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江南夏日,怎麼能少了那一縷淡雅的清香。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
這句叫賣聲,
是江浙一帶很多上年紀的老人們的美好回憶。
·
那時候,蘇州、杭州、南京、上海……
無論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
女孩子們總有帶白蘭花的習慣。
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
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
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靠腋下貼身放,
「香聞得到,花看不到。」
斜襟旗袍搭一小束白蘭花
是一個時代的體面與風雅。
·
時過境遷,
如今,在江南城市,
還在堅持賣白蘭花、梔子花的阿婆已經越來越少。
僅有那些,大多在幾乎不被看見的社會最底層,
過著清貧的日子。
可是她們的堅強自尊,
就像她籃子裡的白蘭花,
讓人感受到一個時代最可貴的清白體面:
就算日子再難,生活再苦,
也要憑自己的辛勤勞動,堅定地活著。
·
滬上最後賣花人:
清貧與艱辛背後的體面
來源 | 流行上海(ID:shcool22)
··
賣花收入月入不到2000元
上海的徐忠意阿婆今年73歲在上海黃浦區淮海中路在電話亭賣白花兩朵白蘭花是一個掛墜,七八朵茉莉花紮成一個手串。
早上十點,收拾好今天要賣的花,梳子蘸水把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徐阿婆下樓了。
白蘭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不管是誰來買花價格都如此。「自己不漲價,不看人出價」,她相信薄利多銷,生意才能長久做下去。
買花的人多時,老兩口每月收入能有兩千多塊錢。但七八月份,天氣熱,上街的人少,即使早出晚歸,每月也只能賺到一千多塊。
晚上11點,老伴出門進貨,無論溽暑難耐抑或颱風肆虐,從不敢耽擱。
從5月到10月,是白蘭花、梔子花的花期。這段期間裡,兩人的生活就是進貨、加工、賣花……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天漸漸熱了,阿婆的包裡總有一瓶冰水,不是為了自己消暑解渴,只為保護嬌嫩的花朵。
買上一朵白蘭花別在身上,也不僅是在守護這些溫柔的買花人,更是在守護一種日益式微的文化生活,「要讓現在的小孩子們知道有這種花」。
賣花是經濟支柱,租住6平米閣樓30年
徐阿婆和丈夫莫成林都是浙江紹興人。70年代,夫妻倆從農村來到上海務工,他們賣過各種苦力,備嘗艱辛。
十幾年前,徐阿婆偶然在街邊看見有人拎著籃子賣白蘭花,清香優雅,貧苦的生活,沒有消磨徐阿婆對美的嚮往,從此,她也成了一位路邊賣花人。
·
予人花朵,手有餘香。十幾年來,徐阿婆的花籃,在淮海中路留下一路清香,而他們清貧的生活,並未因此有所起色。而三十年來,他們一直租住在一間六平米的閣樓。
徐阿婆有兩個兒子,為他們娶妻生子,老兩口拼命攢錢。兒子們成家立業了,老兩口稍微喘了兩口氣。但是四年前,猶如晴天霹靂,老伴莫成林被查出了食道癌。
徐阿婆沒有在老伴兒面前掉一滴淚,只是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積蓄耗盡,老伴的命保住了,噩耗再度傳來,小兒媳婦也被查出罹患癌症,本就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
徐阿婆依然沒有抹一滴眼淚,她對兒子說:只要有媽媽在,就不要怕。
為了節約生活成本,他和老伴的餐桌上,常年幾乎不見葷菜,除了最低生活支出,老兩口從牙縫裡又省出一萬多塊,她想都打給兒子給兒媳婦看病。「只要我在,就不能讓這個家散了。」
在幾乎不被看見的社會最底層,徐阿婆過著最苦的日子,可是她的堅強自尊,就像她籃子裡的白蘭花,讓人感受到一個時代最可貴的清白體面。
·
可能也是上海最後的賣花人了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這樣的賣花阿婆也越來越少了。地鐵裡、大樓前、天橋邊,偶爾才會看到花白了頭髮的阿婆竹籃藍布上擺了整整齊齊的白蘭花。
買花的人似乎越來越少,徐阿婆說,他和老伴明年還會不會來賣花,也要看身體情況再說了。
他們在紹興上虞已經沒有地了,農村蓋的房子也給了兩個兒子。即便如此,葉落歸根,應該是他們最後的歸宿。在上海盤桓四十年,他們沒有家。
當然,還有些阿婆出來賣花,並不是全為了營生。
兩年前,也有一位賣花的王阿婆,老伴已經去世,子女工作很忙,沒空來陪伴她。阿婆不願給他們增添壓力,就出來賣賣花,不為賺,主要是想「找人說說話」。
有人問阿婆:「儂年紀噶大了還出來賣花啊?」
她只是答了一句:
你不懂的,今生賣花,來生漂亮。
阿婆說,打麻將、跳舞有可能會和別人發生矛盾;但是喜歡白蘭花的人,都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不會產生矛盾的。
有時候來買花的人看見阿婆這麼大年紀,出來賣花可憐、不容易,經常會多給一些錢,十塊錢就買一朵花。阿婆就會把這些錢捐到居委會的捐款箱。「我又不要錢,我就是消磨時間,開心。」
·
有的老人喜歡白蘭花,但又捨不得花錢買,阿婆就會騙他們說:「這花賣不掉了,我送給你吧!」老人接過花,就會很開心。
有的姑娘自己搞不定手鍊,長了或者短了,阿婆就會提供「定製服務」,調整好長短後親手幫你帶上。
阿婆的話讓網友們都很感動
▽
年年歲月,這些賣花的人漸漸老去,終有一天也會漸漸消失。鶴髮布衣下隱藏的,是她們經歷滄桑變換、喜樂悲歡後仍保留在內心的善良、柔和、真誠,以及對生活的執著、堅韌自強的精神
城市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某些東西的消亡,但聽見「梔子花——茉莉花——」的吆喝聲,總忍不住想要買上一朵,還是想讓這樣的記憶再流傳得長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