些名言警句說的就是「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老師與父母是孩子成長階段最為重要的人物,是孩子們的標杆與榜樣,自己的一些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
所以,請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不要光去說,而要去做。
對於怒吼式教育很多父母老師覺得孩子犯錯了自己一吼,孩子被震懾住了,下次就不敢了。
但是,在我看來,怒吼式教育治標不治本,雖然一時間孩子們害怕了,但是內心裡孩子們並不服氣。
並且,對於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來說,怒吼只會是問題更加嚴重,不僅會激化雙方的矛盾,還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過激行為。
所以,孩子也需要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他也會尊重你。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與他們耐心地溝通,告訴他們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正。孩子們並不是聽不進話去,而是你跟他說話的方式讓他不想聽進去。
針對這一事情的看法
對於孩子們將吃不完的饅頭包子隨意丟棄這一行為,如果當時的教官選擇怒吼孩子們,呵斥他們,結果會是怎樣呢?
我想,大部分孩子可能並不服氣,覺得不就個饅頭嘛,也不是多貴的東西,吃不完了不就得扔掉嘛。
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讓孩子們對教官心生厭惡,一些調皮的孩子甚至可能會故意扔食物來氣教官。
但是,教官使用以身作則的方式來言傳身教,並且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們,告訴孩子們浪費食物的嚴重性。
若干年後,孩子們可能不記得這位吃垃圾桶裡饅頭的教官是誰,但是這樣的舉動,一定會讓孩子們難忘一輩子。
總結語
我想,目前能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父母與老師並不多,就算是做到了以身作則,也並不代表孩子們就一定會記住。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無論老師還是父母,都要以身作則,不斷貫徹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只有全社會一起努力,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風氣,才會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真正的教育並不是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