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2020-08-07 臺海網

臺海網8月6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福清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美譽,在置縣1320年歷史上留下許多底蘊豐厚的傳統村落和古民居。隨著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展開,福清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擴大保護範圍,從摸清家底到活化利用,全鏈條穩步推進保護工作,讓老宅子、老街區綻放新光彩。

福清市根據《貫徹落實福州古厝保護工作方案》,結合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有序高效推進古厝摸排;今年計劃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和開展相關保護性工作。

借勢借力 摸清家底

「藉助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對78棟古厝進行房屋結構安全排查。」日前,在福清市房屋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總結中,結合專項整治推進古厝保護成為一大創新亮點。

「兩項工作同步推進,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節省了公務資源、增強了古厝保護工作的專業性。」福清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摸排出41處歷史建築存在房屋安全隱患問題。

摸清家底是精準修護的第一步。福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委託福州大學及福建工程學院專業團隊,開展市域範圍內歷史建築全面普查,預計9月底可完成。針對2019年、2020年徵遷地塊內普查成果,該局組織專家及相關部門開展初步評級分類工作並設置普查成果預保護牌,普查成果同步納入「多規合一管理平臺」。

福清還同步開展文物普查摸排,已完成海絲遺蹟、革命遺址、明代海防遺蹟等專項普查。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福清還將文物本體、保護範圍及建控地帶納入「多規合一管理平臺」,建立文物保護「提前預警」制度。

形成合力 精準「修護」

如何激發社會力量,形成古厝保護合力?福清從各個層面進行探索。

福清江鏡鎮下和洋村古時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至今保留古厝13座、學堂舊址3座。在鄉村振興中,鎮黨委牽頭成立全省首個農村古厝合作社——下和洋村古厝合作社,探索出「古厝擁有人集資、鄉賢捐資、政府補貼」三結合的路徑,短時間內就建起革命鬥爭史紀念館、高由禧紀念館、海絲與福清展覽館等。「黨支部牽頭,農民以古厝入股,收入按股分配。」江鏡鎮黨委書記林忠強說,成立合作社就是要讓農民意識到古厝是寶,需要合力修繕。

近年來,福清市委宣傳部與福州晚報聯合開展海絲文化遺存調查,走進三坊七巷推出海絲文化展示周、圖片展等活動,展示福清古橋、古塔、古渡口、古民居等豐富的海絲歷史文化遺存,呼籲保護和搶救開發。

同時,江鏡鎮與福州晚報聯合推出古厝歷史文化調查,組織專家實地調研,為小鎮建立相對完整的古厝人文檔案。同時,在福州晚報推出專欄,講述古厝故事、跟蹤調查動態。

福清市住建局在牽頭進行指導和監督的同時,大力組建古厝保護人才隊伍。目前,已培訓古厝修護工匠88人;同步開展規劃、建築、文物保護等專家庫組建,已收集省住建廳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家委員會、福清市結構安全隱患房屋評估專業技術組名單。

記住鄉愁 傳承文脈

過利橋、賽龍舟、點燈塔……位於福清城區的利橋文化街區是玉融文化形象代言人。如今,歷史上的文化集合地即將成為集商業、旅遊、文化等複合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清一都鎮東關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因體量龐大、廊回落轉、裝飾精緻被譽為「深山明珠」。經過修繕,東關寨近年來人氣越來越旺。

距離福清城區30公裡的三山鎮前薛村藏著一座明朝古厝,雖歷經數百年風雨,厝裡的一磚一瓦、納涼凳、石磨等仍保存完好,見證了古岐陽城抗倭的光榮歷史。一批又一批的城裡人在古厝裡徜徉,流連於被時光雕琢過的痕跡與古樸清幽的意境。

福清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修復修繕全市古厝,充分挖掘古民居人文資源,結合本地特色,發展旅遊項目等。同時,考慮將古民居修繕改造成養老幸福院、鄉村健身點等具有鄉土氣息的活動場所,在保留鄉土文化的同時,傳承鄉村人文血脈,讓古民居成為守望相助、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好地方。

