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曾是美國驕傲,現如同垃圾場

2020-12-21 騰訊網

古人云: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天,在中國古代文化當中具有著非凡的意義,我們的二十四節氣,是通過對天的觀察來制定的;我們的太極、八卦,也是通過對天的觀察而制定的;乃至於我們的仁義禮智信等各種文化的根源也都是來自於天。

到了現代社會,天,仍然是人們迫不及待的想要研究的東西。近一點兒的說,關於天氣、自然災害(比如洪水、旱災等)、飛機航班等各個方面我們都需要來觀察「天」;遠一點兒說,如果地球不適合人類的居住了,人類可以前往哪裡定居?是不是有小行星朝著地球撞擊過來?外太空是不是有對我們虎視眈眈的敵人?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觀察「天」來得到的。

為了研究天,我們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史,從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到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後面發展成為了射電天文望遠鏡。在西方科技突飛猛進的年代,我們中國卻因為封建統治的腐朽無能在科技上不停的下滑,乃至於造只火柴都不能獨立自主。

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都選取了最恰當的出戰時間,美國吃盡了戰爭紅利。二戰時德國滅亡,美國更是大量的吸收了德國的先進科學家,一躍成為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因此美國在天文方面的科技也逐漸趕超到了世界的最前沿。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國決定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當時設計的這臺史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直徑達到了305米,不過為了更好的觀察天文現象,在製造過程當中美國又將射電望遠鏡的直徑增加到了350米,這使得它的觀察距離遠超當時的其他天文望遠鏡10倍以上。為了建好這個高科技標杆式的工程,美國政府先後在這臺超級巨無霸天文望遠鏡當中投入了2.6個億才製造成功。

1963年11月1日,建設成功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迅速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光,無數的科學家前來瞻仰這樣一座科學的豐碑,並且有上千位科學家來到這裡獲得了使用的資格,他們用這臺「巨無霸」向天空眺望,以更好的了解天上的世界。不僅僅科學家對這臺巨無霸情有獨鍾,連電影導演都專門跑過來圍繞射電望遠鏡拍了幾部電影,宣揚美國科技的強大。

這臺巨無霸射電望遠鏡在十多年之後取得了非常不小的科學成果。1974年,教授泰勒以及赫爾斯用這臺巨無霸天文望遠鏡在太空當中發現了雙脈衝星PSR191316,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雙脈衝星的存在間接地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這是一項轟動全球的發現。這兩位教授也因為他們的傑出貢獻而拿下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過這臺巨無霸科學利器雖然在科研上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卻是一個「吞金獸」,據了解,一開始它每年的經費至少是1200萬美元,這在當時無疑是一件巨資。而且由於它體型龐大,又無法轉動,所以它無法對準不同區域的信號源,只能掃描天空中的某一個指定的帶狀區域,這也導致後面它的作用慢慢地下降。

等到後面,由於在它上面的投入與產出已經不平衡了,所以最後美國選擇對它的經費進行縮減,從1200萬減到1050萬,再從1050萬減到減到100萬。到了2016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索性停止了阿雷西莫的運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專家表示:阿雷西博的持續運行,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所以建議關停了它。從此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在運行50多年後成為了一堆「廢鐵」,上面甚至長滿了雜草,形同垃圾場。

