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張伯駒重金購買送給主席,附言:僅供觀賞

2020-09-04 歷史李老師

大詩人李白傳世的詩歌很多,可傳世墨跡極為稀少,目前大家公認的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作品就是收藏在北京故宮的《上陽臺帖》。當然也有專家認為《上陽臺帖》較為粗率,用筆缺少唐代硬毫筆的特徵,認為是宋人偽作。

但是,啟功先生堅持認為《上陽臺帖》是真跡無疑,他認為此帖有李白題款,有宋徽宗鑑賞的題跋、題籤,並且與李白豪邁之風相符。從流傳序列來看,《上陽臺帖》在北宋時入北宋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朝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期到了大收藏家張伯駒之手。

《上陽臺帖》是李白草書,縱28.5釐米,橫38.1釐米,5行共25個字。正中部分內容是:「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引首是乾隆皇帝題寫的「青蓮逸翰」四字,正中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籤:「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後紙部分有宋徽宗,元朝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朝乾隆皇帝的題跋和觀款。作為李白唯一傳世真跡,其價值不可估量,那麼《上陽臺帖》是如何被張伯駒收藏的呢?

這跟末代皇帝溥儀有關。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前,他通過「賞賜」的方式讓人將紫禁城裡的文物悄悄運出或典當、或賣掉,這裡面就包括了《上陽臺帖》。後來,《上陽臺帖》流轉多名古董商販的手中。1937年抗戰期間,張伯駒獲知《上陽臺帖》的消息,他以6萬塊銀元的天價將其收購,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於張伯駒來說,國寶必須要留在中國,即便是傾家蕩產也在所不辭。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張伯駒的舉動,他卻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張伯駒將《上陽臺帖》購買後,愛不釋手,一有空就會拿出來欣賞。不過,張伯駒在新中國成立後將《上陽臺帖》送給了毛主席,他當時在附信中寫道:「我現將李白僅存於世的書法墨跡《上陽臺帖》呈獻毛主席,僅供觀賞……」

毛主席對古代名人書法頗有研究,他深知《上陽臺帖》的價值。毛主席在欣賞一段時間後,就將《上陽臺帖》轉交到北京故宮並指示要妥善收藏。除了向國家捐贈《上陽臺帖》外,張伯駒還捐出了大量國寶級書畫,比如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杜牧的《張好好詩卷》,宋黃庭堅的《諸上座帖》、趙佶的《雪江歸棹圖卷》等。

