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瑞:高揚和平發展合作旗幟 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2020-12-13 央視網

求是消息:

高揚和平發展合作旗幟 努力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學習江澤民同志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的幾點體會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王家瑞

    《江澤民文選》的出版發行,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江澤民文選》1―3卷203篇文稿中,涉及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有近50篇。這些篇章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同當代中國外交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理論創新成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江澤民同志的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努力把握江澤民同志分析、應對國際形勢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於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做好新世紀新階段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學習江澤民同志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首先要學習他高屋建瓴,牢牢把握時代主題的宏觀視野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科學判斷國際形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是一個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基礎和依據。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蘇東劇變,黑雲壓城;局部戰爭,時起時伏;霸權主義,惡性膨脹;恐怖事件,不絕於耳。有人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產生了疑惑。江澤民同志在深刻洞察、冷靜分析世界形勢發展變化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在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政治報告中他一再強調: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雖然恐怖主義、強權政治、民族矛盾、宗教衝突、領土紛爭、貧富差距等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但「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兩大趨勢。「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國家的發展不能游離於世界發展的大潮之外。不看世界發展大勢,故步自封,停滯不前,必將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衰落;誤判形勢,自亂陣腳,同樣也會對內政外交產生嚴重後果。江澤民同志指出:「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國際上相互制衡的因素增多,和平力量進一步增長」,極少數國家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建立一個多極世界,符合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利於體現各國和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利益,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平衡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不可阻擋的趨勢和兩種不同的發展趨向,江澤民同志在肯定「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的同時,強調我們需要的是世界各國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趨利避害,正確引導全球化朝著有利於世界經濟平衡、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江澤民同志還敏銳地看到,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這兩個趨勢的發展都是漫長曲折的過程,中間也可能會有反覆,但這個大方向是不可逆轉的」。

    加強戰略謀劃,用好、用足我國所處的戰略機遇期。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江澤民同志告誡全黨:總的看來,目前國際形勢對我國發展是有利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努力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既要看到國際形勢對我們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對我們不利甚至嚴峻的一面;要加強研究,精心籌劃,正確決策,紮實工作,力爭變不利為有利,做到有備無患。要「以穩定、安全、靈活、多元的思路籌劃工作」。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越來越主動,戰略空間不斷擴展,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在世界戰略格局中取得了更加有利的地位。這一切,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用好、用足重要戰略機遇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主動權。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如何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正確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是江澤民同志不斷思考的重大課題。他多次提醒全黨,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所謂寬廣的眼界,一是要有歷史的深遠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要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主動布局,即著眼於世界戰略格局運籌大國關係;著眼於地緣戰略態勢積極經略周邊;著眼於擴展戰略空間大力開展多邊外交,營造有利戰略態勢,增強國家戰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醒、主動地掌握我們自己發展的命運。

    學習江澤民同志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還要學習他審時度勢、不斷開創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創新精神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和而不同是各類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上千個民族、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發展經歷各異,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應如何看待豐富多彩的世界?江澤民同志指出,「各國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世界各種文明和社會制度,應該長期共存,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他主張「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強調「無論是打擊恐怖主義、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增長,還是消除貧困、保護環境,都需要各國人民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合作來解決有關問題」。江澤民同志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運用到國際關係的實踐領域,既賦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氣息,也使當代國際社會從中國傳統智慧中獲得啟迪,這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新貢獻。

    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匯集各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突出問題。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就必然要承認世界各主權國家和各國人民都有參與國際事務的平等權利。江澤民同志指出,「世界發展的主體是各國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參與。應該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協商解決國際問題,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歷史已反覆證明,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共同解決,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合作應對。任何一個國家和一種力量,都不可能也沒有能力來獨自完成這個任務。」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實質是尊重主權和不幹涉內部事務,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由世界各國通過平等協商共同解決國際問題。離開國際關係民主化,多極化和全球化就將步入歧途,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就無從建立,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目標就難以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這一新論斷,順應了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有別於冷戰思維的新的思維模式,是國際關係健康、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我們正確把握國際局勢發展的大方向,制定正確的國際戰略和對外政策提供了理論指導。