(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通訊員 融宣)

相關焦點

  • 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隨著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展開,福清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擴大保護範圍,從摸清家底到活化利用,全鏈條穩步推進保護工作,讓老宅子、老街區綻放新光彩。福清市根據《貫徹落實福州古厝保護工作方案》,結合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有序高效推進古厝摸排;今年計劃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和開展相關保護性工作。
  • 福清: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打通古厝修繕、管理、運營全鏈條,吸引鄉賢返鄉投資、創業,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冬日的周末,福清市鏡洋鎮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迎來旺盛人流
  • 福清78棟古厝古民居將修繕
    日前記者從福清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獲悉,為保護文化遺產,保留古厝,福清市出臺了《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存在房屋安全隱患的78棟古厝、古民居進行修繕。
  • 福清岸兜村有個家族古厝保護理事會
    9日是星期天,43歲的福清江鏡鎮岸兜村民陳行芳一大早就來到祖厝——昌電昌湖祖廳維修工地監工,跑上跑下,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他笑著說:「大家選我做理事長,在其位謀其職,更何況是自家事。」 據了解,今年6月成立的昌電昌湖祖廳保護理事會,是福建農村農民自發成立的第一個家族保護古厝機構。
  • 福清這座百年僑厝太震撼
    林氏僑厝傍山而建,與前面兩座古民居連成一體。前兩座為傳統民居,據說是林家先人於明朝中期下南洋後而建,後座即正座為中軸線對稱式的土木結構六扇厝,其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中西結合,足以說明早在100年前,海絲文化對福清的影響。福清的先民在漂洋過海傳播中華文化的同時,也把西洋文化帶進了福清。
  • 福清78棟古厝、古民居迎新生!
    記者從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獲悉 為保護文化遺產,保留古厝 我市出臺《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開展保二頭古民居群、東關寨舊寨、玉樓村東厝間古厝保護性修繕前期工作;南嶺鎮食菜厝南嶺鎮食菜厝項目、一都鎮塔楻後古民居項目正在施工;江鏡鎮南宵村高氏和古民居江鏡鎮南宵村高氏和古民居項目
  • 福清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破繭成蝶 家園如畫
    據了解,福清今年計劃投入2.6647億元,完成剩餘44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並進一步打造40個再提升村和3個精品示範村,通過面上全域推進、點上示範帶動,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投入24146.35萬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0.62%。
  • 鄉村古厝變「金厝」
    詹國兵攝(中經視覺) 綠水青山環繞,古厝層層疊疊……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東南部的巨口鄉,完整保存著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這些古厝歷經時代變遷,顯得彌足珍貴。
  • 福建福清市:古厝保護性開發 應擇善而從
    這個道理可以適用於廣泛的領域,比如對古厝的開發。  下和洋是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下轄的自然村,有保存較為完好且相連成片的13座古厝和3座學堂舊址。如何保護開發這些古厝?下和洋村古厝合作社應運而生。這是我(福建)省首個農村古厝合作社。  下和洋的古厝雖然規模不大,但有自己的特點——兼具南洋風格和福清特色的六扇厝和四扇厝多,歷史特色鮮明,學堂曾出過院士,華僑多等。
  • 復興福建古厝營造技藝 重回阿嬤的厝
