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紫薇山:消失近70年的許氏「三世尚書」牌坊重現風採

2020-12-18 天下許氏

東陽市紫薇山 消失近70年的許氏「三世尚書」牌坊重現風採

紫薇山美景

風水極佳的紫薇山「尚書第」,「三世尚書」牌坊格外醒目。

2018年7月,本人專程前往浙江東陽市畫水鎮的紫薇山民居,對其中需要修繕的牌匾進行摸底, 返京後,最所需牌匾中的大字進行學習、揣摩和創作,最後圓滿完成任務。

明代尚書許弘綱府地

畫水鎮紫薇山村先祖許弘綱府第廳堂前碑坊正式落成,消失已近70年的「三世尚書」牌匾重現風採。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牌坊修復完全由民間人士籌資50萬元完成,這是許氏的盛事,更是作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喜事。

「三世尚書」

祭祀大典後,許弘綱府第牌坊上的紅布在許氏宗親們的共同見證下被緩緩揭下,「三世尚書」四個大字重現風光。

由許蘭武宗親題寫的牌匾「世沐宏慈」和「詒燕堂」等多處牌匾。

許弘綱故居為省級文保單位,前後共七進,現存有四廳。因年代久遠,許多地方亟待修復。許弘綱故居前的牌坊也已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今年,在市紫薇山譜牒文化研究委員會的牽頭下,新牌坊於近日修繕完成。新牌坊按照原物殘石重新設計刻制,坊楣字體為拓印重刻。

