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版畫非遺傳承人,感受奈曼版畫的魅力

2020-12-05 奈曼旗新聞

烏蘭巴拉在接受採訪 人民網黃玉琦 攝

人民網通遼7月17日電 7月17日上午,「尋找草原英雄」2017中外大學生內蒙古之旅團隊來到了通遼奈曼旗版畫創作培訓基地進行參觀,並現場採訪了版畫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烏蘭巴拉。

進入奈曼旗版畫培訓基地,中外大學生團隊詳細了解了版畫的由來和歷史以及創作過程,欣賞了風格不同的各類版畫作品。對於中國傳統版畫的創作手法和風格變換進行了積極交流,現場氛圍活躍。

奈曼版畫萌生於20世紀70年代,深受哲理木版畫的影響,是哲裡木(科爾沁)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爾沁版畫」以雄渾、大氣、純樸、高雅而著稱,被美術界稱之為「科爾沁草原雄風」。它多取材於蒙古族人民的生產與生活,內容寫實,風格質樸,線條粗獷,色彩鮮豔,民族和地區特色濃鬱。

烏蘭巴拉作為奈曼版畫的內蒙古自治區區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曾於2013年榮獲通遼市首屆「科爾沁版畫十傑」提名獎稱號。他從事版畫創作20餘年,繼承了父親的創作工藝和手法,注重將現實與傳統相結合,創作的題材多來源於內蒙古人民的生活,寓意吉祥如意,多以豔麗的紅綠色為主調,色彩飽滿。

談道版畫的創作,烏蘭巴拉介紹道,版畫的創作是純手工的,一幅完整的版畫製作過程大致經歷初制畫稿—刻制模板——拓片印刷三個階段,一共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其中,困難最大的在於初稿的創作,需要反覆地修改。由於木材材質的不同,版畫刻板也僅僅能用20次左右,甚至有些版畫,因其色彩多樣、製作工藝複雜等,所使用的刻板可能是一次性的,這也正是其價值之所在。

烏蘭巴拉在現場演示版畫製作 人民網黃玉琦 攝

年逾70的烏蘭巴拉有著年輕人的思維。在對於版畫的未來銷售渠道方面,他告訴記者,十分願意嘗試通過網絡社交的形式建立網店售賣版畫。同時,在版畫創作上,他追求完美與舒適並重。他希望通過構圖和色彩上與年輕人的喜好相結合的方式,與時俱進。

