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五不起房: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就不要再張羅蓋房子這件事情。我們常常說「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後,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強求就能求來的,對一些事情就應該順其自然,而不是在盲目地追求結果。在過去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較差,醫療技術落後,所以人們的壽命不高,對於已經到了知天命的五十歲的人來說,就不要再和其他人因為蓋房子這件事情而攀比,因為蓋房不僅僅要花費大量的積蓄,還要花費大量的心血,五十歲的人不管是身體還是心智都大不如從前,所以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再去強求。
六不遷居: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六十歲以後就不要再隨意搬家。在過去有「人到六十古來稀」的說法,意思是六十歲的老人很少見。大多數農村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這也是為何最近這幾年很多已經在城市定居的農民卻又返回家鄉蓋房的原因。在過去由於六十歲的老人很少見,隨時都有可能撒手人寰,所以人們從「落葉歸根」這一點來看,六十歲的人就不要隨意搬家,因為很有可能會不能落葉歸根。
七不出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要隨意出門,最好不要隨意出遠門。剛才說到,在過去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很少見,更何況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之所以會說七不出門是因為七十歲的老人身體情況已經越來越差,很有可能在路上奔波時丟掉性命,所以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在家中靜養而不是四處奔波。
以上便是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搬家,七不出門」的意思,這句俗語是根據老人不同年齡的不同身體狀況總結出來的經驗,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現在八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很常見,所以我們並不能嚴格按照俗語中所說,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做合適的事情。大家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