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街頭見到這位賣花的阿婆,請你看看她

2020-12-12 城市觀察員

聲明:本文轉自 上海生活(ID:ishlif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

這句叫賣聲是很多上海人的回憶。

在滬、蘇一帶,

有一種獨特的情懷叫「白蘭花」

白蘭花是上海人童年的味道

如今,在整個上海,

還在堅持賣白蘭花、茉莉花的,

只有十幾個人了。

她們大多都已經七八十歲

這些人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

賣花的阿婆一口吳儂軟語,

把一串素淨雅香的白蘭花手鍊

串上太太、小姐們細白的手腕,

成了很多老上海的美好記憶。

在黃浦區淮海中路,

73歲的徐忠意在電話亭旁支了一個攤

賣白蘭花。

兩朵白蘭花是一個掛墜,

七八朵茉莉花紮成一個手串。

早上十點,

收拾好今天要賣的花,

梳子蘸水把頭髮梳理整齊,

徐阿婆下樓了。

白蘭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

不管是誰來買花價格都如此。

「自己不漲價 不看人出價」

她相信薄利多銷,

生意才能長久做下去。

買花的人多時,

老兩口每月收入能有兩千多塊錢。

但七八月份,天氣熱,上街的人少,

即使早出晚歸,

每月也只能賺到一千多塊

最初來上海打工,

徐阿婆要為兩個兒子娶媳婦拼命攢錢。

後來,兒子都娶妻生子,

老兩口生活稍微有些改善。

但是四年前,

老伴莫成林被查出了食道癌。

看病的醫藥費已經花了超過40萬,

用掉了所有的積蓄,

他們還背了不少外債。

更糟糕的是,

剛剛二兒媳婦也被查出來患有癌症,

治療費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幾年,徐阿婆從牙縫裡攢出一萬多塊錢,

只要留夠房租,

剩下的她想都打給兒子,

帶兒媳婦看病。

「我對兒子說,只要有媽媽在,就不要怕。」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

這樣的賣花阿婆也越來越少了。

地鐵裡、大樓前、天橋邊,

偶爾才會看到花白了頭髮的阿婆

坐在小小的木板凳上,

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

擺了整整齊齊的白蘭花。

當然,

還有些阿婆出來賣花,

並不是全為了營生。

「阿婆,儂年紀噶大了,怎麼還出來賣花啊?」

「你不懂的,今生賣花,來生漂亮。

兩年前,多家媒體曾報導過

在上海淮海路上

的一位79歲的賣花王阿婆,

她穿著素淨,戴著一副老花眼鏡,

利索地扎花纏線。

對她來說,

賣的不是花,是寂寞。

阿婆在這邊賣花很多年了,

不為錢,主要是想找人說說話。

「一個人在家好悶的。」

阿婆說著,有些哽咽。

阿婆的老伴已經去世,

子女工作也很忙,沒空來陪伴她,

阿婆不願給他們增添壓力,

就出來賣賣花,

與買花的人說說話。

阿婆說,

打麻將跳舞有可能會和別人發生矛盾

但是喜歡白蘭花的人,

都是有文化、有修養的,

不會產生矛盾的。

有時候來買花的人

看見阿婆這麼大年紀,

出來賣花可憐、不容易,

經常會多給一些錢

十塊錢就買一朵花。

阿婆就會把這些錢

捐到居委會的捐款箱。

「我又不要錢,我就是消磨時間,開心。」

有的老人喜歡白蘭花,

但又捨不得花錢買,

阿婆就會騙他們說:

「這花賣不掉了,我送給你吧!」

老人接過花,就會很開心。

有的姑娘自己搞不定手鍊,

長了或者短了,

阿婆就會提供「定製服務」,

調整好長短後親手幫你帶上。

阿婆的話讓網友們都很感動

很多網友都說,

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

這比什麼都讓他們開心。

小編想說,

如果你某一天經過上海街頭,

看到有阿婆在賣花,

請停下來和她說說話吧。

順便還可以買一支白蘭花,

帶給自己的愛人/家人,

因為白蘭花的花語是:

純潔無暇的愛、真摯無比的情誼。

你曾在路上買過白蘭花嗎?

