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情深莫過於張三影的這首《千秋歲》

2020-12-04 百家號

張先,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與晏殊同時代,又與蘇軾交好,還有過詩詞的互動。"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又傳與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活了89歲,在那個時代無疑是長壽的。可能很多人對他的生平不了解,但他的作品卻多有聽說。比如這句 "雲破月來花弄影",加上"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這三句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張先的另一個名稱張三影,他自己也說這是他得意的文字。但既然能與柳永齊名,肯定不止這些作品,我們今天一起來看這首詞,"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同樣為經典詞作,流傳甚廣。

《千秋歲·數聲鶗鴂》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全詞以寫景開篇,由鶗鴃之聲起興,展開對暮春的聯想,並書寫其所引發的種種情意,極盡曲折幽怨。

詞人說:"數聲鶗鴃,又報芳菲歇",鶗鴃在中國文化的脈絡中,作為一種文化符碼,往往指向事物轉為敗落的意象。《楚辭離騷》說:"恐鶗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在這裡,鶗鴃的啼叫聲,是百花將謝落的訊號。或可延伸為一種不祥的徵兆,象徵事物即將衰頹。所以詞人聽見鶗鴃的叫聲,不可避免的聯想到美好春日即將結束,產生芳菲歇的感嘆。

花開花落是自然的定律,春去夏來年年如此,這是所有生命體的共同經歷。在四季中反覆經歷生與滅。春菲飄零看起來並無特殊之處,是每一年都要經歷的物候。可是詞人說"又報芳菲歇",仿佛透露詞人對今年的春之將暮特別敏感,似乎更難以承受今年的春暮,所以他才會對春又將盡耿耿於懷,強調了這種再度經歷的遺憾感。

也因為這種再度經歷無法避免的情緒,才引入和刺激詞人想把尚未敗落、開綻於枝頭的花朵摘取,為曾經擁有過的春日保留一點可供紀念的回憶。與數聲鶗鴃、又報芳菲歇的失落相比,這種折殘紅的惜春之舉,更顯出這是一個多情的詞人,他對春的情意如何之深。因而"惜春更把殘紅折"這一句,也可以說是前兩句的小結。

緊接著話鋒一轉,談到他遭遇的困境,詞人說,在春日尾聲的梅雨時節,風雨打落的姿態是輕的,吹拂的力度是暴力的。輕與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力度,這種極端的衝突,可能是詞人心境的寫照,對暮春梅雨的風雨,他意亂情迷、不知如何應對。抑或是春日美好事物遭受到的挫折,對詞人來說,恰如施加在春菲之上的"雨輕風色暴"。但無論風雨到底是輕是暴,雨輕風暴始終都是來自上天無情的打擊,避無可避,人並沒有辦法逃避自然的開落與生滅、年復一年的遺憾。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脫胎自白居易《楊柳枝》"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寫寵妾風華正茂、婀娜多姿,但寵妾的良人卻已衰老。逐漸衰老的自己,對照妾婦"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富有活力的物象,形成對比。是永豐柳中深刻的恐懼。張先這首詞雖然沒有將這種恐懼感明目張胆的鋪寫,但是"無人盡日花飛雪"也隱約透露出對楊柳縱使無人,也盡日花飛雪的無奈與失落,因為楊柳依舊終日搖曳飄絮,但是與之相對的觀看主體詞人,卻可能無力呵護、掌握楊柳。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把人之情感,以音樂作比擬,是中國文學中常見的編碼。譬如鄭衛之聲,常被指為相對雅樂之外的淫靡之音。伯牙子期的友誼,正是透過琴聲流露的志向與品性締結知音之交。此處,詞人將自我與"么弦"作了聯想。"么弦"指的是小弦,凌廷堪《燕樂考原》以為,聲之繁急者,叫做么弦側調;晏小山《解佩令》:倚么弦,恨長難訴。可見么弦音樂的節奏繁促,其引發的情感,跟雅樂正樂表徵的平和端莊是不同的,晏小山甚至將之比擬心中的遺憾悔恨。詩中主人翁為何要交代不能透過音樂傳遞自己的情思呢?原來一旦彈弄,就會把藏匿的幽怨滴漏出來。傳遞了一種欲寄無從寄的複雜心情,一層一層的將詞人心裡的悲傷,靈動傳神的表達出來,以簡要空靈的文字,狀哀怨複雜的情思。

看似情無可言說,也難以言說。

究竟詞人的感情要何去何從?是否有出口可以得以解脫?"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除寫出詞人複雜糾葛的情意,背後也透露出這份感情的出口。詞人引用了李賀對歲月更迭、與親友分離之苦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說的是一段蒼天也該與之同悲的巨大悲傷,這裡詞人更進一步,指出這段悲傷要走向何處:超越死生、歲月遞嬗,這份情意也無法斷絕,這真是人間極大的悲傷與情深了。

