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這個稱呼既有魅力,又很神秘。它是民間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經過加工為使之形象化的定型語言,其特點表現為包羅萬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對我國的生產以及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雖說歷經千年,有些俗語被遺忘或擯棄,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一句鼓勵誇獎的話,會讓人信心倍增。即使在寒冬也會感到溫暖,但一句譏諷的話,卻成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使他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洩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
只要你細細的品味,仔細的揣摩,就能感受到俗語蘊含的哲理,和一些地方的風俗人情。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就在長輩的口中聽到了一則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初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聽長輩的仔細講解後才恍然大悟。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聊聊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你覺得有道理嗎?
首先來說說「5不起房」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農曆的五月不宜動土蓋房,這從何解釋呢?在民間有句老話叫做「五黃六月」,五月的天氣格外炎熱,而在舊時的社會,蓋房全憑人力,如果這時候動土會消耗很大體力的,而且十分的受罪。因此這個時候很少有人去蓋房,其次,這個時節經常會出現雷陣雨。如果正在打地基時出現下雨天,那麼不僅會耽誤幹活,蓋房的材料也都要被毀了。最後就是,五月是忙碌的季節,正如詩句說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耕種,而之前在農村蓋房基本上都是這家幫那家的。根本沒有時間做這些事。因此就有了「5不起房」的老話。
再來說說「6不遷居」,就如上面說的「五黃六月」,是天氣正熱的時候,而在舊時遷居靠的全是人力和畜力,而且當時的路況也不好,到處是坑坑窪窪的,別說人力了,畜力也受不了。因此很少人選擇在6月份遷居。當然各地習俗不一,有的地方認為臘月不宜搬家,因為這個時候是年尾,灶王爺要休息,不能再打擾到他了。
7不出門,在民間對諧音和字體的形成尤為講究。而七和匕首的「匕」尤為相像,給人的寓意不好,再加上數字7是彎折的,在民間看來這預示著此時出門,一路將會崎嶇坎坷。而還有一種解釋是,之前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能出遠門的都是男的。這七件事沒準備好就不要出門,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8不歸家,則說的是,一般逢八的日子不歸家。因為八的諧音是「爬」不好聽。而且八像極了是「人」字被分開寓意不好,不過還有一種解釋則說的是,外出回家時,一定要謹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