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類新文明的擔當者、踐行者、創造者

2020-08-04 廣州日報
做人類新文明的擔當者、踐行者、創造者

中央黨校教授陳宇飛

輔導員

中央黨校教授陳宇飛

近200年來,中華文化一直處於調整狀態,對中國人來說,最難的一點就是如何復興曾經輝煌過的文化,這對中華民族意義重大。沒有文化的復興就沒有民族的復興,這不是一句空話。所以,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具有深刻的時代必然性,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國更具有持續發展的底氣,中華民族復興才能更加持久。在新時代背景下,當我們有了自信力,能夠展示中華文化最好的一面,中華文化就會具有更廣泛的感召力。

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海納百川。歷史證明,文化一旦封閉、保守,就會失去活力;一旦開放、包容,就能生機勃勃,煥發新的生命力。工業文明相比農業文明來說是一種進步和提升,但是並不完美,其負面效應會強化以強凌弱、貧富分化等結構性問題,在新的文明格局中,這些問題恐怕要受到挑戰或者質疑。中華文化不斷追尋和諧和平,骨子裡是不挑戰他人的,中國人不好戰,反而飽受戰爭之苦,但是也不會懼怕挑戰。面對挑戰不驚慌失措,更不能丟失自己尋求和平、和諧的根本目標,並讓中華文化本身的堅韌性、自我調節能力、包容性得到重視、發揚和傳遞,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個國家的真正強盛取決於文化的強大,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對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真正的文化強國的國民應該是明理、善惡分明的,有較高的判斷美醜的能力和素養,眼界是開放的,心胸是開闊的,態度是開明的。中華文化復興並不是要遮蔽別人的光彩,中華文化要積極主動融入世界文明大潮,就要始終學習別人長處,踐行總書記所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文化觀念。在文化強國的意義上說,我們要做人類新文明的擔當者、踐行者和創造者。

當然,文化的傳承比較注重感知性,不能光講大道理、空道理,要讓人能夠感知文化本身的力量,有強烈的代入感。在這個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一些阻力,少走一些彎路。如何造就新的凝聚力,是我們在文化建設中要不斷破解的問題。這會帶來幾個難點,第一個難點是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無論以人民為創作主體還是受眾主體,可能會存在多層次的理解。第二個難點是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對中華文化的內在精神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會使我們的文化在現代轉型中表現出迫切性不強,不知如何面對現代文明的挑戰和洗禮。第三個難點是如何在更廣闊的空間中與世界文明和諧相處,在國家利益、政治分歧和不同意識形態面前,我們不能一味地、簡單地全方位排斥,文明間的交流互鑑永遠重要,因為這個世界能夠供我們學習的東西特別多,而這正是我們進步和真正強大的基礎。我們要把心態擺正,始終堅持開放包容,同時在增強定力上下功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謝綺珊

