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城金張掖:絲綢之路的咽喉重地

2020-09-09 鷹眼視野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始於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中原通往西域的路線。後來這條路線成為中原通達西域和中亞、西亞諸國、直到地中海沿岸的交通要道。1700多年來,成為古代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而地處河西走廊中間咽喉地帶的張掖,則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資深的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河西走廊中間咽喉地帶的張掖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

先有張掖再有甘肅的資深歷史文化名城

兩千多年前由漢武帝親自命名、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張掖,是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張掖古稱甘州,歷史上最先有張掖,然後才發展出整個甘肅(古肅州即是今天的酒泉)。張掖是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東漢時期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中國佛教名僧、同時也是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晉代法顯和尚、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著名佛教高僧唐玄奘等,前往西域時都曾途經張掖;隋煬帝於609年西巡,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臣,召開過「萬國博覽會」;元代時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醉心於張掖,並在此停留盤桓長達近一年之久。

張掖古稱甘州,歷史上最先有張掖,然後才發展出整個甘肅

資深的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西北塞上的張掖,地位顯赫,自古就被冠以金張掖,它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國內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塞上江南、荒漠綠洲景象。張掖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雪山、草原、湖泊、沙漠等各種地貌共處一地並交相輝映,既具有濃鬱的塞上風情,又不乏秀美的南國風韻,所以很久以來就有&34;這樣的佳句讚美張掖。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甘州當江南

自古有&34;之美景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張掖,不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且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獨特,它們的突出代表是: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七彩丹霞地貌和藏傳佛教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蹄寺。

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七彩丹霞地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蹄寺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夏,世界著旅行家馬可.波羅隨叔父到元上都,因道路被阻,客居張掖近一年。在這期間,馬可波羅被當時匯聚東來西往繁華的張掖所深深吸引,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2004年是這位東西方文化使者到達張掖730周年,同時也是他逝世680周年,張掖新建了一條歐式的街道,這條被命名為馬可波羅街的北端街心,矗立著青年馬可波羅英俊的全身塑像,以紀念這位溝通中西文化、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的使者。

世界著旅行家馬可.波羅

張掖馬可波羅街的馬可波羅塑像

張掖歷史文化必打卡處

原名「迦葉如來寺」的大佛寺,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的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張掖標誌性的建築,為西北地區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寺廟坐東朝西,佔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建築莊嚴雄偉,為歷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據說這裡是元世祖忽必烈誕生之地,忽必烈的母親別吉太后曾在寺內久居,去世後靈柩也寄放在這裡。南宋恭帝趙顯兵敗元軍被俘後,在西藏薩迦寺出家,號合尊大師,也曾駐錫於大佛寺。大佛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西北地區民族融合與團結、祖國統一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因大佛寺內容很豐富,下次再與大家分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

亞洲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

與大佛寺相連的,是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會館,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賈雲集的重鎮,從山西、陝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他們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經營的勢力範圍,於是結幫會、設會館,將始建於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建為山西會館,修建費用都由客商募捐。 會館將宮廷建築與民間建築融為一體,形成起伏開闔,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院落群體。

出了大佛寺不遠處就是歷來被視為古城象徵的隋代木塔,位於木塔廣場中央、高32.8米的九層木塔,初建於北周,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原塔毀於清末的風災,現在的木塔建築重建於1926年。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塔主體為木質結構,外簷系樓閣式建造,塔身內壁空心磚鋪砌,每層都有門窗、樓板、迴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飾,門楣嵌磚雕橫額。全塔沒有一釘一鉚,全靠頭拱,大梁立柱連結,縱橫交錯,相互拉結,渾然一體。木塔之所以重要,據說這裡曾經安放過一枚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

張掖古城象徵的隋代木塔

除以上介紹的古蹟景點以外,張掖城區內還有可與西安鐘樓媲美的鎮遠樓、西來寺等許多景點,這些景點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包含厚重的文化,很值得觀賞,從中可以感受千年絲路咽喉重鎮張掖的博大與精彩。

鎮遠樓

千年歲月悠悠,昔日古絲綢之路連接東西方文化和商貿的重要樞紐張掖,現在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裡將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通道,歷史並不是簡單的重複,往日的輝煌,通過鳳凰涅槃般的重生,必將更加璀璨奪目!

