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爛陀寺,真實歷史中唐僧取經的終點站,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05 魚羊秘史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到達西行取經的終點站大雷音寺,拜謁如來,取得真經。事實上,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參悟真經的地點,不是神話小說中的大雷音寺,而是舉世聞名的那爛陀寺。在那裡,玄奘渡盡劫波,終成大器。而那爛陀寺也因玄奘的到來聲譽鵲起,因玄奘的離開日漸式微。

01

潮起那爛陀

關於那爛陀名稱的由來,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有兩種說法:一是龍的名稱。「此伽藍南庵沒羅林中,有池,其龍名那爛陀。傍建伽藍,因取為稱。」另一位唐朝高僧義潮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也認為:「那爛陀乃是龍名。近此有龍,名那伽爛陀,故以為號。」二是「從其實議,是如來在昔修菩薩行,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悲愍眾生,好樂周給,時美其德,號施無厭,由是伽藍因以為稱。」表明佛祖曾在這裡修行,故此修建寺廟。

五世紀時,位於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國王鑠伽羅阿迭多篤信佛都,在王舍城(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東南90公裡處)附近修建了那爛陀寺。建造過程相當傳奇,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所載:「其地本庵沒羅長者園,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以施佛。佛於此處三月說法,商人多有證果。佛涅槃後,此國先王鑠伽羅阿迭多敬戀佛,故造此伽藍。」

鑠伽羅阿迭多死後,那爛陀寺「如是六帝相承,名加營造,又以磚壘其外,合為一寺,都建一門,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經過六代君王的苦心營造,多所寺院合為一體,規模空前。

02

佛教聖地

相較寺院規模,那爛陀寺的學術價值更高。它是當時佛教的最高學府,寺內有三座藏經樓,分別叫做「寶彩、寶海、寶洋」,保存藏書900萬卷,有「三寶」的美稱。同時期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北宋,神宗熙寧年間秘書省的藏書量也不過5.6萬卷。

那爛陀寺學術氛圍濃厚,各類人才輩出。寺院「僧徒主客常有萬人」,龍樹、無著、世親、陳那、護法、戒賢、法稱等法師先後擔任寺院住持。「寺內講座日百餘所,學徒修習,無棄寸陰,德眾所據,自然嚴肅,建立七百餘載,未有一個犯譏過者。」寺內能講解20部經論的有1000多人,能夠講解30部經論的有500多人,能夠講解50部經論的有10位法師。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稱:那爛陀寺「並學大乘,兼十八部,爰至俗典《吠陀》等書,因明、聲明、醫學、術數,亦具研習。」由此可見,那爛陀寺不僅是一座寺院,還是一所綜合性大學,開設倫理、邏輯、音韻、醫學和天文曆法等科目。

由於寺院僧侶身行嚴明,道德高尚,廣受帝王、婆羅門和普通民眾讚譽。為了保證那爛陀寺的日常開支,「此寺內僧眾有三千五百人,屬寺村莊二百一所,並是積代君王給其人戶,永其供養。」堅實的物質供應,奠定了那爛陀寺繁榮的基礎。

03

夢回「西天」

玄奘西行求法17年,拜那爛陀寺住持戒賢為師,修習了5年,主要學習了《瑜伽師地論》、《順政理論》、《顯揚聖教論》等以及因明、聲明等學科,又參考了婆羅門教經典以及各類梵書。他針對佛教中的中觀宗和唯識宗的分歧,寫下了《會宗論》,闡述了兩個教派的相似之處,對彼此的觀點進行了釋疑,這一行為讓玄奘初露鋒芒。

玄奘宣揚的是大乘佛教,他學以致用,曾用所學成果駁得小乘僧人啞口無言。玄奘撰寫的《制惡見論》,廣受讚譽,大乘學者稱他「大乘天」,小乘學者叫他「解脫天」。公元642年,玄奘攜657部佛經典籍載譽歸唐。

