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會有亞阿之戰?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結合我的親身體驗談一談。這裡的收入很低,普通護士月收入只有400多元人民幣;人均GDP也不到30000元,還不到中國的一半;這裡的人民,歷經苦難,飽受屈辱,連已經放在國徽上的民族聖山,都被迫被鄰國「霸佔」,但卻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最近亞阿戰火平息,我再一次回想起了曾經去過的這個只有300多萬人口、貧弱卻又好強的國家,不禁十分感慨!因為出差的緣故,我戰前去過亞美尼亞的首都葉里溫,雖然只待了短短6天,但是感觸頗深:
1、這裡的經濟真的十分差。
最近100年,亞美尼亞人先遭遇土耳其人近乎滅國的欺侮、後因卡拉巴赫戰爭與亞塞拜然關係緊張,並始終被周邊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幾個大國包圍,經濟發展一直不好……這裡的人均GDP只有不到3萬(文中都是人民幣),還不到中國的一半。
亞美尼亞獨立之後,俄羅斯很多大工廠撤回本國,亞美尼亞基本就沒什麼像樣的產業,除了酒和一些不多的礦。一個表現就是,不同於中國熙熙攘攘的大貨車綿延不絕,這邊路上我們極少能看到大貨。
每個亞美尼亞人從小就認識到這點。當地客戶說,從上學起,老師就會教育孩子本國局勢緊張、就業困難。客戶說他的妻子,白天是正規英語老師,晚上卻在商店做導購,周末還要當導遊。幾份工作加起來,也才2000多元。
我的另外一位客戶,說她的妻子在一家小醫院當護士,每個月到手工資只有420多元,不是業餘做點兼職,真的難以餬口,甚至他們家庭中有人被迫去俄羅斯打工補貼家用。
收入低,這邊的消費也的確低,我們在工作之餘的一天,3個人租車跑了幾個景點,連吃帶玩,才花了100多元人民幣。
2、聖山卻被鄰國拿走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有了亞美尼亞。」
我們所熟知的諾亞方舟,最終停泊的地方,就是美麗的亞拉臘山。
這是一座在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無比重要的聖山,自古以來是亞美尼亞人的精神象徵,亞美尼亞國徽正中央的圖案就是亞拉臘山。
但諷刺的是,亞拉臘山在1923年,被劃到了土耳其境內,在亞美尼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這座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的美麗高山,亞美尼亞人民卻只能遠眺,望山興嘆。
而對於亞塞拜然,素來有領土之爭,所以兩國敵意相當明顯。我們有同事入境時,因為有過亞塞拜然的出入境記錄,被單獨盤問很久才放行。
3、歷經苦難依然樂觀的人們,被美食和美景包圍,活在當下
雖然經濟不景氣、地域上被包圍,歷史上有太多苦難,但是,這邊的百姓,卻並沒有把冷漠掛在臉上,也沒有一些國家常有的戾氣。相反,我遇到的當地人都很和善,禮讓,也很好客,對中國人更是友好,大家都知道中國捐了不少公交車和救護車。
這邊人有多好客?在國內,一直是我們請客戶,在這裡卻反過來了,我們臨走的一天,被強烈邀請參加客戶舉辦的家庭聚餐,整晚氣氛非常友好。
亞美尼亞的美食,又好吃又超級便宜,十幾元能吃烤羊肉串到撐,你說爽不爽?這裡待客之道,就是酸奶油湯加各種燒烤,而且人人都是一把燒烤好手,把羊肉烤到外焦裡嫩、滋滋冒油,再加上當地獨特的香料草藥,真是異香撲鼻。不過我想說的是,唯獨缺了我最愛吃的孜然(當地不流行這個)。
首都葉里溫現代化一般,因為地處地震帶,1988年一場地震更是幾乎毀了一切,重建的結果就是沒什麼高樓大廈。不過,整座城市很有藝術氣息,到處都是雕像、博物館、畫廊、街頭歌手,夜幕降臨,有人當街拉琴歌唱,一副活在當下的模樣。
這裡景點不多,不過我們去過的景點都不要門票,印象最深刻的是徇爛的塞凡湖和簡樸莊嚴的塔傑夫修道院。
4、弱國的抗爭。亞美尼亞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會有亞阿之戰?
在亞美尼亞短短幾天,了解了它的文化之後,覺得這個民族有著極強的民族文化向心力,能夠在眾多國家的侵略下,以小國的姿態不卑不亢,獨立至今。亞美尼亞人心中懷著對土耳其把他們的聖山搶走的傷痛,曾經反抗過但又失敗,只能在想像中懷念那些神奇的故事,和祖先繁衍的土地。
為什麼會有亞阿之戰呢?其實是歷史上矛盾由來已久,稍微一點火就引爆了!關於誰先動手,亞阿之戰雙方都在指責是對方先挑釁,但是我猜測阿方先行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亞方先進行,以阿方的嘴臉,很可能會立即讓親阿方例如土耳其立即行動,而非後期才讓土方參與。
對此,我想說的是,俗話說「弱國無外交」,何況小國寡民,亞美尼亞的鄰居不但不是朋友,反而各個虎視眈眈,不懷好意,而且受限於貧瘠的資源和經濟,最後被迫用二戰時剩下的大炮去打人家先進的無人機,所以亞阿之戰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這絕對不是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身處和平的國家,無論如何都應當感謝我們的祖國的和平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