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即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賞析

2020-12-04 小萌娃愛學習

我們在前幾期分享過一首蘇軾寫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講的是蘇軾與好友一起在西湖飲酒遊玩,本來是晴朗的好天氣,轉眼間就下起了雨,蘇軾不僅沒覺得掃興,還非常開心,因為他見到了雨中西湖的美景和晴天的西湖一樣美麗。同樣的西湖,同樣的飲酒遊玩,同樣的又趕上了一場雨。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跟《飲湖上初晴後雨》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在詩裡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文大意:

這首詩講的是烏雲翻滾,像打翻的墨汁一樣與遠山纏鬥,只見遠處露出一段青翠的山巒,明麗清新,白色的雨點,宛如珍珠一樣蹦蹦跳跳,竄到了船上;突然間平地上捲起一陣狂風,瞬息間把天上的烏雲都吹散了,望湖樓下平靜的湖面碧波如鏡,倒映著遼闊的藍天!

讀完這首詩,對比《飲湖上初晴後雨》我們可以知道,蘇軾當時遇到的是一場小雨,跟之前那場比起來。六月二十七日這場雨明顯是大得多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詩文賞析:

我們再來逐句看看這首詩,仔細感受這場大雨到什麼程度:

詩的前兩句「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烏雲黑得像墨汁一樣,說明雲層非常厚,即將到來的是一場大雨。雨滴白說明雨滴很大,跟我們平時見到的透明的濛濛細雨完全不一樣做。像珍珠那麼大的雨滴噼裡啪啦就跳到了船上來,可見這場雨來得又猛又急,原本坐在船上泛舟的人們只好趕緊划船靠岸躲雨。

詩的三四句接著寫了「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時候蘇軾已經來到瞭望湖樓上了,突然間狂風大作,瞬息之間就把烏雲給吹散了,原本黑漆漆的天空很快又晴朗起來了,樓上躲雨的人鬆了一口氣,這時候再往樓下的西湖望去,水面像天空一樣平靜。剛才那場暴雨好像沒發生過似的,西湖又恢復了原來平靜美麗的樣子。

從突然暴雨到驟然放晴,從泛舟湖上到樓上躲雨,再到後來的恢復平靜,我們讀著這首詩,好像跟蘇軾經歷了這一切,好像親眼看見了這場暴雨來去匆匆的整個過程。六月的西湖天氣多變,但是無論怎麼變都是美好的。

「美食家」蘇軾

蘇軾寫的詩也像西湖一樣,無論是濛濛細雨還是狂風暴雨,在他的筆下,都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景色動人。蘇軾是位對生活非常有熱情的人,什麼事兒到他手裡都會變得特別有意思。

前面我們分享《題西林壁》的時候,說起過他去逛廬山那會兒正趕上被皇帝貶官到黃州做團練副使,就連如此無奈的事發生在蘇軾身上,也可以變得有趣起來。他不光到處旅遊散心,還在駐地東邊兒的土坡上開荒種地,而東坡居士這個名號就是這麼來的。

除了旅遊種地,他還愛好鑽研美食,是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他在沒肉吃的時候,發明了「東坡羹」,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高級,其實就是把白菜、蘿蔔剁碎了,扔到水裡煮再加上一把米一點調料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兒。

然而作為美食家怎麼能光吃蔬菜呢,蔬菜可滿足不了美食家的胃,於是蘇軾又把眼光轉向不怎麼受當地人歡迎的「豬肉」,要知道那個時代的達官貴人都認為豬肉檔次低,上不了臺面,而平民百姓又不懂得烹飪方法做出來的肉可不像現在這麼好吃。於是蘇軾就自己琢磨出一套秘方,把豬肉做的酥而不碎,肥而不膩,湯汁交融爽滑可口,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坡肉」。

小問題:

最後再給你留一個小問題,你喜歡吃肉嗎?如果你喜歡吃肉,那麼你最喜歡哪種類型的做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小萌娃愛學習」期待您的持續關注,我們定期更新探討關於小學孩子生活及學習中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法與思路。

