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作詩,對這個字「情有獨鍾」

2020-11-09 北晚新視覺網

以虔誠之心拜讀錢鍾書先生的《槐聚詩存》,讀著讀著,我發現錢先生作詩時好用「新」字。比如他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詩中有「海國新年霧雨悽,茫茫愁絕失端倪」,四十年代的詩中有「春應不屑來,新正忽夏燠」,五十年代的詩中有「筋力新來樓懶上,漫言高處不勝寒」,六十年代的詩中有「驗取微霜新點鬢,可知青女欲饒難」,七十年代的詩中有「把玩新編重品目,卌年惆悵溯詩盟」,八十年代的詩中有「對症亦知須藥換,出新何術得陳推」,九十年代的詩中有「雪被冰床仍永夜,雲階月地忽新秋」……

新華社資料圖

細細咀嚼,我發現這些「新」字大致呈五種走向:一是表示時令,二是描述生態環境,三是說明剛剛經歷,四是強調變得更好,五是與「舊」「故」「古」等相對應。

且看第一種走向。「折簡酬新涼,茗碗共論文」,「新涼」當指寒露時節。「新月似小女,一彎向人低」,「新月」顯然是指每月之初。「夜深秋重釀新寒,補就青瓷轉玉盤」,此處的「新寒」無疑是「秋重」的結果。「亟待清風屠宿暑,便能白露沃新秋」,「新秋」指即將到來的秋天;夏天酷熱難耐,詩人翹首期待風能快快吹來,給賴著不走的盛夏一個「狠狠的懲罰」。

次看第二種走向。「不勞成竹咒新筍,絕愛著花無醜枝」「雪老霜新慣自支,歲寒粲粲見冰姿」,新筍與成竹、鮮花、青枝互為襯託,新霜與積雪、薄冰交相輝映,極寫生態環境之優美。

再看第三種走向。「一嘆掩書何彼此,無多殘淚為新彈」「欲話初心同負負,已看新鬢各斑斑」「枕席涼新欲沁肌,流年真嘆暗中移」「欲踏天都酬宿諾,新來筋力恐難勝」,這些詩句中的「新」字似乎都與「剛剛經歷」有所瓜葛,或是心情的悲切,或是歲月的流逝,或是季節的更替,或是友朋的交往,「新」字在其中穿針引線,添色增彩。

復看第四種走向。「費盡胭脂畫牡丹,翻新花樣入時難」,「翻新花樣」並非易事,一旦成功,便進入了另一番天地。「何時北駕南航便,商略新詩到茗邊」,知心好友相互切磋,定能寫出沁透心扉的詩篇。「好與嚴林爭出手,十條八備策新功」,「嚴林」指近代翻譯家嚴復與林紓,「十條八備」指翻譯的策略和手段,出道不久的譯者,只要敢於與高手一爭天下,完全有可能打磨出發光發亮的新譯品。

至於與「舊」「故」「古」相對的「新」字,在錢先生筆下更是頻頻出現——「自關耆舊無新語,選外蘭亭序未聞」「舊遊覓夢容高枕,新計攤書剩短檠」「舊邦更始得新命,如龍虎起風雲隨」「中州無外皆同壤,舊命維新豈陋邦」「迎送由人天夢夢,故新泯界夜茫茫」「荒唐滿紙古為新,流俗從教幻認真」「纏天兵氣慘難春,日曆無端判故新」「明朝故我還相認,愧對熙熙萬態新」……

有人會問:錢鍾書作詩時,為何對「新」字情有獨鍾?竊以為答案有二:一是前人的啟發。錢先生編過《宋詩選注》,其中不乏帶有「新」字的詩句,如歐陽修的「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蘇東坡的「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陸放翁的「一首清詩記今夕,細雲新月耿黃昏」等。可以想見,這些詩句一定喚起錢先生一個又一個靈感。二是錢鍾書對寫作有一種強烈的創新特質。謂予不信,不妨翻閱一下七百三十餘頁的《談藝錄》和兩千四百餘頁的《管錐編》,透過那些密密麻麻的「補訂」,便可發現它們都是錢先生嘔心瀝血、不厭其煩地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補充。由此觀之,錢鍾書在作詩時之所以好用「新」字,完全是其學術研究創新性的延伸和拓展。

