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三句話說透了人生最高境界,若能達到,前程不可限量

2021-01-10 千面修行者

《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所謂境界,在佛教中指的是學佛所能達到的境地,修行的成果。

而在俗世中,境界也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人生的感悟。

這世上之人,高矮胖瘦,窮富美醜皆有,有些人成就非凡,有些人卻只能碌碌無為;有些人清淨自在,有些人卻遭受諸多煩惱苦厄,這一切差別,在佛門看來,都是境界不同引起的。

境界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所以,想要自己有所成長、精進,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得到自在幸福,那就得通過修行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對於境界,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有過一番開示:「一個人的經歷和悟性最終決定了他人生的境界。我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總結為三句話——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若能達到這三句話所說的境界,前程不可限量。」

01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南懷瑾先生說:「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人也不例外。一個人若能有一顆佛心,一副道骨,加上儒表,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心,是慈悲清淨的心,佛教認為修行就是修心的過程,心是人的最根本,種種煩惱和欲望,皆是內心的無明引起。而無明,又因為自身對於萬法的妄想和執著,才會苦苦求。

世間種種人執於功利,執於情,不擇手段,沒有尊嚴,最後害人也傷己,都是沒有佛的慈悲清淨之心引起。

《楞嚴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一個人若能放下自己的妄想執著,變得慈悲清淨,友愛眾生,布施於人,就能立證菩提,收穫善緣,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人生再無煩惱。

而道骨,則是萬物合一的風骨。道教提倡崇尚自然,主張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世間一切和諧相處。

人的許多爭鬥和矛盾,正是因為不懂得包容,大度,凡事都要爭,這樣即使自己獲得了眼前的利益,卻也失去了人心,今後人生的路自然難走許多。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做人的方式應該和水一般,懂得大度包容,凡事退一步。即使自己失去了眼前的利益,但卻也使得自己的心量擴大,品格接近於道。

儒表指的是謙卑有禮的儀表,一個人若是整日邋遢,汙言穢語,誰看著都覺得厭煩。古語云:「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真正的君子都是品格高尚,對人性格溫和,有禮貌,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才能收穫別人的好感,得到別人的喜愛。

一個人只要有了慈悲清淨的心,萬物合一的風骨,謙卑有禮的儀表,自然煩惱減少。大度看世界,方能收穫善緣,擴大心量,容納萬物,從而立證菩提,接近於道,讓自己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改變自己的命運。

02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南懷瑾先生說:「要想從容面對人生的煩惱,除了一顆淡然的心,還需要自身過硬的技能,智慧。」

在社會上立足,單靠某一方面的突出是不行的,需要的是自己整體方面的突出。一技之長和自身的能力、靈活的思維缺一不可。

有些人覺得自己有一技之長便能橫行天下。但是想想《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自身武力天下無敵,但卻被貂蟬屢屢欺騙,成為別人手中的工具。親手殺了自己的義父董卓,最後他也被曹操設計打敗殺害。

因此,人只有技能和能力是不行的,這樣的人只是莽夫,看不清局勢,也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很容易被人利用,或者使自己走上錯誤的道路。

而只有靈活的思維也是不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若是不去實踐,沒有能力,泛泛而談自身卻沒一點乾貨,那終究沒有任何意義。別人只會覺得這個人愛吹牛,沒什麼真本事,沒人會真的相信自己,自己的智慧也難以有用武之處。

晚清名臣曾國藩所言:「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想要從容,想要成大器,除了自身的能力和技術,還需要靈活的思維,三者缺一不可。有靈活的思維,方能善於運用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創造出一番自己力所能及的成就。

因此,一個人不僅自身要學習一技之長,而且要鍛鍊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有勇氣有毅力,加上多去思考,善於運用自身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

如此可以說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能夠洞察世事,遇事從容,不屈不撓,擁有這樣能力和智慧的人,終有一天能成就大器。

03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南懷瑾先生解釋這句話道:「遍讀歷史後發現,其中記載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之事。而走萬裡路修行,參悟人生道路,才明白最愜意的人生是逍遙自在,把酒吟詩的田園生活。」

生活中,許多人拼命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外乎功名利祿,但是得到了又怎麼樣呢?古今中外,有誰靠此解脫自在?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一直在尋找解脫煩惱的秘訣,他看到一位牧童在牛背上悠閒地吹著笛子,十分逍遙自在。便上前詢問:「你那麼快活,難道沒有煩惱嗎?」牧童說:「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沒有了。」年輕人學著牧童試了試,但煩惱仍在。於是他只好繼續尋找,他在一處寺廟中遇見一位面帶笑容的僧人,便繼續詢問僧人解脫之法。僧人笑著問道:「你被誰捆住了?」年輕人答道:「沒有啊?」老年人說:「既然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年輕人深思一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被自己的心理牢籠束縛住了。

太過於執著功名利祿,反而會被自己的心理牢籠束縛,遺漏了自己身邊的美好,其實人生的幸福並沒有那麼難追尋。

想想自己小時候,在田野間奔跑都能過一天,躺在草地上數天上的星星的夜晚都是如此充實快樂。而現在,財富比小時候多得多,但仍在苦苦追尋功名利祿。

正如《心經》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一個人之所以煩惱不斷,人生不得快樂,皆是因為內心被物慾牽絆導致。

