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謠

2021-01-08 東北小孩伊春林區
童年時的「滾鐵環」

鈴鈴鈴…

在莽莽小興安嶺的群山腳下,在林場生活區高低不平的小路上,跑來一個滿頭大汗的孩子在全身心地投入著:他右臂努力向前伸直,左臂擺動,右手緊攥「八號線」折成的橢圓形握把兒,兩眼緊盯腳下的路和滾動著的鐵環,始終保持奔跑的姿勢,鐵環在「U」型鐵槽的推動下飛速地滾動,周圍靜靜的大山似乎都在傾聽這孩子精心「創作」的、粗糙而原始的「音樂」。一不留神,鐵環掙脫了「U」的束縛,搖搖晃晃、信馬由韁地跌進路旁的汙水溝裡,「吧嗒」一聲,頓住了那清脆的「童聲」;稍有疏忽,鐵環偏離了前進的方向,伴著斷斷續續、嘶嘶啞啞的衰語,歪歪扭扭地擺起來,絆倒在坑窪不平的路面上,戛然而止了韻律有致的「童謠」。可那孩子顧不上抹一把額頭的汗,總是想方設法、不厭其煩地將鐵環扶將起來,扶將起來……繼續前進,繼續前行。終於,在這蒼穹的地表之上,「轉」出一個「歌聲嘹亮」、與之相切、運動不止的「圓」!

這是一幅浮現在我腦海裡的畫面,畫面中那個滿頭大汗、推著鐵環奔跑的孩子就是童年時的我。隨著時光的流逝,那曾經浸滿汗漬、愛不釋手的鐵環及帶「U」鐵推兒也早已置於被遺忘的角落裡了,唯有那古老而淳樸、單調而不變的歌謠在我耳邊時時縈繞,常常響起。現在我長大了,開始變老了,走過了萬水千山的世界。在這奔波不息的旅途中,我猛然間發現:人生之路,不正是從這「O」開始的嗎?

