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人永遠的痛--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流落東北紀實
一、蒲松齡後人攜手稿闖關東蒲松齡將《聊齋志異》視為鎮家之寶,還為此立下家規:「餘生平惡筆,一切遺稿不許閱諸他人。」一是用他手中的《聊齋志異》手稿本與當時能夠看到的其他刻印本進行了文字比對後,把各種刻本中沒有收錄的篇目找出,用手稿本選編成《聊齋志異逸編》一書。二是對就把這些遺物重新做了裝裱,裱後的《聊齋志異》手稿共四函八冊,《聊齋雜記》二冊。但因裝裱工技藝不佳,竟將手稿的天頭裁切過多,使書中三十一處作者手錄,還有王士禛的眉批,以及佚名校語等等,毀壞了很多。
-
《聊齋志異》手稿全彩影印本出版發行 裡面有《嶗山道士》等多篇...
半島記者 張文豔近日,瀋陽出版社日前出版發行了蒲松齡手稿《稿本聊齋志異》,該版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稿的細節特徵,是一部最接近蒲氏手稿原貌的《聊齋志異》版本,讓讀者可跨越時空,一睹蒲松齡真跡。一生困苦的蒲松齡沒有行萬裡路的經濟實力,去過的大地方除了他做幕賓的江蘇寶應縣之外,就是嶗山和泰山了。
-
《聊齋志異》手稿緣何花落東北「奉天」
來源:文匯報原標題:距誕生地山東淄博940公裡之遙《聊齋志異》手稿緣何花落東北「奉天」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手稿,是中國古典名著中唯一存世的作家手稿,現存於遼寧省圖書館。目前,蒲翁故裡的有識之士和有關部門正積極運作,期望通過仿真影印、原樣複製的方式,把《聊齋志異》手稿原汁原味地「請回」老家淄博。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清康熙九年(1670)秋,31歲的蒲松齡應同鄉學友、寶應知縣孫蕙之邀,來寶應做幕賓,開始了他的南遊之行。《聊齋志異》的故事,有揭露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鞭撻貪官酷吏,同情窮苦善良民眾的;有抨擊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弊端的;還有寫男女之間真摯愛情的。這些故事的主題思想自然和蒲松齡在寶應一年的幕賓生活有關,而直接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
-
聊齋故裡淄博,聊齋文化又一重要項目,大家都來看看
聊齋文化又一項重要項目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真跡仿真影印回淄博 蒲松齡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聊齋志異》,聊齋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最有價值的是蒲松齡的手稿! 可惜!聊齋手稿並不在淄博,而是保存在遼寧省圖書館,蒲松齡的故鄉卻沒有保存下他的聊齋真跡,這不得不說是聊齋故裡的一大遺憾!
-
《聊齋》有多少中文版本流傳?僅存上半部手稿,現藏於遼寧圖書館
《聊齋》有多少中文版本流傳?僅存上半部手稿,現藏於遼寧圖書館《聊齋志異》有哪些主要中文版本?《聊齋志異》到底有多少中文版本流傳,難以精確統計。在這裡,我們只把重要的羅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僅存上半部的《聊齋志異》手稿,現藏於遼寧圖書館。
-
歷史迷案--蒲松齡半部聊齋手稿下落探秘
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蒲松齡九世孫蒲介人攜手稿闖關東,寄居奉天,從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手稿流傳到了東北瀋陽。光緒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向蒲介人之子蒲英灝借閱《聊齋志異》手稿,此時蒲英灝是依克唐阿的幕僚,是他的下屬軍官,所以不得不借,就借給了半部,依克唐阿看完歸還後,又借了另外半部。
-
聊齋志異「特殊版本」入手記
聊齋志異對於人的這種魔力,應該是影響了不同層次的人,影響了不同城市,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愛好者。它從最開始的傳抄本,到後來的木刻本,再到後來的石印本鉛印本,一直到今天的膠印本,版本不可謂不複雜,所以想收集齊全也相當不容易。在收集了一部分當代印刷本以後,又開始接觸影印本。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該書是第一本系統展示蒲松齡詩詞研究成果的選集,蒲松齡紀念館精選發表在《蒲松齡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文章四十一篇,匯聚了路大荒、王利器、趙儷生、趙伯陶、鄒宗良 、馬瑞芳、趙蔚芝、白亞仁、八木章好等中外名家力作,涉及蒲松齡的生平思想、詩詞遺稿搜集、作品編年和辨偽、本事考證、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及與《聊齋志異》的比較等,相對完整地呈現出蒲松齡及其詩詞的面貌。蒲松齡研究專家袁世碩教授題寫書名,並傾情作序。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在巴黎問世
法國映像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金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知名文化產品零售商FNAC宣布: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發行。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書中的《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
-
師陀關於「聊齋」草稿本的懸案
此文內容是雜談,主要敘述兩件事情,一是指出上海人民出版社於1975年6月影印出版《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認為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已經包括「鑄雪齋」版本,單獨出版「鑄雪齋」版本「大可不必作此勞民傷財之舉的」。二是提供《聊齋志異》草稿本由姚蓬子在解放初購藏的線索,提請有關部門追查。
-
蒲松齡《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表達了什麼?
