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頓悟方法與《林黛玉教香菱作詩》,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0-11-04 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學習一套太極拳,作為日常的健身養生運動,現在已經被拔高到一種「運動藥」的高度,以運動為藥,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特長,太極拳就是其中的一個集大成的形式。

要學好一套太極拳,能遇到一位高明的老師是一件很幸運、很令人著迷的事情。現在就拿《林黛玉教香菱作詩》的故事,來說明練習太極拳的頓悟方法。不過是給初學者以啟迪,給行家師傅們增添一談資和笑料耳。

練習太極拳的頓悟方法與《林黛玉教香菱作詩》,大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看其詳。

《林黛玉教香菱作詩》的原著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寫香菱想學作詩,要黛玉教她。黛玉笑道:「 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

然後,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幅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又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義'。」

林黛玉號稱「心較比幹多一竅」,是《紅樓夢》中作詩的頂尖大高手,她來教香菱作詩,自然是過來人的「明師」了。所以她的教授法都是提綱挈領,掃除枝葉,抓住要害的「頓悟頓修」的方法了。所以才會說「詞句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意趣真了,自是好的。」

那麼,對於太極拳來說,第一要緊的「立意」是什麼呢?

那就是心中的正宗、真實的太極拳意趣,太極之理之道,永遠處於「圓活的運動」之中,乃是太極拳之本體,也就是「太極拳,又名長拳」的真義,立意在「長拳」之上,如日月輪轉,如龍捲風的圓轉不休,如風行水流,處於動態之中,不停不滯,滔滔不絕。


絕不可心滯於一招一式之上,刻意追求招式外形完美,正如黛玉所言,「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詞句究竟還是末事。」這個就是「明師」之教授也。

作詩的形式總原則不過是「起承轉合」,一學就會,形式、詞句都是末事,是表達心中「立意、意境」的工具、棋子而已。最重要的、最難的是「立意」,是心性的升華和開發,是智慧與哲理的開悟。

在太極拳而言,每個拳架招式就是一個「起承轉合」,就是一個波瀾起伏的運動過程,絕對沒有「定式」,所以太極拳的所有招式名稱都是「動詞,動態」的,如「攬」雀尾,手「揮」琵琶,白鶴「亮」翅,抱虎「推」山------。

在這些拳架招式的「起承轉合」背後,就是「一股子內勁」的圓轉不停、滔滔不絕的運行,如太極大道的默默運行不止。

這是太極拳第一要緊的「立意」。


先「立意」,後練拳,先在心後在身,是頓悟、悟後起修的捷徑

成年人學拳,必先從明理、接受思想開始,重視思維根本而不是外在形式,因為成年人已經是思想成熟、思維能力成熟。心中明白道理,打拳自然頭頭是道,此為頓法,這是「不以詞害義」,不為招式外形所蒙蔽,要把精神放鬆、放大,以精神包容、涵蓋外形招式,視招式如玩轉「掌中之丸」。

故黛玉敢對香菱誇口說,「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而《太極拳譜》上也說,太極功夫一年半載即可施之於身。這都是「明師」之過來人言,頓悟頓修之捷徑。

否則,一旦蒙蔽於招式架式之美醜、精細,「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比如新編的太極拳套路,只是形式上的好看,還有專業苦練的運動員,有練出來的嗎?


太極拳就是一個圓活,如水之流行,如風之吹動,始終要處於動態之中,遵循天地萬物之「太極大道」運轉不息的規律,得了這個「心意、拳理」,則招式是活的,是太極之理的表達,是一股內勁的發揮圓轉。反之,只有招式的堆砌,缺乏心意、拳理的內在支配,這樣的拳是缺少靈魂的。

太極拳只練一理、一圓而已,有招也要練至無招,招式只是一個過渡的過程,領悟圓活無滯的拳理的過程。一旦心中明白「太極圓轉」之理,則無招式,無定式,無定法矣,只有一股內勁的圓轉流行罷了。

先明「太極圓活」之理,即是「立意」,然後生出「內勁」的圓轉流行,表現為招式之「起承轉合」;反之,則以內勁與招式表現太極大道之理。這是不是與《林黛玉教香菱作詩》一樣一樣的道理和套路、異曲同工呢?如此學來,入門知味,何須一年半載?上智之士,言下即可頓悟。


如果再提升一層境界,跳出太極拳之外看太極拳之「立意」,又有二種更高、更新的立意,一是拳架的二拍節奏練法,一為四拍節奏的練法,請見下回分解。【此二拍、四拍的練法節奏,乃發古今各宗各派都「未曾參悟透徹」的秘境心法,是本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獨家研究成果。】

太極拳與傳統的琴棋書畫、詩詞曲藝一樣,其習學與意境、道理,莫不相通,把這一回《林黛玉教香菱作詩》的故事,反覆咀嚼、體味,學太極拳的道理也都通了。

參考資料:

