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祥瑞神獸,龍在傳說中能上天能入地,在神話中威力無比。龍從遠古開始就引領著我們中華民族不斷進步,並在進程中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
遙遠漫長的五千年發展中,龍的力量和內涵被我們不斷的挖掘和深化,直至成為一個我們中華民族的神話。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被譽為「龍的傳人」,今天小編帶大家走入紅山文化的古玉世界,從中探尋龍的起源,以及玉文化為什麼會貫穿整個中國的發展歷史?
在《說文解字》中龍被解為「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在考古學界,龍作為一種典型的圖騰形象,存在於原始部落。
「紅山文化」獨特而精美的史前玉器中,玉雕龍無疑是最奪目的亮點。而巨大的熱議來自於考古學者關於龍的原型的論證,龍到底長什麼樣?
考古界普遍認同,玉雕龍是以蛇的身軀為主體,但在龍的頭部是什麼動物的看法上,卻爭論不休。有的人認為龍的頭是豬的頭顱,有人則認為是鹿頭,有人甚至把龍的頭,確定為熊的腦袋。
從事紅山文化研究者認為龍的原始形狀,應該是馬的變形,這一觀點也有其一定的道理。我們直觀地看,不管是胚胎形狀的玉豬龍,還是C形的大玉龍,龍頭的確接近馬頭。
小編還可以提供一個佐證,在《周易》對乾卦和坤卦的解釋中,乾卦被看做是龍象,而坤卦被看作是馬象。所謂「乾以龍鰩 坤以馬象」,就是在天為龍 在地為馬。
成語所說「龍馬精神」,也是把龍和馬聯繫在一起。但不管怎麼說,龍的身體還是爬行動物,而且「紅山文化」的玉龍都沒有足,這使得龍來自於鱷魚的說法,受到了挑戰。
不過,從龍祖的母龍胸前有著一對人類的乳房來看,我們的祖先在創造龍的形象時,把母愛給了這一偉大的「圖騰」。
傳說,當人類處于氏族社會的時候,每一個民族都把一種動物敬拜為本民族的「圖騰」。後來一個最強大的氏族吞併了其他氏族,並把各個氏族敬拜的動物「圖騰」拼湊在一起,虛構出一個最兇猛的動物形象,這就是「龍圖騰」。
關於這個最兇猛動物的原始形象,最正統的觀點來自於當年聞一多先生的看法,聞先生認為「龍圖騰」是以蛇為主體,再結合獸類的四角,馬的毛、鹿的腳、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形成,但這僅僅只是觀點之一。
現實中,關於「龍圖騰」的爭論,考古學界各持己見。對於史學界而言,破解「龍圖騰」背後深藏著的謎團,它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止於單純的建立龍的原始形象。更為廣闊和深義的是極有可能,為一個民族找到他們真正的「史前世界」。
紅山文化C形大玉龍的腦後飄著一縷鬃毛,很瀟灑地飄揚在大半個身體之上。過去沒有人懷疑,這就是從馬的鬃毛演變過來的。
但有人卻不這麼看,他們一方面主張龍的原型是馬。但另一方面又不同意龍首後飄揚的物體是馬鬃。他認為所謂的馬鬃,其實是鳥也就是鳳,紅山文化的大玉龍,本身就是龍鳳集合體,這一看法十分新穎。
的確,從紅山文化的許多玉器的造型來看,基本上都是兩個以上的形體的結合,有些甚至是三個以上形體的組合。這反映出在那個原始社會瓦解的階段,部落之間的吞併和融合,正在形成一些凌駕於公社之上更高一級的社會組織形式。
於是,單一的「圖騰」形象,便被聚合的「圖騰」形象所取代。聚合融入的部落越多,其「圖騰」聚合的形體就越複雜。而在所有這些部落「圖騰」中,大概「龍圖騰」和「鳥圖騰」,是最主要的佔統治和支配地位的聚落的徽幟。
它們結合之後,成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主要力量。龍鳳呈祥也就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體系基礎結構的最原始的組成部分。
五千年前,紅山社會這一批墓葬群的出現,有考古學者曾經無限感嘆地說,現在必須要就中國文明起源問題,建立起新的理論體系。
這一批中國史前玉器的集中出土,如同一道耀眼的光焰。有人曾經將《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六種玉禮器和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相比較,發現都可以找到形似或者相同的玉型。
並在隨後的評論文章中這樣寫道,紅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國其他區域相比,它展現的才是真正的文明曙光,它揭示出的是有關中華文明發生的全部內涵。
關於對文明時期的劃分,我們一般從製造工具的材料來標識和劃分。這樣就有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等等。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區別,在於前者的石器,主要是用撞擊法打擊出來的。而後者的石器工具,主要是用磨製法打造出來。至於玉器一般認為屬於細石器,被包含在新石器之中。
但是,也有人認為考慮到中華文明起源的特殊性,有必要單獨分出一個玉器時代。因為,在距今一萬年到四千年之間,玉器扮演了亞洲大陸東部,從南到北廣大地區的文明核心載體的角色。
由於,中國官方考古學界,對於紅山玉器的發掘與研究,處於十分有限和保守的狀態。所以,官方史學對紅山玉器所包含的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容,幾乎無所了解。
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五千年前的紅山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根據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其令後世人,贊之不絕的精美程度。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只有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堪與其媲美。
五千年前的紅山人,究竟有著怎樣的技巧和魔力,才能用如此質樸和粗糙的工具,竟然製造出如此神奇的一個玉器時代,這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
甚至有學者認為,紅山人很可能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精湛、最省時的制玉技術,這些技術遠遠超出了現代人的想像,可惜它已經消失在時光的流逝中。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惟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有許多學者,試圖探討其中的奧秘。
而在小編看來,惟有中華文明是從玉器起源,又唯有中華文明自上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之初,歷經「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一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玉文化就一直相傳不絕。
所以,中華文明沒有中斷的奧秘,應該到玉器中尋找答案,玉文化的這種綿長的延續性,到底蘊含著什麼不為我們所知的奧秘呢?
考古發掘證明,五千年前的紅山古玉,出現在四千年前的杭州灣「良渚文化」中,也出現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原「殷墟商墓」中,還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關中「周原王墓」中。
它們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從遼河流域傳播到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呢?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商周之前,紅山玉器已經被作為瑰寶,並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了。
今天紅山玉器已經流失到全世界,而成為海內外古玉收藏家追逐的對象。在拍賣會上也不時創出天價,利之所在,許多贗品、假貨也充斥市場,甚至混進了博物館。
在我們上萬年的文明傳承中間,有一樣東西是沒有離開過我們這個民族的,沒有離開過我們精神文明的,那就是玉器。
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崇尚玉文化精神的民族,這種無私、這種忠誠、這種貢獻。就像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即「仁、義、禮、知、信、天、地、道、德、忠、樂」,此十一德,我們現在很多人已經失去了這種品德。
歡迎同學們留言評論,搞清玉文化起源,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