生活其實很簡單,人生的意義也很簡單,就在於自在。只要心無掛礙,就能放下妄想驚懼,達到究竟涅槃的人生最高境界,獲得人生的超脫,覺悟。

佛說:「命由己造。」每個人遭受的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人生的苦樂皆是如此。

人生的至高境界,在於自己慈悲謙和修來的大度以及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帶來的從容,如此便能勘破世間萬法的虛妄不真,明白人生的真諦,獲得快樂和自在。

(作者:千面修行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讀讀他們始終是好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這三句話分別大概的意思是:心、骨、皮,是人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心是人的根本,骨是人的支撐,皮是人的形象。
  • 南懷瑾:中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做到這三句話,人生將不可限量!
    他又是一位修行者,極具慧眼和人生智慧,他向世人提出了人生最高境界,其實並不深奧,每個人都能領悟一番,升華人生。   這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講解的非常透徹: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鬧,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 王國維3句話說透了人生境界,若能參悟透徹,人生通順
    王國維3句話說透了人生境界,若能參悟透徹,人生通順我們從出生到生命的凋零,在漫長的歲月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挑戰,都說戲如人生,其實人生的偶然性和戲劇性是比編寫出來的情節更加精彩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就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同一句話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年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中間相隔的是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同一首歌同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聽跟時隔多年之後聽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後來聽的是年輕時候的回憶;在不同的時段裡,你所處的境界也是不一樣的。
  • 南懷瑾:我把人生最高境界總結為三句話,若能看透其中,漸入佳境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此為南懷瑾闡釋的人生最高境界;南懷瑾,中國文化國學大師、佛學師,常為眾人傳授佛學,修身養身之道。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一個完整的人,須有心、骨、表組成;也就是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三教合一,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人生三境界,若能領悟,前程似錦
    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少年都應該認真學習,認真領悟,對於指導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多少人在它的指引下,實現了輝煌的人生價值,實現了完美的人生。《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文者,必經三種之境界:&34;此第一境也。
  • 南懷瑾談人生的最高境界,句句經典,字字精闢,不愧是國學大師!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是多少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多少人真正追求到了呢?因為每個人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都不一樣,都會有一些偏差,但都是人的生活一種美好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人生最高境界,沒有人是嚮往差的,都是嚮往好的。
  • 人生總有下坡路的時候,讀懂南懷瑾這句禪詩,人生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小朱,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經典禪詩。南懷瑾是我國一代國學大師,他一生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有著深刻的影響。除文化以外,老先生在人生思想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他所做的禪詩《人生最高境界》,可謂是點醒無數迷茫人。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禪詩: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 南懷瑾談人生:人生最高境界,全在這3句話,悟懂者將豁然開朗
    今天,為大家分享南懷瑾老師的一首禪詩——《人生至高境界》人生至高境界,只有三句話,卻令無數人受益匪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生至高境界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正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若想要生活從容自在,就要懂得靠自己,自己多一份技能,多一份本領,就少一次求人的時候。
  • 南懷瑾悟道,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最高的境界是平凡。南懷瑾先生臨終前,已經說不了話,只寫下兩個字:平凡他走遍大半個中國,求學問道,身體力行地實踐,他悟道,最高深的東西也是最平凡自然的東西,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我自己讀《道德經》《莊子》《易經》和《金剛經》,發現南懷瑾的中心思想,皆合乎經典。
  • 南懷瑾:30句真言讓人悟透人生 可謂成功人士必修語錄
    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南懷瑾50句智慧感言,讀懂人生最高境界。南懷瑾曾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 《心經》中這3句經典,若能悟透,你的境界不可思議!
    不同的佛經,所講述的內容不同,也能讓不同的人,達到不同的境界中去。《心經》是一部佛家無上修行法典,其內容短小,但是涵蓋極廣。有人說,沒有一定的境界,看不懂《心經》。甚至不達到一定境界,即便修行《心經》,也很難得到利益。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修行《心經》得不到利益,是因為他與《心經》無緣。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菜根譚》智慧: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宋人曾說「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大概就是《菜根譚》書名的由來。 這是一部關於修身處世、涵養性情的書籍,其中蘊含的禪意哲理,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菜根譚》中的3句名言,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 南懷瑾:人生之中遇事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才能不斷前進
    順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心中的苦惱也是越來越多,筆者也是深有體會;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深度的好文,看南懷瑾老先生是如何破除心中的困擾。南懷瑾先生作為中國的近代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一位通才,精通佛理,深諳道家智慧,行的也是儒家濟世為懷之道!南老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古時聖賢的智慧,因此對於人生有深刻的體悟!南懷瑾先生說:中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是這九個字!
  • 南懷瑾: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是這九個字
    南懷瑾: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是這九個字從出生伊始到撒手人寰,這段生命之路上,每個人都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萬物生死循環,無論是前世、今世還是來世,每個人的福報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業力,然後再通過業力牽引出何樣的命運。
  • 《金剛經》布施的好處,以及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在《金剛經》中有句經典的經文:「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很多大師解釋說,這句話是布施的最高境界。在理解這句之前,讓我們先看了解一下,什麼是布施?修行布施有什麼好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出入,敬請指出。什麼是布施?
  • 南懷瑾八句人生格言,一條比一條經典!
    一、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摘自南懷瑾《論語別裁》,這裡所謂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二、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 值得終身背誦的儒釋道名言150句,拔高人生境界!
    ——《金剛經》南懷瑾: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29、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用心去感悟,從經歷中提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做人要明白,別人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的一個領悟,自己領悟到的,才是屬於你的智慧,別人給你說的道理,那是別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