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雨急」還是「雨奇」?
這首詩作於北宋熙寧五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那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他乘船遊覽西湖,忽逢降雨。他看到了雨中奇妙的湖光山色,之後到望湖樓上喝酒時,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雨急」還是「雨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小學古詩詞,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liù 月yuè二 èr十 shí七 qī日rì望wànɡ湖 hú 樓lóu醉 zuì書 sh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來自唐詩宋詞古詩詞00:0006:02▲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忽然間捲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風雨後望湖樓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醉後的蘇軾,眼中景色如此別致
便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一組詩。北宋熙寧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坐船遊歷杭州西湖,到望湖樓上,憑欄醉酒,觀景寫詩。而其中最為出名,流傳最廣泛的便是其中的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意境圖這首詩,就如同它的標題一樣,是蘇軾喝醉之後所寫,當時的蘇軾到底喝醉到了什麼程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熙寧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元佑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州。曾整治西湖。
-
今日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
-
六年語文上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資深教師手寫筆記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講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將一場突然而至的夏雨寫得十分生動。 下面同學們就跟隨杜du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古詩。
-
譯典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等。
-
小學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注釋、譯文及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代: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譯文翻滾的烏雲像潑灑的墨汁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忽然間捲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風雨後望湖樓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1072年寫作於杭州西湖。「只有經歷,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會深刻。一個人經歷大起大落,才可能明白人生。蘇軾的一生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因此蘇軾對人生,對社會,對官場有比常人更深的體會。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白雨跳珠亂入船
一蓑煙雨任平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早年就喜歡讀史書,做文章,他是宋詞的革新者,是書法「宋四家」之首,是文人畫的確立者,還是《易經》、是《尚書》、是《論語》等儒家經典的研究專家,是宋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九百年來最為中國人傾慕的偶像派人物呢。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白雨跳珠亂入船
一蓑煙雨任平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早年就喜歡讀史書,做文章,他是宋詞的革新者,是書法「宋四家」之首,是文人畫的確立者,還是公元1072年,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蘇軾生活在杭州,擔任杭州通判。
-
六年級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一、說教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國家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首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詩,作者蘇軾以精煉的文字展現了一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寫景的語句,又隱藏人物內心活動,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很好的範例。
-
小學生必背古詩講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米閱讀君親愛的米粒兒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揭曉答案嘍一米閱讀君聊聊古詩背後的故事,更容易掌握古詩內容哦~據說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豔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都是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蘇軾。
-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2020-11-2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古詩改寫——六年級三班優秀作品展示
六月二十六日的早上,蘇軾正躺在家中的椅子上。街上的行人,喧鬧的街市,叫賣的小販,都像消失了一樣,在這寂靜裡,只有院子裡大樹上的幾隻鳥兒還在「嘰嘰」地叫著。他的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該做些什麼。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嚇飛了樹上的鳥兒,打破了沉寂。緊接著是一陣敲門聲,蘇軾連忙起身開門,原來是驛站的信差。信差把一封信塞給蘇軾,然後騎上馬,消失在小巷裡。
-
雨中即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賞析
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跟《飲湖上初晴後雨》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在詩裡找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讀完這首詩,對比《飲湖上初晴後雨》我們可以知道,蘇軾當時遇到的是一場小雨,跟之前那場比起來。六月二十七日這場雨明顯是大得多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
溫柔美麗的西湖也有狂野的一面,不信看蘇軾《望湖樓醉書》
一起來看蘇軾在謫居杭州遊覽西湖所見寫下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注釋: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又名錢弘)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
睡前陪孩子聽首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詩詞故事 自從第一次來到西湖,大詩人蘇軾就對西湖的美景念念不忘。 農曆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又一次來到了西湖。這一天,陽光明媚,氣候宜人。蘇軾心情大好,心想:「西湖這麼好的景色,我可不能錯過,我定要好好玩耍一番。」於是,他坐著船來到了湖中央。
-
每天一首古詩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唐·張籍《秋思》圖:選自繪本《瓦爾登湖》,[美]亨利·戴維·梭羅/文,[意]喬瓦尼·曼納/圖,黃福海/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組詩五首。另外四首為: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其三: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
每天一首古詩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唐·張籍《秋思》圖:選自繪本《瓦爾登湖》,[美]亨利·戴維·梭羅/文,[意]喬瓦尼·曼納/圖,黃福海/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宋代:蘇軾放生魚鱉逐人來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汪洋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