對它有什麼記憶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關於白蘭花的味覺記憶
    老上海人的記憶裡,總有這樣一段吳儂軟語的叫賣聲。佩花的習俗,最早源於蘇州的小姐太太們。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花香清新優雅。但是現在,賣花的生意,冷冷清清。徐忠意今年73歲,老伴莫成林今年75歲。他們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1.
  • 梔子花香飄進「電波」,「賣花姑娘」為淮海路賣花阿婆帶生意
    兩周前,本報刊發的《到阿婆花攤,尋一縷上海香氣》報導引發關注,也吸引了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中飾演賣花姑娘「七月」的王丹的目光。前幾日,在忙碌排練演出的間歇,王丹特地去到淮海路探訪賣花阿婆的花攤,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阿婆的生活,也為自己在臺上的表演尋找更多靈感和生氣。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生活艱苦的她,一句話卻勝過萬千成年人
    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繁華是它的外衣,忙碌是它的齒輪。在年輕人為了夢想而四處奔勞的忙碌身影下,有那麼十幾個賣花人,以不屬於這座城市的隔世姿態,為這座城市奉上了一抹別樣的芳香。上海的徐中意阿婆今年73歲,已經賣花十多年。
  • 江南最後的賣花阿婆:清貧與艱辛的背後,是她們的自尊與體面
    賣花是經濟支柱,租住6平米閣樓30年徐阿婆和丈夫莫成林都是浙江紹興人。70年代,夫妻倆從農村來到上海務工,他們賣過各種苦力,備嘗艱辛。十幾年前,徐阿婆偶然在街邊看見有人拎著籃子賣白蘭花,清香優雅,貧苦的生活,沒有消磨徐阿婆對美的嚮往,從此,她也成了一位路邊賣花人。
  • 白蘭花、梔子花…73歲阿婆留住老上海的味道,竟是為了…
    徐阿婆說自己不漲價,她相信薄利多銷。 賣花是經濟支柱 說起賣花,徐阿婆也是偶然。當時發現路邊白蘭花生意很好,,她輾轉找到進貨老闆的電話。第一次試售,花很快就賣完了,然後她也就堅持做下來了。
  • 9旬奶奶街頭賣花,年輕人們不僅買花還幫她算帳
    現在國家的老齡化現象也是很多的,所以在最近一位老奶奶,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只見這位老奶奶坐在街頭,身邊還有很多小巧的花盆,裡面有老奶奶種的花,可見,這位老奶奶正是坐在街頭賣花。其實如果換成其他人年輕的人可能並不會受到媒體的注意,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還坐在街頭賣花,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因此,媒體便前去一探究竟。經過記者的了解,這位老奶奶是當地人,也就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居民,這位老奶奶向大家透漏說,自己今年已經有91歲了,這讓大家非常的驚訝,已經9旬的老奶奶,身體狀態還是非常好的,並且說話也特別清晰。
  • 網易雲熱評:問婆婆年齡這麼大怎麼還買花,阿婆:你不懂今生賣花...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網易雲熱評:問婆婆年齡這麼大怎麼還買花,阿婆:你不懂今生賣花,來世…… 有一次在地鐵口買了花我和她閒聊,「阿婆,你年紀那麼大了幹嘛還出來賣花?」,「哎喲,你不懂,今生賣花,來世漂亮。」
  • 《三峽好人》男二號溫州街頭擦鞋賣花
    大門/攝去年九月份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沒能在溫州上映,但《三峽好人》裡的男二號———片中人稱「小馬哥」的周林卻出現在溫州街頭。不是來這裡演出,也不是來這裡旅遊,周林到溫州的理由讓所有人意外:他是來這裡擦皮鞋、賣鮮花的。他說他是聽說溫州賺錢容易才來的,他要在溫州賺夠未來幾年的生活費,然後到北京繼續他的電影夢。
  • ​賣花老太:上海衣襟上的白蘭花
    說起上海,怎麼能忘了那一束清新淡雅的白蘭花。她指著自己的眼睛告訴我,她之所以能夠80多了還眼清目明能利索的扎花纏線,就是這些玉蘭花對眼睛好。 說話間,來了兩個上海小姑娘,從阿婆這裡買了兩朵白玉蘭分別掛在自己衣領上。為什麼要買這花?兩人相視一笑:「從小家裡長輩都給小孩子買白蘭花戴,媽媽奶奶也會戴,好看好聞。」
  • 二十年前,曾被上海阿婆收養的黑人混血棄嬰,如今現狀如何?
