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2020-12-17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五不起房: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就不要再張羅蓋房子這件事情。我們常常說「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後,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強求就能求來的,對一些事情就應該順其自然,而不是在盲目地追求結果。在過去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較差,醫療技術落後,所以人們的壽命不高,對於已經到了知天命的五十歲的人來說,就不要再和其他人因為蓋房子這件事情而攀比,因為蓋房不僅僅要花費大量的積蓄,還要花費大量的心血,五十歲的人不管是身體還是心智都大不如從前,所以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再去強求。

六不遷居: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六十歲以後就不要再隨意搬家。在過去有「人到六十古來稀」的說法,意思是六十歲的老人很少見。大多數農村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這也是為何最近這幾年很多已經在城市定居的農民卻又返回家鄉蓋房的原因。在過去由於六十歲的老人很少見,隨時都有可能撒手人寰,所以人們從「落葉歸根」這一點來看,六十歲的人就不要隨意搬家,因為很有可能會不能落葉歸根。

七不出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要隨意出門,最好不要隨意出遠門。剛才說到,在過去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很少見,更何況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之所以會說七不出門是因為七十歲的老人身體情況已經越來越差,很有可能在路上奔波時丟掉性命,所以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在家中靜養而不是四處奔波。

以上便是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搬家,七不出門」的意思,這句俗語是根據老人不同年齡的不同身體狀況總結出來的經驗,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現在八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很常見,所以我們並不能嚴格按照俗語中所說,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做合適的事情。大家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智慧
    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就在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34;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聽長輩的仔細講解後才恍然大悟。今天咱們就來粗略地聊聊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五不起房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農曆的五月不宜動土蓋房,這從何解釋呢?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所以這個時節也不適合蓋房。最後,五月正是忙著耕種的季節,所以也騰不出時間來去蓋房。所以,漸漸的就有了「五不起房」的老話。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而俗語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在長期的勞動與交往過程中,通過對人、以及事物的細心觀察、分析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影響著後世人們。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是:「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意義。五不起房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農曆的五月不宜動土蓋房,這從何解釋呢?在民間有句老話叫做「五黃六月」,五月的天氣格外炎熱,而在舊時的社會,蓋房全憑人力,如果這時候動土會消耗很大體力的,而且十分的受罪。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這種先見之明蘊含在俗語當中,從而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因此影響著後世人們。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
  • 古人講「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智慧
    諺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簡單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背後的許多俚語也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如《智囊全集》中收錄的老一代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五不起房《智囊全集》有句老話叫做「五黃六月」,五月份特別熱,但是舊社會蓋房子都是人力。要耗費很多體力,吃很多苦。
  • 鬼谷子:「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要謹記
    《鬼谷子》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五不起房這句話的寓意是農曆的五月不適合破土動工和建造房屋。如何解釋呢?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做「五黃六月」。五月的天氣非常熱。在舊社會中,建造房屋都是基於人力。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啥意思?聽聽老農怎麼說
    說幹就幹,今年4月份的時候天氣一暖和就開始了籌備,材料、圖紙、大吉日子都定好了,而且最關鍵的錢都準備好了,但問題是,馬上要開工了,這建築施工的工程隊還沒找到,後來經過村裡的老師傅輾轉多地才算在離我們20多公裡的村上找到了一夥工匠願意來給我們建房子,後來跟蓋房的老師傅聊天中才得知,在農村一直流傳一句話「五不起房,六不遷居」,原來在五月的時候是不適宜建房子的,在六月是不適合搬家的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何意?有道理嗎
    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就在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聽長輩的仔細講解後才恍然大悟。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聊聊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首先來說說「5不起房」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農曆的五月不宜動土蓋房,這從何解釋呢?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現在出門也這樣嗎?這原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注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行,但時間一長,大結局忘記了它原本的寓意,反而成了迷信的說法。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在農村對於蓋房子,一直以來都是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房屋建造的質量好壞,不但關乎到居住的舒適性,而且房屋的建造、庭院的坐落,對於家庭的運勢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對於修房蓋屋一直是非常講究的,這也就衍生了很多關於房屋的俗語,這些俗語流傳時間很久,直到現在依然被大家津津樂道,有的俗語卻是具有一定的道理,被大家廣泛的參考使用,也有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農村的俗語有的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有的是關於修房蓋屋的,也有的是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可謂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涉獵。直到現在很多俗語老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之後,還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這會吃虧在眼前了吧!所以也有人把俗語叫做了十句俗語九句真。俗語也並非都是具有道理,像一些特殊年代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 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對於修房蓋屋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人生大事來對待。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大家條件有限,加上收入很低。蓋房子著實的不易。有的農村家庭需要積攢大半生,才能擁有蓋房子的財力。所以對於自建房的要求,更是要精益求精。農村院落除了建築主體之外,通常都會帶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不但採光性很好。南北通透非常適宜居住,小院當然要有圍牆所遮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在庭院之中大家也會喜歡種植上一些樹木,院子裡面種植樹木,看上去院子顯得不那麼的單調,而且有的樹木還具有很美好的寓意。種植在庭院之中能夠讓家運越來越順暢。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從多年的經驗之中得來的,將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不但念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方式也更利於將俗語傳承下去。有的俗語確實具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有很多的俗語直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都看似都帶有一層封建迷信色彩,其實很多話細細扒來,都蘊含著最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是用比較誇張的語氣表現出來而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春季到來之後,有很多的美味食材開始上市,民間有四大鮮之說,指的是: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這四種食材在最適宜的時間吃,味道是極其的鮮美。
  • 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春季到來之後,有很多的美味食材開始上市,民間有四大鮮之說,指的是: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這四種食材在最適宜的時間吃,味道是極其的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