這是本次修繕之前的「詒燕堂」,字體為行書。

感謝許太湖宗親發來的新聞訊息

相關焦點

  • 東陽紫微山村修復「三世尚書」許弘綱牌坊
    9月21日下午,東陽市畫水鎮紫薇山村張燈結彩、鑼鼓喧天、人頭攢動。該村許氏家族的鄉賢紛紛回鄉,參與明朝「三世尚書」許弘綱牌坊修復暨祭祖儀式,消失已近70年的「三世尚書」牌匾得以重現。民間籌資重修「三世尚書」牌坊紫微山村位於東陽西南,與義烏赤岸鎮毗鄰,歷史上出過多位進士,最著名的是明朝天啟年間的兵部尚書許弘剛。因深得皇帝賞識,追封其爺爺、父親「兵部尚書」,祖孫三代故稱「三世尚書」。
  • 東陽、天台許氏延續四五百年前尋親之旅!
    2018年3月18日,由天台縣白鶴鎮孟岸許村精心組織並帶隊部分許氏宗親和天台縣許仁文化研究會部分代表18人,到東陽市畫水鎮紫薇山村拜訪和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受到了紫薇山村的熱情接待。紫薇山民居,為明朝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朝鮮守備許弘紀、鹽運司許弘綸建造的府第。北依烏龜山,前臨東方西圓池塘,塘沿為河卵石大街,沿街植東槐西樟。建築群坐北朝南,原有尚書第、將軍第、大夫第三條軸線組成,尚書第軸線居中,大夫第、將軍第分列左右,建築之間有街巷分割。將軍第已毀,現僅存「尚書第」軸線門廳和詒燕堂;「大夫第」軸線開泰堂、後堂以及部分廂房建築。
  • 東昌許氏家族顯赫明代二百年
    在明朝成化以後近二百年裡,這個家族輩出名人,出過兩名進士、六名舉人以及一些貢生之類。  一座標榜家族功名的「八世科第九代恩光」牌坊曾經從明末到民國年間,矗立樓東大街三百年之久。  近日,東昌府區侯營鎮二十里舖村的許氏後人、71歲的許孟祥老人對記者講述了家族輝煌的歷史。
  • 漳州最年輕牌坊志潔行芳坊 述說著一段傳奇
    1922年)人物:郭春秧祖母許氏類型:貞節牌坊地點:角美鎮寮東村  閩南網5月16日訊 五四運動後,還有人立貞節牌坊?牌坊是其感念祖母許氏的養育之恩所立,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為牌坊題寫正匾,楹聯則由康有為題寫。  這座牌坊,也是漳州最年輕的牌坊。石牌坊立於橋頭題詞描金清晰可見  幾經詢問,我們才找到角美鎮寮東村。聽聞我們是來看郭春秧所立的貞節牌坊,村民熱情引路。
  • 鄄城這個家族,曾是「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
    下轄從三品至從九品軍官近百名。北王趙蘇氏六世蘇淞、七世蘇檖,先後任平山衛指揮使。另外,明代中央機關設有錦衣衛(情報機構)。其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 古鄄擷珍之八:鄄城這個家族,曾是「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
    下轄從三品至從九品軍官近百名。北王趙蘇氏六世蘇淞、七世蘇檖,先後任平山衛指揮使。另外,明代中央機關設有錦衣衛(情報機構)。其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 杭州近世第一族許氏
    ——梁同書贈許學範 今年是杭州「許氏三傑」老三許寶騄誕辰110周年。 許寶騄(1910-1970),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是我國概率統計事業的奠基人,與華羅庚、陳省身同齡,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解放後任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許氏源流考
    《新唐書張巡傳》載: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睢陽遭安慶緒部十餘萬人圍攻,許遠與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張巡固守睢陽,糧盡城破後遇害。韓愈曾評論說:「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現商丘市尚存雙忠廟,廟中有稱讚二公的對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傳誦於世。唐未戶部尚書許儒,許遠玄孫,被新安許姓奉為一世祖。
  • 我國消失近90年、135年植物重現,華北豹數量上升,1年25%增長率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和我國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我國北方豹的統計數據顯示,並且這份數據也是在2020年才公布的,那就是北方豹子的數量明顯上升。從2016年的88隻,到2017年的時候就達到了110隻,其中1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5%(也就是1年25%增長率),當研究人員看到這個數據之後都感到非常驚訝,這也是首次針對華北豹的一個數據評估,所以這說明了該物種的增加。
  • 消失近90年、絕跡40年的動植物重現我國,滅絕生物再現是啥原因?
    例如:2020年我國就宣布了幾種消失或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植物出現,神秘失蹤近90年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出現,1982年被宣布滅絕的「陽彩臂金龜」再現。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這些生物的出現說明了生態環境的一個轉變,消失近90年,1982年宣布滅絕的生物都重現地球,未來可能也會又更多的稀缺動植物出現,確實在9月我們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絕跡40年的馬麝重返蘭州這不,這真的是生物奇蹟,越來越多的消失或被認為滅絕的生物重現我國。
  • 中國歷史上的許氏三大豪門巨族
    中華許氏網(chinaxushi.net)已創辦第十年 團結世界許氏宗親 凝聚中華許氏力量 修譜 | 尋根 | 聯誼 | 文化 | 公益| 發展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許氏三大豪門巨族,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官街,即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牌坊街上,23座牌坊次第展開。而昔日長僅1.6公裡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太平路的牌坊分布之密集,在全國範圍內都罕見。  「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潮州文史專家陳賢武介紹,潮州有牌坊街,更是座牌坊城。
  • 廣東普寧許氏祖祠
    天下許氏一家親 許氏 傳承許氏文化 服務許氏宗親 普寧許氏,天正公裔始於元末至正年間先後由閩入潮遷普;松軒公裔則於元至正二十年由橫州入揭入榕南。同根共祖,繁衍生息,迄今已逾六百年,創居三十個村落,遂為旺族。
  • 乾涸消失約300年,哈拉齊湖重現敦煌
    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甘肅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在位於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湖近日被發現重現。一個近5平方公裡的水域,水面波光粼粼,茂盛的蘆葦叢在蕩漾,白鷺和野鴨或棲息或翱翔……這是近日敦煌西湖保護區管理局的科研人員在深入保護區腹地開展秋季調查時發現的景象。這正是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哈拉奇湖!發源於祁連雪山的疏勒河是我國第四大內陸河,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
  • 興化府古城最後的牌坊,距今有五百年的歷史
    文:林春榮 古時,興化府曾是聞名的「牌坊之鄉」,鼎盛時,近百條的小巷小街曾經屹立著二三百座牌坊。金橋巷在這座古老的興化府古城中,近百條的小巷小街曾經屹立著二三百座牌坊、一代國師陳經邦,所享有的衰榮可見一斑,南門街上有兩座牌坊與這個才子有關,一座大宗伯坊,為禮部尚書陳經邦立。
  • 世界第二大佛像,消失600年後重現於世,給眾人留下一千古謎題
    曾經,在我國出現過這樣一個奇怪的佛像,它曾消失了六百多年,而後又重現人間,這是怎麼回事呢?不幸的是在修復好之後沒幾年,蒙山大佛又在戰亂中消失了,原因是元朝末年,開化寺被毀,蒙山大佛的頭也從山頂墜落。​2001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了太原市的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牌坊第一村怪狀:棠樾鮑象賢牌坊的建制因何低於官銜旌表規定
    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採;轄區鄉村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棠樾牌坊群所在的村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歙縣大學士許國與尚書鮑象賢各有一座牌坊,一在城,一在鄉,遙遙相望。許國石坊建制特別,八柱四面十二樓,通體雕飾,堂皇富麗,氣勢不凡,國內罕見。鮑象賢尚書坊則建造得比較簡單,四柱三間三樓,只在聖旨牌、花版、雀替等處有簡單的雕飾外,其餘各處都是一色平琢渾磨,沒有什麼雕刻。這種低於當時相應官銜旌表規定的做法,的確有些令人費解。難道這是設計或施工條件限制造成的簡陋?其實不然。
  • 中國牌坊第一村怪狀:棠樾鮑象賢牌坊的建制因何低於官銜旌表規定
    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採;轄區鄉村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棠樾牌坊群所在的村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今天說說由兩座牌坊引出的故事。歙縣大學士許國與尚書鮑象賢各有一座牌坊,一在城,一在鄉,遙遙相望。許國石坊建制特別,八柱四面十二樓,通體雕飾,堂皇富麗,氣勢不凡,國內罕見。
  • 晉江縣鰲岱埭邊許氏宗祠大門楹聯
    晉江縣鰲岱埭邊許氏宗祠大門楹聯2008-09-28 08:46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  大門楣匾聯:【 許氏宗祠 】星軺皇路,近考武榮。  八世淵源十御使;  一家父子兩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