    原來在二十年前,上海浦東一位叫做朱水寶阿婆的阿婆,偶然情況下撿到了一位黑人混血棄嬰,並將其當成孫子撫養了起來。 一、黑人混血棄嬰 2000年8月8日的清晨,朱水寶阿婆跟往常一樣挎著籃子去滬南路買菜。但沒想到卻在一片草叢中聽到了窸窸窣窣的聲響。
  • 隧道三線與阿婆結緣 公交早班車天天等到阿婆來
    駕駛員見狀趕忙下車迎上前,口裡還念叨著:「程阿婆,慢慢來,不要急。」一邊熱情地將老人扶上車,才駕車駛向下一個站點。這位駕駛員叫姜東理,他告訴記者,每天早上6時15分左右,這位程阿婆總會在隧道三線這個站點上車。今天早上這樣的「等待」,他們這班車已堅持多年。
  • 阿婆來廈尋女走失街頭 熱心民警幫她找到家人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記者 林彬彬)「廈門警察是全國人民的好警察……」13日上午,來自重慶的錢阿婆在女兒的陪同下,將一封感謝信送到了何厝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劉元雄手中,以感謝該所警察熱心服務,幫她找到家人。  錢阿婆今年65歲,12日下午,她獨自一人從老家來到廈門看望女兒。
  • 從賣花女到窈窕淑女,奧黛麗·赫本帶來的是視覺還有聽覺的享受
    從賣花女到窈窕淑女的距離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有多大,而樹葉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上映於1964年的影片《窈窕淑女》講的就是一個賣花女變成窈窕淑女的過程,飾演賣花女的演員就是女神「奧黛麗·赫本」,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的她,獲得過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足以說明她的演技完全可以把觀眾帶到劇情裡面來。
  • 海寧這位阿婆火了!一針一線純手工縫製800個香包
    有位粉絲給我推薦了一位阿婆,就在南關廂,她做的香包可是當季限量版。聽說去年也做了很多,有七八百個,到端午節那天早早賣空!  這麼厲害,小編要去看看。這位阿婆就在南關廂「心雲閣」店裡,店是她女婿的,她幫忙看著點。   一進店裡,就聞到一股中草藥的香味,原來阿婆正在做香包,她說香包比用驅蚊產品健康綠色得多了。
  • ...動人的故事 -街頭藝人 李雄剛 演出 規定 中國館-上海頻道-東方網
    李雄剛更看重「上海街頭藝人節目審核許可證」的意義。「以前在南京路擺過攤,被趕來趕去,難為情啊。」沒有證件之前,他總是和保安玩「貓鼠遊戲」。現在擺攤時,他一直隨身帶上許可證。  去年5月,在靜安公園,大連人張藝著迷地看著李雄剛表演。「老師,我支持你。」張藝輕輕地將20元放在李雄剛的攤頭。  4年前,玩音樂的張藝背著吉他來上海。
  • 12歲噬血病女孩跪地賣花自救,她的堅強讓路人看到紛紛落淚
    這是小女孩趙婉心的求救信,她就跪在求救信旁邊賣著自己製作的手工疊紙花,一朵花3塊錢,她渴望能用這種方式來自救。路人了解情況後都5塊10塊的買下小姑娘的紙花,這讓趙婉心感覺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收穫,看到了重生的希望。7月15號傍晚,小婉心就早早的來到街頭開始賣花,她希望能早早的賣完手工摺紙花,就能多籌集一些治療費用。
  • 為了您的孩子,請對街頭錯別字say No!
    最近,寶爸走在街頭上,發現街邊廣告或者是宣傳標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錯別字。有的不是故意寫錯的,有的應該是為了讓大家能好記,故意寫錯的。於是筆者就想,小朋友每天放學後,在路上見到這種錯別字跟自己學的不一樣時,會有何感想?書上面寫的,老師教的怎麼有區別啊,會不會給他們造成誤導?
  • 哪種味道會讓你一瞬間想起愛的人?
    分手半年後,她出差路過我所在的城市,聯繫我問可否見一面。見到時,我們相對沉默了很久。我看到街邊有人賣橘子,就買了一袋,和她一起坐下吃,慢慢聊起戀愛期間的爭吵。我們說,當時的自己對待感情都不夠成熟,盲目地期待兩人的各個方面都能像精神一樣完美契合,因此拒絕接受分歧是天然存在的,反而將所有矛盾歸咎於不夠相愛。如果現在再遇見彼此,我們不會如此幼稚地對待感情,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 新竹阿姨和崇明阿婆
    見我有點疑惑,她笑著解釋:「就是大學路轉彎處的那家果菜鋪啦,店主不願意我們叫她老闆娘,要叫阿姨,只要是叫阿姨的,她都特別熱情地招呼,還經常大幅度減價:50塊,這一堆都給你啦!好像我們這些學生一個個孤身在外,她像老母雞那樣護著我們……」我不禁想到崇明阿婆。最近10年,我經常周末去崇明,居處附近的菜場,就成了常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