在頭條上搜「香菱學詩」,可讀《紅樓夢》原著。

相關焦點

  • 薛寶釵為何不教香菱作詩,讓她跟林黛玉學?脂硯齋:薛蟠愛林黛玉
    寶釵趁機帶香菱住進大觀園。香菱羨慕大觀園,一為大觀園美景,二為大觀園人物,三為大觀園詩社能作詩。所以她一來就求薛寶釵教她作詩。不想薛寶釵不置可否,讓她先去串門要緊,她遂到瀟湘館求助林黛玉學詩。這背後看似薛寶釵不教香菱學詩,是不同意香菱跟她學,香菱跟林黛玉學詩,寶釵並不反對。
  • 《紅樓夢》:香菱學詩,林黛玉老師教得到底怎麼樣?
    於是香菱逮著機會找到了大觀園最會寫詩的人林黛玉來教她。林黛玉是個好老師,加上香菱的踏實肯學,最後終於得償所願,寫出了人人誇讚的好詩 。當真正跟著老師學習的時候,才發現老師教的方法對於我們這些小白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很多學員包括我自己都在後悔沒能早點加入進來。老師們根據自己長期累積的經驗,總結出了很多如何避免新媒體文踩坑的方法。學員們有了老師的正確指引這才恍然大悟,解了心中不少疑惑。
  • 從香菱跟隨黛玉學詩,品讀當時的詩歌創作與鑑賞
    黛玉很有教師誨人不倦的風範,沒有推三阻四假裝謙虛,直接就答應下來,不但如此,她還很有教學方法,看原文中黛玉在教詩前對香菱說的話,可謂是字字珠璣。第一句話想給學生吃個定心丸,作詩不難,很容易就學會,不要望而卻步。
  • 為什麼教香菱學詩的,一定是林妹妹?
    原文如下: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回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裡走走。」
  • 香菱學詩,引發薛寶釵和林黛玉一場文學較量!
    前言:釵黛的文學觀——香菱學詩,引發薛寶釵和林黛玉一場文學較量,實質上,更是她倆愛情爭奪戰的延伸。香菱是個丫頭,但愛好文學。雖然被她的主子認為有點兒呆,其實挺可愛。她的命運很不濟,但她很本分,很平靜,很懂得自己,了解周圍,不去和別人爭,全身心都傾注在文學上。
  • 紅樓夢:黛玉命運結局與香菱同出一轍,成為皇妃,被正宮迫害致死
    當初,癩頭和尚見甄士隱抱著英蓮逛街玩耍,便要度化她出家,說道:「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舍我罷,舍我吧。」癩頭和尚的「菱花空對雪澌澌」,與賈寶玉的「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 從香菱學詩一事,看寶玉寶釵黛玉三個人有什麼不同
    薛蟠走了之後,就安排了香菱搬進了大觀園和寶釵一塊住。香菱就尋思趁著這個機會有空閒來學習作詩,之後的一系列生活故事,清晰地讓我們看出了寶玉寶釵黛玉三個人各自不同的人品和性情來。1、 賈寶玉的平等思想我們都知道,賈寶玉是很具有平等思想的一個人。
  • 紅樓夢:香菱的結局暗示黛玉成為皇妃,卻為皇后所不容,抑鬱而終
    導語:《紅樓夢》中有諸多線索表明,香菱其實就是黛玉命運的縮影。亦可以說她們本來就是同一個人,香菱是黛玉的一縷魂、一個「分身」。香菱的結局命運就暗示了黛玉的命運結局——黛玉嫁給了皇帝,成為了皇妃。香菱與黛玉同樣是在三歲那年要被癩頭和尚度化出家,香菱家與黛玉家一樣,沒有近祖親友,林如海與甄士隱一樣無兄弟姐妹,都是家裡的「獨生子」。而且,癩頭和尚還曾暗示香菱被薛家所「坑害」。當初,癩頭和尚見甄士隱抱著英蓮逛街玩耍,便要度化她出家,說道:「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舍我罷,舍我吧。」
  • 紅樓夢:香菱拜黛玉為師 並非寶釵不教 還有一個原因曹公沒點透
    薛蟠被柳湘蓮打了以後,自覺失了臉面,在家休養幾個月後,好不容易有個出門的機會,便藉機出去了。薛蟠離開家後,香菱便解放出來了,寶釵主動要求讓香菱搬到大觀園來和自己作伴。香菱天性喜愛詩詞,搬到大觀園後就迫不及待的懇求寶釵能教教自己。寶釵回了一句,不要得隴望蜀哦,沒有答應香菱的懇求。
  • 香菱學詩找黛玉而不找寶釵,書中細節透露真相,與黛玉的婚姻有關
    寶釵果然是個世事洞明的寶釵,一舉兩得,既顯示出他們薛家的禮貌,又能拒絕香菱這"不合理"的要求。話說去跟太太、小姐們打個招呼,又花的了多少時間,而學詩可是一年半載都難成的細工慢活。以這樣的理由拒絕香菱,擺明了寶釵是不想教她。寶釵不想教香菱到不是怕麻煩,主要還是她還是將香菱當下人了,她內心深處認為香菱是沒有資格學詩,更沒有資格與她還有園子裡眾姐妹一起作詩的。
