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小眾與性價比,國潮如何選擇?

2020-12-08 騰訊網

oIBP原創 | oIBP資訊 | oIBP活動

提及「國潮」這兩個字,大家的評價總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極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國潮」僅是一種盲目浮誇、跟風抄襲的代名詞,自從這個詞出現在大眾的眼前,不知為何,廉價感便如影隨形,但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國潮」嗎?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近年來在時尚圈,中國風潮流已經成了一股愈演愈烈的颶風,讓人無法忽視這股力量的存在。不同國籍的大牌設計師,都曾將中國文化作為他們的靈感源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時尚熱潮。層出不窮的優秀中國品牌,都開始詮釋各自心中的「國風時尚」。

不過或許是因為低調小眾的原因,諸多完美承載中國文化的優秀作品,並不為大家所熟知,反而某些生搬硬套,照貓畫虎的圈錢劣品,不斷地被冠上「中國創造」的假名,被推送和曝光在公眾視野裡,「國潮」成了「國嘲」。

所以在普羅大眾的印象裡,中國潮流與高端時尚還是很難掛鈎,換而言之就是,「國潮」無法引領真正的潮流風向。

「國潮」並不代表生搬硬套東施效顰的舶來品,也更不是印上東方圖騰套用懷舊情懷的「偽命題」。本身就極具神秘色彩和深厚底蘊的中國文化,絕對有著超乎想像的可塑性。

不可忽視的是當90後、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追逐流行前衛時尚,但又並不是個個都有經濟實力,個個都買得起奢侈品。而潮牌,走在時尚最前沿,講究原創、個性,貨品更新迅速,價格卻不高高在上,往往能打動其心,符合大眾消費,會成為潮人們的逛街血拼的首選。這也是未來商業競爭的「主戰場」之一。

放眼亞洲的「潮流聖地」,如東京的澀谷,香港的旺角都是東西方文化交會的國際大都市。城市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其次,這些城市本身就是購物天堂,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全球最新的流行元素,可以買到最新的時裝,接觸到最具個性的元素。

追潮的心理

有人買潮牌純粹是為了炫耀,滿足虛榮心。而有的人是衝著自己喜愛這個潮牌,了解此潮牌的文化意義而去收集,俗稱:玩潮。

復刻的潮牌還是潮牌嗎?

追潮的年輕人或學生,很喜歡一件單品卻無奈囊中羞澀,那他就可以買Fake;於是「復刻」的這個說法,像病毒一樣從球鞋圈迅速蔓延到潮牌圈。畢竟潮,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任性玩,有時候一件單品動輒幾千。然而,當選擇Fake的那一刻起,想要買的潮牌已經失去了意義與藝術價值。

什麼是潮牌

潮牌似乎所表達的是一種自由、叛逆、張揚 ,所體現的是一種獨立的生活態度,每個潮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特點,每個潮牌都是一段故事,潮牌賣的是思想,潮人穿的是概念。

對於潮流愛好者而言,只要能夠體現獨立精神、有態度、並擁有獨特設計的品牌都是潮牌。但在不少發燒友心中,站在塔尖的仍然是美國潮牌SUPREME、STUSSY、UNDEFEATED等。它們才是被潮牌圈視為最正統的繼承者。

這些品牌的設計理念都源自美國的街頭文化,這種文化融合嘻哈、街舞、滑板、籃球、DJ等元素,表現年輕人追求獨立、反抗和個性的精神,是青年亞文化的集合。

潮牌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潮牌吸引力源自哪裡

在消費迭代,個性需求爆發這個大背景下,消費者消費理念已經由物質性消費向精神性消費過渡;年輕的新興消費者更為看重的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和身份。雖然潮牌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但成功的潮牌都有獨自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真實性和生活方式是潮牌的核心,通常帶有明顯個性化色彩,有自己的文化基礎,並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同時,這些年輕人掌握著潮流的話語權,他們既是時尚的消費者也是時尚的輸出者,在社會語境從而讓小眾的潮牌生意走向大眾視野。