千年古城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資深花旦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大佛寺 歷史文化名城 駱駝城...
    原標題: 資深花旦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將張掖市公布為全國第二批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設部、文化部在歷史文化名城報告中對張掖作了如下闡述:「張掖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中部,水草豐茂,物產富饒,因有『金張掖』之稱。
  • 甘肅張掖是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的拍攝地,也是「甘」字由來地
    劇中出現了甘肅張掖的七彩丹霞、冰溝丹霞、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甘州府城等景區景點。劇中的梨園新村、速展村、平山湖村等地還原了現實生產生活場景。於是很多正在看劇的人一定會有個疑問,電視劇究竟是在哪裡拍攝的,小編也同樣有這個疑問,於是通過多方查閱資料,才了解到拍攝地全程是在甘肅省張掖市。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張掖這座城市。
  • 張掖地方美食文化圖書編撰工作啟動
    (甘州融媒記者 付聰林)6月20日,張掖市商務局召集全市20多名骨幹作家,安排部署張掖地方美食文化的採集撰稿工作,這標誌著張掖地方美食文化圖書編撰工作正式啟動。張掖,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張掖美食品種繁多,食材豐富,製作精良,據了解,民間傳說並被廚藝大師認可的有3大宴菜688道。
  •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是古&34;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34;的美譽,是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
  • 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
    像漢朝唐朝還有元朝及明清這些築造了偉大歷史的朝代,河西走廊盡在其手中。 而諸如兩晉還有兩宋,就沒有河西走廊,所以不得安生,不能躋身強大王朝之列。總而言之,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它誕育了絲綢之路是它搭建起了中西方文明連接的橋梁。
  • 「新疆遊記之七」金張掖-鑲嵌在絲路上的一顆明珠
    畦壟整齊,塑膜鋪地,還有成規模的蔬菜大棚。全天都是快節奏奔波,午飯是在景區的絲綢之路餐廳,座無虛席。飯後,聽到緊一陣松一陣的號子聲,循聲前往,對面的食品店門口支著一個架子,一男一女,揮著木錘,「哼嗨哼嗨」地喊著號子,用這招數招徠顧客。他砸著什麼?
  • 張掖,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之美景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
  • 市長謝又生一行調研張掖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
    市長謝又生一行調研張掖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 2020-11-19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徵稿選登】張掖:古韻新風詩意融合的千年文旅之城
    甘肅,羲皇故裡、河嶽根源,素有「華夏文明八千年、絲綢之路三千裡」之盛譽,所轄之市州,雖河山不同、風土各異,卻州有典故、地有雅韻,無州不名、無地不美。坐落於河西走廊的張掖,就是一座美麗多姿、詩意棲居的城市。從上古先民遊牧棲息,到中原王朝戍邊屯墾,至現代逐步開發開放,已跨越5000年,史稱「金張掖」。
  • 張掖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即將交付使用!
    張掖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張掖大劇院)現已進入收尾階段,本月將全部交付使用。張掖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位於張掖市濱河新區,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城市重點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全市重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基地和文化產業發展平臺,也是全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而實施的重點公益性文化惠民項目之一。
  • 景在城中 人在畫中——張掖丹霞口民俗村詩與遠方同在
    這裡匯集了17種張掖周邊的美食,這裡有舒適溫馨的民俗客棧,這裡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可供參觀......」7月23日,丹霞口民俗文化旅遊村董事長李紅學向「2018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網絡大V甘肅行」採訪團介紹道。張掖丹霞口民俗文化旅遊村坐落在七彩丹霞「刀山火海」景觀處,東距張掖市區40公裡,北距臨澤約13公裡,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 甘肅省四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愛人文旅遊的一定去看看
    張掖,甘肅省直轄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過去被稱為「甘州」,是甘肅省名字「甘」的來源地,有「桑麻之地」和魚米之鄉的美稱,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老絲綢之路的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名景點有大佛寺、木塔寺、鎮遠樓、丹霞地貌
  • 重走絲綢之路 一嗨租車全新SUV專享路線
    對此,一嗨租車精選8月醉美路線,從西安出發,一路途經蘭州、張掖、嘉峪關、敦煌、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馳名中外的景點,宛如一條項鍊串聯起大西北的「珍珠」,為用戶開啟了長達10天的西北夢幻之旅!   十三帝都——西安   眾所周知,「長安自古帝王十三都」,西安有太多歷史遺留下的瑰寶,似乎每一條古舊小巷,每一塊城牆青磚,每一片深宅瓦當,都能讓人穿越時空。在這裡不但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也藏著各種各樣的美食,在西安不但要玩好,也要吃好。必去景點西安古城牆、大雁塔北廣場、鐘鼓樓、回民街等。
  • 舌尖上的張掖特色美食小吃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 張掖大佛寺,連馬可.波羅也曾醉心和迷戀的地方
    到甘肅旅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張掖,應該是一個必打卡之地。上次為大家比較全面介紹了張掖的有關情況,這次重點為大家介紹大佛寺。,原名「迦葉如來寺」,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標誌性的建築,為西北地區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也是馬可波羅當年十分醉心和迷戀的地方,據說當年他因故在張掖滯留近一年的時間裡,經常來到大佛寺
  • 「春綠隴原」文藝展演—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專場慰問演出...
    「春綠隴原」文藝展演—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專場慰問演出及系列宣傳營銷活動成功舉辦 2020-06-16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張掖神奇美景,並非只有丹霞?
    張掖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自古就有著「金張掖、銀武威」的美譽。【扁都口】扁都口生態休閒旅遊區,位於祁連山中段,張掖、民樂至祁連縣的必經之地,這裡包括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爺、諸葛碑及碧雲天、黃花地等田園風光美景。
  •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久負盛名的張掖大佛寺,近年因屢有高層領導造訪而備受重視。原本位於古城西南隅而逐漸成為市中心,為了突出大佛寺,景區前的賓館都拆走改造為城市廣場,成為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地標建築。當然遊覽景區是需要自己做功課的。
  • 讀懂絲綢之路 這裡是你不可錯過的目的地
    古代絲綢之路甘肅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遺存,是絲綢之路的黃金段。 蘭州 古絲綢之路重鎮,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古稱「金城」,其名據說來源於「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不摧。絲綢之路進入甘肅境內以後,路線互相交織如同網絡,就其幹線來說,主要有北、中、南三條,蘭州位於中線的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