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消失約300年,哈拉齊湖重現敦煌

2020-12-16 每日甘肅

秋染疏勒河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亞虎

每日甘肅網11月2日玉門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甘肅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在位於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湖近日被發現重現。

一個近5平方公裡的水域,水面波光粼粼,茂盛的蘆葦叢在蕩漾,白鷺和野鴨或棲息或翱翔……這是近日敦煌西湖保護區管理局的科研人員在深入保護區腹地開展秋季調查時發現的景象。

這正是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哈拉奇湖!

發源於祁連雪山的疏勒河是我國第四大內陸河,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閭。據史料記載,曾經這裡的溼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以上,水域面積約200平方公裡。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自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節節退縮,一度斷流。尾閭地區也永久乾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哈拉奇隨之消失。

生態的危機,一直在持續。特別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由於上中遊地區大量墾田移民,尤其是隨著雙塔、榆林河、黨河等水庫相繼建起,各支流匯入疏勒河幹流的水量銳減。疏勒河除季節性洪水外,再無多餘的水補給下遊敦煌周邊的生態。

自此,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面積萎縮,植被退化或者消失,庫姆塔格沙漠一步步逼近,莫高窟頻遭風沙侵蝕,陽關、玉門關遺址表面剝蝕嚴重,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

敦煌生態問題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1年6月,國務院批准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投資47億餘元,治理疏勒河水系,從中「擠」出35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用於敦煌國家西湖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與保護。

項目實施中,建設了疏勒河、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等工程,打通了黨河河道,又疏通了廢棄多年的疏勒河下遊河道。2017年,隨著疏勒河、黨河生態水量的下洩,西湖自然保護區時隔40餘年重新獲得了疏勒河水的補給。

疏勒河水源源不斷的輸送至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讓當地煥發新的生機——流域內地下水得到了一定補充,河道兩岸和下遊自然保護區內的胡楊、紅柳、蘆葦、駱駝刺等天然植被得到有效修復與保護,黃羊、白鷺、候鳥等在溼地內生活、遷徙……

此次哈拉奇湖的重現,更是體現了疏勒河水有效補給了敦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使敦煌生態環境惡化得到有效遏制。

