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第29回,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情節。武松被刺配孟州期間,小管營親眼見識了其無懼殺威棒的氣魄,知道打虎武松是真材實料,試圖請他幫忙奪回快活林。因此每日好酒好肉款待。
由於武松好酒,施恩父子怕他醉酒誤事,頭天晚上就把酒都藏了起來。弄得武松一晚上不愉快。第二天,施恩一早吩咐準備好馬匹,武松卻偏不騎。並說道,要打蔣門神,必須滿足一個要求,即「無三不過望」——途中但遇一個酒店,就吃上三大碗。
施恩與眾人的眼神裡充滿了質疑,武松卻自誇道「自己多一份酒就多一分力氣」,表示當年景陽岡打虎,就是因為自己喝得爛醉。
前前後後,武松一共吃了36碗酒,果然打得蔣門神滿地找牙。
那麼?武松醉打蔣門神,真的因為多一分酒就多一分力嗎?
我們可以看一下武松另外兩場打鬥:
一是景陽岡打虎
景陽岡前有個酒店,叫做「三碗不過崗」,過往客人只吃三碗就爛醉如泥。但武鬆一口氣吃了15碗,足見其海量。吃過15碗後,他當時確實也醉了,搖搖擺擺就上了崗子,突然,一條吊睛白額大蟲大蟲出現。
原文是這麼說的「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
說明打老虎的時候,武松的酒早已經醒了。
二是溪間鬥黃狗
當日武松下了崗子,到一家酒店坐定,酒家卻告訴他只有些劣酒與熟菜,沒有肉食。武松暗地裡抱怨。這時候,恰好孔亮等人也來了,這一次店主人拿出來的是青花甕酒以及事先準備好的精肉、熟雞。
武松看看那桌,再看看這桌,自己行走江湖多年,何曾受過這種委屈。借著胸中酒意,當即大發雷霆,一巴掌把店主人打過去。隨後與孔亮等人發生爭執打作一團。
孔亮被打跑後,武松一個人坐在店裡品嘗美酒,不覺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擺擺走出大門,卻不料被溪邊一條黃狗挑戰,武松拔戒刀去砍,用力過猛,一頭栽進溪水裡。
隨後孔亮等趕到,一起將其制住。原文「可憐武松醉了,掙扎不得,急要爬起來,被眾人一齊下手,橫拖倒拽,捉上溪來。」
從以上兩場打鬥來看,武松打虎的時候酒已經醒了。而醉酒的情況下連孔亮等嘍囉都打不過,甚至被一隻黃狗欺負。
武松說的「一分酒一分力」顯然是在吹牛,其醉打蔣門神肯定出於更多的考慮。
喜歡《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論武藝或許水泊梁山第一爭議不斷,但是,論行走江湖,武松一定是梁山泊第一老江湖。江湖上的套路,沒人比武松懂得更多。比如孫二娘的包子鋪,在武松眼裡壓根就是小兒科。
醉打蔣門神,武松出於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他在施恩處了解了許多信息:
1、快活林在牢營東門外,距離此間不遠。武松深知自己的酒量,從牢營到快活林,不至於讓自己大醉。
2、蔣門神身長九尺,使得好槍棒,拳腳功夫了得,而且相撲為最,三年上泰嶽不曾有對。
蔣門神是個高手,而且槍棒、拳腳、相撲都是頂級級別。武松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要小心為妙。他深知自己的酒量,從牢營到快活林不會讓自己大醉,因此,借酒量來最大化自己醉拳的爆發力。
同時,假裝醉酒鬧事,可以使蔣門神放鬆警惕,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種情況下勝率無疑要高得多。如果說武松直接去找蔣門神,蔣門神就會有所準備。甚至備好武器,召集好兄弟,取勝的難度就高得多。
當然,這只是武松不知對手虛實的情況下,使用的一些小套路,體現了一個老江湖在行走江湖時候的謹慎態度。論硬實力,蔣門神同樣不是武松的對手,從血濺鴛鴦樓就足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