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 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

2020-12-15 人民網河南頻道

原標題: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

  河南馬保東說:『還不了欠款這,事兒真成了我的心病!』

  新疆馬奮勇說:『失而復得的朋友比失而復得的金錢更珍貴。』

  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

 

  2月11日,農曆小年,下午6點,河南開封。

  馬保東與馬奮勇擠坐在一張沙發上,興奮地規劃著今後的合作。

  二人都姓馬,兄弟相稱,但不是親兄弟。哥哥馬奮勇是漢族,新疆哈密人;弟弟馬保東是回族,河南開封人。

  過去的半年裡,馬保東一再約馬奮勇來河南做事,馬奮勇也打算在河南建立新疆名優產品展銷中心,投資物流和生態農業。馬年結束之前,馬奮勇如約而至。

  這「兄弟」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又經歷了些什麼?故事還得從20年前說起。

  1995年,馬保東21歲,因做腸衣生意與長他一歲的同行馬奮勇在河北省有一面之交。兩人相互欣賞對方的實誠,一見如故。

  河北分手不久,馬保東隻身赴新疆,去找當時在哈密地區牧工商聯合總公司腸衣廠工作的馬奮勇。馬奮勇在生意和生活上給了馬保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馬保東到新疆進貨,貨款足時就在當地付;不夠時,貨到河南出手後再付,有時連個欠條都不用打。

  1997年,馬保東在新疆進了50多萬元的貨,資金缺口不小。馬奮勇便拿出積蓄,又東拼西湊,借給馬保東16萬元。

  沒料想,貨到河南,行情大變,腸衣價格狂跌不止,馬保東頓時傾家蕩產。此後的一年,馬保東東挪西借,還了馬奮勇近11萬元,剩下的5.3萬元再也無力償還了。

  在新疆,馬奮勇的腸衣生意也陷入了癱瘓,父親又重病臥床,家中債臺高築。

  1998年,馬奮勇曾到馬保東在開封縣杜良鄉掃東村的家,「想看看保東弟能不能再還一點兒」。當看到馬保東的窘境,他一個「錢」字未提,便轉身踏上西行的列車,隨後便到蒙古國尋求生意,一去就是13年。

  兩「兄弟」自此失聯。

  2003年,馬保東東山再起。「生意是越做越大,但找不到馬哥,還不了欠款,這事兒真成了我的心病!」馬保東說。

  他幾乎託遍國內所認識的做腸衣生意的朋友,最後,總算知道馬哥去了蒙古國,但就是聯繫不上。

  「馬奮勇」、「5萬元」,成了馬保東父子、兄弟那些年時常念叨的詞兒。2008年,馬保東的哥哥剛學會上網,便試著在網上尋人。當時他用「哈密馬奮勇」搜到了3個「馬奮勇」,雖然都不是他們要找的「馬奮勇」,但也使他們看到希望。馬保東的哥哥說,俺弟兄倆沒事就在網上「敲」「馬奮勇」,一「敲」就是近4年。

  2011年底,已是蒙古國中國農牧畜產商會會長的馬奮勇,受家鄉邀請返鄉創業。半年後,他註冊成立了喀爾裡克畜牧開發有限公司。沒多久,作為公司總經理的馬奮勇便被保東的哥哥在網上給「敲」了出來。

  「哥,你還記得我嗎?我是保東,欠你5萬多元的保東啊……你讓我找得好苦啊!」電話裡的馬保東激動得語無倫次。

  「哥,我終於能還你錢了。我要還本錢!還利息!還要加感情!我要還你100萬!」馬保東一口氣說了好幾個「還」。

  電話那頭的馬奮勇也十分激動,連說:「使不得,兄弟,使不得。說真的,失而復得的朋友比失而復得的金錢更珍貴。」

  馬保東告訴馬奮勇,是他激勵著自己奮鬥了這些年,自己現在已是河南東信建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東』是我的名字,『信』就是誠信。」

  「兄弟」通話的當天,馬保東就往哈密匯了10萬元。他告訴馬奮勇,剩餘的90萬元一分不動放在那裡,等馬哥來河南做事時用。

  小年的開封已有了濃濃的年味。

  飯時已過,馬氏「兄弟」談興未闌。馬保東向馬奮勇介紹了東信公司今年向物流和生態農業拓展的打算。

  「這真是不謀而合!我們公司的展銷中心上半年就要在河南18個市鋪貨。」馬奮勇說。

  「哥,開封這一塊兒可得交給我呀。咱馬氏『兄弟』的合作可絕不止90萬!」馬保東說。

  「有保東弟這樣的朋友,我來河南發展就這樣定了!」馬奮勇說。③10

  ■短評

  20年前,馬氏「兄弟」因「誠」結緣;20年後,哥倆又因「誠」重聚。兩人用20年的時間,講述了一個誠信的故事。馬氏「兄弟」一個是回族、一個是漢族,一個居河南、一個住新疆,卻都認一個理兒,那就是:做人和做事是劃等號的。所以馬奮勇能仗義疏財、急人所難,馬保東能信守承諾、誠比金堅。由於做人實誠,兩「兄弟」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如今又將攜手並肩大幹一場。

  人無信不立。馬氏「兄弟」的動人故事,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平凡人身上蘊藏的大美的力量。構建誠信社會,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③10  □本報記者王國慶闕愛民童浩麟