烏蘭巴拉一直重視對版畫傳承人的培養,他至今已收了多名學徒。其中,他的女兒也深受其影響,也正在從事版畫創作。如今,在他的周圍,吸引了一大批對版畫創作有著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他們在版畫創作方面相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最後,他向在場中外大學生和參觀人員介紹了一幅名為《大團圓》的版畫。他稱,這是目前他較滿意的一幅作品,創作靈感是根據一個村子過年時的真人真事所作,畫中所展現的是80—100人一起包餃子過大年的場景,它寓意著蒙漢一家親的美好祝願。在對版畫的未來發展上,他表示將繼續堅持凸顯蒙族文化特色,因為他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黃玉琦、龔雪、蔣壘、喬榕榕)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奈曼版畫:這邊風景獨好
    奈曼版畫像深扎在荒漠中的一棵生命樹,在奈曼文化的滋養下,散發著濃鬱的蒙古風情和獨特的地域魅力,成為與觀瀾版畫齊名的版畫巨鱷,成為奈曼旗一張魅力無限的文化名片。如今奈曼版畫已經形成了老中青的創作梯隊,全旗成人版畫創作隊伍已發展到100多人,參加少兒版畫創作的學生已經發展到3000多人。
  • 奈曼版畫:鐵筆刻出文化名片
    奈曼旗版畫作品多以奈曼本土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為創作題材,「沙海明珠·奇美奈曼——奈曼版畫作品展」曾在2017年底通過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在深圳、呼和浩特市和通遼市進行展覽。 奈曼旗位於內蒙古東部科爾沁沙地與東北平原的交界地帶,蒙古遊牧文化與農耕文明在此交匯,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版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文明實踐在行動】相約有理周末公開課丨走進奈曼版畫
    【文明實踐在行動】相約有理周末公開課丨走進奈曼版畫 2020-08-07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百件奈曼版畫亮相內蒙古美術館 展現大漠風情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記者安路蒙)流動的沙丘,遠行的駝隊,淳樸的牧民,神秘的佛母……12日起,「沙海明珠·奇美奈曼」版畫作品展亮相內蒙古美術館,近百幅反映科爾沁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版畫作品,在美術館展廳裡吹起濃鬱的大漠風。  奈曼旗位於內蒙古科爾沁沙地與東北平原的交界地帶,遊牧文化與農耕文明在此交匯。
  • 三峽庫壩區非遺傳承人自創「廉政版畫」反腐倡廉
    中新網宜昌5月7日電 (董曉斌 唐強 付霞飛)「我們要用創作版畫的方式,警示黨員幹部廉潔從政、清白做人。」在「中國民間藝術版畫之鄉」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夷陵版畫傳承人習長金在講解廉政版畫時說道。  近日,記者來到夷陵區官莊村夷陵版畫傳習坊,參觀廉政版畫創作室,觀看夷陵版畫製作,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感受廉政氛圍。
  • 吹塑紙版畫走進田林二中 體驗非遺課程受歡迎
    「吹塑紙版畫是什麼?」「老師,能讓我試著做嗎?」……日前,一堂吹塑紙版畫體驗課開進了田林二中,精美的畫作成品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碰撞出趣味、傳承的火花。  吹塑紙版畫是將手工與繪畫結合起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以吹塑紙為原料,利用其可折、可刻、可切、可剪、可揉的特徵,經過剪、刻、撕、拼貼等方法製成版面,然後用多種方法印出來,成為一個美術作品,在版畫中加入了現代人的理念和現代生活氣息,為美術創作開闢了一個新天地。2007年,「吹塑紙版畫」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新春走基層」重慶綦江農民版畫續寫非遺文化的魅力
    文創產品讓版畫藝術走進生活走進綦江印象版畫公司,撲面而來的是濃鬱的版畫氣息,牆上掛著各種尺寸的版畫作品,產品展臺上擺滿了各式版畫圖案的服飾、箱包,以及版畫風的杯子和碗,還有印著版畫的滑鼠、U盤等「辦公四件套」。「我們將綦江農民版畫家的版畫作品收購過來,再根據版畫內容的不同寓意,綜合市場需求和客戶意見,開發設計出各種衍生的文創產品」。 張健說。
  • 直播預告 |「我的非遺故事」版畫專場
    時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用各式各樣的版畫技法投入創作。版畫不同於直接用筆在紙上創作作品,製版前的設計、刻印步驟、製版材料,具有無限的實驗性,啟發思維。而通過印製,我們可以印製很多張成品,與友人交換,裝飾布置,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樂趣。
  • 直播預告|「我的非遺故事」版畫專場
    還有不同的版畫版種的介紹與展示,依託專業的技法,一些生活中可利用的物品都可以做出多樣式的版畫! 分享當下的版畫創作者的原創版畫作品 分享背後的創作故事 傳授5大刻版技巧 體驗者100%獨立創作 做一張屬於自己的小版畫 現場抽取兩位 獲得老師現場印製的小年畫。
  • 溫州屏紙版畫重生記:非遺「三術」歸真展新韻
    經甌海、瑞安兩地民間人士多次策劃、探索、挖掘、整理,將溫州非遺活字印刷術、紙馬雕版印刷術、屏紙造紙術「三術」進行元素聯姻、實驗提升,終於使失傳久遠的溫州屏紙版畫藝術輝煌再現。 紙馬雕版傳承人王釧巧在印製屏紙版畫。
