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孩子做事肯定都要看父母是如何做的,一般都是看他家父母是什麼樣子,就能預測孩子未來的樣子,或者說看孩子的樣子就能知道父母是什麼樣的?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父母是跟孩子相處時間最久的人,孩子從小都是看父母做事的長大的,所以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有父母的模樣。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家長應該如何做吧。
1、再怎麼富裕也不要浪費。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中國人就是喜歡吃飯的時候留一點兒,但是前幾年我們一直在提倡光碟行動。
光碟行動就是把盤子裡所有菜都吃乾淨,這樣不僅環保而且不會浪費。
我們知道一個家庭的富裕都是這個家庭付出得來的,但是我們要記住,不管如何富裕,也不可以浪費,每個家長都要這樣做,然後才可以教好小朋友。因為孩子會看家長平時怎麼做事,然後自己也會怎樣學著去做事,所以說我們要養成孩子節約的好習慣。
2、閱讀是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在閱讀中徜徉,在書海中遊歷。
當然這樣也希望我們家長去閱讀,因為,家長閱讀的時候才可以影響到孩子,孩子會看到家長在讀書,自己也會去讀書,這樣孩子就可以愛讀書。
閱讀不分年齡段,不管你是17歲還是70歲,都可以讀書。所以說家長也不要放棄提升自己的好機會,可以多看看書,增長一下自己的眼界和見識。
更何況這時候還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3、以身作則守規矩。
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紅綠燈,當不該行人走的時候我們就好好的站在斑馬線旁邊,站在需要人站的地方,等到綠燈的時候我們再帶著孩子離開。
我們會看到在中國有很多城市中都是會有人闖紅綠燈,甚至會帶著孩子闖紅綠燈,這時候很可能孩子分不清紅燈該走還是綠燈該走,很可能釀成不必要的災禍和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家長要行的正坐的直,什麼事情都要守規矩,就是孩子也會守規矩。
4、一分一秒都算遲到。
我們都知道在和別人約會的時候一定要守時,遲到一分一秒都算遲到。有一位媽媽,她每次和孩子到約定的時間去接孩子放學,如果她遲到一分鐘的話,或者一秒鐘她就會跟孩子道歉。
在孩子的眼中守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家長做到守時,也會讓孩子做到守時。
5、家庭溫馨和諧才能培養出溫柔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我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這時候家長在家裡不停地吵鬧的話,孩子性格就會變得暴躁易怒。
但是如果說家長在家庭裡非常溫馨和諧的話,孩子脾氣就會變得很溫柔。畢竟家庭是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
以上幾點就很好地說明了身教大於言傳這個道理。
每個父母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然後孩子才能向父母看齊,做的更好。將每個家庭中每個家長都可以做的很好,每個孩子都可以成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