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2020-12-17 談文說史

魏晉時期的嵇康,算不上叱吒風雲人物,政壇上未聞其異響,沙場上未見其壯舉,但《晉書》《三國志》中有其傳記,《隋書》《唐書》《宋史》等史籍中均有其文集,並被錄入《四庫全書》。嵇康所以聞名,在於他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竹林七賢這一名頭具有劃時代的文化符號意義,把魏晉名士的人格魅力渲染得淋漓盡致。

嵇康

在我國古代文壇上,向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竟陵八友、初唐四傑、揚州八怪等名人組合,若以當今流行說法,將他們都看作朋友圈,就有些牽強了。這些名人組合,都是後世因推崇而並稱。他們或曾有過詩酒唱和之類的私下交往,但基本上是以個體活動方式存在的,既沒舉辦過沙龍式的派對,也沒邀約過蘭亭那樣的雅集,甚至從未謀面,怎麼能算是朋友圈呢?唯獨竹林七賢是個例外。

嵇康

曹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鹹七人,契若金蘭,經常聚會於山陽的竹林中,堪稱名副其實的朋友圈了。他們崇尚老莊,不拘禮法,風骨端直,氣質高爽,性情率真,清談風雅,詩文奇麗,琴棋書畫各具擅長。在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的畫像磚中,他們衣袖寬鬆,席地而坐,或撫琴,或嘯歌,或飲酒,或沉思,形神兼備,各得其樂。

嵇康

在我國古代文化名人組合中,竹林七賢久負盛名,迴響千年,至今熱度不減。有學者評曰: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群體能像竹林七賢那樣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選擇,他們或做官,或隱居,或亦官亦隱。也沒有哪一個群體能像竹林七賢那樣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藝術,甚至對中國人的心靈,都產生過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嵇康

一部《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魏晉名士逸聞薈萃,竹林七賢佔了相當篇幅。據統計,全書1000多則,涉及竹林七賢有100多則。這說明,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的故事,個性張揚,有血有肉,就像「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那樣,為世人所矚目,更像「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那樣,為世人所景仰。

嵇康

嵇康「龍章鳳姿,天質自然」,享有中國古代十大美男之譽。從古人描述看,他的美,既不同於擲果盈車的潘安,也不同於粉妝玉琢的衛玠,而是仙風道骨之美。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曾遊走於山澤間採藥,得意時忘了返回。砍柴人見了,疑為天人。《世說新語》容止篇說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嵇康相貌堂堂,人緣也極好。王戎說他與嵇康居山陽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嵇康

嵇康所以能讓世人仰慕,靠的不是相貌和人緣,而是常人不及的品格。他的故事不像阮籍那樣率性、山濤那樣大度,也不像向秀那樣內斂、劉伶那樣放誕,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耿介。他的耿介,既為他贏得了精神領袖之名,也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

嵇康

嵇康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在玄學、文學和音樂上造詣都很高。他意趣疏遠,心性放達,工詩善論,文風清峻,對後世文風與價值取向影響很大。他為人真誠,生性謹慎,卻又剛腸嫉惡,遇事便發,公開拒絕與司馬昭合作。山濤入幕司馬氏府,由吏部選曹郎轉任大將軍從事中郎後,擬欲舉薦老友嵇康接替其原職。嵇康既不情願,也不想連累他,就寫下了那篇千古名文《與山巨源絕交書》。儘管如此,嵇康對山濤的為人卻篤信不疑。他罹禍後曾對兒子嵇紹說,只要山濤伯伯活著,你就不會成為孤兒。後來的事實證明,對嵇紹照顧最多、恩惠最大的就是山濤。

嵇康

據《晉書》載,嵇康「性絕巧而好鍛」,貧居時,曾與向秀在柳下一起打鐵自娛。有人會問,打鐵有什麼好玩的?如果你見識過打鐵,初通其工藝流程,就會體驗到其中的妙趣了。我在鄉間長大,對打鐵這個行當比較熟悉。鐵匠家都有簡陋的作坊,有時也會走村串戶攬活。開工時,須將鐵坯置於爐火中燒得通紅,達到可塑狀態,然後用火鉗取出放到架起的鐵砧上。師傅掌鉗,一邊移動翻轉鐵坯,一邊用小錘點擊著力部位;徒弟主打,根據師傅的指點,用大錘猛砸鐵坯需要延展的部位,以便將鐵坯鍛為成型的器具。操作過程中,為了主從協調,起落有序,師傅時而點擊鐵坯,時而旁敲鐵砧,發出「噹噹滴個當」的響聲,前兩下各一拍,後三下合為兩拍,中間稍做停頓。徒弟則根據師傅敲出的節奏掄大錘,嘡的一聲砸下去,便是一個回合。響聲節奏分明連續不斷,如同打擊樂二重奏,煞是好聽。嵇康所以「好煅」,除為補貼家用外,當與打鐵音律悅耳有關。須知,他可是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有琴曲「嵇氏四弄」和專著《聲無哀樂論》以及《琴賦》存世。他的獨到體認,使琴器從禮儀與倫理的附庸地位掙脫出來,由「器」變「識」,走向獨立審美藝術的自覺之路。

