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3日晚上7點,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就將揭曉。關心誰會獲得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除了媒體和文學愛好者,還有國內各大出版社。以出版外國文學為特色的幾家出版社都希望自己籤下的作家能被諾貝爾文學獎加持,封面上印上金色的諾貝爾獎章,銷量馬上往上竄。
最近十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目前分散在各家出版社手中。相比文學獎的大眾關注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專著作品鮮為人知。上海格致出版社這些年來一直在出版當代經濟學的理論專著,然後等著這些經濟學家排隊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姆斯特羅姆,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做出的貢獻。
哈特教授在企業理論上作出過突出貢獻,他與格羅斯曼(Hart&Grossman,1986)以及與穆爾的論文(Hart&Moore,1990)奠定當代企業理論的基礎(兩篇論文均收錄在《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中,格致出版社出版),並為企業理論確立了一個基於不完全合約理論的分析框架。他的《企業、合約與財務結構》(格致出版社出版)已是企業理論的經典教科書。
本特·霍姆斯特姆,67歲,出生在芬蘭赫爾辛基。霍姆斯特羅姆是一位知名的微觀經濟學家,他最知名研究領域為契約和激勵理論,特別是將相關理論用於公司,企業治理及金融危機期間流動性問題的研究。霍姆斯特羅姆的《內部與外部流動性》中文版即將由格致出版社出版。作者以現代公司財務理論為基礎以全新的統一的研究方法,指出公司收入並不具有完全的可抵押性(或者說流動性),並因此導致了對流動性的需求和流動性短缺,從而得出了對資產定價、投資決策和流動性管理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
《不完全合同、產權和企業理論》(即將出版)[ 美 ] 奧利弗 · 哈特等 / 著
這本書擇選了哈特教授 1986—2008 年間單獨發表或與其他經濟學家合作的 10 篇論文,分模型、基礎和應用三大部分,探討了企業的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產權與企業的性質、不完全合同、再談判、政府治理、人力資本、金融合同等模型、理論及其應用問題。全書精選了合同理論、企業理論中的經典模型、基礎理論和典型應用。《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美]奧利弗. 哈特 / 著 費方域 / 譯
哈特教授的這本專著用非數學的語言匯集了他 10 年來在產權、企業和財務結構方面的理論貢獻。哈特教授審運用現代合同理論研究企業理論的開拓者,這本書無疑將成為現代企業理論的經典之作。格致出版社出版的這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品都收入在他們的一個系列「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當代經濟學譯庫」中,從1990年代起開先河地開始大規模翻譯出版現代經濟學各個學派的代表性著作。如施蒂格勒、奧爾森、劉易斯、麥金農、梅耶、範裡安、貝克爾等西方經濟學家的經典著作,尤其在新制度經濟學方面,諾思、科斯、威廉姆森、阿爾欽等大師的權威論著皆由該叢書首次引入中國,同時,叢書對於紹介現代經濟學的前沿研究方法也不遺餘力,先後推出了米勒、培頓·揚、威布爾等人在博弈論等領域關鍵性的核心論著。迄今已引進出版了六七十種現代經濟學的經典之作。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這個叢書搜入囊中。
道格拉斯·C.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華盛頓大學教授、劍橋大學和賴斯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國際新制度經濟學學會會長,曾擔任過美國經濟史學會會長和西部經濟學會會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的演變,主要著作包括:《西方世界的興起》(1973)、《美國往昔的增長與福利》(1973)、《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1981)和《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1990)。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美] 道格拉斯·C.諾思/ 著 杭行/ 譯
本書給出了諾思提出的制度與制度變遷理論的分析綱要,發展了一個解釋給定時段和跨時段制度和制度變遷影響經濟績效的方式的分析框架,分三篇14 章探討了其制度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和制度的基本概念、制度變遷的一般理論與制度對經濟績效的影響,深入探討了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本質以及它們是如何變遷的,重點分析了制度的含義、制度與組織的區別以及制度是如何影響交易費用和生產成本的,解釋了交易費用和生產成本在制度發展中的作用,並儘量少用經濟學專用術語,以使非經濟學者也能明白本書的分析。《暴力與社會秩序》[美] 道格拉斯·C.諾思 約翰· 約瑟夫· 瓦利斯 巴裡·R. 韋格斯特/ 著 杭行 王亮/ 譯
在一個較為廣闊的社會科學和歷史學的框架中研究暴力問題,揭示經濟行為與政治行為是怎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我們稱之為自然國家的社會裡,暴力的限制是通過對經濟的政治操控而產生的特權利益來達成的。特權使暴力不至於被強勢的個人濫用,但這麼做無疑又會阻礙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反之,現代社會則是通過開放經濟與政治組織的權利,培育政治與經濟的競爭,來限制暴力的。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199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目前為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也是《企業、市場與法律》一書的作者。其著述和思想對於經濟學的發展發揮了巨大影響,具有持久活力。
