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何意?有道理嗎

2020-12-14 網易新聞

俗語這個稱呼既有魅力,又很神秘。它是民間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經過加工為使之形象化的定型語言,其特點表現為包羅萬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對我國的生產以及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雖說歷經千年,有些俗語被遺忘或擯棄,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一句鼓勵誇獎的話,會讓人信心倍增。即使在寒冬也會感到溫暖,但一句譏諷的話,卻成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使他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洩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

只要你細細的品味,仔細的揣摩,就能感受到俗語蘊含的哲理,和一些地方的風俗人情。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就在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聽長輩的仔細講解後才恍然大悟。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聊聊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

首先來說說「5不起房」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農曆的五月不宜動土蓋房,這從何解釋呢?在民間有句老話叫做「五黃六月」,五月的天氣格外炎熱,而在舊時的社會,蓋房全憑人力,如果這時候動土會消耗很大體力的,而且十分的受罪。因此這個時候很少有人去蓋房,其次,這個時節經常會出現雷陣雨。如果正在打地基時出現下雨天,那麼不僅會耽誤幹活,蓋房的材料也都要被毀了。最後就是,五月是忙碌的季節,正如詩句說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耕種,而之前在農村蓋房基本上都是這家幫那家的。根本沒有時間做這些事。因此就有了「5不起房」的老話。

再來說說「6不遷居」,就如上面說的「五黃六月」,是天氣正熱的時候,而在舊時遷居靠的全是人力和畜力,而且當時的路況也不好,到處是坑坑窪窪的,別說人力了,畜力也受不了。因此很少人選擇在6月份遷居。當然各地習俗不一,有的地方認為臘月不宜搬家,因為這個時候是年尾,灶王爺要休息,不能再打擾到他了。

7不出門,在民間對諧音和字體的形成尤為講究。而七和匕首的「匕」尤為相像,給人的寓意不好,再加上數字7是彎折的,在民間看來這預示著此時出門,一路將會崎嶇坎坷。而還有一種解釋是,之前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能出遠門的都是男的。這七件事沒準備好就不要出門,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8不歸家,則說的是,一般逢八的日子不歸家。因為八的諧音是「爬」不好聽。而且八像極了是「人」字被分開寓意不好,不過還有一種解釋則說的是,外出回家時,一定要謹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這個稱呼既有魅力,又很神秘。它是民間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經過加工為使之形象化的定型語言,其特點表現為包羅萬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對我國的生產以及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雖說歷經千年,有些俗語被遺忘或擯棄,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意義。最後就是,五月是忙碌的季節,正如詩句說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耕種,而之前在農村蓋房基本上都是這家幫那家的。根本沒有時間做這些事。因此就有了「5不起房」的老話。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所以這個時節也不適合蓋房。最後,五月正是忙著耕種的季節,所以也騰不出時間來去蓋房。所以,漸漸的就有了「五不起房」的老話。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這種先見之明蘊含在俗語當中,從而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因此影響著後世人們。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古人講「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智慧
    諺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簡單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背後的許多俚語也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如《智囊全集》中收錄的老一代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五不起房《智囊全集》有句老話叫做「五黃六月」,五月份特別熱,但是舊社會蓋房子都是人力。要耗費很多體力,吃很多苦。
  • 「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而俗語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在長期的勞動與交往過程中,通過對人、以及事物的細心觀察、分析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影響著後世人們。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是:「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 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是何意?一定要有所講究注意
    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是何意?一定要有所講究注意文/宋宋中華文化是非常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文化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包羅萬象。發展至今最受到民間老百姓歡迎的就是俗語這一文化了。它是非常的簡單通俗但是卻擁有著無數的人生哲理,讀懂之後讓人受益匪淺。所以,不得不感慨老一輩的人們所擁有的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大智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如今正是五六月的天氣,大家應該有所注意,來看看你做到了嗎?
  • 俗語「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是何意?有道理嗎?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說法,意思是說過了正月初五以後,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等這些日子都是適宜人們出行的日子,有適宜出行的日子,就有不適宜出行的日子,比如在農村還有「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道理嗎?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意思是初七不適宜出門,初八在外的人不適宜回家。
  • 民間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是何意?說的是什麼講究?
    民間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是何意?說的是什麼講究?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房子動工和喬遷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所以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那就是「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這裡月份指的是農曆的月份,意思就是說,農曆五月不能建設房子,農曆六月不能搬房子
  • 鬼谷子:「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要謹記
    《鬼谷子》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五不起房這句話的寓意是農曆的五月不適合破土動工和建造房屋。如何解釋呢?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做「五黃六月」。五月的天氣非常熱。在舊社會中,建造房屋都是基於人力。
  • 俗語說「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何意?有道理嗎?
    俗語說「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何意?有道理嗎?說起來,這真是一句充滿了智慧的俗語,不僅僅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更是在醫療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養生的科學表達。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老祖宗好幾百年前就告訴你了,可惜年輕人都不愛聽。
  • 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到底是何意?
    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到底是何意?家中有長輩的朋友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長輩們總會嘮叨一堆大道理,其中還會夾雜著幾句聽起來非常有道理的俗語。大家也不要覺得長輩們嘮叨,畢竟長輩們接觸的事情多了,也會有他們的看法,不得不說他們的很多經驗都是非常有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麼一句經驗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到底是何意?看看有沒有道理吧。
  • 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是何意?有道理麼?
    導讀: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是何意?有道理麼?農村俗語一直被認為是農村文化的精髓,俗語的形成主要是農村人對於人生道理、生活經驗、農事生活的一些總結,不僅豐富了農村人的農閒生活,同時對農民種莊稼也起到了很大幫助。
  • 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俗語是老一輩人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很多俗語幽默易懂,又富含哲理,不過現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聽到俗語了,在一些老人那裡我們可能會聽到些。俗語在過去是很普及的,農民們在農耕時或是天氣變化時,都會說出幾句俗語。
  • 農村俗語說「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妹子起房子搬家,為什麼
    在農村,人們要做些什麼重要的事情時,是比較講究時間的,像這句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說的就很有代表性了;而說到建房子、搬家,在什麼時候進行更方便、合適,在民間也是有一套說法的,像俗語「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說的就是,夏季農曆的5月不要起房子,6月不要搬家,這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因此也就導致了這村俗語分為幾個類型,有關於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關於種地的、還有關於建房子的等等。而這些農村俗語,對人們的生活日常也起了很大的幫助。
  •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文/農夫也瘋狂現在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習慣用農曆來記事。最為常見的就是過生日,或者是結婚、喬遷這樣的喜事選日子,其中就是依據農曆為主。而俗語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五月份的時候不適宜動工建房子,而到了農曆六月份的時候,就不適宜搬家了。這是為什麼呢?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五月不起房每年到了農曆五六月份的時候,農民都是比較忙碌的。
  • 俗語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我們常常聽到老人家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那麼是什麼意思呢?老人家認為的就是家裡人不能在每個月的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出家門,出門在外的家人也不能在每個月的農曆初八、十八、二十八其中一天回家。七件東西,必不可少因為這次的疫情,大家都在家待業,但有些人卻踏上了返工之路。這時老人們就會說起"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幾年,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慢慢被曲解了。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啥意思?
    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俗語中難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仔細分析下來,並不都是迷信,比如咱們要講的這句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啥意思呢?從字面意思理解,「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說,門前有墳地,房屋後面後水流,這種房子屬於風水很差的,容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聽起來著實讓人費解,甚至覺得有些可笑,難道風水的影響就有那麼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