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嫂而後殺西門慶,為哥哥武大郎報仇之後,武松也做不成都頭了。幸好,小命保下來了,不過武松還是被發配到了孟州。到孟州牢營,武松不肯服軟,也不肯送錢給差撥和管營,因此被小管營金眼彪施恩所賞識。
施恩每天派人好酒好肉伺候武松,在武松的追問下,他終於說出了和蔣門神的恩怨。武松得知之後,立馬表示要去教訓蔣門神。但是,有一個前提——無三不過望。
武松笑道:「我說與你。你要打蔣門神時,出得城去,但遇著一個酒店便請我吃三碗酒。若無三碗時,便不過望子去。這個喚做無三不過望。」
也即是說,武松去打蔣門神的路上,看見酒店就要喝三碗酒,而且是大碗。後來,武松至少喝了三十五六碗酒。喝了不少,但是武松沒喝醉,但也是「帶著五七分酒」。
問題是,武松一來不知道蔣門神實力,二來酒喝得也不少,他為何要喝這麼多酒呢?他就不怕喝多了打不過蔣門神嗎?
說起來,這個問題在原著中也有過暗示,算是答案。
其一,武松需要借酒來辦事
武松去打蔣門神,目的是幫施恩奪回快活林的酒店。但是,他畢竟只是一個外來者,即便掩蓋了囚犯的身份,也不能直接就去揍蔣門神,畢竟跟蔣門神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啊。所以,武松需要一個藉口。
這個藉口,就是假裝醉酒,然後就可以藉機生事,揍一頓蔣門神。這一點,原著裡有交代過。
(武松)問道:「過賣,你那主人家姓甚麼?」酒保答道:「姓蔣。」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緊!」
一到店裡,武松又是讓蔣門神小妾姓李,又是讓這個小妾來陪他喝酒,前面還好幾次說酒不好喝。顯然,他就是要裝成醉酒找事的主兒,這樣的話,既能激怒蔣門神,讓蔣門神主動來打架,又能為後面讓蔣門神給施恩道歉做鋪墊。
其二,武松越喝酒越能打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武松只要不喝的爛醉如泥,倒地不起,那麼他的飲酒量與戰鬥力成正比,喝得越多,越能打架。
這一點,武松對施恩也說過。
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
施恩擔心武松喝醉酒打不過蔣門神,但是武松卻說,自己喝幾分酒,就有幾分的力氣,不然他也打不死景陽岡那隻老虎。
武松一直喜歡喝酒打架,於他而言,自己有多少酒量,有多少力氣還是很清楚的。他不知道蔣門神究竟多厲害,自然需要多喝酒,既能為自己壯膽,也能更有把握打敗蔣門神。
而且,假裝喝醉酒和蔣門神交手,可以讓蔣門神輕敵,認為武松只是一個醉鬼。這樣一來,武松就可以出其不意打敗蔣門神。原著也幾次提到,武松是「裝做十分醉」「假醉佯顛」。
我們看電視劇裡,認為武松和蔣門神打了半天,實際上原著中可不是這樣。武松對付蔣門神,只是三拳兩腳的事,一個「玉環步,鴛鴦腳」就把蔣門神打趴下了。之所以會這麼快,就因為蔣門神輕敵,被武松輕鬆打敗。
當然,還有可能就是武松愛喝酒,反正只要不耽誤打架,喝點酒助助興也很正常。
從這一點來看,武松的確是謹慎、精明、膽大的人,尤其是面對未知對手。書中有不少故事,能表現武松這一特點。
比如到張都監家復仇之前,武松其實想了半天,既考慮了如何快速復仇,躲避追殺,也是要等天黑;大鬧飛雲浦時,武松率先出手,直接兩腳把兩人踢下橋,又挨個解決剩下兩個,打了個時間差;即便蜈蚣嶺上,武松也是先「投石問路」,沒有直接去敲門。
打蔣門神之前,武松喝那麼多酒也是如此,麻痺對手,提高自己戰鬥力,這樣一來贏得機會就大大提高了。不喝酒的話,恐怕就不能這麼幹脆利落地解決蔣門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