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
無論你是想去香港shopping,還是去澳門吃葡撻,
只要一張高鐵票、一次港珠澳大橋巴士遊就能輕鬆實現!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
辛勤的大灣區人翻山越嶺,只靠腳步,走出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古驛道。
本期「行讀灣區」,我們沿著先人的足跡,探尋先輩們留下的謀生路徑。
擁有百年歷史的古道到底長什麼樣?
地標:廣州
自古以來,廣州府便是聯通內外經濟、文化的重要城市,而從化境內的水陸聯運驛道是清代廣州府與從化縣之間的官道,是廣東古驛道系統「北江—珠江口古驛道文化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告訴小南,該遊徑中的從化古道是廣州市周邊最具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驛道。現從化古道遺存有多段古驛道:錢崗古道段,上下清幽古道段和小蛇徑古道段;並有古驛道遺址及其附屬文物遺產16處,因古驛道而興的古村落和古墟市分別有16個和5個,古道串聯了太平鎮、江埔街、溫泉鎮3個鎮街,沿線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
錢崗古村西更樓上的「江城圖」更是被譽為「廣州珠江清明上河圖」
若沿從化古道朝東北方向拾階而上,經錢崗古道段後便是蓮麻古道,該段古道坐落於廣州版圖的最北點,是古代聯繫從化北部的重要交通線,也是從化與英德、新豐、龍門等地區進行商貿往來的主要通道。因古道而建的蓮麻村,北接韶關市的新豐縣,東臨惠州市的龍門縣,可謂是廣州的「北大門」。
如果你想來感受這個歷史上廣州府聯通內外的水陸遺脈,小南為你推薦這條線路——
廣韶古道(從化段)
該遊徑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道有錢崗古道、上下清幽古道、小蛇徑古道等。其連通南北,成為清代廣州府與從化縣之間的官道,是歷史上粵港澳大灣區與周邊地區乃至中原之間移民遷徙、商貿往來、文化傳播的主要通道。
推薦路線:桃源洞古驛站—小蛇徑古道遺址—上下清幽古道遺址—三坑口問路石—錢崗古道遺址
地標:珠海、中山
有人稱,踏上這條古道,耳中是群英的腳步聲,腳下是半部中國近代史,這裡就是岐澳古道——
這條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古道是近代中山通往澳門的交通要道,曾經走出了無數影響甚至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先驅和重要人物。它曾是繁榮一時的貿易通道和官道,曾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紐帶和橋梁,林則徐禁菸亦曾沿岐澳古道前往澳門。
沿線至今還留存著許多古鎮、古村以及名人故居等,是清代廣東政府治理香山、管理珠江口西岸海防、管轄澳門的交通動脈,是中央政府對澳門管控的鮮活見證,同時,也是近代大量新思想、新文化、新信息傳播到中國廣闊的內陸地區的主要路徑。
如果你想踏上古道尋找連通粵澳的海絲遺蹤,聆聽先輩偉人的輝煌往事,小南為你推薦以下兩條線路:
①岐澳古道(珠海)遊徑
該遊徑包含兩段,東段以長南逕古道為依託,並通過連接線聯繫起會同村、普陀寺、陳芳故居等資源點;西段在尊重原岐澳古道歷史走向基礎之上,以現有城市道路為依託,通過連接線方式串聯起沿線多處歷史資源點,並與岐澳古道(中山段)對接。
本段遊徑形成兩段可徒步遊覽的實體遊徑,一是長南逕古道實體遊徑,長約8公裡;二是梅溪牌坊旅遊區形成一段實體遊徑,聯繫起梅溪牌坊、陳芳故居、農科奇觀等資源點,長約1公裡。
推薦路線:逕頂茶亭遺址—摩崖石刻—長南逕古道遺址—長南三孔橋—拱北蓮花亭
②岐澳古道(中山)遊徑
該遊徑北起天字碼頭,南至古鶴村,全長約45公裡,沿線串聯了五桂山段古道(5.4公裡)、古鶴段古道、雍陌段古道三段主要遺存,以及桂峰茶亭遺址、通衢土地廟遺址、李信義堂石碑、「石瑩橋路界止」石碑等古驛道相關遺存;沿線經過三鄉鎮、五桂山辦事處等鄉鎮,有三鄉茶果傳統飲食、五桂山土沉香生產與製作技藝、白口蓮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推薦路線:稅山界碑—雲逕寺遺址—五桂山段古道遺址—「石瑩橋路界止」石碑—雍陌段古道遺址—古鶴村古道遺址
地標:肇慶
廣東的漂流勝地有哪幾個?羚羊峽這個地名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嗎,肇慶羚羊峽古道曾是過去重要的對外通道。其中,羚山炮臺、羚羊峽橋路碑、清風閣摩崖石刻、羚山水閘更是古驛道上重要的文化資源點。
小南了解到,古道上歷史遺存眾多,緊鄰羚羊峽西側是景福圍舊堤。景福圍堤更是廣東省著名的十大堤圍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肇慶知府王全築水基堤,其後陸續築建。景福圍舊堤串聯起眾多傳統村落,村內保留有大量端硯製作作坊、宗祠、古井,保留有張之洞為開採硯石所立石碑、三都書院遺址等豐富的文化資源,「端硯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賓日村、白石村、東禺村等每年舉辦伍丁先師寶誕等節慶活動。
這麼豐厚的文化底蘊,只有親身遊覽才能感受小南的震撼——
肇慶羚羊峽古道遊徑
該遊徑位於肇慶市鼎湖區和端州區,東起紫雲谷,經羚羊峽、景福圍堤,西至崇禧塔,全長約16公裡。古道上歷史遺存眾多,有古橋及遺址18座、古建築遺址5處、纖痕5組14處、摩崖石刻4則、修峽石柱2根、炮臺1座,另有篙痕、系纜石、戰壕等。
推薦路線:羚羊炮臺—清風閣摩崖石刻—羚羊峽古道—景福圍堤—崇禧塔
地標:惠州
屠呦呦,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吧?
其發現的青蒿素原來早在古代就有人研究了!這個人就是葛洪。
「祛風解毒、消腫止痛」的良藥誕生於此,葛洪選擇了羅浮山作為生命的歸宿,羅浮山也因此成為葛洪遺產保留最多、享譽全國的勝地,可謂名山宗師,交相輝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快跟著小南來這裡吸吸氧,膜拜一下先人的智慧吧——
惠州羅浮山古道遊徑
本段實體遊徑重點展示葛洪採藥濟世文化主題,長約9.86公裡。羅浮山古道位於博羅羅浮山景區,是葛洪採藥濟世、傳播中醫科學的必經之路,是以衝虛觀為祖庭的南宗道教傳播海內外的重要起點,也是國內唯一全面反映葛洪中醫藥和道教文化的通道。羅浮山古道起點為羅浮山朱明洞景點入口,終點為撥雲寺。
推薦路線:東江縱隊紀念館—撥雲寺古道遺址—撥雲寺舊址
下期預告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括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