    復興營造技藝,重回阿嬤的厝長期以來,作為本土歷史文化重要載體的福建古厝,遭遇缺乏保護、傳統建材缺失、古法工藝失傳等問題。近日,一場名為《阿嬤的厝》的古建築展,在漳州市圖書館開幕。這次展覽以閩南阿嬤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展出鬥拱、雀替、額枋等百餘件閩南古厝木雕構件,再現了閩南古厝裡的生活場景。為這次展會提供展品的,是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會。福建古厝文化的保護與復興,離不開那些精於本土營造技藝的匠人。
  • 福建古厝其義厝—— 用三國故事雕刻傳承家訓
    福建古厝其義厝—— 用三國故事雕刻傳承家訓 2020年08月24日 09: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福清這座百年四扇厝 能人志士多
    龍田鎮後面村東面山坡邊上,有一座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四扇厝。最近,村民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修葺,古四扇厝建築不但擁有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可歌可泣的人文歷史。是謂:百年四扇厝,濃濃人文史。記者採訪獲悉,這座古四扇厝,孕育過一代又一代的俊傑賢才、社稷棟梁。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黨支部牽頭,農民以古厝入股,收入按股分配福建首個農村古厝合作社...
    在鄉村振興中,江鏡鎮黨委、政府將保護與活化利用古厝作為重要一環,加強宣傳引導,讓擁有古厝的農民意識到古厝是寶。鎮黨委書記林忠強說:「農民有了積極性,就有了創造性。」  成立下和洋村古厝合作社,就是村民的創新舉措。下和洋古厝為清中期高姓叔侄及其後人營建。
  • 「福州古厝」煥新記
    在「閩商精神」重要發祥地上下杭,當地保護修復了採峰別墅、古田會館、建寧會館等一批老宅樓閣,在「夜色經濟」的加持下,再現千年商埠的繁盛風貌;在中外文化交融的見證地鼓嶺,通過搶救性修復,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等300多棟風格各異的古厝得以重煥光彩。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勝告訴記者:「『厝』在福州語系中代表著房屋、也意味著家。
  • 福清這座百年四扇厝,能人志士多
    龍田鎮後面村東面山坡邊上,有一座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四扇厝。最近,村民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修葺,古四扇厝建築不但擁有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可歌可泣的人文歷史。是謂:百年四扇厝,濃濃人文史。記者採訪獲悉,這座古四扇厝,孕育過一代又一代的俊傑賢才、社稷棟梁。
  • 福清江鏡鎮南城村:連綿古厝藏著部英雄家譜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翁宇民/文 陳暖/攝近日,記者一行到福清江鏡鎮南城村進行古厝人文調查。南城村男丁都姓王,是王審知九世孫王悅道長子王元益的後人。說著,村支書就要帶我們去探訪這些英雄住過的古厝。近4個小時穿梭於古厝之中,仿佛是在閱讀一部福清人革命鬥爭史,閱讀王家人的英雄家譜。古街上刻著的革命印記南城村有一條成於明興於清的商業古街,至今保存著當鋪、米店、油坊、客棧等老建築。因為商業街南來北往客人甚多,便於掩護中共地下黨活動。
  •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
    > 該系列紀錄片共三集 通過央視科教頻道(CCTV-10) 《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並通過央視頻在全網首播 △《探索・發現》福州古厝 第一集
  • 「古厝探密」江鏡鎮前華村86號:走出聯合國高官的漁村古厝
    它建於120多年前,有著福清漁村近300年來「四扇厝」民居的典型樣式。如今,這樣的古厝在福清所剩不多,但也並不罕見。  何昌垂的侄子何文明,他是知曉這座古厝歷史與故事的年輕一代。聽著他的講述,穿越時空「走」到了古厝的起點。  何昌垂的曾祖父何福炳育有五男。由於家境貧寒,何福炳從家族分到10平方米的土屋,按傳統習俗給了長子,其餘四個兒子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但何福炳給了他們另一種財富:刻苦耐勞的品質和互幫互助的理念。
  • 《厝守可及》在愛荊莊開機,永泰第一部古厝保護題材微電影即將來襲!
    11月17日下午,由福州永泰縣人民檢察院出品的首部保護古厝題材微電影《厝守可及》在永泰縣愛荊莊舉行開機儀式。開機儀式當天,福州市與永泰縣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永泰縣人民檢察院全體幹警以及微電影《厝守可及》劇組人員出席開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