夜過也,突然時空一轉,原先高昂的情緒急轉直下:一夜就要過去了。隱含著詞人一夜不能成眠的暗示之外,看似這段巨大的悲痛,可以隨著黑夜已盡稍稍平復,但是詞人卻說"東方未白孤燈滅",東窗未白,殘月猶明。日未出而長夜伴他的燭火卻已經熄滅了。漫漫長夜,詞人竟然只有孤燈相伴,這其間隱藏的,是多麼寂寞悲傷,一個人要對抗的是整世間的荒涼與孤獨。而現在,白日未臨,他唯一依靠的心魂支柱,那幽微的燭光,竟然先行滅卻,獨留下詞人一人要面對長日來臨前,那漫長、寂寞的心魂荒蕪,孤燈滅卻之後,留下的是不盡遺憾的情深之意。

難怪評論家會指出這首詞"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溫韋指的是"花間派"詞人溫庭筠、韋莊,他們的詞作以婉約的表達手法為主,與婉約詞相似,但更注重音律和唯美,其中緣由可能是花間鼻祖溫庭筠精通音律,多寫閨情,注重詞的文採和聲情。豪蘇膩柳指的是蘇軾《蝶戀花·春景》中的"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話被認為可與柳永詞相媲美。而張先的這首詞可以說"含蓄"和"發越"兼而有之,既有花間詞的柔美和音律性,又有婉約詞風的秀美。