偶像明星的拉動

明星做潮牌並不鮮見,無論是餘文樂的雅痞工裝的Madness,劉嘉玲的黑白朋克的hardy hardy,陳冠希街頭風的clot,或者周杰倫周氏風格的Phataci除了獨特時尚品味外,亦得益於其粉絲群的積極買單和主動傳播。

根據RET睿意德的研究報告顯示,服飾位列明星開店的第三位,僅次於餐飲和酒吧,平均每十個明星店裡面就有一個是服裝店。如果把明星的公眾形象視為IP,潮牌已成了這個IP最常見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表達方式。

潮牌的尷尬

潮牌終歸是門生意,商業行為的基石是供應鏈、資金鍊、渠道等,之後是品牌打造,但這最基礎的部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有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潮牌,也因此難覓蹤跡,甚至關門結業。曾經憑藉誇張印花紅極一時的紐約潮牌Hood By Air(HBA),在2017年今年4月6日宣布品牌停止運營; 創立自 2006 年的塗鴉風格潮牌Original Fake,在2013年結業;Pyrex 這個品牌前後存在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即便曾經統治全球潮流圈的 BAPE ,在2011年被IT集團收購之後,隨著nigo的離開,也失去了忠粉的信賴。

無論是潮牌還是快時尚,商業化都要回歸服裝行業的本質,而服裝供應鏈比較重,庫存率高,壁壘較窄,渠道依賴很重等一系列原因,潮牌其實並不容易獲得早期投資的親睞。

對於潮牌要有兩個維度的洞察,第一,潮牌市場的發展靠的是現象級的爆發,那麼持續打造爆款能力就極為關鍵,這與普通消費品市場的發展邏輯並不一致,而更像文創市場的發展邏輯,即偶發的爆款能力並不意味著品牌的長期可發展,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資本方會更看重持續複製爆款的能力,亦或是否掌握了某些爆款內核的東西。

第二,潮牌自入市即是小眾文化的代表,小眾意味著並不具備規模化商業的基礎,而一旦某潮牌在現象級爆款出現之後選擇規模化發展,也就意味著失去原有核心(小眾)群體的價值認同,因為一旦大眾化,就失去原有潮牌所標榜的個性文化內涵,其核心人群為了絕對的小眾文化而放棄大眾品牌。這也意味著,潮牌通過細分切入市場,引爆後走大眾化的這條路,其實與潮牌在基因上本就是硬幣的兩個面。

在這個意義上,Supreme,Bape已經不算典型的潮牌了,畢竟大眾的潮牌,還算是潮牌嗎?