嵇康

這天,潁川的貴公子鍾會慕名來訪。嵇康沒有停下手來施禮,仍舊埋頭打鐵。過了許久,正當鍾會怏怏而去時,嵇康朗朗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悻悻對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乃鍾繇之子,少有才名,多謀善辯,是當世年輕有為的政要和名流。此前,鍾會剛剛寫完《四本論》,很想讓嵇康看看,就揣入懷中走到嵇家門前,又怕難入嵇康法眼,窘迫中「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嵇康不願與權貴往來,他對鍾會漠然若此,不能不讓鍾會引為憾事,心生怨懟,這也為嵇康後來被讒害致死埋下了禍根。

嵇康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從杜夔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後,非常喜愛,經常彈奏。東平的呂安欽佩嵇康的高雅情致,一想到他就會不遠千裡來訪,嵇康也視呂安為知己。後來,呂安被誣入獄,嵇康前往作證,司馬昭藉機將其囚禁起來,加之權貴構陷,橫遭殺身之禍。消息傳出,三千太學生前來為其求情也未能豁免。臨刑前,嵇康仍能鎮定自若,索琴彈奏《廣陵散》。一曲終了,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相關焦點

  • 揭秘:為何嵇康被奉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原標題:揭秘:為何嵇康被奉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竹林七賢 資料圖   嵇紹的父親是嵇康,但他的性格和父親完全相反。嵇康喜歡無拘無束,類似於微博上的大V,粉絲眾多,但口沒遮攔,憤世嫉俗;而嵇紹忠心報國,一生在宣傳正能量。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酒會詩》說起「酒」,首先令人想到魏晉,竹林七賢。在魏晉之前的秦漢,人們似乎通常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比較遵循禮法;而在魏晉之後的人們,行為舉止偶有放縱任誕的時候,便稱自己是追溯「魏晉風骨」了。而魏晉名士之中,首先令人想到的便是「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了許多竹林七賢的逸事,有些是來源於歷史的,有些也許是來源於野史,雖然看上去行為奇怪,但仔細想來,確乎是這幾位先生能做出來的事情。
  • 竹林七賢與嵇康
    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朝庭中人明爭暗鬥,社會上出現一股風潮,讀書人懷抱社會責任,但又不滿當時曹氏與司馬氏家族的權鬥,於是採取一種清談,縱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尋找精神上的理想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
  •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嵇康一定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特別之處,首先她長得很好看,現在我們經常誇一個人長得帥,總會說她貌若潘安,潘安在歷史上確實很好看,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人,畢竟作為後者,我們不能直接拿著古代的人進行比較,但是從記錄他們的歷史史書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來。
  • 任性灑脫、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嵇康篇
    他們放蕩不羈、才高八鬥卻蔑視禮法,為無數後世的文人雅士所推崇。何謂竹林七賢,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他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遭陷害時三千太學生為其請願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後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後任中散大夫。  嵇康崇尚老莊,曾說:「老莊,吾之師也!」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讚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嚮往出世的生活,不願做官。
  • 嵇康賦予「竹林七賢」陽剛特質
    嵇山上曾有嵇康的居所,這畫面想必是他所常見。熱愛大自然的嵇康,素來倡導「混乎與萬物並行」,渴望與氣韻生動的大自然渾然一體。既然如此,這太行山的陽剛大氣上檔次,不可能不影響到他。  「有了嵇康,竹林七賢就有了一種陽剛氣質。」修武文化學者楊天亮說,在全國性的竹林七賢學術會議上,他只講嵇康的陽剛性格,贏得一片掌聲。  竹林七賢的身世、性格、人生選擇差異極大。
  • 乘風破浪的哥哥們,「古代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門面擔當嵇康
    古代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瞬間火爆網絡,火的一塌糊塗,引起無數人的追捧。羨慕她們年齡已大,但是依然青春靚麗,活力無限。竹林七賢嵇康之死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一天,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嵇康被殺。
  • 他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一生放蕩不羈,一首《廣陵散》天下絕唱
    嵇康和阮籍等人稱為「竹林七賢」,嵇康是精神領袖,建議「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什麼規則、傳統啊,都不要了,人活著就是瀟灑、快活,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喝酒、吟詩、彈琴、嗑藥,花天酒地。實際上凡是放浪形骸的人都有難以言說的傷痛,表面風景,心裡滄桑。
