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吧?它不僅是中國四大神怪小說之一,還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之一。這部通篇描寫鬼呀仙呀的小說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其中,眾多精彩章節被改編成評書、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深遠,我想這可能是當初在家門口開茶館,以請人免費喝茶換故事而撰寫成書的蒲松齡所沒有想到的。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生於濟南府淄川蒲家莊(今山東淄博),字留仙,號柳泉,別號柳泉居士,人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是我國清代文學家。
《聊齋志異》創作於清康熙初年,歷時四十餘年才撰寫成書,原始手稿為抄清稿本。蒲松齡去世後,其家人將此手稿藏於淄川城蒲氏家祠。清鹹豐年間,蒲松齡七世孫蒲價人攜《聊齋志異》手稿遠走東北,定居盛京(今瀋陽)。
清光緒年間,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向其下屬蒲價人之子蒲英灝借閱《聊齋志異》手稿,不想依克唐阿在此期間病故,自此《聊齋志異》的半部手稿佚失。
《聊齋志異》總共四百九十餘篇,現存的半部手稿,二百三十七篇。1950年,蒲氏後人將《聊齋志異》所餘半部手稿捐獻給了國家,現今存放在遼寧省圖書館,成為鎮館之寶。
《聊齋志異》裡的故事大多採寫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在蒲松齡生前就已經風靡一時,成為人們競相傳抄的志怪傳奇類小說。
縱觀整部《聊齋志異》,覺得蒲松齡最大的貢獻就是尊重女性、歌頌女性,倡導提高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這與其在《聊齋志異》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美麗、風情、聰慧、善良、多才、能幹、重情、俠義等遙相呼應,令多少男人汗顏。
最喜歡《聊齋志異》裡的《倩女幽魂》,尤其喜歡由王祖賢和張國榮主演的電影《倩女幽魂》。
影片的女主是一個陽壽只有十八歲的漂亮女鬼,名叫聶小倩,她在金華北郊的蘭若寺偶遇前來投宿的男主寧採臣,以美色和黃金誘惑均不奏效,反倒被其正直心腸所折服,心生好感,便以實情相告,讓其與奇人燕赤霞同住可避免受到夜叉的謀害。如能把她的朽骨收斂葬於安靜之處,等於再造之恩。寧採臣聽信了聶小倩忠告,在燕赤霞的幫助下躲過了一劫。之後,更是堅守信義,收斂了聶小倩的遺骨,把她帶回家葬於自己的書房外面。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奇異之境更是可見。這不聶小倩特意現身前來報恩。一個人亦或是一個鬼,只要精誠所至,只要肯付出時間,終會感動另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所接納。而作為女鬼的聶小倩以身相報、相助,最終寧採臣得以錄得功名,更是膝下三子,個個為好官。寧採臣這一生堪稱圓滿,這個故事堪稱完美。
人鬼情未了,是讓人覺得遺憾的事情,而人鬼戀戀得像聶小倩和寧採臣這樣修成正果的,是直面人性的正直、善良、信義和知恩圖報。
《聊齋志異》帶給我們鬼神之外的種種人性的深意和思考,也使得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令後世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