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玉器,首先想到的是上面這句話,總覺得古人也好,今人也罷,總是喜歡用「玉」來形容男子和女子。這句話沒有找到出處,只是在《國風·秦風·小戎》有這樣的句子「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我們常說,女子長得漂亮用婷婷玉立,男子長得瀟灑用玉樹臨風,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的口頭禪經常用的也是:「涼風有興,秋月無邊, 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 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可是我有我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腕!」
生了男孩子,我們祝賀的話是恭祝「弄璋之喜」,璋也就是美玉,預祝他將來為「室家君王」,有美玉一樣的品行。出自《詩·小雅·斯幹》:「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我們也經常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來比喻為了保持氣節,要做出犧牲。這是因為玉有很多物理上的優點:堅實、緻密、溫潤、細膩,這些優點被古人逐漸捕捉到,並充分發揮想像,賦予其文學含義。
玉能挑起戰爭,也能化幹戈為玉帛。最有名的是和氏璧和完璧歸趙的故事。後來秦始王統一天下,把這塊號稱天下最珍貴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璽並永傳後世,象徵著皇權與地位。卞和與他的和氏璧影響了中國歷史,甚至影響了中華玉文化。
玉器文化是中華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續時間最久,內容也最為豐富。我國的玉器實物有八千年的歷史,是內蒙古興隆窪出土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