相關焦點

  • 人無信不立:儒家孔孟誠信觀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可能是許多人懂得的道德信條。「言必信,行必果」,可能是許多中國人最熟知的古訓之一。而「一諾千金」「一言為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能是許多中國人最熟悉和最常用的成語。
  • 重誠信,人無信而不立
    人無信而不立,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一個人守信是最可貴的品性。要成大事者,必須守信。誠信之人都是講義氣的。也就是說,他們說過的話,一定算數,無論大事小事都是一諾千金。青年人一定要記住,中國人以信為本的做人處事之道。
  • 人無信不立 國無信不強 今天山東曲阜發出時代誠信強音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12月7日上午,「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正式開幕。《尼山倡議》,共同營造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的濃厚氛圍。尼山倡議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吾輩須以史為鑑、誠信立人。
  • 老子和孔子為什麼都很重視誠信,「人無信不立」
    記得從某一本書裡看到,老子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翻遍典籍也沒找到老子在哪裡說過這句話。也有人說是孔子說的,在《論語·顏淵》裡有:「民無信不立」,意指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後人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到底誰說的我們不必爭論,暫且都歸為古人的智慧吧。古人是很注重誠信的,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人真的無誠信不立
    針對這件事,很多人對這個女孩子的做法嗤之以鼻,也說明做人要誠信的重要性。人無信不立,特別是在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誠信更為重要。人的所做所為,在大數據面前,在網絡面前無處可藏。要想他不知,除非己莫為。由於你的所做所為沒有誠信,你很快就會成為大家心中的老賴。失去誠信不僅會影響到你的工作,你的生意,還會影響到你的家人。
  • 鮑婷婷:人無信不立 國無信不強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古有商鞅變法治秦,為使百姓信之,立木於南門,以「徒木為信」,促使「?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由一弱小國家變為列強之一併最終統一中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無信於各諸侯國,以致國滅。  誠信大可立國,小可立人。
  • 古人為什麼都很重視誠信,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無信不立」
    古人為什麼都很重視誠信,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無信不立」 2020-09-30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
    老子有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這句話的意思是: 人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做業務沒有誠信,就不會興盛;國家沒有誠信,就會衰敗。誠信是做人之本,可以讓我們受益一生;誠信是立業之基,是企業長足發展的基石;誠信是治國之道,是撫民安邦的長久大計。我們身邊可能都有過不誠信的人,我原來有個朋友,他平時花錢大手大腳,但掙錢又不多,所以會經常借朋友或同事的錢,借的時候說兩三天就還,可是往往一兩個月都還不了。
  • 人無信不立 內蒙古為大學生建誠信檔案
    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侯晨曦代表高校發言 人民網呼和浩特5月14日電(張桂梅) 「考試作弊、證書造假、論文抄襲、就業違約……」內蒙古在校大學生如有不誠信行為,都將被記錄在大學生誠信檔案中。5月14日上午,內蒙古高校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工作啟動會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舉行。會上,來自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等4所高校的師生代表見證了這一「誠信時刻」,相關高校的負責人還現場籤訂了「誠信檔案共建工作協議書」,承諾用實際行動來共同建立高效實用的大學生誠信檔案。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唐山於慶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唐山於慶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
  •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
    學過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七雄,秦一統天下,秦之強起於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有個徒木為信的故事:      商鞅變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於民。
  • 姚正安:人無信不立
    人無信不立文丨姚正安人類文明數千年,如水如霧在徐州,有一座並不高峻的掛劍臺,歷兩千餘年大浪淘沙,依然矗立不倒,拜謁者無數。這掛劍臺有故事,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故事。春秋吳國的公子季札出使中原,名馬寶車自不待說,腰間還佩了一把象徵著權力和威嚴的寶劍。
  • 人無信不立,以誠待人,讓誠信之花永遠綻放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可見「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維繫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德行,誠實守信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一種崇高的道德修養,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那麼何為誠信?誠就是真誠,信就是守信。
  • 車管家:人無信不立 商無信不興
    「人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顏淵》,原文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 人無信不立,一個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對不起這三個人
    誠信是美麗的鮮花,盛開在人的心田;誠信是人生的推動力,帶你踏遍千山萬水,闖蕩江湖;誠信是心靈的甘泉,滋養人的靈魂。誠信,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之一,擁有誠信,才會擁有成功。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推崇的優良傳統,文化傳承離不開它;誠信,被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社會發展國家進步離不開它;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成功離不開它。信守承諾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特別是面對這三個人,一定要信守自己的承諾,做個真誠的人。
  • 萬卡:誠信是立身之本,人無信則不立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領域,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誠是天道,是誠實、真誠、坦誠,信是人道,人無信則不立。古人說:「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了督促人們的誠信的形成,萬卡專門設立了誠信獎勵機制。
  • 優秀企業家周希儉,秉承「誠信則立,無信則廢」原則
    優秀的企業家都清楚,經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進步,而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便是道德和誠信。如果企業在利潤的誘惑下沉迷於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必定會喪失市場!周希儉作為中脈健康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中脈公益基金會主席,更是始終秉承「有信則立,無信則廢」的原則,一路走來也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 呼喚缺失的傳統道德:人無信不立 政無信不威
    我國傳統道德一向強調「誠信為本」。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為政》),講的是守信在立身處世中的重要性;所謂「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講的是治國理政中建立政治公信力的重要性。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凝聚成兩句箴言,叫做「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
  • 誠信興商宣傳月 |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誠信興商宣傳月 |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2019年8月7日,外企公司持香港仲裁裁決書和內地法院準予執行裁定書向西安中院申請強制執行,西安中院於同日立案執行。案件審理西安中院立案執行後,為及時保護外國企業在華正當權益和確保大標的案件規範有序執行,就要做到快速執行、規範執行,徹底打消被執行人可能產生的僥倖心理,杜絕執行中因不規範執行而造成的程序對峙。
  • 溫商張武的生意經:「無信不立 誠以待人」
    目前,在南京經商的溫商已達5萬餘人,溫商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低調的形象一直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日前,記者就南京市溫州商會會長,南京武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武先生進行了專訪,為大家揭開南京溫商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