    提倡新安全觀,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和平國際環境。當今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和相互依存的世界。江澤民同志指出,「各國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共同點在增多,任何國家都難以單獨實現其安全目標。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安全挑戰,實現普遍和持久的安全」,各國在「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新安全觀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互信,是指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和社會制度的異同,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互不猜疑,互不敵視。互利,是指在實現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時,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為對方安全創造條件,實現共同安全。平等,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幹涉別國內政,推動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協作,是指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並就共同關心的安全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從根本上減少不安全因素,維護全球戰略平衡和穩定。新安全觀是對傳統安全觀的摒棄,反映了江澤民同志對新的歷史條件下世界安全問題的新思考、新認識,這種「非零和」的雙贏、共贏思想,切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適應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的時代發展要求,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當代國際關係理論的重大貢獻。

    統籌謀劃,奠定我新時期外交工作的總體布局。江澤民同志根據對我國外交工作所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提出要「將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以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不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是我國外交的重點。江澤民同志繼承鄧小平同志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的戰略思想,強調要「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真誠友好,平等相待;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挖掘潛力,取長補短;團結一致,共創未來」等,得到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贊同。在談到多邊外交的重要作用時,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對我們營造戰略態勢具有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多邊外交,主動參與國際體系的改造和調整,努力在多層面上開展對外工作,不斷擴大同各方面的合作,增加彼此間的共識」。在這一外交新理論的指導下,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並先後參加了亞太經合組織和亞歐會議,積極參與東協地區論壇的多邊安全對話,成功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向區域性多邊合作組織轉變。中國政府有聲有色的多邊外交既大大拓展了中國的戰略空間,又在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了建設性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促進了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發展與合作。

    學習江澤民同志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就是要繼往開來,努力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把一個安全的、和平的、穩定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世界帶到21世紀。1993年11月,江澤民同志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提出,作為有遠見的、對人類負責的政治家,應該對世界人民做件大好事,這就是通過共同努力,把一個安全的、和平的、穩定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世界帶到21世紀,為人類迎來真正的和平與繁榮。歷史的車輪已經邁進了21世紀。2005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演講,全面闡述了和諧世界的深刻內涵,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渴望和平發展、願做負責任大國的意願,展示了希望通過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和平、繁榮、和諧世界的願景。在今年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再次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

    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努力營造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妥善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正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我國外事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國際社會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密切聯繫。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加強外交戰略的總體運籌和長遠謀劃,將國內執政理念與外交理念相銜接,體現了以國家發展戰略為基石、國內戰略和外交戰略協調統一的戰略思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體現了將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緊密結合的戰略思維。這是江澤民同志外交思想在新時期的創造性運用,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必將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外交工作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加強黨對外交工作的領導,推動各種外交資源的有機整合和統籌使用。時代在發展,世界在變化,中國在前進。21世紀將是中華民族騰飛的世紀,是一個繼往開來、奮力開拓的大時代。大時代需要大外交。大外交需要整合各種外交資源,提高總體外交的效能。江澤民同志指出,要充分調動我國豐富的外交資源,多渠道、多層次、多領域地開展對外工作,努力將各種外交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統籌使用,形成合力。胡錦濤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立健全外事工作管理體制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外交主渠道作用的同時,發揮各單位各部門的優勢,形成做好外事工作的整體合力。作為國家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對外交往工作要在中央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戰略高度,著眼於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服務,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服務的目標,同心同德、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努力開拓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對外交往工作的新局面。