小睿推薦

「爆款打造器」

基於消費和商品數據,通過算法機器學習出對於「爆款」有貢獻的特徵

戳下文,更有料

在看一下唄~

相關焦點

  • 快時尚品牌遭遇瓶頸期,國潮如何扛起消費大旗?
    曾一路狂奔的快時尚品牌也開始面臨瓶頸。小品牌黯然退場,大品牌漸現頹勢。H&M、ZARA等早已深植於中國消費者心智的品牌也放慢擴張速度,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 等更是撤出中國市場。「快時尚敗走中國」的論調一時間甚器塵上。
  • 畢派新秀的國潮之路 —鄭蒙蒙專訪
    可很多時候,這股子熱情總被現實打敗,在單位我們可能只是小小的跑龍套演員,嘗試著各種角色卻又沒辦法真正讓觀眾記住自己,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問: 越劇在短視頻是比較小眾的圈子了,您是怎麼想到將這樣的傳統文化做起來的,又如何和國潮範兒結合起來?
  • 「國潮」崛起背後:青松基金如何投資「美好」的生意
    原標題:「國潮」崛起背後: 青松基金如何投資「美好」的生意 摘要 【「國潮」崛起背後:青松基金如何投資「美好」的生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餘波尚存,資本對美的追逐卻未有明顯放緩
  • 90後定義汽車「新國潮」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近日發布的《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顯示,新青年愛買但並不敗家,注重品質也追求性價比。在購物和社交中追求新國潮,成為新青年群體的消費特徵和市場趨勢。對於汽車產業來說,當前,新一代技術革命正塑造著汽車產業新格局,新一代消費者正崇尚「新國潮」體驗,這一切都為自主汽車品牌帶來了發展新機遇。90後如何定義「新國潮」?在他們看來,汽車品牌應怎樣開啟「新國潮」玩法?
  • 人民網評價小米是繞不開的性價比品牌!是年輕人喜愛的國潮品牌
    近期,人民網撰寫了一篇名為本土品牌這樣吸引和徵服年輕人--國貨突圍記的文章,其中小米上榜,是年輕人喜愛的國潮品牌。 報導小米的開頭就是性價比,人民網認為性價比小米是繞不開的品牌。
  •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
    青年說(第57期)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  近日發布的《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顯示,新青年愛買但並不敗家,注重品質也追求性價比。在購物和社交中追求新國潮,成為新青年群體的消費特徵和市場趨勢。  對於汽車產業來說,當前,新一代技術革命正塑造著汽車產業新格局,新一代消費者正崇尚「新國潮」體驗,這一切都為自主汽車品牌帶來了發展新機遇。90後如何定義「新國潮」?在他們看來,汽車品牌應怎樣開啟「新國潮」玩法?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潮品牌?相比而言國潮的優勢在哪
    近些年幾個老牌運動品牌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們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有自己態度的年輕人們傾向於選擇更小眾,設計感更突出的一些日韓歐美的潮牌穿著於日常當中,這些潮牌的很大優勢特點就是設計者偏年輕,更能捕捉到當代年輕人在個性化上的需求,繼而設計出的作品也就十分貼合於很多年輕人所嚮往的模樣,所以使得潮牌大熱
  • 高性價比+高含金量,小眾卻精緻的留學國家有哪些?
    這種「精緻」不僅體現在精神層面,生活方式上,就連在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上都要精益求精。含金量、小眾、性價比、體驗感…這些都是精緻年輕人最在乎的點。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對於很多人來說,與其英美加澳的留學鄙視鏈裡浮浮沉沉,倒不如在自己的實力和經濟範圍內選擇一個性價比最高的。
  • 悄然勃興的「國潮」 為什麼年輕人情有獨鍾
    悄然勃興又猛然襲來的這股「國潮」,不僅讓許多曾經對「傳統」充滿反叛的年輕人,心甘情願成為傳統文化的坐下門徒,也讓整個社會有些始料未及,驚訝透著欣喜。  放眼望去,幾乎每一個年輕人感興趣的時尚領域,都不難看到傳統文化的身影。
  • 從哪吒現象看商業趨勢:今天的「國潮」,就是當年的嘻哈
    這是一路狂奔的「國潮」在影視業的一個縮影。 近段時間,李寧在巴黎時裝周上發布了敦煌元素的2020年春夏款T恤,再一次在國際大秀上引發熱議。 當「國潮」開始風靡,我們應該討論:「國潮」將怎樣影響零售商業?購物中心該如何開發「國潮」內容? 想弄清這個問題,最好參考樣本是「美國的國潮」:嘻哈文化。
  • 「國潮」當道,看傳統茶企如何乘勢營銷,讓年輕人追捧「潮茶」文化?
    伴隨著「國潮文化」的井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願意為國內設計、為國潮聯名的產品買單。茶,作為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國古代的潮流飲品,到了現代當然也要「潮」起來。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國潮」? 「國潮」崛起?