  • 「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嵇康
    原標題:「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嵇康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 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司馬氏在與曹氏集團鬥爭中得勝,意味著被曹氏抑制的門閥士族勢力抬頭。地主階級中一些非當權派的庶族地主,對現實不滿,採取不合作態度,嵇康、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二人是大文學家,在「竹林七賢」中最為有名;其他五人為山濤、劉伶、向秀、王戎、阮鹹。這些文人因為反對禮教、蔑視權貴,經常一起在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山水中飲酒清談,故稱「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替的政治動蕩年代。二人均崇尚老莊,不拘禮法,反對禮法名教。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如何在精神上保持獨立,這是一個人生的重大選擇。是真正歸隱山林,還是蠅營狗苟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正始名士之後,魏晉名士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竹林七賢的時代。而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竹林名士們的矛盾心態。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正始名士之後,魏晉名士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竹林七賢的時代。而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竹林名士們的矛盾心態。他們都背著沉重的心靈十字架,痛苦之中假裝快樂地攜著酒壺,在竹林的彈琴長嘯之中尋找自己的理想國。
  • 竹林七賢,真實與想像
    後世所形成的「竹林七賢」的稱謂,是對淡泊隱逸、自由放縱的士人精神的想像,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抹掉了這七人性格與命運的差異。可見並非時人借佛經為七人命名,更可能是「竹林七賢」稱號的流傳影響了佛經翻譯。從佛道兩教的分野來反駁陳寅恪也是一種思路。學者韓格平認為,用佛教意味濃鬱的說法來為「道家情趣卓然的玄學領袖命名,既與嵇康等人對佛教的態度相牴觸,也難以為中土廣大士人所接受」,東晉時期儒釋道雖然有融合,但還是相對獨立的不同學說。
  • 「竹林七賢」裡嵇康和山巨源真的絕交了嗎?
    [摘要]「竹林七賢」除了共同的哲學旨趣、生活愛好,還有相似的政治態度。他們貴自然,任放誕,蔑視禮法和權威,拒絕和當權者合作。但是,這樣的協同並不是貫於終始。魏少帝齊王芳正始末年,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祖尚老莊,相攜遊於河南山陰,喝酒、縱歌、賦詩,放浪形骸,肆意酣暢,號稱「竹林七賢」。山濤最為年長,是隊伍的組織聯絡者。阮籍和嵇康最為知名,是隊伍的精神領袖。
  • 「竹林七賢」之廣陵絕響、清峻狂放的「鐵匠」嵇康
    「竹林七賢」之廣陵絕響、清峻狂放的「鐵匠」嵇康枯木在「竹林七賢」裡面,若論文學成就,自然是以阮籍第一,若是論氣節操守,則以嵇康為首。嵇康為人,清俊爽朗,卓爾不群,性情剛烈,嫉惡如仇,狷介狂放,「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稱得上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然而也正因為這種剛烈性格,最後慘被殺害,千古廣陵絕響。
  • 嵇康|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瀟灑率真做自己,死亦有何懼
    鬱鬱蔥蔥的竹林下,一群人聚集於此,喝酒暢談,無關世俗,只聊風月。他們或擅長音律,或桀驁猖狂,或痴迷莊子,或嗜酒如命,或吝嗇摳門,或恃才放曠,或醉心官場,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朋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竹林七賢。
  • 行事荒誕,消極避世,竹林七賢都是什麼人生結局
    竹林七賢是指中國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因為他們經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因此得名「竹林七賢」。竹林七賢行事荒誕不羈,不受禮教拘束,他們消極避世,每日飲酒、服藥、麻醉自我,他們能被世人銘記大多是依靠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對於公然篡位的司馬一族素有恩怨,因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對後世的風氣有著巨大影響。
  • 「竹林七賢」之嵇康:一個彈琴打鐵寫詩的美男子
    相信大家對於「竹林七賢」這個名詞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三國魏正史年間的這七位文人雅士在後世的知名度可是相當之高。單是這「竹林七賢」幾個字是不是就足以讓你遐想不已,竹林加上君子,夠完美。「竹林七賢」中在後世聲望最高的就要屬嵇康了。
  • 消極避世的竹林七賢被世人銘記,原因很簡單
    竹林七賢指的是中國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七位名士,他們經常在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肆意酣暢,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其實他們七人行事荒誕不羈,不受禮教約束,消極避世,每日飲酒作樂,但他們有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所以才被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