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公元前1500年,在中原大地出現了以二裡崗商城為代表的青銅文化,二裡崗商城被認為是當時商王朝的都城。在二裡崗商城發現有兩處鑄銅作坊,還有尊、鼎、鬲、壺、爵、角、觶等成套禮器,以及鏟、斧、刀、鑿、鏃、戈等青銅工具和武器。
二里頭青銅方鼎
以二裡崗青銅文化為代表的商朝青銅文化不僅只分布在黃河流域,也擴展抵達了長江流域。在長江中流北岸,距武漢市區 5 公裡處有一個和鄭州二裡崗商城同期的盤龍城遺址。盤龍城遺址出土的商代青銅器總數超過 400 件,數量遠超商都二裡崗,在這裡發現了迄今商代早期最大的銅圓鼎。盤龍城青銅器和二裡崗的青銅器屬於同一青銅文化,說明商文化已經擴張到長江流域。有觀點認為,商朝中心二裡崗商城附近缺乏冶鍊金屬,商人需要前往長江流域採購銅礦,為了保證銅礦在運輸道路不受沿途部落的騷擾,商朝便在此地建立冶銅中轉站。也有觀點認為在盤龍城遺址內發現了 3 座前朝後寢的大型宮殿建築,表明這裡應該是一個實力較強大的商朝附屬方國的都城,而非只是中轉站。
盤龍城青銅圓鼎
除長江中遊的盤龍城青銅文化外,當時長江下遊的部落也已掌握青銅冶煉技術,江西中部出現了以吳城遺址、牛頭城遺址和大洋洲遺址為代表的吳城文化。和長江中遊的盤龍城遺址不同,吳城文化青銅器造型與北方的黃河流域大不相同,帶有明顯土著特徵,不屬於商朝的青銅文化。吳城遺址周邊江西瑞昌市銅嶺地區古礦遺址銅嶺第 11 號豎井是已知中國年代最早的銅礦石開採遺址。
從二裡崗青銅文化與與盤龍城青銅文化的聯繫,可以斷定,當時商朝的勢力確實一度抵達長江流域。然而二裡崗古城到約公元前14世紀被廢棄,史載在這時期,商王朝因王室之爭陷入了長達百年的大動蕩時代,共歷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史稱「九世之亂」。商朝勢力在這時期也一度退出長江流域,長江中遊的盤龍城在二裡崗上層二期晚段被廢棄,或與此背景有關聯。
在湖北的盤龍城被廢棄後,湖南寧鄉成為中國南方地區的青銅文化中心,史界有一種說法認為:盤龍城廢棄後,盤龍城的銅匠一路南逃至湖南寧鄉一帶,教會了當地的土著居民青銅冶鑄技術。
湖南博物館內的商代獸面紋青銅壺
從出土青銅器上看,湖南寧鄉一帶的青銅器確實帶有典型的中原風格,不過在銅、錫、鋅的含量比例上又與中原地區青銅器有所不同。在這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中國已發現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 58.3 釐米,重 34.5 公斤,四角各塑一羊一龍,龍頭在兩羊之間,通過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出華麗至尊的氣象。
四羊方尊,尊是一種大中型盛酒器,以各種動物形象為造型,常見有象尊、犀尊、牛尊等
而另一件「虎食人卣」以一立虎為造型,口內銜一人,製作精美逼真。寧鄉青銅鼎的代表「人面方鼎」以四面各浮雕一個相同人面孔做紋飾,常被認為和「黃帝四面」的傳說有關。
人面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