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轉自 上海生活(ID:ishlif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
▲
這句叫賣聲是很多上海人的回憶。
在滬、蘇一帶,
有一種獨特的情懷叫「白蘭花」。
白蘭花是上海人童年的味道
▼
如今,在整個上海,
還在堅持賣白蘭花、茉莉花的,
只有十幾個人了。
她們大多都已經七八十歲,
這些人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
賣花的阿婆一口吳儂軟語,
把一串素淨雅香的白蘭花手鍊
串上太太、小姐們細白的手腕,
成了很多老上海的美好記憶。
在黃浦區淮海中路,
73歲的徐忠意在電話亭旁支了一個攤
賣白蘭花。
兩朵白蘭花是一個掛墜,
七八朵茉莉花紮成一個手串。
早上十點,
收拾好今天要賣的花,
梳子蘸水把頭髮梳理整齊,
徐阿婆下樓了。
白蘭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
不管是誰來買花價格都如此。
「自己不漲價 不看人出價」
她相信薄利多銷,
生意才能長久做下去。
買花的人多時,
老兩口每月收入能有兩千多塊錢。
但七八月份,天氣熱,上街的人少,
即使早出晚歸,
每月也只能賺到一千多塊。
最初來上海打工,
徐阿婆要為兩個兒子娶媳婦拼命攢錢。
後來,兒子都娶妻生子,
老兩口生活稍微有些改善。
但是四年前,
老伴莫成林被查出了食道癌。
看病的醫藥費已經花了超過40萬,
用掉了所有的積蓄,
他們還背了不少外債。
更糟糕的是,
剛剛二兒媳婦也被查出來患有癌症,
治療費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幾年,徐阿婆從牙縫裡攢出一萬多塊錢,
只要留夠房租,
剩下的她想都打給兒子,
帶兒媳婦看病。
「我對兒子說,只要有媽媽在,就不要怕。」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
這樣的賣花阿婆也越來越少了。
地鐵裡、大樓前、天橋邊,
偶爾才會看到花白了頭髮的阿婆
坐在小小的木板凳上,
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
擺了整整齊齊的白蘭花。
當然,
還有些阿婆出來賣花,
並不是全為了營生。
「阿婆,儂年紀噶大了,怎麼還出來賣花啊?」
「你不懂的,今生賣花,來生漂亮。」
兩年前,多家媒體曾報導過
在上海淮海路上
的一位79歲的賣花王阿婆,
她穿著素淨,戴著一副老花眼鏡,
利索地扎花纏線。
對她來說,
賣的不是花,是寂寞。
阿婆在這邊賣花很多年了,
不為錢,主要是想找人說說話。
「一個人在家好悶的。」
阿婆說著,有些哽咽。
阿婆的老伴已經去世,
子女工作也很忙,沒空來陪伴她,
阿婆不願給他們增添壓力,
就出來賣賣花,
與買花的人說說話。
阿婆說,
打麻將跳舞有可能會和別人發生矛盾
但是喜歡白蘭花的人,
都是有文化、有修養的,
不會產生矛盾的。
有時候來買花的人
看見阿婆這麼大年紀,
出來賣花可憐、不容易,
經常會多給一些錢,
十塊錢就買一朵花。
阿婆就會把這些錢
捐到居委會的捐款箱。
「我又不要錢,我就是消磨時間,開心。」
有的老人喜歡白蘭花,
但又捨不得花錢買,
阿婆就會騙他們說:
「這花賣不掉了,我送給你吧!」
老人接過花,就會很開心。
有的姑娘自己搞不定手鍊,
長了或者短了,
阿婆就會提供「定製服務」,
調整好長短後親手幫你帶上。
阿婆的話讓網友們都很感動
▼
很多網友都說,
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
這比什麼都讓他們開心。
▼
小編想說,
如果你某一天經過上海街頭,
看到有阿婆在賣花,
請停下來和她說說話吧。
順便還可以買一支白蘭花,
帶給自己的愛人/家人,
因為白蘭花的花語是:
純潔無暇的愛、真摯無比的情誼。
你曾在路上買過白蘭花嗎?
對它有什麼記憶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