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的歌謠--黨建-人民網

2020-12-0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井岡山的歌謠

漫步在井岡山茨坪天街購物廣場, 隨時隨地都能聽到「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臘月盼春風,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遍映山紅」,「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蓋身上,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心裡暖洋洋」等經典而熟悉的歌曲。這些歌曲,大多是由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歌謠改編而成,經文藝工作者加工整理、配上優美動聽的旋律,就變成了至今依然久唱不衰、百聽不厭的紅歌。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每個展廳都展示出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歌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井岡山、瑞金和整個蘇區,到處都傳唱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厚民族氣息的革命歌謠。在新中國成立 10 周年時,江西省文史部門曾經整理發表了 487 首蘇區革命歌謠,90 首紅色歌曲。後來,吉安地區、興國縣文史部門都曾對革命歌謠進行過搜集整理,總計有 1000 多首。

這些革命歌謠,旋律簡單優美,歌詞易懂易記易唱。有政治教育內容的革命動員歌、揭露反動派醜惡嘴臉歌、窮人訴苦歌、節日紀念歌、策反白軍歌;有軍事作戰方面的徵戰頌歌、軍令軍紀歌、鼓舞鬥志歌;有經濟生產方面的反經濟封鎖歌、分田歌、生產生活歌、經濟建設歌;有反映社會生活方面的革命情懷歌、擁軍支前歌、婦女解放歌;還有文化教育方面的革命宣傳歌和文化衛生歌,等等。這些革命歌謠並非空洞的口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發揮了宣傳革命、發動群眾,鼓舞士氣、瓦解敵軍,促進工作、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被譽為「嘴巴上的標語,口頭上的傳單」,是根據地軍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革命歌謠是井岡山軍民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松柴烤火千裡香,窮人骨頭堅如鋼。死了要埋井岡山,活著就跟共產黨。」簡單的 28 個字,道出了井岡山軍民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革命激情。「碰到敵人莫害怕,勇往殺敵不讓他 ;斷頭只當風吹帽,負傷如掛大紅花。」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種」的圍剿政策,井岡山軍民表現出了無私無畏、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豪情。「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遇事問群眾,買賣講公平;群眾的利益,不損半毫分。」這可能就是我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型,我軍正是靠嚴明的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擁護,取得了革命成功。

革命歌謠蘊含著許多感人的故事。「送郎送到十裡坡,眼不流淚嘴唱歌,願郎革命革到底,等你十年不算多。」當年蘇區人民擁軍支前、熱情高漲,適齡青年積極參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長徵,許多人都犧牲了。解放後紅軍家屬紛紛打聽親人的下落,大多數家庭等來的是一張「北上無消息」的革命烈士證書。

如今,這一首首革命歌謠,成為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參加培訓的井岡山幹部學院,專門開設了學唱革命歌曲課程。通過重溫紅色旋律,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弘揚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作風。

蒼翠的羅霄山脈迴蕩著紅軍號角,怒放的杜鵑花海翻滾著紅色波濤。井岡山是紅色搖籃、革命聖地,是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到處都傳承著紅色基因。井岡山的歌謠是紅色基因的精華,是激勵我們勇敢前行的無窮動力。

學習委員楊淑文第一個在同學微信群裡上傳了自己的詩作:「中國搖籃井岡山,工農紅軍意志堅。艱苦卓絕多壯烈,革命理想高於天……我輩今上井岡山,信仰感恩堅信念。民族復興中國夢,井岡精神代代傳。」隨後同學紛紛唱和。短短十天時間,微信群裡上傳了抒發井岡山感懷的詩作 20 餘篇,既表達了對井岡山精神的弘揚和傳承,亦可視為對井岡山革命歌謠的續寫和補充。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機關紀委副書記)