與此同時,逐漸強大的中國開始在天文領域發起了衝擊,2007年,我國開始在貴州建設口徑500米的射電天文望遠鏡,2013年順利建設成功。從此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就是中國貴州的射電天文望遠鏡了!願祖國的天文科學發展的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曾是世界第一「天眼」,花2.6億建成,現今卻雜草叢生如同垃圾場
    而世界對於星體的探測過程,最早要追溯到1609年,伽利略造出人類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且觀察到了太陽黑子、月球環形山等等之後,人類才真正開始能夠將眼睛放入宇宙,實現某種摘星攬月的夙願了。可是這些光學望遠鏡到底能夠觀測到的範圍還是有限,連太陽系都無法衝出去。
  • 耗費2.6億元!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
    導語:耗費2.6億元!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海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耗費了2.6億建造,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天眼」,現在卻變成了垃圾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位於美國的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為了觀測星空天體和科學探測,接受天外信息,並與外星智慧生物取得聯繫,在1963年美國建造了該望遠鏡,總共耗費2.6億之多,期間經過兩次改建,再度提升了性能。
  • 揭秘:曾被稱為世界最大天眼,如今卻成垃圾場,真相值得深思
    於是在1970年的時候,美國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眼,那就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如今卻廢棄成了一個大型的垃圾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投資了大量人力財力的望遠鏡,變成了垃圾場呢?真相值得人們深思!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眼」,如今卻無人問津成垃圾場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又名天眼。它是自1994年建設動工以來,直到2016年才正式投入運行。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遠超過世界第2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350米,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和中國天眼一樣,都發現到了很多顆的脈衝新星以及類地行星。相比較光學望遠鏡而言,顯然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到太空中更多微弱的信號。即便這些信號並不能等同於地外文明發射到地球上的信號,但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可探知的。
  • 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曾耗費2.6億元打造,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導語:耗費2.6億元!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海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耗費了2.6億建造,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天眼」,現在卻變成了垃圾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位於美國的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為了觀測星空天體和科學探測,接受天外信息,並與外星智慧生物取得聯繫,在1963年美國建造了該望遠鏡,總共耗費2.6億之多,期間經過兩次改建,再度提升了性能。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美國天眼退役並拆除「美國天眼」曾是世界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在風雨之中被無數的洗禮都安然無恙的度過,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隨著中國天眼的崛起,美國天眼一度被傳出可能面臨關閉的命運,同時由於年久失修,缺少維護經費,所以也被拍到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 投資6個多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該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之後,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不少國家已經期待很久,希望能夠使用我國的天眼進行科研,當然建立在合作的關係上,確實這是發展的趨勢。而「中國天眼」投資6個億其實不是精確一點的數據,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算是6個多億,所以實際性的數據稍微還高一點,而在2020年1月11日,我國也宣布了投入正式運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一些情況。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 昔日的世界第一,變成如今的垃圾場,網友:也許這就是天眼的未來
    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國的「天眼」,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望遠鏡,人類藉助它就可獲得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信息,並且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最準確的信息。但其實在「天眼」出現以前,有一個世界第一望遠鏡。它就是美國波多黎各山中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遠看就好像一口「大鍋」,直徑為350米的它早在1974年就已投入使用。是它首次發現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系統,還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為美國的航空的天文探索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除了做科研使用以外,還有許多電影將它作為取景場地,這口「大鍋」的價值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最大。
  • 中國耗資6億打造的天眼,為何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值不值
    是什麼讓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變為一堆廢墟?正值中國大力建造射電望遠鏡之時,為什麼美國會放棄阿雷西博?為何耗資6億打造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我們到底值不值?據報導,自2021年4月1日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在通過申請後便可以使用。
  •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世界「天眼」墜毀由中國「天眼」取代阿雷西博
    導語:應該有很多人都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位於美國波多黎各島的山谷中,曾經的它被稱之為「世界之最」曾經為人類探索未知事物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它的隕落徹底的讓人們遺忘,以至於在他坍塌的時候,才被更多的人知道。
  • 耗資2.6億打造的世界最大「天眼」,如今怎樣了?看完難以置信
    在真正擁有航天技術之前,人類就已經提出了天眼工程。通過這樣的工程,也就能夠進一步的去探索外太空。其實所謂的天眼就是指望遠鏡,不過這種望遠鏡可以探測到極其微弱的天體射電信號,甚至還能夠觀察到外太空的生命體以及其他物質。因此,這項工程也受到了不少國家的重視。美國在曾經就耗資2.6億打造了世界最大天眼,不過如今再看到這一巨大工程,會發現整體已經破敗了。
  • 中國「嫦娥登月」美國「天眼失明」,全世界僅剩中國一隻「天眼」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就在中國「嫦娥登月」的同一天,美國的天眼卻失明了,昔日世界最大的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倒塌了。自1963年建成後,阿雷西博就一直被冠以「世界第一」的桂冠,直到2016年「中國天眼」FAST登場,王冠才被交接。此後,阿雷西博的退場如同被按了快進鍵一般,各種因素接踵而至,加速了它的退場,雖然早有預期,但是最終的落幕似乎格外突然。
  • 投資6個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中國天眼,旅遊景點。實際上,中國天眼遠遠不是一個旅遊景點那麼簡單,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擁有500米口徑球面,總面積有3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已經將它的前輩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遠遠地甩在後面了。
  • 已故專家打造出世界頂級宇宙「天眼」,30年內雄踞世界第一
    這個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就是美國修建在波多黎各島上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350米超大口徑天線陣面,堪稱天文望遠鏡界的超級明星,美國科學家通過它發現了世界上第一例雙脈衝星,第一次間接驗證了引力波的存在,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時隔境遷物是人非,由於缺少維護經費導致年久失修,這座曾經世界第一的射電望遠鏡如今變得老態龍鍾鏽跡斑斑,面臨隨時被關閉的悲慘命運。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中國天眼」在2016年9月建成,2020年1月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在這個過程之中,中國天眼其實已經有所發現,只不過這個使用與建成之後的使用是兩種不同的狀態。
  • 世界失去一隻「眼」!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就像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是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
  • 「中國天眼」,歷時22年建成的超級工程
    「中國天眼」,歷時22年建成的超級工程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在貴州省山區,有著全球知名的「中國天眼」,它是當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宇宙中更微弱的信號歷時22年,「中國天眼」團隊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和精力,才在山坳裡建成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工程。5月27日,芒果TV播出《閃耀的平凡》第五期節目《超級工程師》,外國嘉賓歐生·優麗來到貴州,走近「中國天眼」及其背後的科學團隊。
  • 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世界僅剩我國「天眼」,過程有點快!
    12月1日美國傳來信息,根據外媒報導阿雷西博望遠鏡突然坍塌,從照片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一片狼藉,可以說射電望遠鏡算是徹底報廢了,相信很多人都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出現,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謂是世界第二大世界望遠鏡,自從它出現了垮塌情況,地球上僅剩下中國「天眼」,是什麼原因導致它突然坍塌呢?
  •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大家提到天眼肯定就會想到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望遠鏡,這是中國所創造出來的,位於貴州這一帶,作為國人自然會感到很驕傲,但是大家知道曾經最大的望遠鏡嗎?
  • 超越美國,天眼成世界最大單孔徑望遠鏡,探索宇宙就靠它了
    在繼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月球土壤之後,另一個好消息也剛剛官宣,我國的「貴州天眼」將於4月1號向科學界開放。探索外太空,尋找隱藏的外星生命,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如今天眼的建成意味著這一切都將成為可能。貴州天眼在2016年建成之初以500米口徑就超越美國的阿雷西博天文臺305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我國的天眼計劃在1994年就開始執行了,由沈世釗院士等人為首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了初步的設計。當年確定好選址問題後,面臨著另一個問題,當地9110位居民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