鈴鈴鈴……

啊,童年的歌謠。

相關焦點

  • 童年的遊戲和童年的歌謠
    門秀山 /文童謠,就像一隻百靈鳥,陪伴孩子們度過自己的童年。有時候,一首土得掉渣的童謠,能折射出歲月的風貌,能定格住生活的烙印。許多童年時唱過的童謠,使人終生難忘。童年時,我家住在青島市市北區小鮑島一個大雜院裡。在這個「大廟山」腳下的院子裡,小朋友很多,幾乎天天玩遊戲。往往是,一邊玩耍,一邊唱童謠。比如,玩「打地瓜錘」時,兩個人面對面,各人用右拳不斷敲著左拳,嘴裡唱著;「地瓜地瓜錘呀,打小人兒呀。小人兒不讓打呀,偏要打著耍呀。
  • 寫詩步步高|從天而降的雨點,在演奏童年的歌謠
    從天而降的雨點就是音樂家, 將童年的歌謠, 演奏出來啦。 這是從天而降的雨點, 在演奏童年的歌謠。
  • 童年像一隻金色的歌,讓人留戀;童年是一串活潑的歌謠,讓人回味
    童年像一支金色的歌,讓人留戀;童年是一串活潑的歌謠,讓人回味。童年是那麼美好純真,如果現在返回童年,那感覺可真好。打開記憶的門閘,從中飛出好多好多的小精靈。它們的名字叫「桂花雨」、「固體膠」、「吃墨」……哦,讓我來慢慢回憶你們吧。
  • 「黃雞公兒尾巴拖……」難忘童年的歌謠|夢裡山河,回不去的時光
    導語有一首童年的歌謠,融合到我血液深處,歲月年年裡那曲調總會在我心裡涓涓流淌……在鄂東連綿起伏的大別山的溝溝坎坎裡,這是一首融入了那時山川河水裡的童謠——春夏秋冬歲月悠悠裡,你還記得那童年的歌謠嗎?夢裡的山河嗎?一,水車車水的聲音隨風飄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鄂東是丘陵地帶,連綿起伏的大別山裡,水車是那年那月村村垸垸必備的農具之一。
  • 這才是屬於重慶人自己的「童話」 童年歌謠大合集
    據重慶共青團微信公號消息,我們長大之後便很少想起童年,不是不願想起,而是歲月流逝一切都變得太快,童年已經在變遷中成為了遙遠的回憶。而如今,有幾首童謠卻像打開了塵封的書信,讓那有些模糊的童年時光變得真切起來。
  • 王德光:一首古老的歌謠
    說承德新聞講熱河故事一首古老的歌謠——讀新聞攝影《敘利亞一位70歲老人在被摧毀的臥室聽老式留聲機上播放的音樂》有感作者:王德光朗誦:管媛媛地中海的水>那時我還小不懂母親眼裡的憂傷……巴爾米拉,還剩幾垛城牆阿依莎 ,不是說好的嗎我數到十, 就去找你你要在牆後面等我我找遍了每個角落而你卻不知去向後來,一匹年邁的駱駝從遙遠的東方, 馱來我的新娘……一臺老式留聲機的光陰很短一首古老的歌謠還在唱
  • 我的無限歌謠季,動聽,難捨,在母親的歌謠裡成長
    我的無限歌謠季,動聽,難捨,在母親的歌謠裡成長文│王鎰已經不止一次了,在寂靜的夜晚突然從夢中哭醒。母親習慣用歌謠的形式教育我。小時候淘氣貪玩不想上學的時候,母親總會用歌謠數落我:「逃學鬼,喝硯水,扳倒水甕砸折腿。先生,先生拉拉我,不拉你這逃學鬼。」「麻野雀,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在山坡上,扔在山上餵了狼。老婆背在炕頭上,白面圪墶剝了皮,不吃不吃硬舀上。」
  • 現代詩《童年的快樂》
    《童年的快樂》曾幾何時,我的童年曾擁有過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曾幾何時,我的童年也是這麼的開心過曾幾何時,我的童年也是每天繞著旋轉木馬跑曾幾何時,我的童年那麼快樂的童年夢過了多少個春秋時間的歲月如梭小時候總是望著窗外發呆想著快快長大眼看著樹葉綠一年又一年奔波的腳步卻不曾停歇童年的快樂
  • 教師袁文顯譜寫百首歌謠 演繹青島近百個地標
      袁文顯和學生一起讀歌謠。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琉璃瓦,紅漆柱,飛簷落霞共起舞」、「花崗巖,拱形窗,堅固厚重又粗獷」……你知道這些歌謠說的是咱青島的哪些景點嗎?它們都出自青島小學老師袁文顯的《歌謠伴你遊青島》一書,這本書是袁文顯歷時5年寫成的,用99首歌謠記載了青島99個景點和故事,將青島的大美風物集成一冊。上合峰會召開在即,她希望這本記載青島風物的小冊子能獻禮上合,成為各國友人了解青島的一個窗口。
  •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六一致童年經典回憶演唱會在上海陪你...
    小時候我覺得看不完的西遊記,原來只有25集小時候我覺得隔壁班很帥氣的男生,後來再也沒見過小時候我覺得爸媽無所不能,後來他們都在歲月裡蹉跎著我們的童年一起翻開逐漸褪色的記憶畫冊回歸最純粹的感動與快樂童心是一首怎麼也忘不掉的歌在初夏的風裡悠悠飄蕩著兒時歌謠貫徹耳膜
  • 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久久徜徉在人們的心田!
    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即使它被吹散在天空,也會久久徜徉在人們的心田……余光中說,未來啊, 鄉愁是一座橋梁, 你來這頭, 我去那頭。是啊,故鄉在這頭,我卻在那頭。有誰的故鄉不是家呢?——故鄉是人類靈魂的歸宿。家是一個溫馨甜蜜的字眼,在家中,可以盡享天倫之樂。當你踏上故鄉的熱土,才會知道,所有憂慮都會在此釋放,所有輕鬆灑脫都會重新洗禮全身的每一個角落。