相關焦點

  •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2020-11-2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一首古詩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唐·張籍《秋思》圖:選自繪本《瓦爾登湖》,[美]亨利·戴維·梭羅/文,[意]喬瓦尼·曼納/圖,黃福海/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組詩五首。另外四首為: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其三: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 每天一首古詩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唐·張籍《秋思》圖:選自繪本《瓦爾登湖》,[美]亨利·戴維·梭羅/文,[意]喬瓦尼·曼納/圖,黃福海/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宋代:蘇軾放生魚鱉逐人來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組詩五首。另外四首為: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小學古詩詞,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來自唐詩宋詞古詩詞00:0006:02▲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忽然間捲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風雨後望湖樓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 提筆寫下,皆是人生——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後感
    「不負此個美名」,我喃喃道,「從望湖樓看出去果然很美呀。」窗外一片和諧,陽光毫不吝嗇地撒出金光,湖面上微波輕漾,連風也不敢輕易吹散這份寧靜。「哎,蘇軾!」朋友手握一口壺,笑吟吟地從樓梯下走來。「哇,這六月的可謂說變就變呀!」朋友嘆道!「是啊,剛才還是晴空萬裡呢。」忽然,一陣風吹過,白亮亮的雨「譁」地下下來,珍珠般前雨珠紛紛跳入停泊湖上的船艙裡,同時也敲打著「鏡面」,這平靜無比的」鏡子」被打得七零八碎,跳起一朵朵晶亮的水花。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捲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熙寧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
  • 小學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注釋、譯文及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代: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譯文翻滾的烏雲像潑灑的墨汁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忽然間捲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風雨後望湖樓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 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雨急」還是「雨奇」?
    那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他乘船遊覽西湖,忽逢降雨。他看到了雨中奇妙的湖光山色,之後到望湖樓上喝酒時,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雨急」還是「雨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場雨有多急:「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醉後的蘇軾,眼中景色如此別致
    朦朧的山水意境蘇軾在杭州的時候,留下了許多的詩詞名作,其中有一組詩,明確了時間和地點,甚至是蘇軾自己當時的狀態,便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熙寧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坐船遊歷杭州西湖,到望湖樓上,憑欄醉酒,觀景寫詩。而其中最為出名,流傳最廣泛的便是其中的第一首。
  • 六年語文上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資深教師手寫筆記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講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將一場突然而至的夏雨寫得十分生動。 下面同學們就跟隨杜du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1072年寫作於杭州西湖。「只有經歷,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會深刻。一個人經歷大起大落,才可能明白人生。蘇軾的一生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因此蘇軾對人生,對社會,對官場有比常人更深的體會。
  • 六年級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一、說教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國家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首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詩,作者蘇軾以精煉的文字展現了一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寫景的語句,又隱藏人物內心活動,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很好的範例。
  • 今日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注釋: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4.捲地風:風從地面捲起。5.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注釋 1、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 3、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4、遮:遮蓋,遮擋。
  • 仙人亭掛鏡,望湖樓水如天
    據說杭州西湖望湖大樓以湖山的優越位置吸引了眾多作家和各年齡段的作家。然而北宋蘇大的一首七言絕句《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打敗了群芳,流傳了幾個世紀。信不信由你,你可以在現場看到。果然,一個赭紅色的牌子成瞭望湖大樓的招牌,上面的龍飛鳳舞是900多年前蘇東坡先生的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那塊高大的基石,精美的廊臺,似乎成了他的陪襯。望湖建築命名於宋代,原名觀景樓,他是由吳越王錢樹在五代建造的。
  • 譯典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等。
  • 小學生必背古詩講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米閱讀君親愛的米粒兒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白雨跳珠亂入船
    在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他來到了西湖邊的望湖樓,和朋友們在這裡一邊開懷暢飲,一邊欣賞著西湖的美景。喝著喝著,有點醉了。突然之間,西湖上下起了陣雨,也許是蘇軾喝醉了,也許是蘇軾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叫來紙筆,趁著酒興,他揮毫寫下了五首七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今天學習的是第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白雨跳珠亂入船
    在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他來到了西湖邊的望湖樓,和朋友們在這裡一邊開懷暢飲,一邊欣賞著西湖的美景。喝著喝著,有點醉了。突然之間,西湖上下起了陣雨,也許是蘇軾喝醉了,也許是蘇軾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叫來紙筆,趁著酒興,他揮毫寫下了五首七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今天學習的是第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盛夏西湖即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賞析
    前幾期我們分享了北宋詩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及《飲湖上初晴後雨》,讓我們見識到了雨中的西湖美景,今天讓我們跟隨南宋詩人楊萬裡起個大早,一起去看看六月的西湖美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