在玄奘眼中,那爛陀寺「戒行清白,律儀淳粹,僧有嚴制,眾鹹貞素,印度諸國皆仰則焉。」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統計,太宗、高宗和武則天三朝,前往印度取經的僧人多達60餘人。自玄奘之後,中國又有玄照、義淨、智弘、無行、道希、道生、大乘燈等僧人先後在那爛陀學習佛法,訪華的印度僧人有釋跋日羅菩提、阿月跋折羅、戌婆揭羅僧可、般刺若等人。雙方往來頻繁,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加快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

04

風雨飄搖

玄奘在印度求法之際,正值戒日帝國全盛時期。統治者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定都曲女城。他繼承了笈多帝國的封建制度,將大量土地封賜給教俗大貴族,整個帝國存在著三十多個封建藩國。各地封臣藩王壯大勢力,割據一方。玄奘回國五年後,戒日王去世,帝國隨即瓦解,北印度重陷分裂局面。

與此同時,源自西印度的拉傑普特人向恆河流域擴張,於8世紀中葉奪取了曲女城,建立了巴利哈爾王朝。他們自稱「王族後裔」,曾被授予剎帝利的種姓。拉傑普特人推行印度教,這對於宣揚佛教的那爛陀來說,無疑遭受了重創。11世紀,巴利哈爾王朝被眾多小國代替,彼此之間矛盾重重,相互徵戰,無形中削弱了自身的實力。

1192年,突厥人建立的古爾王朝由穆罕默德·古爾率軍12萬,入侵北印度。喬漢王國統治者普利色毗羅閹組織了30萬人應戰。雙方在上一年會戰的塔勞裡附近遭遇,古爾軍隊運用高超的戰術擊敗了喬漢軍隊,普利色毗羅閹被俘身死。

古爾王朝奉行伊斯蘭教,視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為異教,大肆對其進行破壞。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縱兵侵佔那爛陀寺,寺院遭到焚毀,僧眾或死或逃。十四世紀時,那爛陀寺有短暫恢復。明朝中期,藏傳佛教高僧多羅那他到訪那爛陀寺,當地僅存斷壁殘垣,不復往日輝煌。

05

涅槃重生

1861年,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根據《大唐西域記》發現了那爛陀寺遺址。2006年,印度前總統卡蘭提議重建那爛陀大學。比哈邦政府出資8770萬盧比購買了455英畝土地用於大學建設。2010年,印度政府通過了《那爛陀大學法》,政府將拔款272億7000萬盧比用於大學未來十年運轉之用。

2014年9月1日,新那爛陀大學在位於原址12公裡處建成,開設歷史研究學院、生態與環境學院、佛教研究學院和哲學與比較宗教學院。在印、中、日、韓以及東協10國的共同努力下,15名學生步入神聖的課堂,那爛陀時隔800多年重新複課。2016年7月15日,「印度那爛陀寺考古發掘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了古印度文明的顯著標誌之一。

參考資料:

孫緒龍《佛教聖地那爛陀》

玄 奘《大唐西域記》

義 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計白當黑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唐僧取經的印度那爛陀寺,被突厥掠奪後很多僧人跑到西藏
    那爛陀寺傳說,原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逝世之處,釋迦牟尼亦路經此地。12世紀,此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據說在極盛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唐僧取經就是來這裡那爛陀遺址攝影:Rajneesh Raj紅線內是那爛陀大學的遺址那爛陀遺址內的佛陀像,攝於1895年1193年突厥人侵佔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大批那爛陀僧侶逃往西藏避難,從此那爛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輝,並漸漸被遺忘,變成廢墟。
  • 唐僧取經,被三大菩薩安排好的,那爛陀寺的住持說出真相
    西天取經,這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故事。但要再深究下去,「唐僧」去西天為了取什麼經?他在西天的師父是誰?對佛教沒有研究的人來說,可能就知之甚少了。唐僧——玄奘法師,去西天(古印度)取的是《瑜伽師地論》。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事件的背後,一切都是三位菩薩暗中安排的結果。怎麼這樣說呢?聽小編娓娓道來。
  • 唐僧當年為什麼要去印度取經?
    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僧玄奘確有其人,當年他歷經辛苦去古印度取經,目的地並不是《西遊記》裡說的「雷音寺」,而是一個名叫「那爛陀寺」的寺廟,是當時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位於今天印度的比哈爾邦。唐代的那爛陀寺,是佛學界的全球最高學府,相當於佛學界的哈佛大學。唐僧之所以去古印度取經,正是因為那爛陀寺的感召,因為這座寺廟太牛了。他只有來到這裡才可以直探原典,學到最正宗的佛法。下圖就是那爛陀寺當年的盛況還原圖。
  • 唐僧「取經地」800年後複課 建那爛陀大學(圖)
    1  巔峰 玄奘徵服萬人學院  全盛時期的那爛陀寺藏書高達900萬卷,僧人學生多達萬人。因為成績優異,玄奘還獲得在那爛陀寺「留校任教」的資格,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  在《西遊記》最後,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終於來到「西天」,也就是曾經的那爛陀寺。
  • 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重開 唐僧曾在此講學
    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重開 唐僧曾在此講學 2014-09-02 14:04:19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中央社」2日報導,時隔逾800年,位在印度的那爛陀大學1日重新開學。復校初期僅兩個學院、11名教師、15名學生。因重建校園工程明年才動工,校務和學務暫借省政府的會議中心運作。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唐僧印度「母校」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複課 中國提供資金援助
    約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經」時曾在印度比哈爾邦攻讀佛學。今年9月1日,唐僧的「母校」那爛陀大學在時隔八百年後複課,首批15名學生進入這所古老學府深造。據印度《印度時報》1日報導,古代學術機構那爛陀大學在9月1日實現再生,從40個國家的1000名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15名學生開始了新學期學習。
  • 絲路文明 :觸摸印度那爛陀千年古寺
    那爛陀寺(Nalanda Temple)---「蓮花盛開的地方」(圖片來源:資料圖)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悄悄離開了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發出「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這位僧人就是當時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形。那爛陀寺(Nalanda Temple)便是玄奘西天取經的終極目的地。它的另一個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就是《西遊記》中所描寫的西天大雷音寺。       位於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約10多公裡處的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最大、最壯觀的佛教高等學府。
  • 一曲古琴《那爛陀曲》於空靈之音中,感受千年慈悲
    梵語「那爛陀」三字意謂「施無畏」或「無畏施」。那爛陀又作那蘭陀寺、阿蘭陀寺,全稱那爛陀僧伽藍。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是古印度規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學府。佛陀曾於此說法三月,佛陀入滅後未久,帝日王即於此處創建伽藍。現在保留觀自在菩薩之立像及精舍等靈跡。那爛陀寺附近有一座中國式的玄奘紀念堂,是紀念唐玄奘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僧大德。
  • 玄奘取經之地那爛陀大學在印度重建
    印度國會2年前批准在那爛陀遺址重建大學,但由於資金不足、地理偏僻等原因,學校一再推遲招生。 打造全球頂級學府 自從提出重建構想以來,印度學術界和政界精英為那爛陀大學勾勒了宏偉的藍圖,要把它打造成吸引全球頂級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就像古代的那爛陀寺一樣。 大學建在印度北部比哈爾邦,距離那爛陀寺遺址10公裡。