相關焦點

  • 努力做好學習者、傳播者、耕耘者和踐行者
    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冊,展現在人們眼帘的是一幅歷史長卷。那古老而綿長的滄桑歲月讓人有無限的感慨。厚重的歷史承載著無數的成敗之歌。今天跨越幾千年透過無數的風花歲月,我們看到一個強大,富饒,無比美麗的祖國。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在深感祖國的強大與發展的同時,也深知立好人生路牌,找準努力方向的重要性。
  • 做新時代的真理守護者和踐行者
    總書記的回信,不僅回顧了《共產黨宣言》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意義和作用,而且還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做好真理的守護者和踐行者的方向和要求。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而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發展的唯一文明體,並在古代和古典時期創造過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鴉片戰爭之後,在現代化浪潮衝擊之下,中國古典文明開始崩潰,中華民族也因此走向衰落,中國社會也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之中。
  • 科學網—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當知行合一的踐行者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烈軍:
  • 10萬普陀新居民發出文明倡議 爭當文明城市創建的創造者
    2018-11-15 11:24 | 舟山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遲名尊 攝「作為新舟山人,我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應該是城市文明的創造者,我向廣大新居民發出倡議,要愛護環境從我做起、文明出行從我做起
  • 南津渡小學「六城同創」:做文明祭祀的踐行者
    在這緬懷先祖,寄託哀思的時節,為尊重傳統,愛護環境,助力「六城同創」深入開展,營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南津渡小學積極行動,向校園及周邊的市民提出《文明祭祀倡議書》、並號召全體班主任將倡議書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發送到每一位家長手裡,提倡他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祀理念;牢固樹立文明理念,愛護環境,營造良好市容市貌、共同遵守《永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永州市中心城區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
  • 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和音)
    中國重申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這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是當今世界格外需要的擔當,是聯合國新徵程不可或缺的力量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峻考驗。站在這樣的歷史關頭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歷史意涵格外深遠。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聯合國?在後疫情時代,聯合國應該如何發揮作用?人類需要辨明方向。
  •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當知行合一的踐行者—新聞—科學網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烈軍:
  • 《衣尚中國》做「復興中國審美」的踐行者
    屆時,節目會帶領你一起探尋中華服飾之美、感受中華文明之美、領略中國精神之美。服飾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即將推出的《衣尚中國》節目不僅是響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審美」倡議的第一步,也是借探尋服飾之美,把美帶向生活,進而激勵全社會一起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匠心之作。
  • 苗品佳:大學生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原標題:大學生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隨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進一步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廣東惠州:文明勸導志願者 做文明閱讀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圖片來源: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惠彬攝  文明+書香 讓閱讀成為「悅」讀融入生活  活動現場用閱讀知識競答、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好人微訪談等三種形式活躍現場氣氛。「請說出幾個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當進入知識競答環節,參與活動的書友紛紛舉手搶答,現場氣氛熱烈。
  • 夏朝的歷史遺存,夏朝國都的見證,華夏文明的創造者
    (作者:趙輝)夏朝做為華夏文明、中國國家形態建立的標誌,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階段。夏朝創造與形成的人類文明形態,是華夏民族早期各氏族部落,引以為傲共同認同的文化基礎。尋找並確立夏朝國都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中華民族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 《普羅米修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之間的因果聯繫
    劇情開篇那一幕氣勢恢宏,隨著「神」自殺掉入水中被溶解,無數分解的物質四散形成DNA,細胞由此人類誕生了,開篇就完美的符合了劇名「普羅米修斯」。一位國外神話中創造了人類的「神」,奉獻自己的身體,創造了人類。也為影片的結束大衛說的話:「要先創造,必要有毀滅」來前後呼應。
  • 做道德的傳承者、文明的踐行者
    編者按:以「提高道德素養,建設文明河南」為主題的河南省第五屆公民道德論壇12月9日在商丘舉行。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中建七局項目經理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知恩圖報、感恩報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就是我心中的道德理念。」
  • 邵峰:中國也應對人類文明有貢獻 科學的擔當
    在此態勢下,人類社會更需要科學的擔當,中國科學界需要有所擔當。從今年8月10日起,《知識分子》設立「科學的擔當」專欄。 今日為「科學的擔當」專欄第三篇,由人民日報記者趙永新撰寫,講述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的科研經歷和學術追求。
  • 大學生在重大鬥爭中要勇於擔當作為
    這,為廣大青年學生在重大鬥爭中擔當作為、挑起民族振興重擔指明了方向。弘揚主旋律,做正能量傳播者作為90後00後大學生,見多識廣,個性獨立,是社會最有活力的群體,也是主要的網上一族。理當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人是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青年人的行為和話語對輿論導向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 新春走基層:小茶葉大擔當 「南茶北引」的踐行者李傳頂
    李傳頂在已培育成功的「黃金芽」茶園內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    新春走基層:小茶葉大擔當 「南茶北引」的踐行者李傳頂  時間:   榮獲山東省南茶北引優秀品牌企業  2月16日,記者採訪了臨沂臨港區沂蒙綠茶有限公司的李傳頂,多年來,他積極做「
  • 【倡議書】商丘市「創全國文明城市 過幸福祥和春節 」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殷商之源傳承千年文明,魅力商丘洋溢新春吉祥。
  • 宇宙7級文明堪稱神級,顛覆人類的想像,而人類文明卻不到1級
    有些人認為人類文明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應該知道,從人類開始創造文明到現在,還不到數萬年;科技發展到現在,只有幾百年;航天技術開發到現在,只有幾十年。與此相比,銀河系的年齡在100到150億歲之間,與此相比,地球文明是如此短暫,與滄海一粟無異。
  • 木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經緯與使命擔當
    「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思想讓人猿揖別,思想導文明開化,思想賦人生意義……身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時代,亟需吾輩學者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新華社記者丁林攝一、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兩個車輪」不可偏廢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猶如「車之兩輪」,構成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不可或缺的兩股推動力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比如,亞里斯多德就將科學分為邏輯學、理論科學、實踐科學和製作科學四類,理論科學又被分為第一哲學、數學和物理學等。
  • 「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鑑」智庫圓桌論壇:以文化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文化擔當如何鑄就?怎樣以「文明互鑑」的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12月19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國家畫院、正道智庫、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主辦、《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編輯部協辦的「2017中華優秀文化論壇」在北京召開,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同志向論壇致信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