  • 國潮時代:看出口歐盟的品牌貴茶如何玩轉國潮?
    一直以為,喝茶、買茶只是中年人的選擇,直到我遇到了「他」、「她」,居然被刷新了三觀,而且是秒刷現代茶、國潮禮、時尚範,這套國潮茶禮×品牌潮服,融合了貴州山水剪影、民族圖騰、流行元素、現代簡約風格於一體,通過模特的演繹,將現代茶國潮範展露無疑。原來,中國的茶葉還可以這麼酷,這麼時尚、這麼潮流!朋友圈都在刷屏誇誇:這個國潮衣服,真的是太帥了!
  •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_國內_中國西藏網
    青年說(第57期)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  近日發布的《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顯示,新青年愛買但並不敗家,注重品質也追求性價比。在購物和社交中追求新國潮,成為新青年群體的消費特徵和市場趨勢。
  • 如何選擇性價比高的茶?
    在之前林林茶葉市場上,如何選擇性價比高的茶葉逐漸成為一門學問。事實上選茶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複雜的,如何理解?換言之,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一個信任的懂茶的人幫忙挑選,用複雜的話來說,就是要徹底了解選拔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果你每件事都親自去做,你會覺得更成功。
  • 國風猛刮的娛樂產業,國潮音樂如何破圈?
    國風猛刮的娛樂產業,國潮音樂如何破圈?如今,「新國潮」正在潤物細無聲般滲透向文娛、電子、服裝、汽車、化妝品、食品等各大行業。 《百度國潮驕傲大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文娛領域「國潮內容」呈現出36%的增長態勢。 眼下,平臺及創作者們看到的是一個風口,還是國潮帶來的深層產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或許能在抖音音樂首張非遺音樂專輯《國韻潮聲》中找到答案。在時代噴湧而出的這股浪潮前面,文娛行業裡有人追趕潮流,也有人正在成為潮流先驅。
  • 《品格》看老字號英雄如何玩轉新國潮
    節目中,李立力就英雄鋼筆在發展歷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了深刻探討,也為民族企業如何在時代洪流中順應趨勢、奮勇前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記錄新中國七十載輝煌,「英雄」書寫發展偉績  順勢新「國潮」,「老」英雄創新驅動實現品牌新創造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的傳統文化與歷史,將新技術與新潮流融會貫通後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不僅引發了眾多年輕消費者的追捧,還掀起了一股名為「新國潮」的熱潮。
  • 國風「出圈」後,國潮店又該如何突圍?
    國潮的出現除了迎合當代潮流,還能配合年輕人個性的表達,因此年輕群體願意為國潮買單。不少品牌看準商機,將自家店鋪設計得更國潮,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加快撈金。但是,今年「國潮」同質化嚴重,中國風元素利用泛濫,國潮店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我們先從國潮崛起的支撐點聊起。明星效應?
  • 國潮這塊「金字招牌」,到底要被消費到什麼時候
    風颳得是愈發猛烈,但國潮卻越來越沒有辨識度,打開搜尋引擎你甚至可以找到一大批跟「國潮崛起」掛鈎的品牌。 畢竟我們從大學到步入社會,接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成長,也在變化,這些問題反而是我們一直在面臨的小瓶頸。
  • 國潮:國風與時代的混搭
    但隨著時間流逝,潮流更迭,選擇也在不斷地改變,如今新一代的80、90與00後們,開始給出了更多不同的答案:李寧、回力、躍進、太平鳥......國潮品牌逐漸成為了眾多人的心頭好,並旋風式的席捲年輕人市場。
  • 對於國潮品牌,一樣的圖案就是抄襲嗎?
    《壹周潮牌秀》第三期內容來了,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國潮機能風品牌,今年秋冬必備的衛衣。——————————一樣的圖案就是抄襲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件衣服,來自國潮品牌ANB15年秋冬的一件單品,連口袋的位置都一樣,你說這是NBHD抄襲了嗎?在收集大家對於國潮的意見時,有一位用戶說的非常好:不能說先出的就是被抄襲的,還是要看每個品牌怎樣表達自己品牌內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