  • 唐僧玄奘印度母校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複課
    在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時的母校——印度那爛陀寺遺址附近新建的那爛陀大學有望明年開課。那爛陀寺曾是古印度最高學府,800多年前遭突厥大軍破壞。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
  • 唐僧母校那爛陀大學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位於印度北部比哈爾邦境內的那爛陀寺遺址,在公元5至12世紀曾是佛學聖地,也是全球最古老大學之一,當時僧人學者逾1萬人、教師約2000人。唐代高僧玄奘法師也在此講學取經,直到12世紀,突厥入侵後,該寺破壞殆盡,印度佛教也因此式微。  那爛陀大學重建源於印度和18個亞太國家的共同倡議,其中中國提供了100萬美元資金。
  • 你知道唐僧西天取經中的「西天」是指的什麼地方嗎?
    古代交通不發達,很多人認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古代中國人去印度都要沿著絲綢之路西行,然後走到一個比西域更遠的地方,人們就把那個地方當成了「西方世界」。公元十六世紀,明朝人吳承恩創作了神話小說《西遊記》,西天取經的故事從此在中國家喻戶曉,其實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
  • 是誰讓唐僧去取經的
    少時看《西遊記》一直以為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唐太宗讓去的,太宗為此還給他賜了名字玄奘。可是後來看書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貞觀元年(627)玄奘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準備去西方取經,他上折請允西行求法,但未太宗批准。然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這才是歷史真相。玄奘父母早喪,13歲剃度出家,21歲受具足戒。
  • 玄奘曾到印度那爛陀寺拜師求學 獲留校任教資格
    因為成績優異,玄奘還獲得在那爛陀寺「留校任教」的資格,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  在《西遊記》最後,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終於來到「西天」,也就是曾經的那爛陀寺。儘管沒有佛祖,但電視劇中那金碧輝煌、巍峨壯麗的景象並非誇大。  那爛陀寺是一個以佛教為背景的寺院,在古代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現在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裡。
  • 印度那爛陀寺:雲集天下佛教精英,堪稱佛教歷史上的一大經典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云:昔日玄奘法師在那爛陀寺依止首座戒賢法師修習《瑜伽師地論》,鳩摩羅王遣使求見,戒賢法師代為婉拒,鳩摩羅王怒曰:「近者設賞迦王猶能壞法毀菩提樹,師謂弟子無此力耶?」「若也不來……踏那爛陀寺,使碎如塵。」此段文字雖然更多是描述鳩摩羅王的霸道跋扈,對玄奘法師的仰慕以及求而不得見後的惱羞成怒,但也從側面突出了「那爛陀」名剎的崇高地位。
  • 玄奘「母校」那爛陀大學「複課」
    早報記者 徐蕭 公元627年,「唐僧」玄奘從長安出發,歷時19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同時也是一所佛教大學。在那裡,玄奘拜主持戒賢為師,學習佛學五年。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然而,公元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這所大學。今年9月1日,時隔800餘年後,那爛陀大學宣布「複課」,首批15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首批招收15名學生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始於2006年,由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
  • 真正的唐僧取經是什麼樣子的?與你印象中的《西遊記》一樣嗎?
    而且,玄奘也根本不是什麼御弟,更沒有被賜唐姓,甚至當時唐太宗為了阻止他西行取經,多次下令阻截。一路上,也沒有什麼師徒四人,玄奘只一個人西行,他的幾個有名的徒弟都是取經回來之後收的。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取經,跟《西遊記》寫的相差太遠。那真實的玄奘取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切還需從頭說起。玄奘本姓陳,10歲的時候跟著哥哥一起出家,研習佛法。
  • 印度最崇拜的中國人,給印度起名,印度看其書了解自己歷史
    印度和中國是鄰居,同為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和印度關係最密切的時候是唐朝,出了一個唐僧去印度取經,話說也多虧了唐僧,是他第一次給這個神奇的地方定名為印度。以前的時候,中國人管這裡叫天竺、身毒、賢豆等等,知道什麼意思嘛?是「印度河「的諧音,為什麼會有不同諧音呢?
  • 玄奘「母校」那爛陀大學複課 系大雷音寺原型
    」玄奘從長安出發,歷時19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同時也是一所佛教大學。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然而,公元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這所大學。今年9月1日,時隔800餘年後,那爛陀大學宣布「複課」,首批15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首批招收15名學生  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始於2006年,由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