  • 香菱零基礎學詩,為什麼一教就會?葫蘆廟的門子第四回就說出答案
    那麼,香菱三五歲被拐走,靠兒時甄士隱的幾句教授開蒙必然無法實現作詩,香菱能作詩速成,既不是林黛玉教的好,也不是在薛家積累的文學功底,而是被拐期間拐子的「功勞」。而香菱學詩背後,與林黛玉的結局大有關聯。
  • 平庸老師林黛玉,為何能教出一個優秀的學生香菱?
    她不僅自己寫詩,也曾當過老師,教香菱作詩,為大觀園詩壇培養了一位優秀的新詩人。然而香菱能夠成才,成為賈府非小姐奶奶中唯一一個會寫詩的女子,原因很多,並不能說明黛玉教得好。實話說作為教師,黛玉不過是個業餘水平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林老師的教學過程。這一段,書中寫得特別具體生動。
  • 《紅樓夢》裡,薛寶釵和林黛玉文學態度有何異同?
    作者:玉山紅樓眾芳之中,薛寶釵、林黛玉的詩才最為出眾,這是上下公認的。兩次詩會,詠白海棠,薛寶釵拔得頭籌;詠菊花,林黛玉獨佔鰲頭。這兩人之間,誰更勝出一籌,暫且不論,只先談談兩人文學態度的異同。這其實是一個過程,所謂從「有法」到「無法」。沒掌握章法和突破章法是兩回事。有的你拿到一看,哪哪都不對,他是一點沒學會;有的你看它確有不中體式之處,但是表達效果強烈而獨特,那是大才。學會規矩,追求大才。2,立意第一,詞句為末。
  • 《紅樓夢》香菱學詩,為什麼拜黛玉為師?卻不是跟寶釵學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回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裡走走。」香菱是個活潑天真的丫頭,真的是單純呆萌的女孩。
  • 除了賈寶玉,還有此人對林黛玉一見鍾情,為林黛玉操碎了心
    這不得不說林妹妹的魅力之大。就像脂硯齋說的那樣【可知顰兒之丰神若仙子也】。而林黛玉對賈寶玉情根深種,不可能接受他人感情,不代表別人不會傾慕。根據原文線索,起碼有兩個人對林黛玉有愛慕之情。本文將分兩章收錄。
  • 林黛玉老師教你寫文章(香菱學詩)
    接著說香菱。香菱慢悠悠的見過眾人,來到了瀟湘館。見到黛玉就要黛玉教她做詩。大家能看得出香菱求學的心態嗎。我馬上要學,都是耿直人啊(和現在的人比一個是:&34;)黛玉性格使然,說到:既然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還教得起你。
  • 《紅樓夢》:香菱明明是薛家人,薛寶釵為什麼不教她學寫詩!
    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她的重要不單是使得寶釵一家搬到了賈府,造成了釵黛與寶玉的纏綿情結。更是將賈府將來的命運做好了鋪墊,甄士隱資助過賈雨村,賈雨村又是黛玉的老師,從此,賈雨村便和賈府越走越近,最終,賈府的覆滅他就是推動者之一。
  • 香菱的夫妻蕙,賈寶玉的並蒂菱有何含義?與黛玉、香菱和妙玉有關
    《紅樓夢》寶玉過生日,香菱和一群小丫頭玩鬥草。荳官便說:「我有姊妹花。」眾人沒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荳官表示不服,表示從來沒聽過夫妻蕙。香菱解釋:「一箭一花為蘭……有並頭結花者為夫妻蕙。」大家不但不相信,反而諷刺香菱想薛蟠了。
  • 《紅樓夢》寫作小白香菱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短短數日即成材作詩
    ,作詩立意很重要。連夜看完了一本,第二天大早便去找黛玉換另一本。並將自己所看的心得體會拿出來和黛玉討論。一旦寫出詩句,便立馬拿去找黛玉點評。黛玉根據她的作業,及時反饋,香菱便回頭再去精進調整。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鑽研,這種釘子精神令香菱從一個寫作小白,不幾日功夫便擠進作詩者的行列了。
  • 紅樓夢人物品析之林黛玉
    初見黛玉,作者並未直接著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抽,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