  • 金色童年,綻放夢想
    圖文/文萍「給我金色的童年畫出碧海和藍天太陽公公 月亮姐姐>我們笑的那麼甜給我金色的童年讓我快樂每一天一篇一頁 一滴一點都是幸福的紀念……」伴隨著這熟悉的歌謠>漸漸的我們都長大了模樣張愛玲說:「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緩,正像老棉鞋裡面,粉紅絨裡子上曬著的陽光」周國平說:「因為失去童年,我們才知道自己長大。
  • 有滋有味的童年
    童年難忘。難忘的是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少不更事,我的無憂無慮,我的值得回憶的童年事。如果童年是一瓶窖藏多年的酒,不僅僅是辣的滋味,更多的是四溢芬芳的香;如果童年是一本溢出墨香的書,文字裡飄溢出的全是小時候的酸酸甜甜。
  • 蔡尤資:為「數宮燈」整理了材料再創了歌謠(圖)
    口述人:蔡尤資  人物名片:閩臺東石燈俗泉州市級「非遺」傳承人  憑藉童年記憶 再創數宮燈歌謠  我叫蔡尤資,是東石西宅人(現東石鎮第三社區)。我出生於1937年,正是日本侵華的時候。童年是在多難中度過的,那時候為了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經常停學,書讀得斷斷續續,小學畢業都已經17歲了。  東石是一個半山半海的地方,多數人靠討小海過日子。以前沒有什麼娛樂方式,大家都很愛參加民俗活動。特別是農曆正月十五,三公宮的燈俗。我從懂事開始,每年都愛去三公宮看燈會、猜燈謎。  一般我們很早就會去三公宮,去的時候還會帶上家裡給買的潤餅燈。
  • 苗族情歌、兒童歌謠和新民歌,苗族文化的傳承
    在各類歌謠中,苗族情歌的數量比較多,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初會歌、讚美歌、求愛歌、 送別歌、思念歌、盟暫歌、私奔歌、恩愛歌等等。兒童歌謠兒童歌謠主題鮮明,思想健康,特色濃厚,題材多樣。如:「青山青,河水明。人若罵我,我必罵人。」這首童謠反映了兒童的性格特徵。其他如《螢火蟲》、《喊月亮》等,則表現出兒童的天真活潑。「小貓吃飯撈土碗,狗崽舔食木槽深。盆水映你我臉, 沙罐煨米結深情。土罐易破不經烤,盆中笑臉不分離。」
  • 陰陽師歌謠幽幽長夜未盡 籠目歌謠活動即將開啟
    18183首頁 陰陽師 陰陽師歌謠幽幽長夜未盡 籠目歌謠活動即將開啟 陰陽師歌謠幽幽長夜未盡 籠目歌謠活動即將開啟 來源:網絡
  • 老年歌謠
        老年歌謠       我們是作者的京巴愛犬鬧鬧(左)和淘淘(右),首先代表我們主人向閱讀《老年歌謠
  • 《金色歌謠》唱不衰 兩鬢斑白過「六一」
    5月30日晚19點30分,中山公園音樂堂內,隨著一聲「嗒嘀嗒,小喇叭開始廣播啦」,「《金色歌謠》――火紅的年代難忘的歌」歌詠晚會拉開了帷幕。在《讓我們蕩起雙槳》、《丟手絹》等熟悉親切的旋律中,近千名已生華髮、童心未泯的人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 井岡山的歌謠--黨建-人民網
    這些歌曲,大多是由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歌謠改編而成,經文藝工作者加工整理、配上優美動聽的旋律,就變成了至今依然久唱不衰、百聽不厭的紅歌。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每個展廳都展示出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歌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井岡山、瑞金和整個蘇區,到處都傳唱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厚民族氣息的革命歌謠。
  •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讀《中國民間歌謠集成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
    界首民俗文化的至寶讀《中國民間歌謠集成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文、柴進今天把1988年界首縣文聯編印的《中國民間歌謠集成安徽卷·界首縣資料本我生活在皖西北界首這塊熱土,始終也未曾離開,當我有一天拿起手中的筆想寫些跟家鄉有關的文字時,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兒時長輩們用來哄我們這些娃娃的歌謠,那些歌謠,只要念個開頭,自己就不由自主地能把它續下來,這種親切的感覺,或許跟我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們都有這種感受。我想把我的文字定位在界首這塊屬於我的鄉土,那麼,這些歌謠也就是銘刻在我記憶中一段段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