《聊齋志異》的成書與取材一、成書蒲松齡大約從康熙初年(1661)開始動筆,三年後,張篤慶《和留仙詩》云:「司空博物本風流,涪水神刀不可求。」十八年(1679)初步結集面世,至三十六年(1695),約已寫完十五卷。康熙四十一年,基本完成。大家都驚奇這種鬼怪故事,但這也並不都是作者自己憑空想像出來的,有很多借鑑別人作品的地方。
-
現今能看到蒲松齡留下的《聊齋志異》原稿,還得感謝這個人
蒲松齡一點也不隱瞞自己喜歡的鬼神故事,這在正統的文化世界中是不入流的,不過,老百姓還就是喜歡他的那些故事。在蒲松齡生前,大家都爭著傳抄聊齋,在蒲松齡去世後的50年裡,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手抄本,蒲松齡的聊齋手稿一直放在蒲家祠堂裡。現今,聊齋手稿已經成了遼寧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但這部手稿不完整隻剩下了半部。
-
蒲松齡都經歷過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荒誕的《聊齋志異》
將四大名著改為七大名著的話,《聊齋志異》能夠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是本寫鬼怪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很多關於花妖狐媚和人的戀愛,比如現在大家熟知的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的人鬼之戀。《聊齋志異》之所以將筆墨放在鬼怪身上,去描述那些荒誕之事,是因為蒲松齡生活在一個荒誕的年代,經歷了那些荒誕的事,這才寫下這荒誕的文章。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
-
淺析中國古代文言文小說巨匠聊齋先生蒲松齡
我國讀者對《聊齋志異》更是老幼皆知。據聊齋故事改編的戲劇有一百六十餘種,電影、電視劇二十餘部。根據《聊齋志異》改編的兒童讀物、普及讀物達數百種。研究者認為,《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後一個藝術高峰。
-
蒲松齡:厭作人間語以及《聊齋志異》藝術特色
蒲松齡創作了很多種類的作品,他有詩詞作品《聊齋文集》,也創作了戲曲小說,代表作品就是《聊齋志異》,他還創作了用以演述民間故事的俚曲,代表作是《牆頭記》、《姑夫曲》等。當然,這些作品中,最具影響力成就最高的是他的短篇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
-
@三亞,文化周刊 | 蒲松齡《聊齋》西漸巴黎
街內有一家查理·莫羅出版社,亦名映像書局,熱衷於光揚中國古典文學,今年與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合作,共同推出《聊齋志異》線裝法文繪圖本,進入法蘭西全國的銷售渠道。出版者表示:「《聊齋志異》繪圖本是首次在異邦面世,期望讓西方讀者更形象地賞析中國十八世紀傑出作家蒲松齡心目中的奇幻世界。」
-
《聊齋志異》原稿歷盡周折落瀋陽 破紙堆撿回國寶
《聊齋志異》共計12卷、491篇短篇小說,成為享譽中外的不朽巨著。 遷居瀋陽街頭算命 蒲氏後人珍藏原稿 以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手稿,一直由他的後人世代珍藏在故鄉「蒲氏家祠」中。但是,到了清代同治年間,山東省遇到了百年罕見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民不聊生。
-
蒲松齡:聊齋志異與揚州圍棋
聊齋志異 棋鬼 f蒲松齡(1640年-1715年),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清代傑出文學家。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他在《棋鬼》一篇中講到一個揚州副總兵下圍棋時遇到一個「棋痴」的故事。蒲松齡是山東人,揚州是他唯一一次遠遊的地方。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1715年,中國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家,志怪傳奇類小說大宗師蒲松齡,就曾經準確地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終結。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只有深情的投入,才讓《聊齋志異》避開了妖言惑眾的嫌疑,反倒成了志怪小說最高的巔峰,風行天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算是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到位評價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