  • 非遺傳承人耗時三年創作《二十四節氣》版畫 驚豔亮相川大美術館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展覽中還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魏立中的原創力作,十竹齋木版水印《二十四節氣》版畫。「明代胡正言發明了餖版、拱花技藝,其印製的《十竹齋畫譜》《十竹齋箋譜》將古代彩色印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奈曼旗首屆中小學生版畫作品展」開展
    此次展覽突破了以往的單一作品展示,從版畫工具、版畫衍生品方面進行了創意展示,現場參觀者對展示區內的版畫工具頗有興趣,部分教師還表示對新型材料很感興趣,要回去大膽嘗試,應用教學,為學生創作提供方便。各學校展區內自行創作的版畫衍生品也吸引了眾多的參觀者,各位教師摩拳擦掌,也要將版畫衍生品創意帶回去,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創作熱情。
  • 當版畫遇上環保袋
    師生作品秀起來 版畫和環保袋的相遇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城關區安樂村小學開展的「印物有痕——當版畫『遇見』環保袋」為主題的版畫印染體驗活動。讓師生們近距離了解了版畫印染,感受到版畫印染所散發的傳統文化魅力,更是將版畫印染與環保結合,傳播了環保理念。 版畫印染作為一項非遺手藝,是以「版」為媒介通過畫、刻、染的方式來進行創作的繪畫藝術,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染色上千次製成《望浦東》,楊行吹塑版畫傳承人探索非遺新路徑
    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大廈,一條奔流不息的母親河……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吹塑版畫傳承人龔贛弟創作出最新作品《望浦東》,以寫實的手法,展現出上海的新變化。 作為上海的市級非遺項目,已經有三十年歷史的楊行吹塑版畫近年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作品融入了時代發展的新氣象。
  • 弘揚版畫藝術 微拍堂上線中外大師版畫專場
    微拍堂版畫專場掀起熱潮  版畫藝術在印刷術發明之後開始出現,古代版畫有木刻、銅板刻、套色漏印等形式,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現當代版畫有絲網版畫、綜合版版畫、膠版版畫、數字版畫等形式。版畫不同於複印印刷品,其仍具有藝術原創性,藝術家創作的版畫一般限量版數,所以又具有稀缺性,同時由於版畫相較藝術家原作價格更加親民,又具有升值空間,因此版畫得到藏家特別是入門級藏家的青睞。  版畫近些年在國內拍賣市場日益走俏。2010年北京匡時拍賣會上,方力鈞版畫作品《2003.2.1》以694.4萬元成交,創下中國內地版畫成交紀錄,至今未被超越,版畫熱度於此可見一斑。
  • @奈曼人,值得珍藏!《中國影像方志 • 奈曼篇》完整版視頻來啦!
    來自奈曼的50幅版畫作品集體亮相,恢弘壯美的大漠氣勢,濃鬱熱情的蒙古元素,瞬間驚豔世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名為《神燈》的作品,創作這幅版畫的,就是奈曼版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烏蘭巴拉。烏蘭巴拉和版畫的緣分,是從童年開始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父親寶石柱。
  • 中國文聯主席鐵凝為啥來奈曼?
    ,深度了解版畫創作過程,與代表性創作者就版畫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今後的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談。目前,通遼市有版畫作者、愛好者近千人,建設了通遼市版畫藝術中心、奈曼版畫院、扎魯特旗蒙古族一中版畫創作基地,通遼市第二中學版畫創作基地等。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傳承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版畫創作的創新發展。
  • 絳州木版畫傳承人:年畫市場越來越好
    今年59歲的吳百鎖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今年是他第一次帶作品來深圳文博會單獨設攤。他的攤位不大,總是人頭攢動,令他意外的是深圳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好奇。 在非遺館的外牆,一幅長達十米的版畫長卷是吳百鎖的看家收藏,版有兩米長、四個面,五張畫層印出來,包含114個人物。
  • 樟樹版畫進校園,60餘幅精美版畫作品趕緊來看!
    ,歷史悠久,享有「江西省版畫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版畫)之鄉」的榮譽。為了更好地在全市普及版畫知識,提高我市城區美術教師的專業水平,進一步傳承非遺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版畫),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旅局、市教育體育局的大力支持、組織下,市文化館和市教師進修學校聯合開展了樟樹版畫進校園活動,於9月15日至9月30日在市文化館版畫院舉辦了首屆「樟樹市版畫進校園中小學美術老師培訓班」,並邀請我省知名版畫家陳正元、皮良政、周國平授課,對城區20名中小學美術教師進行了版畫基礎培訓,
  • 廣東省現代水印版畫研究院:傳統技藝加持現代水印版畫
    歷經半年籌備,廣東省現代水印版畫研究院於2020年正式成立。這既是廣東版畫界喜事又為版畫事業發展添加助力。它將以專業水準和責任擔當滿足社會對學習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並旨在傳承、圓融、推廣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培養和扶持專業水印版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