《論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美] 羅納德·H.科斯/ 著 羅君麗 茹玉驄/ 譯 金祥榮/ 審校
本書中匯集了科斯在多個年代與多種場合的演講稿、隨筆和對多位傑出經濟學家的傳記性評論,凝聚了科斯這位偉大經濟學家對古典以來主流經濟學的演化、性質、方法、邊界和政府管制等重大問題的看法。《企業、市場與法律》[美] 羅納德· 哈裡· 科斯/ 著 盛洪 陳鬱/ 譯校
收入本書的《企業的性質》(1937)把當時革命性的交易成本概念引入經濟學理論,被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的開山之作;《社會成本問題》(1960)進一步發展了交易成本概念,強調法律對經濟體系運行的影響。這兩篇論文如今已成為研究經濟學的人必讀的文獻。在本書收入地其餘文章和導讀中,科斯澄清並拓展了他有關企業、產業和市場的論點,發表了對經濟學發展所存在問題的評論。《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美]R. 科斯 A. 阿爾欽 D. 諾斯 等/ 著 劉守英 等/ 譯
這是一本關於產權與制度變遷理論的論文集,總共收集了13 篇經典文章。這些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極高,它們所提出的概念和方法在產權學派和新制度學派的發展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同時,這本文集基本反映了產權學派和新制度學派的重要假說、分析特徵和政策意義的全貌。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在4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引領了宏觀經濟學研究潮流,不斷開闢新的研究領域,為其他經濟學家建立了研究標準和方向。戴蒙德一生學術成果頗豐,是世代交疊模型的提出者,同時在社會保障、養老金和稅收問題等公共政策領域建樹頗豐。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時間:均衡模型講義》[美] 彼得· 戴蒙德/ 著 朱保華/ 譯
彼德· 戴蒙德曾經創立了著名的世代交疊模型,並以此奠定了他在宏觀經濟學、公共財政問題研究中的標杆地位。在這本講義中,有兩個演講,作者解釋了在個人製造業和整體經濟的理論模型中如何將時間納入其中。第一講主要考慮單個市場均衡,方法為通過檢驗短期和長期馬歇爾模型的差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奠基者。由於其在金融經濟學方面的貢獻獲得1990年第13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投資者與市場——組合選擇、資產價格及投資建議》[美] 威廉·F. 夏普/ 著 錢敏/ 譯 陳代雲/ 校
本書成形於夏普在普林斯頓大學講座上的講稿,著重介紹了基於真實投資者行為的資產定價分析方法,並將這一技術通過計算機模擬程序清晰地展示給讀者。在本書中,夏普告訴讀者,對於專業投資人士而言,除非透徹理解資產價格的決定過程,不然無法作出上佳的投資組合選擇。然而,資產價格分析一直是金融經濟學博士以外的絕大部分投資者根本難以企及的方法。明尼蘇達大學榮譽退休經濟學講座教授,因其在經濟理論特別是機制和制度設計、數理經濟學等領域的先驅研究而舉世聞名,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經濟機制設計》[美] 利奧尼德· 赫維茨/ 著
田國強 等/譯
本書主要介紹了信息有效、分散決策的經濟機制的設計方法。作者為機制設計者提供一套系統的方法,使得機制設計者根據委託人( 可能是個人或政府) 各種可能的既定宗旨、目標,設計制定出可以實現委託人目標的信息有效和分散決策的機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眾多學術領域都有重大建樹的偉大思想創新者。曾經獲得9個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和信息科學。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1993年獲得美國心理協會終身成就獎。主要著作包括:《行政管理行為》(1945)、《人類模型》(1957)、《組織》(1958)、《管理決策的新科學》(1960)、《發明的模型》(1977)、《思想模型》(1979)。
《基於實踐的微觀經濟學》[美] 赫伯特· 西蒙/ 著 孫滌/ 譯
本書是作者晚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是他在義大利時的三次演講的匯集。西蒙以他的閱歷和洞察力,厚積薄發地檢討了經濟學不少有爭議的方法論和價值論的問題,他作為一個執著探索的學者和鬥士,曾頻頻投入其中不少的關鍵論戰,讀來膾炙人口。美國權威經濟學家,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其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芝加哥大學華爾格林美國機構傑出服務經濟學教授,芝加哥大學經濟與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產業組織》[美]喬治·J. 施蒂格勒/ 著 王永欽 薛鋒/ 譯
本書包括了施蒂格勒在20 多年中所寫的有關產業組織的論文,產業組織理論是對一個經濟中各產業(商品或服務的生產者)的結構和行為的研究。作者細緻的分析、清晰的寫作思路以及他睿智的語言,將所有的文章統一起來。本書論文圍繞四個方面的問題展開:競爭和壟斷的屬性、決定產業規模結構的各個因素、市場行為方面的主題、反託拉斯政策的討論。加裡·S.貝克爾(Gary S. Becker)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主要著作:《歧視經濟學》(1957)、《生育力的經濟分析》(1960)、《人力資本》(1964)、《人類行為的經濟學分析》(1976)和《家庭論》(1981)。