(原標題:錢鍾書作詩好用「新」)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鄭延國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由「默存」而「默成」,錢鍾書的字有何玄奧?
    但頗值留意的是,錢基博在編纂家譜寫錢鍾書的字時,不寫「默存」,而寫作「默成」。以錢基博淵通學識,這當然不可能是筆誤,而是有意為之。由「默存」而「默成」,這樣的記錄究竟有何玄奧?或者說,錢基博的「有意為之」,究竟寄託著作為父親對兒子怎樣的希望和要求呢?按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他父親因鍾書愛胡說亂道,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說話的意思。」
  • 錢鍾書:懷抱美玉,滿是心事
    作者 / 錢鍾書錢鍾書上學時是典型的才子,上課從不記筆記,一邊看閒書一邊聽講,考試居然還全對。二十五歲時,他在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考試中拿了第一名,隨後便與楊絳成婚,二人赴牛津留學。和所有年輕小夫妻情況差不多,他們租的房子不大,「據梧宜覓夢,生草好吟詩」,是可以做夢作詩的地方。於是錢鍾書寫下這首詩,排遣心中鬱悶。他為什麼發愁呢?二十歲前,他已把該讀的正經書都讀完了,可那些學問究竟意義何在?雖然快過去了一百年,今天青年們,尤其是文科生,與錢鍾書的焦慮依舊相似。
  • 《錢鍾書選唐詩》出版
    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錢鍾書先生去世之後,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錢鍾書,他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而把研究錢鍾書的學問,做成像王水照先生這樣,應該也說做到底了。如果再有的話,應該也是他們團隊的人,他們對他的學術思維和思想邏輯、做學問的方法和人生觀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現在縱觀全國,能有學識和魄力拿下這個課題,對《宋詩選注》做出新的東西,我看是很難的。
  • 錢鍾書與陳寅恪
    打通文史和貫通中西    吳宓20年代在清華園,一次談起學問人才,說年齡大一些的要數陳寅恪,年輕的首推錢鍾書。陳、錢都是有識人慧眼的吳雨僧所欣賞的人物。陳生於1890年,錢生於1910年,相差二十歲。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而把研究錢鍾書的學問,做成像王水照先生這樣,應該也說做到底了。如果再有的話,應該也是他們團隊的人,他們對他的學術思維和思想邏輯、做學問的方法和人生觀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現在縱觀全國,能有學識和魄力拿下這個課題,對《宋詩選注》做出新的東西,我看是很難的。
  • 錢氏家譜中的錢鍾書
    按照家譜世系記錄例當簡要的筆法,錢基博不繁要言,洋洋灑灑,用了將近二百六十餘字來記錄錢鍾書生平,足見他十分認可和欣賞這個兒子,並認為他在其家族中的成就及不可限量的未來,值得如此大書特書。貳錢鍾書的字為何改作「默成」?  但頗值留意的是,錢基博在編纂家譜寫錢鍾書的字時,不寫「默存」,而寫作「默成」。
  • 「官員」錢鍾書
    在錢鍾書誕生以前,很多學問優長的大儒,都有過「翰林」或「上書房行走」的經歷。在新舊交替之際成長起來的錢鍾書,雖然再沒有機會「供奉翰林」,但卻實實在在憑藉學問,走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高位。 從學者而至高官,或者以學者身份而入官場,一向清高自許的錢鍾書,在這個身份轉換中,究竟有著怎樣幽微複雜的心曲?
  • 錢鍾書的學問世界
    《錢鍾書選唐詩》是一部珍貴的資料集,保存了錢鍾書生前選定的一部「《全唐詩》錄」,原稿系由楊絳作為「日課」逐篇抄錄而成,選唐詩近兩千首,通過對照《錢鍾書手稿集》,可知這個選目主要依據的是錢鍾書三次通讀《全唐詩》的筆記,基本上反映了錢鍾書對唐詩全貌的取捨範圍。在此,我重點想要談的是王水照先生的新著《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 最資深「錢迷」眼中的「錢鍾書」
    一直到2020年7月,王先生增寫了數萬字內容。最醒目的是兩篇萬字長文:《自序:走進「錢學」——兼談錢鍾書與陳寅恪學術交集之意義》,1.2萬字,除了交代此次成書緣由外,更以強健的筆力和清晰的學術思辨,分析了錢先生與陳寅恪先生之間五個學術觀點的交集,並從這個角度切入探索錢先生的學術體系,指出「文學是『人學』,必然與各個學科發生關聯,因而,單純地從文學到文學的研究路線是不足取的,必須同時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但最重要的,必須堅持文學的本位……不能讓其他學科代替文學研究本身
  • 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錢鍾書選唐詩》首次公布出版——賞唐詩多樣...
