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前兒童安排朗誦《唐詩三百首》,是許多家長學習語文啟蒙的首選。古詩文在韻律上很有格調,學前兒童的背誦能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但是,到了學前階段,人們對古詩的理解是有限的,而且很難與詩歌中表達出來的情感相通。
父母在催促孩子背誦的過程中,往往以量為標準,誰家的孩子已經背了100首,你只背了20首,實際上,除了《唐詩三百首》,我們父母應該知道,在教孩子學習古詩啟蒙時,兒歌、童謠也可以作為背誦的內容,它們與《唐詩三百首》對孩子的語文啟蒙作用一樣,押韻、順口、道理簡單,而且能積攢識字的知識,兒歌、童謠所傳達的情感,更能與學前兒童產生共鳴。
除朗讀內容外,朗讀記憶方法更是需要家長正確引導,打卡朗讀、唱詩雖然都能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於急著要學小學語文的家長來說,這還不夠。身為語文教師,我覺得在學前,我們的父母可以把握好這三個輔導方向,讓孩子有計劃地背誦古詩,作為語文學習的啟迪。
每天讀幾遍,還要複習一下以前背過的東西
對學前兒童來說,我們不能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天天沉浸於古詩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很快就會對語文失去興趣。而背這些內容,他們也很難理解,唯一有表演的機會,就是到爺爺奶奶家,或與爸爸媽媽朋友聚會,背幾個,作為才藝展示。父母把古詩詞背下來,認定為語文學習的高級門檻,只要會背古詩詞背下來,這語文就算是入門級了。實際上並非如此,關於學齡前背誦練習,也有很多方法和途徑。
最好上午,這個時候孩子最清醒,時間固定,與孩子一起讀幾遍古詩,先讀一遍,不要要求孩子背誦,這樣的話,一天中的其它時間,只要孩子在學習,我們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再讀幾遍。不僅是要朗誦新詩,過去已背過的內容也要每天溫習鞏固。堅持背單詞有賴於家長的耐心,能夠堅持背一年以上的家長,基本不用擔心入學後,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
在詩歌理解意義之前讀通讀順
在誦讀古詩的啟蒙學習中,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把所有的詩歌都背下來,而在於先學會讀順,再去理解詩歌大概的內容。對學前兒童來說,能夠將古詩中的字詞發音準確,掌握好朗誦的節奏,最好在朗誦的過程中稍加情感投入,這過程就是朗誦的精髓所在。父母急著求快,必須在背誦時拼出一個輸贏,而忽視了語文啟蒙教育對孩子的細節引導。
古詩文中的字詞發音與現代生字詞有許多不同,特別是節奏緩慢,家長如果不能提前做好了解和準備,就教孩子去背誦,一旦錯了知識點,以後也很難改正。特別是父母的方言口音以及小學階段父母對古詩的理解和回憶,常常讓古詩糾正後的發音不能及時更新。因此,給孩子看一些專業古詩朗誦,培養良好的語感,首先要讀順讀。
克服詩句中的難詞,做好語文學習的積澱
學前兒童對古詩中難懂的詞語是不理解的,需要父母耐心引導。若兒童在一天中的某一學習時間內,對朗誦的興趣不大,家長不要強迫他們朗誦。正如那個哭著說:為什麼要感謝櫻桃的小朋友,小孩子對於物質的知識點,沒有辦法去理解,強求他們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誦讀古詩,是為了讓學前兒童從古詩的韻律、現代語感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而非消磨學習興趣。
父母教孩子背詩前要先學會如何處理詩歌中的困難詞語,在讀順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再來背詩,理解和學習的過程,就是為語文學習積累的過程。入學前可以背誦約30首古詩,已成為很好的語文學習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