《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美] 加裡·S. 貝克爾/ 著 王業宇 陳琪/ 譯
本書集中體現了貝克爾的學術思想和成就。最大特色是應用了「經濟分析」的方法對大量現實生活中的「非經濟現象和問題」進行了生動的解釋與應用。因此,貝克爾憑藉此書一舉將經濟學的領地大大地拓展了,「經濟學帝國主義」一詞從此誕生,經濟學由此就把原屬於社會學、教育學、法律學、政治學、人口學和倫理學等的研究課題囊括於自己的領域,從而引發了一場思想革命。《偏好的經濟分析》[美] 加裡·S. 貝克爾/ 著 李傑 王曉剛/譯 王則柯/校
儘管本書的論文相互獨立,但它們都與理性的、有遠見個體的偏好的形成有關,從這一根本性的意義上講,它們是統一的。第一篇論文就理性偏好的形成給出了一個大體框架,這一框架是圍繞兩類資本存量建立的:個人資本與社會資本。兩類資本存量都是個體效用函數的一部分,並且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主要的影響。個人資本取決於個體當前選擇與自身未來欲望之間的遞推關係。社會資本引入了個體的父母、其他親屬、朋友、鄰居、工作夥伴以及其他同輩群體的行為和態度對其欲望所產生的效應。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與匯率變化理論。
《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報酬遞減、不完全競爭和國際經濟》[以] 埃爾赫南· 赫爾普曼 [ 美] 保羅· 克魯格曼/著 尹翔碩 等/譯
本書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提高供了一個完整的新的國際貿易理論,解釋了貿易模式,特別是工業國家的貿易模式,並使貿易和跨國公司的作用結合了起來。本書為可競爭市場、寡頭、福利以及跨國公司提供了全新的材料,為外部經濟、中間投入品和貿易構成提供了新的洞見。《貿易政策和市場結構》[以] 埃爾赫南· 赫爾普曼 [美] 保羅· 克魯格曼/著 李增剛/譯
《貿易政策和市場結構》中,赫爾普曼與克魯格曼對不完全競爭條件下貿易政策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研究,發展了不同市場結構下貿易政策的含義。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8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以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著稱。
《經濟增長理論——一種解釋(第二版)》[美] 羅伯特· 索洛/著 朱保華/譯
本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 索洛關於增長理論的經典文集,以其諾貝爾獎演講「增長理論與之後的發展」(1987)開篇,包含第一版的六個原有章節,最後增加了六個新的章節。1970 年第一版出版恰逢全球性的生產率放緩,在這段時間經濟增長理論並不被重視。直到20 世紀80 年代,羅默、盧卡斯、格羅斯曼、赫爾普曼、阿洪和豪伊特等對增長理論都有新的理解和闡釋,因此,本書的新增部分涉及了這種轉變,索洛重鑄了他的增長模型,以幫助讀者比較所有模型之間的關係。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200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實驗經濟學創始人。
《交易與市場行為》(即將出版)[美] 弗農· 史密斯/著 董志強/譯
弗農·史密斯是實驗經濟學的創始人,本書收錄了他在1990—1998 年之間發表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涉及討價還價與市場博弈等議題,探討了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經濟學和博弈論的結論的可能性。本書還考察了實驗經濟學與心理學尤其是演化心理學之間的關係。讓·梯若爾(Jean Tirole)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新規制經濟學的創始人,法國圖魯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學術所長,MIT教授,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政府採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法] 讓- 雅克·拉豐 讓·梯若爾/ 著 石磊 王永欽/ 譯
本書在西方被稱為「規制經濟學的聖經」,是由一位激勵理論和公共經濟學的經濟學教授與一位博弈論和產業組織理論的經濟學教授經歷十年的時間共同寫出的一部巨著。兩位作者運用完全合同方法,用一個統一的框架將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和激勵機制設計的工具用於政府採購與規制問題的分析,為中國的經濟學家提供了可以用來發展適合中國制度的規制理論和規制實踐的工具和方法,並為事關國計民生、直接影響到社會福利的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如電力、電信、鐵路、自來水等)的改革這一改革難題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本書同時也是一部關於激勵理論、委託-代理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的學術巨著,書中的理論可以很容易地運用到企業組織內部的激勵問題、私人採購問題、轉移定價問題、分成租佃等問題。《內部與外部流動性》(即將出版)[美]本特·霍姆斯特羅姆 [ 法 ] 讓·梯若爾/著
作者以現代公司財務理論為基礎以全新的統一的研究方法,指出公司收入並不具有完全的可抵押性(或者說流動性),並因此導致了對流動性的需求和流動性短缺,從而得出了對資產定價、投資決策和流動性管理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