    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當天,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通過《錢鍾書選唐詩》,讀者朋友不僅可以欣賞到唐詩的多樣全貌,也可以了解錢、楊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
  • 人們之所以紀念錢鍾書,是因為世間再無錢鍾書
    外人說他狂傲,錢鍾書自評「狷者」,圍繞錢鍾書有很多複雜甚至矛盾的看法,他的前半生和後半生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面向,前半生的錢鍾書狷介獨行,後半生的他卻遵從著父親的忠告,小心「默存」。理解這種轉變成為體察錢鍾書的關鍵。二十年後,當大眾紀念錢鍾書,除了再度回顧他的幽默語錄和美好愛情,更應看到他背後所代表的風尚,以及他在時代變革中的抉擇。
  • 「錢鍾書」還是「錢鍾書」?到底怎麼寫才規範
    更引人注意的是,在教育部編全國統一語文教材(即統編本)七年級下冊中,有一篇楊絳的散文《老王》,其中「默存」的注釋是「本文作者的丈夫錢鍾書的字」——用的是「錢鍾書」;而這篇文章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也有,其中「默存」的注釋卻是「本文作者的丈夫錢鍾書的字」——用的是「錢鍾書」。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當我們懷念錢鍾書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1985年,身為語文老師的張大年寫了篇2萬多字的《圍城新論》,針對當時主流評論認為方鴻漸「分裂人格」的觀點,提出方鴻漸是有著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文章寫成後,張大年想聽聽錢鍾書的意見,就託錢鍾書的堂侄女錢靜汝幫忙。錢靜汝讀罷認為這是篇好文,就把文章寄給了她的姑父、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許景淵。許景淵與錢鍾書時有詩詞唱和,就把文章轉給了錢鍾書。錢鍾書很快給許景淵回了信。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限於自己的理解能力、限於時間的倉促,我對這部《錢鍾書選唐詩》的體會是非常膚淺的。我大致有三點感受:一、全局視野——反映多姿多彩的唐詩藝術世界第一,這個選本是有全局視野的。錢先生的選目雖然非常有個性,跟我們經常見到的唐詩選本不一樣,但是他不是完全信手、隨意地選。
  • 錢鍾書眼中的章士釗
    章士釗是錢鍾書前輩,他與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很早就有交情,在錢基博眼中,章士釗當時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在錢基博著的《現代文學史》中,他指出新文學三體:「新民體、邏輯文、白話文」,新民體的代表是康有為、梁啓超,白話文的代表則為胡適,而邏輯文的代表則是嚴復、章士釗。那麼,錢鍾書眼中的這位前輩又如何呢?
  • 錢鍾書的「一碼歸一碼」
    錢鍾書與陳寅恪的人生頗有共同之處,他們都出身學問世家,一樣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同樣學識淵博、性情耿介,但有一點無庸置疑:對陳寅恪的某些學問,錢鍾書並不認可。1978年8月至9月,錢鍾書隨中國學術代表團訪問義大利。
  • 賀衛方的錢鍾書情結——法邊餘墨話鍾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賀衛方提出兩個辦法:一是寧空不轉,一是文字補白。賀衛方說:「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這樣既增大了信息量,又活躍了版面。」錢鍾書哪會想到,這篇以英文舊作作為依據改寫成中文的論文在15年之後,果真促成了一個「兩有」兼備者去「找到答案」。而這個人,還是自己當年籤贈兩書卻不曾謀面的法學教授。經過考究,賀衛方解決了相關疑惑,確定JungTagen是晚清總理衙門大臣董恂。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左起:張劍、劉寧、葛曉音、臧永清、謝思煒、周絢隆、陳堅《錢鍾書選唐詩》:錢鍾書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文 | 劉寧(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本文據作者在分享會發言速記稿整理錢鍾書先生是我們(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學研究室的老前輩。我到所裡以後,聽到很多關於錢先生的故事。
  • 默存與默成——《堠山錢氏丹桂堂家譜》中的錢鍾書
    ,仍然將錢鍾書列於錢基成名下。 按照家譜世系記錄例當簡要的筆法,錢基博不繁要言,洋洋灑灑,用了將近二百六十餘字來記錄錢鍾書生平,足見他十分認可和欣賞這個兒子,並認為他在其家族中的成就及不可限量的未來,值得如此大書特書。 但頗值留意的是,錢基博在編纂家譜寫錢鍾書的字時,不寫「默存」,而寫作「默成」。以錢基博淵通學識,這當然不可能是筆誤,而是有意為之。由「默存」而「默成」,這樣的記錄究竟有何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