參考資料:《上陽臺帖》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你看過嗎?
    12月9日,國家寶藏第二季守護的國寶令人動容,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為世人所熟知,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那他的書法造詣怎麼樣呢?讓我們從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中窺見一二。足見其豪邁氣概,筆墨酣暢之神韻,體現了李白的風度,豪放而不輕浮,沉著而又不呆滯。這便是書法中的李白。其章法大小錯落,通幅跳躍動蕩,渾樸飽滿又天真爛漫,給人以雄壯遼闊、氣象不凡之感。雄壯遼闊在於用筆的粗獷沉著,筆筆水分充足飽滿。書寫時又緩緩推進,筆筆到位。
  • 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他花費重金買走,後無償捐給國家
    —阿諾德 當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裡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在人們心中的「詩仙」李白無疑是盛唐詩篇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浪漫而豪放,抒發著獨特的人物個性。但其實除了詩歌,李白的詞賦、劍術、書法都很出眾,他如今唯一流傳的真跡《上陽臺帖》就是他書法造詣的最佳證明。
  • 李白唯一傳世的真跡墨寶,僅有25個字,卻讓宋徽宗乾隆愛不釋手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36,閱讀約2分鐘李白,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由於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歌奔放奔放,清新淡雅,具有浪漫情懷。眾所周知,古人用毛筆寫字,所以出現了書法作品,湧現出無數傳世墨寶。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曾令歷代大家讚不絕口,更曾經過毛澤東之手,讓毛為之傾倒。《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曾令歷代大家讚不絕口,更曾經過毛澤東之手,由此而知,李白的書法是很見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詩文所掩蓋了。
  • 33件「國寶」展出紀念張伯駒 李白唯一書跡亮相故宮武英殿
    故宮展出的張伯駒捐獻文物——唐 李白 《上陽臺帖》,是李白存世的唯一書跡。本報記者李繼輝攝予所收蓄,永存吾土。一場《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日前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幕,包括李白唯一書跡《上陽臺帖》在內的33件張伯駒先生捐贈和轉讓給國家的珍貴文物齊聚,講述歷史往事。張伯駒素有中國第一收藏家美譽,一生痴迷收藏,更以保護祖國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他為收購晉代陸機的《平復帖》、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等甚至變賣家產。「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傳世千餘篇,而其書法真跡僅存《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上陽臺帖》在清代顧復《平生壯觀》、清內府《石渠寶笈》、清安岐《墨緣匯觀》、吳湖帆《吳式書畫記》等處均有著錄。
  • 毛主席忍痛拒收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著李白唯一的傳世真跡《上陽臺帖》。它是收藏家張伯駒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眾,所以毛澤東在1958年還是割愛把《上陽臺》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 這幅字帖是李白留下的唯一真跡,傳世千年,經歷實在曲折!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如果,唐朝有一個「詩歌」排行榜,那麼,李白將是當之無愧的NO.1。眾所周知,詩歌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用筆寫下來,那麼李白的書法是否會像他的詩一樣被人稱讚呢?
  • 張伯駒捐贈給故宮的國寶,圖2價值50個四合院,圖5是李白唯一真跡
    圖為宋代黃庭堅寫給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此物清初藏孫承澤硯山齋,後歸王鴻緒,乾隆時收入內府,至清末流出宮外,為張伯駒先生所得,後捐獻給國家。【張伯駒捐贈給故宮的國寶,圖2價值50個四合院,圖5是李白唯一真跡】圖為唐代文學家杜牧傳世唯一墨跡《張好好詩》,它是杜牧僅存的書詩墨跡,也是杜牧自撰詩歌並書的藝術作品,內容為五言古詩,詩的內容是對當時一位才華卓越,但一生遭遇非常不幸的歌妓張好好表示同情之意,並藉此發揮自己的感慨之情。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價值460套四合院,毛主席都愛不釋手
    李白的詩,世人皆知,被譽為詩仙,但因詩名實在太大,掩蓋住了他的書法成就。在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件名為《上陽臺帖》的書法作品,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籤。題籤只有一行,內容赫然是:「唐李太白上陽臺」。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全詩16字被歷代帝王瘋搶,現代人很少聽說過
    這是李白唯一在世的書法真跡,所以說這首詩貴並不單單是指詩篇內容有價值,而是這個得以流傳在世的唯一真跡價值難以估計。布滿無數印章《上陽臺帖》流傳至今,它被蓋上了無數個章。它被流傳在很多個統治者以及收藏家的手中,被很多人所惦記。
  • 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他用461套北京四合院買走,後無償捐國家
    當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裡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在人們心中的「詩仙」李白無疑是盛唐詩篇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浪漫而豪放,抒發著獨特的人物個性。但其實除了詩歌,李白的詞賦、劍術、書法都很出眾,他如今唯一流傳的真跡《上陽臺帖》就是他書法造詣的最佳證明。
  • 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貼》
    其中的一件國寶《上陽臺帖》,是詩仙李白留存於世的唯一真跡。歷經千年輾轉,我們仍然能夠得以窺見盛唐的驕傲之子的恣意豪邁。#詩仙李白第一次是孔子遇見老子;第二次是杜甫遇見李白。公元744年,44歲的李白和33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相傳李白傳世的唯一書法真跡——草書《上陽臺帖》就作於這次詩仙與詩聖的相遇。
  • 他是李白,是酒後更有才的詩人,這是他唯一的傳世書法
    李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首先知道他是唐代大詩人,然後就是喝酒,李白給後世文化人喝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越喝酒,越有才。這麼有才的文化人,字寫的怎麼樣?據說李白喜歡張旭草書,並且做為學習的典範,想必他的書法水平也不會太差,我們通過李太白唯一傳世真跡《李太白上陽臺》,一睹詩仙書法風採。
  • 用461套北京四合院,買下李白唯一書法真跡,最後白白送給他
    ,但其實李白寫的書法也很棒,只不過他的詩名氣大過於他的書法,所以人們對於他的書法造詣不太了解。但很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目前李白只有一幅書法真跡留傳了下來,那就是如今存放在故宮的《上陽臺帖》。足見其豪邁的氣概,筆墨酣暢之神韻,體現了李白的風度,豪放而不輕浮,沉著而又不呆滯。這便是書法中的李白。
  •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雖25個字卻是無價之寶,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幅書法作品卻是李白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叫《上陽臺帖》,也是李白唯一的一幅書法真跡。 ,因為是李白的唯一書法真跡,所以這幅書法作品也被稱為是國家一級文物,被珍藏在了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館,很多喜歡書法的愛好者也去過北京故宮博物館欣賞過李白的這幅書法真跡吧?
  • 李白有詩千餘篇,唯獨它是李白唯一傳世真跡
    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著李白唯一的傳世真跡,它就是《上陽臺帖》。《上陽臺帖》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四言詩,其中的內容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者,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李白能夠認識和結交司馬承禎是在公元724年時,李白到三峽遊玩散心,在江陵的時候碰到了司馬承禎,那個時候的司馬承禎已經是非常有名望一個人,司馬承禎就很是讚賞李白的性格和才學。於是乎兩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自此認識了,這也是《上陽臺帖》能夠出現的根本緣由。
  • 李白唯一書跡亮相故宮武英殿 展覽持續到5月6日
    原標題:李白唯一書跡亮相故宮武英殿   故宮展出的張伯駒捐獻文物——唐 李白 《上陽臺帖》,是李白存世的唯一書跡。本報記者李繼輝攝   本報訊(實習生 易舒冉 記者 劉冕)予所收蓄,永存吾土。
  • 他用461套北京四合院,買下李白唯一書法真跡,最後無償捐給國家
    一說起「李白」,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詩仙」,李白一生作詩無數,現傳世的就有1166首,其中很多都被收錄到了語文課本中,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吟出一首李白的詩,由此可見他在中國的地位,以及令人信服的文採。
  • 《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存世手跡
    李白是詩人,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其實也是一位書法家。最早記載李白書法活動的典篇當推《今古奇觀》,內有《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一文。宋代《宣和書譜》記有宋廷內府曾收藏李白書作《太華峰》《乘興帖》《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但目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上陽臺帖》是專家公認的李白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