相關焦點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三句是本首詞的高潮部分,這些詞在現代的歌曲裡也經常出現,可謂經典。張先,宋早期的婉約派詞人,蘇軾的好朋友之一,此人懂旋律,是詞曲都能寫的人,是個多情之人,八十歲左右還娶一小妾。張先又名張三中,他有首詞這樣寫到,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別人就稱他『』張三中』』。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千秋歲·數聲鶗鴂宋 · 張先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首張先的《千秋歲》詞意雋永,用極精簡的字詞描寫了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情懷和堅決不移的信念,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最喜歡的是「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一句,讓人深覺纏綿婉轉,百轉千回,意猶未盡。特別是在思念一個人的時候,這句詞更是能融進人的心裡。
  • 張三影《千秋歲》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千秋歲》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千秋歲》為張先作品。張先這首詞的上闋完全用景物來烘託、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即借鶗鴂的悲鳴來詔告美好的春光過去了。
  • 如詩千秋歲,曾經擁有,才會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是充滿著哀愁,憂鬱,苦悶的十個字。每個人品讀都會有身在其中,勾起心底事的感覺。本是出自張先的《千秋歲》,是一首愛情相思的充滿怨恨的詞,但只此一句卻可以引發出無數種相同的感情,或生活苦悶,或事業不順,或愛情波折,或家庭矛盾,種種都是中有千千結。
  • 一天一首古詩詞: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永豐柳: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荒園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賦《楊柳枝詞》"永豐東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以喻家妓小蠻。後傳入樂府,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喻孤寂無靠的女子。 花飛雪:指柳絮。 把:持,握。么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細,故稱。亦泛指短弦、小弦。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讀張先《千秋歲》,念相思情深
    一首《千秋歲》,將詩人心中堅定又幽怨的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為了他們的愛情,他不惜與世俗對抗,不論現實有多殘酷,他都始終堅定如一。「天不老,情難絕。」蒼天有情不會老去,真情永遠無法斷絕,詩中主人公那堅定不移如磐石一般的心志,就同那沒有盡頭的青天一般悠久漫長。
  • 好詞必讀: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不是寫的戀愛情緒,是離思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宋朝張先《千秋歲》詩文漫讀:杜鵑啼時,是報春天即將歸去。因為愛惜春天,於是要把那些不多的花摘下來。「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總有千千結。」這才引出了這首詩的金句。是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的變化,尤其是在這種狂風當中,更加分明了自己心中的感情和思念,是大風吹不走的,是春天帶不去的。只要天地不老,心中的感情就不會斷絕。心就像用兩根絲結成的網,那些情感化作了一個一個的結,春天去了也帶不走,狂風吹過,它依然在。這是一種對自身感情的肯定,也帶著一定的無奈。
  • 煙雨夜讀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能夠一起在夜雨中,共坐西窗,同剪燭花,該是多麼幸福甜蜜的事情,又是何其遙遠的事情。這一場大雨,下在無數人的心中,至今依然。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天因無情天不老,人緣有情情難絕。誰在撥動琴弦?幽怨的曲調令人愁腸百結。
  • 每天一首古詩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千秋歲》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和悽美的景致,書寫了愛情橫遭阻隔的幽怨,以及主人公對愛情矢志不渝的信念。在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啊,怎奈何那雨雖輕柔,風卻猛烈。你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庭院中顧自灑落飛絮如同飄雪。下闋則直抒胸臆,表達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切莫把那琵琶的細弦輕輕撥動啊,我內心那深深的哀怨,縱然琵琶聲聲也無法訴說。天如有情就不會老,真情也永不會斷絕。
  • 不負深情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千秋歲·數聲鶗鴂》宋·張先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上闕:杜鵑輕啼,春天又要走了,無奈風雨摧殘,花凋零的更快,想把它摘下來,珍藏起來,卻也如那漫天的柳絮無法保留。
  • 張先《千秋歲》,情深幾許?似雙網絲,有千千結,天不老而情難絕
    而張先這首千古流傳的《千秋歲》,正是寫男女悲歡離合之情,他們的愛情受到阻礙,卻依然堅定不移。《千秋歲·數聲鶗鴂》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 愛情的春天地老天荒: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鶗鴂又奈如何?
    愛情是生命的春天,任何人總有一段情難捨,也總有一個人不忘,映在雙眸,擎在心尖。這段情在雨裡輕輕曼舞。在風裡柔柔訴說。你多了溫暖和陪伴,即使天涯海角的遙望,也默默珍惜,像在細水長流中守候;愛溫暖,情豐盈,相遇很美,美到心心相印相牽,使得山水相依,天涯海角不再遙遠。有緣千裡來相會,緣分很暖,暖到落淚。緣分很冷,冷到無緣對面不識君,愛情沒有發生,也是圓滿的。
  • 《宋詞》他與柳永齊名,寫出了「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宋詞》中收錄的張先的詞,共六首。01千秋歲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這是一首悲春的情書。一開始聽到杜鵑的叫聲,再發現殘紅滿地,不僅寫到了聽還寫到了看。杜鵑又名子規,自古有子規悲啼,代表春日已盡,盛開的花朵全都要凋零了。作者在這裡用百花代表昔日的情感,曾經那麼絢爛,留下如此美好的回憶,但終究還是像春景一樣逝去凋殘。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詩詞裡隱藏一秘密,古代女生都懂
    如《紅樓夢》中的清朝女性,不少都會編結,其中尤以薛寶釵的丫頭鶯兒最拿手。在第三十五回中,作者曹雪芹專門寫了「黃金鶯巧結梅花絡」一段,當時賈寶玉請鶯兒打幾根絡子——鶯兒道:「裝什麼的絡子?」寶玉見問,便笑道:「不管裝什麼的,你都每樣打幾個罷。」鶯兒拍手笑道:「這還了得!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六首唯美卻讓人「斷腸」的詩詞
    有一種情,有一種牽掛,有一種思念,有一種回憶,只要身在人世,就會天長地久永存。惆悵就像那江頭的流水聲,永遠也流不盡。要不是愛的太深,要不是思得太深,要不是念得太深,又何必年年不忘,要不是再難與你相見,又怎會惆悵不盡。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婉約派張先的這首詞把情字娓娓道來
    這位幕士說:「柳永的中調適合十七八歲的女郎拿紅牙板來唱,而蘇學士的詞適合關西大漢彈著銅琵琶來唱。」一則小故事,讓人們對豪放派和婉約派有什麼不同之處豁然開朗。豪放派有豪放派的金戈鐵馬,快意江湖,大江東去;婉約派有婉約派的別情離緒、風光旖旎,曉風殘月。今天介紹一首張先的代表作,來感受一下婉約派這種溫婉清麗之秀美。
  • 宋詞三百首|06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尚留一彎殘月。注釋千秋歲:詞牌名。
  •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前世,我虔誠地為你祈禱,希望你的腳步是為我而來;我希望你的眼睛會隨著我的一舉一動而動;在你凝視的餘暉中,我可以看到我身影的一個微弱的影子,即使,即使只是那模糊的輪廓,我也心滿意足。在紅塵裡,打開一扇般若的門,一縷清風,一縷雲彩,依著秋日,帶著幾分嚴肅,捧著一本長長的書,慢慢讀著,前世今生,誰是有緣人。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有許多無法言說的命運。
  • 【原創】心似雙絲網 中有千千結
    在暖陽中,坐一把寬大的、舊式的搖椅,戴上耳機,聽一支心儀的曲子,閉上眼睛,慢慢的梳理思緒,想想心事,在我,是冬日裡最愜意的事情。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感覺臉上有些涼意,我知道這是花仙子在今年灑落的最後一把花瓣兒。雪花兒如絮,縈樹繞籬,盈了風景,瘦了季節。窗外紅梅似笑非笑,我懶懶的窩在陽臺的角落,斜倚水仙,看雪,賞梅,回憶遠方的你。
  • 3首《千秋歲》,張先1首,蘇軾1首,秦觀1首,都是千古絕唱!
    《千秋歲》這個詞牌,張先、蘇軾以及秦觀都填過,秦觀的「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蘇軾的「乘桴且恁浮於海」,以及秦觀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都是千古絕唱,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3首《千秋歲》吧,張先1首,蘇軾1首,秦觀1首,都是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