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北論壇的舉辦有效促進了中國與東協的交流合作。5月24日下午,有關機構和企業交換合作協議文本。記者 梁凱昌 攝
5月的南寧,已是烈日炎炎。與天氣一樣熱烈的,是在這裡舉辦的第十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第二屆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現場。
5月24日成功舉辦的第十屆泛北論壇,聚焦「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共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主題,與會嘉賓圍繞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實現路徑、合作領域、重點項目等進行深入研討。
與前幾屆泛北論壇不同的是,本屆論壇特意設置了中國-東協部長高端對話、中國-東協省長高端對話及國際知名企業與國內外金融機構之間的3場高端對話,嘉賓們面對面探討對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建設需求,探索合作新模式。
已經有越來越多泛北國家加入到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行列中。汶萊財政部第二部長劉光明介紹,MPC公司是汶萊的一個投資公司,正和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開展合作建設港口。文方採取各項措施來加快建設,目前已經取得明顯的進展。「與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的合作,是雙方全方位合作的一部分,有望使雙方經濟更加多元化,提高汶萊物流服務水平。」劉光明說,汶萊已經在國際航線和物流領域進行了一系列規劃,希望有助於建立專業性的工業園區,加速使雙方合建的港口成為一個互聯互通的先進物流港口和製造基地。
寮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副部長善提蘇克·新馬拉翁表示,寮國政府的政策是要克服內陸國的劣勢,加強貿易新通道的建設。南向通道的建設非常契合寮國的發展規劃,能夠惠及雙方人民。
而在中國,參與南向通道的省份日益增多。今年4月,渝桂黔隴與四川、雲南、陝西、青海、內蒙古等10個省區市聯合發布了《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重慶倡議》。
重慶市、貴州省、甘肅省人民政府以泛北論壇主辦單位身份參會,向泛北各方拋出了南向通道「攜手共贏」的橄欖枝。
「重慶正利用現有的南向、北向、西向、東向的國際戰略通道,與南向通道一起構築完善新型一體化的國際開放大通道格局。」重慶市副市長李勳建議,要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式推動南向通道在前期建設的基礎上再次全面升級,並歡迎各方共同參與南向通道建設,發揮以點帶線,以線帶面,貫通南北的聯動作用,加強信息共享,統籌開展活動,統一原則、統一口徑、統一步調,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雙向互動的格局。
在本屆論壇閉幕會上,與會者認為,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順應時代潮流,契合各方利益,符合各方期待。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加強發展戰略有效對接,形成各方協作聯動格局,推動新通道取得務實成果。(記者 簡文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