相關焦點

  • 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旗幟
    五、高揚人類文明旗幟,彰顯中國智慧,揭示各種文明互流互鑑和諧共存規律和合作共贏發展新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凱歌聲中誕生的聯合國和《聯合國憲章》,確立了全球範圍內的主權平等原則,戰後和平與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但至今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並未得到完全遵守,國際關係中的不公正現象屢有發生。
  • 高舉合作共贏旗幟 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是中國創造的「兩大奇蹟」,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我國公安工作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背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公安人的赤誠之心、家國情懷、奮鬥犧牲。70年白駒過隙,70年滄海桑田,中國正穩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帶來和平穩定的力量,中國警察的身影從未缺席。
  • 孫建國:引領世界永續和平、繁榮發展的偉大旗幟
    習主席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當今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徵、基本趨勢和內在規律,這是開展國與國交往、處理國際事務、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和倡議,體現出超越時空、跨越國家民族的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已成為指導國家總體外交、引領世界和平發展的偉大旗幟。
  • 中國與聯合國:為和平發展與和諧合作風雨同舟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防止和制止戰爭、促進經濟繁榮,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聯合國提供了緩和國際衝突、處理國際爭端、解決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的權威性架構和機制。
  • 「生態文明這個旗幟必須高揚」
    「十四五」時期,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生態文明這個旗幟必須高揚」。  如何理解,一起學習。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只有更好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才能守護人類健康。  要深化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規律性認識,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總書記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地發出號召:「生態文明這個旗幟必須高揚。」
  • 堅持和平發展 促進合作共贏
    原標題:堅持和平發展 促進合作共贏 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這面旗幟表明中國對時代問題的認識提升到新的水平 當今世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發展又是和平的重要保障
  • 推動國際抗疫合作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發表題為《共抗疫情,共促復甦,共謀和平》的視頻致辭,提出3點倡議:團結互助、共抗疫情;開放合作,共促復甦;秉持正義,維護和平。多國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3點倡議對當下各國實現和平、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有助於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促進經濟復甦、維護世界和平。
  • 如何理解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我們願與各國人民一道,為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2006年8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既是我國外事工作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又是外事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我國對外政策中綱領性的主張和目標,對我國外交工作全局有著重大指導意義。
  • 十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倡議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2.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165)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人民日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大國往往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因素,也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更大責任。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恃強凌弱的霸道。國家間出現矛盾和分歧,要通過平等協商處理,以最大誠意和耐心,堅持對話解決分歧。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
  • 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推進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溫家寶指出,過去的一年,外交工作取得顯著成就。我們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金融危機。
  • 佛教在構建和諧世界中的作用---汪祖民
    因緣和合,如何弘揚佛教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為構建和諧世界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弘揚正法,化育眾生」,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構建和諧世界的基本內涵和道德規範基礎(一)、構建和諧世界的基本內涵和諧世界是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經濟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進,通過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
  • 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地位,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
  • 江澤民:「上海合作組織」將永遠高舉和平與合作旗幟
    中新社上海六月十五日電 (記者 王健 朱大強)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天在此間指出,不論遇到什麼情況,「上海合作組織」將永遠高舉和平與合作的旗幟。  江澤民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講此番話的。
  •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依據科學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正確分析了當前以至後疫情時代的歷史大勢、國際大局和中國角色,指明了人類社會加強團結、推進合作、共克時艱、開創未來的前進方向,表明了面對世界動蕩變革期,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理念、中國主張,拓展和深化了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實踐。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明確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江蘇崑山陸家鎮高揚「外向明星鎮」旗幟持續增強發展後勁
    項目涉及總部、智慧農業、工業小區改造提升、重大產業、科技人才、國企合作、「滬蘇同城化」多個領域。這些項目的落戶,為陸家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陸家鎮黨委書記方勇在活動現場作經濟社會發展推介時表示,位於崑山市區東南部的陸家,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40多年的發展,從農業鎮崛起為產業強鎮。
  • 習近平關於和平發展的這些箴言
    我們將繼續履行好國際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 積極參與和推動減貧、國際維和、抗疫合作 中國對世界和平發展貢獻...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自1945年成立以來,聯合國始終肩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使命,為全人類謀福祉。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一貫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工作,積極貢獻智慧與力量,為國際和平與發展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