相關焦點

  •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位於甘肅敦煌 今年雨水充足水面達到5平方公裡300年。  近日,甘肅敦煌「哈拉奇」水域在乾涸消失近300年後重新出現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水面達5平方公裡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該湖泊是「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之所以能在乾涸近300年後重新出現,得益於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完工投用。
  • 花8年時間治理,乾涸了300多年的哈拉奇終於重現人間
    據新聞聯播27日報導,在甘肅敦煌,我國最長的「倒流河」疏勒河全程再現大河西流,同時乾涸消失了300餘年的疏勒河終端湖——「哈拉奇」重現,形成了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 藉助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十幾種野生動物來此棲息。
  • 乾涸近300年的哈拉奇重現於世,開啟敦煌沙漠不一樣的風景!
    近日,甘肅敦煌,乾涸消失近300年後,我國最長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重現,形成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十幾種野生動物來此棲息。藉助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閭,這裡曾經水草豐茂、湖波蕩漾,後來因為生態環境惡化,自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一度斷流,「哈拉奇」也隨之消失。
  • 敦煌沙漠一湖泊乾涸近三百年現水源,有國家保護動物棲息
    哈拉奇重現水源。受訪者供圖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郭懿萌)今日(10月28日),甘肅敦煌沙漠一湖泊乾涸近300年後重現水源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湖泊名為哈拉奇,重現水源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又重新開始在此棲息。網傳視頻顯示,沙漠中有一片湖水,水中生出綠色蘆葦,不時有候鳥飛過。有網友稱,該畫面拍攝於甘肅敦煌沙漠,重現水源的湖泊名為哈拉奇,此前乾涸近300年。
  • 新疆大湖「死而復生」:曾經乾涸三十年,如今清波蕩漾!
    誰能想到,在過去,這片大湖一度因人類活動而乾涸。作為塔裡木河尾閭的臺特瑪湖,有塔裡木河、車爾臣河等河流匯入,面積最大時達80平方千米,很久以前通過水道和不遠處的羅布泊相連。後來,這條水道隨著羅布泊的乾涸一起淹沒在風沙中,臺特瑪湖由此成為塔裡木河的終端。
  • 「敦煌西湖」重現水源:又見長河落日圓-虎嗅網
    10月28日,甘肅敦煌沙漠中,乾涸消失近300年的哈拉奇湖重現水源,形成了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正逐漸恢復生長,野生動物開始在此棲息。
  • 雙語:愛爾蘭消失30年的海灘重現人間
    30多年前失蹤的梅奧郡沙灘奇蹟般地重現了。   Dooagh beach on Achill Island in the west of Ireland, was washed away in 1984 after storms hit the area.   位於愛爾蘭西部阿基爾島上的Dooagh 沙灘在1984年的一場暴風雨後消失。
  • 從湖水乾涸到水草豐美:遼寧臥龍湖重現千年漁獵盛景
    從湖水乾涸到水草豐美,通過多年治理,康平臥龍湖譜寫了一曲生態蛻變之歌。  「今年水鳥格外多,生態越來越好了。臥龍湖是遼寧最大平原淡水湖,也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驛站之一,據我觀測,來此停歇的候鳥數量每一年都在增加。」臥龍湖畔的民間護鳥志願者高國武告訴記者。
  • 千年敦煌遺音重現人間 譚盾《敦煌慈悲頌》在長沙震撼上演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聆聽絲路千年交響,再現敦煌千古遺音。今晚,譚盾《敦煌·慈悲頌》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這是「長沙伢子」譚盾首次將作品《敦煌·慈悲頌》帶回家鄉演出。
  • 敦煌——正在"消失"
    有專家預估,無論如何,未來50年到100年內,莫高窟或將湮沒黃沙中。儘管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拼盡了全力保護洞窟的完整,但只要有人觀賞,那就必然會對它造成傷害。,即將消失的痛,不止莫高窟。月牙泉是敦煌另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沙漠之中,一彎月牙碧波蕩漾、清澈見底,在它身邊稍作停留,像是能和曾經的自己對話。
  • 消失10年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又在灌河口重現
    伴隨著連雲港不斷掀起的化工園區整治風暴,曾經消失10年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如今又在灌河口重現。位於港城境內的灌河,是蘇北唯一一條沒有建閘的天然潮汐河道,有「蘇北黃浦江」之稱,是鯨魚成群前來交配產仔的理想之地。
  • 敦煌沙漠現64平巨型沙畫,奮戰10晝夜創作,僅存一天就消失
    敦煌沙漠現64平巨型沙畫,奮戰10晝夜創作,僅存一天就消失 大家好,我是象君 這兩天不是正和公司小夥伴 在敦煌遊學嘛 偶然刷到網上一個視頻 看見了這場在敦煌沙漠上演的 「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藝術」
  • 敦煌月牙泉是如何形成的
    敦煌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騰格里沙漠邊緣,河西走廊最西段。在敦煌市坐擁著一處沙水相依的奇特神秘景觀,這就是鳴沙山與月牙泉。月牙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黃沙與碧水共存一處,融為一體,形成了奇異的地理風貌。但為什麼在常年乾旱的沙山中間,會有一泓清泉呢?
  • 東居延海連續3年不乾涸(組圖)
    近幾十年,隨著黑河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沿河地區用水激增,流域內30多條支流先後消失,其中西居延海和東居延海分別於1961年、1992年徹底乾涸。國務院於2000年作出從黑河跨省際分水的重大決策,並由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實施,分水指標三年完成。從2000年到2003年已按計劃4次調水進入東居延海。2004年以來,東居延海已經實現連續3年不乾涸。
  • 3D莫高窟將登香港書展 重現敦煌石窟藝術瑰寶
    (圖片來源網絡)3D敦煌莫高窟走進香港書展。今年大會特別於「文藝廊」設「人間淨土—— 走進敦煌莫高窟」展覽,展示數碼化的立體敦煌壁畫、220號石窟立體模型、多幅敦煌石窟外觀及壁畫照片。平面壁畫變立體影像該項展覽由香港城市大學互動視覺及體現應用研究室(ALiVE)、敦煌研究院及香港敦煌之友聯合製作、新鴻基地產全力支持。
  • 讓時光無痕 | 快來和他們一起重現草原上的"敦煌"
    讓時光無痕快來和他們一起修復草原上的「敦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其中41個洞窟保存完好阿爾寨石窟保護工程從2018年開始其中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經有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結束
  • 敦煌雅丹魔鬼城,你不一定知道是怎樣形成的
    敦煌雅丹地貌景區分為南北兩區,東西長約25公裡,南北寬約18公裡,總面積達400多平方公裡,雅丹高十到30米,長200到300米不等,規模宏大,排列整齊,造型精美,並且內容豐富多彩,是罕見的地質奇觀。2001年11月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立了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同時它還是重要的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研究的科學探索園地。
  • 「敦煌·絲路」大展成都啟幕 「重現」絲綢之路文明輝煌
    「敦煌·絲路」大展成都啟幕 「重現」絲綢之路文明輝煌 2016-12」(簡稱「敦煌·絲路」大展)26日晚在成都博物館拉開大幕。
  • 東陽市紫薇山:消失近70年的許氏「三世尚書」牌坊重現風採
    東陽市紫薇山 消失近70年的許氏「三世尚書」牌坊重現風採紫薇山美景2018年7月,本人專程前往浙江東陽市畫水鎮的紫薇山民居,對其中需要修繕的牌匾進行摸底, 返京後,最所需牌匾中的大字進行學習、揣摩和創作,最後圓滿完成任務。
  • 城市之窗|敦煌,記錄歷史魅影穿越古老時光
    ,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薩的容貌姿態是最優美,展示了東方女性美的魅力。敦煌的菩薩被世人稱為"東方維納斯"。 風格各異,充滿異域風情的服飾紋樣,也在重現著昔日絲綢之路的輝煌宋代以前的民俗畫真跡已絕無僅有,所以敦煌壁畫就顯得異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