相關焦點

  • 歌謠裡解讀井岡山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江西老區行活動第七小組的成員,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六個展廳裡除了詳盡的主體內容外,還有個獨特的部分,那就是穿插在展板主題單元之間的井岡歌謠。
  • 井岡山博物館裡的歌謠名言,現在讀來依然熱血沸騰!
    這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展出的一張建國十七周年時的電影海報。正如那首歌唱的一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毛澤東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圖集原創專屬任務#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如今還展出很多井岡山革命戰爭時期的歌謠、名言,現在讀來,依然熱血沸騰。 下面特意收錄十首井岡歌謠,請大家一起回味當年大革命的艱難歲月,珍惜當下的和平穩定!
  • 井岡山管理局創新「黨建+旅遊」方式工作紀實
    6月24日,記者採訪獲悉,該局以開展「一樹兩強」主題活動、「5A級景區創建A級黨建標準」為契機,構建以黨建為引領,旅遊產業為支撐,統籌推進井岡山的旅遊接待、資源保護、紅色培訓、景區建設、服務遊客和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等工作,推動黨建與旅遊深度融合。在奇峰秀水中高舉黨的旗幟,全面釋放黨建能量,讓黨建之花綻放在青山綠水之間,綻放在旅遊服務中間,綻放在群眾遊客心間,成為自然風光之外的又一道靚麗風景。
  • 人民網聚焦楓林街道:樓宇黨建「同舟匯」,引領發展新機會
    人民網聚焦楓林街道:樓宇黨建「同舟匯」,引領發展新機會 2020-11-19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井岡山紅色詩詞與歌曲選編
    由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編著的《黨性教育——井岡山紅色詩詞與歌曲選編》近日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紅色詩詞和歌曲是革命理想、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最為直接的體現,是集中反映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行艱苦卓絕鬥爭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政治思想性和藝術魅力。
  • 鍾芳:巍巍井岡山
    鍾芳    井岡山,這個中國革命的搖籃,在我心中是一方無限敬仰的聖地,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一種永遠不變的思念。不久前,我懷著景仰的心情終於來到了井岡山。    歷史紅,山林綠。紅綠相間,渾然一體,這就是井岡山。
  • 紅綠相映 拼搏創新 井岡山這樣回答「扶貧三問」!
    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並經江西省政府批准,井岡山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井岡答卷。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井岡山經歷了怎樣的探索?井岡山上新時代的「星星之火」如何照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進之路?
  • 井岡山革命後代:應把紅色文化作為一門課程
    烈士袁文才的曾孫女袁婧嬿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擔任講解員。(裴平 攝) 人民網井岡山9月19日電(記者 周鵬 陸加傑 萬能 田曉麗)近日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主辦的「群眾路線革命聖地行」活動來到第三站——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當地幾位革命先烈後代與人民網記者一起暢談了和祖輩的生活過往,以及他們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
  • 踏訪井岡山,感受「紅軍傳人」譜寫魚水新篇
    從中國革命的起點到走在中國全面脫貧奔小康的前列,井岡山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人民子弟兵的攜手相扶,更始終感恩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近日,記者踏訪井岡山革命老區,感受「紅軍傳人」譜寫的軍民魚水新篇。
  • 中國藝術家協會率團赴井岡山祭烈士勵精神
    中國藝術家協會率團赴井岡山祭烈士勵精神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3月23日13:12 黨員學習井岡山精神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3月21日,中國藝術家協會黨委書記範曉偉帶領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秘書處的6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奔赴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開展題為「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 溫和瑞任井岡山大學黨委副書記
    人民網南昌3月23日電(吳菁)23日,本網獲悉,近日,井岡山大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宣布江西省委關於學校黨委副書記任職的決定:溫和瑞同志任井岡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據悉,溫和瑞此前擔任江西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一職。 溫和瑞,男,博士,教授,1963年9月出生,江西寧都人。
  • 毛澤東對井岡山情有獨鍾 曾專門為其創作三首詞
    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6年03月01日 15:30 來源:人民網   在井岡山堅持鬥爭歷時僅兩年零四個月,但毛澤東對井岡山卻一直情有獨鍾,專門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三首詞均以「井岡山」為題,又都提到了「黃洋界」:「黃洋界上炮聲隆」;「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這一現象在毛澤東詩詞中絕無僅有,足見井岡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結之濃。
  • 國內首部井岡山革命鬥爭史系列教材出版
    人民網北京6月9日電 井岡山的鬥爭,以其星星之火點燃了人民革命的燎原之勢。為還原這段歷史,近日,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編寫了一套教材,由中國發展出版社正式出版。據了解,這是國內首部有關井岡山革命鬥爭歷史的系列教材。
  • 以井岡山精神強決勝之志揚奮進之帆
    他深情地說,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江西要在弘揚井岡山精神上努力走在前列,創造新的經驗。&nbsp&nbsp&nbsp&nbsp縱觀歷史,井岡山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中國革命精神的力量源泉。無論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兩彈一星精神」和「九八抗洪精神」,都是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的延伸和融入時代內涵的發展。實踐證明,井岡山精神在紅土地上萌芽生長,已成為江西跨越崛起的最強原動力。
  • 人民網與中交集團舉行聯合黨日活動
    人民網與中交集團舉行聯合黨日活動。(人民網 王紫 攝)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沒有黨建引領和保障,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人民網的黨建很有特色,感覺耳目一新。聽了人民網黨建和相關業務的介紹後,中國交建黨委常委、副總裁裴岷山表示,人民網和中交集團以聯合主題黨日活動的形式,就黨建、宣傳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增進了相互了解,達到了活動預期。人民網和中交集團雖然分屬不同行業,但在建設道路橋梁、增進人們交流溝通上是一致的。人民網構建的是心靈的道路橋梁,中交集團構建的是現實的道路橋梁。
  • 千裡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革命後代重上井岡山 (3)
    6月9日至11日,代表團來到井岡山。  雨中的井岡山顯得更加恢弘壯麗。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到黃洋界,從紅軍造幣廠到五指峰,革命後代們感受到了當年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的力量源泉。  在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後代向烈士們敬獻花圈。大家的腳步放得輕些、輕些、再輕些,生怕驚擾了先烈的英魂。
  • 機關黨建研究--期刊選粹--人民網
    刊物簡介   《機關黨建研究》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主管,是一份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理論型、研究型、學習型機關黨建月刊。刊物深入宣傳闡釋黨的理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機關黨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組織推動理論研究與交流,是機關黨建理論研究與宣傳的高地、服務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的陣地、助力黨員幹部學習教育和理論素養提升的重要園地。設有「學思踐悟」「中心組論壇」「權威解讀」「理論前沿」「課題研究」「黨課園地」「青年筆談」等重要欄目。
  • ...書記鹿心社接受人民網專訪鹿心社:弘揚井岡山精神 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吳齊強、秦海峰)江西農村貧困面較大,貧困人口較多,脫貧任務艱巨,能否確保老區人民同步全面小康?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江西把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作為精神動力,將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老區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請您談一談,在過去的一年,江西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有哪些亮點和成效?
  • 高奎:黨建工作的春天來了
    安徽阜陽市直機關工委書記高奎同志做客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高巍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權娟)近年來,安徽阜陽市直機關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緊緊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的兩大任務,把黨建工作同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取得了豐碩成果
  • 人民網,上新了
    2021年1月1日零時,人民網主頁優化升級,以全新形象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人民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和媒體融合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以辦好新時期的黨網和「網上的人民日報」為宗旨,新版主頁更加突出總書記報導,置頂展示「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資料庫」;更加突出人民日報重大報導和重點欄目,「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導留言板」等重點平臺和重點服務;更加突出觀點評論、深度調查、權威解讀等人民網核心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