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就是一個腥風血雨的江湖世界,有人把《水滸傳》小說看作是現當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實際上不無道理,但這些江湖人物,真正重情重義的不多,施恩就算少數的一個之一。
為什麼說施恩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漢子呢?一開始為了重霸快活林,所以刻意籠絡武松,為什麼達到驅逐蔣門神的目的,後來如願以償了,但是好景不長,誰也想不到,蔣門神會聯合張團練和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又重新從施恩手中奪取了快活林。
令小編佩服的是,施恩在武松落難之際,沒有忘記昔日情義,而施以援手。尤其在武松發配充軍的路上,及時送上的兩隻香氣騰騰的熟烤鵝,詮釋了真正的兄弟之情,只有落難時候,不離不棄並施以援手之人,才是你的真兄弟,否則都是狗肉朋友。
不管結局怎麼樣,施恩與武松的兄弟情義,讀來仍舊令人感動,細究施恩與武松的交情之路,蔣門神是一個始終繞不過的坎,因為蔣門神的存在,施恩主動與武松走在一起,又因為蔣門神的關係,武松、施恩先後都上了梁山,落草為寇。
按理說,施恩與蔣門神兩股勢力爭奪快活林的經營權,是沒有正邪之分的,但是武松為何表現得如此義憤填膺呢?
那是因為出身下流社會,對弱者的同情遠勝於對強者的尊重。施恩對蔣門神來說,就是菜鳥,武力太弱,禁不住蔣門神三拳兩腳就被揍得鼻青臉腫,但實際上施恩作為梁山好漢之一,武力還是不錯的,要不然怎麼成為一股勢力的大哥呢?作者這樣寫,其實還是為了烘託武松武力之彪悍,你看蔣門神夠牛逼了吧?武松如果能夠輕易殺敗蔣門神的話,是不是就更加牛逼哄哄了嗎?
那麼問題是,武松真的能夠輕易擊敗蔣門神嗎?小編認為,武松是可以輕易擊敗蔣門神的,從「醉打蔣門神」和「血洗鴛鴦樓」兩個章節就能看出來了。
疑點是既然武松能夠輕取蔣門神,為什麼要連喝幾十碗酒再去打呢?不能直接騎馬過去,直接秒殺嗎?難道武松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非要浪費時間嗎?
小編仔細分析,認為武松不直接開打,而是喝多了酒再去,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武松第一次挑戰對手蔣門神,因為不熟悉路況和敵情,需要借酒壯膽,按武松的話說,有三分醉意就有三分本事,其實這是一句吹牛的話,其實是為了掩護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務。怎麼說呢?因為裝作醉鬼,反而不容易暴露此行的目的,對最後的戰鬥起了掩護的作用。
第二,施恩是驚弓之鳥,一定會貼油加醋地在武松面前大肆渲染蔣門神之兇悍,猶如兇神惡煞一般,希望能引起武松的重視,也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怎麼說呢?正因為蔣門神如兇神一般,所以我施恩輸給他,也就不怎麼丟臉了。武松聽了,雖然不怕,但也難免胡思亂想,所以忍不住反問施恩:那蔣門神是不是三頭六臂的呢?
施恩的話,雖然嚇唬不了武松,但勢必也引起了武松的警覺,武松在有警覺的情況下,難免會有所緊張,而驅除緊張感最好的辦法,不是抽菸就是喝酒,而武松是不會抽菸的,所以只能喝酒了,一杯接一杯地喝,直到喝得醉醺醺,徹底忘記了緊迫之感,這樣反而對行動有利。
第三,按照作者的意思,武松出身市井,是個懂情趣的漢子,而且表演欲望很強,如果直接開打,那是李逵風格,不能彰顯武松的品味,只有戲耍蔣門神一番,更能彰顯武松的英雄本色,喝醉了酒,戲謔的效果才愈加明顯。從武松大鬧快活林酒樓之後,走到大街上來看,他就是為了表演一番,吸引群眾的注意,讓大家見識一下北宋第一動作明星的風範,才是武松此行的真正目的,蔣門神不過是個靶子而已。
正是基於這三點原因,武松沒有騎馬過去,直接開打,速戰速決,而是接連喝了幾十碗酒之後,大搖大擺地朝著快活林走去,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教訓一下蔣門神,替施恩出口氣,順便奪回快活林的經營權,並沒有殺害蔣門神的意思。
所以武松醉打蔣門神時,出手不重,也不用刀,僅僅是戲謔一番蔣門神而已,武松若發起狠來,放手一搏的話,蔣門神能在武松跟前走出一個回合嗎?
按例先加關注,然後開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