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

2020-12-13 騰訊網

"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班固的這段話誇讚的不是旁人,而是為大漢一雪前恥立下不世之功的霍去病。

歷朝歷代的文官武將,都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偶像,關於其功績的文學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在後世看來,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已經成了抵抗侵略的一個標杆。

(一)、曲逆奇謀神鬼運,勇冠驅虜控河西

霍去病除了率五萬精兵在二十一歲那年遠徵漠北追擊匈奴以外,還在他十九歲那年,以驃騎將軍的身份率一萬餘眾西徵河西走廊,他輾轉河西五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追擊至皋蘭山重創匈奴,一舉斬殺其三萬餘眾,匈奴的五個王爺悉數被俘,獲取的馬匹糧草和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自此以後,整個河西走廊皆歸屬於漢朝管轄。匈奴人因此哀嘆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得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見,河西走廊對匈奴十分的重要。

同時,它對於漢朝乃至中國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有人就說,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這句話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種緣由?

若是當年霍去病沒有打下河西走廊,那西漢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軍力來鞏固西邊防禦。而佔據了這裡的匈奴,西可以壓制西域各國,東可以肆無忌憚的襲擾漢朝邊境,南可以與羌人互相勾結,北則可以回到漠南故鄉。

首先,先從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說起。它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自東向西延伸兩千餘裡。

如果想要從中原去往西域,這裡是一條必經之路。若是沒有河西走廊,那就只能翻越地勢坎坷的祁連山脈,而山上有很多地方都是行人不通的。所以,河西走廊連接起了中原和西域。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輝煌燦爛的西域文化傳入中原;中國本土文化也不可能影響到西方。那麼,像後世誇讚唐朝的萬國來朝,這種盛景也不會出現;而李世民也不會自封為"天可汗"。

所以如果沒有了河西走廊,中國就不會有這麼絢爛多姿的歷史文明,至少人們引以為傲的大唐神韻,會少了很多風採。同時東漢年間佛教東傳,也是走的河西走廊。若是沒有這裡,那麼今天的少林寺還有普陀寺等千年古剎也將不復存在。

中國特有的儒釋道一體的宗教信仰,也不會產生。總之沒有河西走廊,西域的東西進不來中國的文化也出不去。不會有絲綢之路,華夏文明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就連玄奘法師西行,也不會有。

河西走廊勾連著中原與西域,讓中原王朝的觸手可以一直伸展到蔥嶺。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什麼西域都護府或者安西都護府或者大都護府,也不會有那些壯志遼闊的邊塞詩,諸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古代的王朝不會想方設法的控制西域;也不會有乾隆皇帝徵戰準噶爾,更不會有左宗棠的"湖湘子弟滿天山"。因此沒有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肅西邊的部分地區,不會歸屬於中國統治。

中國也不會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是否佔據河西走廊,是一個王朝強盛與否的關鍵。古語云:"河西安,則關陝安,而中原安矣"。像漢朝唐朝還有元朝及明清這些築造了偉大歷史的朝代,河西走廊盡在其手中。

而諸如兩晉還有兩宋,就沒有河西走廊,所以不得安生,不能躋身強大王朝之列。總而言之,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它誕育了絲綢之路是它搭建起了中西方文明連接的橋梁。

同時,每當中原大戰就會有名士前往河西走廊避難,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無數以"涼"為號的政權在這裡建立,是他們將古代文化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也是河西走廊給他們提供了避難之所。

(二)、絲路明珠,邊陲重鎮

在河西走廊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光輝文明,譬如素有絲路明珠之稱的敦煌以及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還有敦煌遺書和居延漢簡以及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敦煌與武威,酒泉還有張掖並稱為"河西四鎮",它們的名字皆是由漢武帝所取,每個名字背後都有其深意。

今天就來說一下,四鎮之一的張掖。它的意思是:"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大漢將沿著河西走廊途徑張掖以控制西域各國,氣勢不可謂不豪邁引得後人驕傲無比。

若是將河西走廊比作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那麼張掖就是控制河西走廊的關鍵節點,是重中之重。若是沒有張掖,即使控制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再向西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而古代對張掖有多麼重視呢?這裡曾經在北朝時改名作甘州而酒泉則為肅州,兩者結合就是甘肅,也就是今天甘肅這個名字的由來。

同時,張掖還曾當過甘肅省的省會。曾經的張掖雖然是個邊塞之城,但一點都不荒涼。它不像其他的邊塞城市那樣,滿是黃沙飛舞一眼望去儘是荒蕪,張掖的降水量非常充沛。

在唐朝時"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可見這裡曾是為西北軍務提供物資的重要場所。同時,張掖又運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了國際貿易,當地生產的瓜果,遠銷西域口碑很好。

等到金秋時節張掖碩果纍纍,那些食物就如同金子一般點綴著城市因此張掖又有金張掖之稱。同時這裡又有著舉世聞名的"丹霞地貌",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期,時至今日仍以五彩斑斕交相輝映的姿態,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三)、國不可無河西,河西不可無張掖

雖然河西走廊與張掖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也有著獨特的神韻色彩,但近現代發展的重心一直是中原地區還有東南沿海地帶,因此河西走廊的存在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很低。

直到一帶一路政策的實行,河西走廊以及張掖終於得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利好,這個綿延千年的走廊和這座頗具神秘色彩的古城,以驕傲的姿態再度回歸到了世人眼前。那麼,當地應該如何利用好這股東風,讓自己的經濟得到發展呢?

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歷史悠久的優勢。世人們從影視作品還有文學作品中,對絲綢之路都有著很多的了解。它在人們心裡,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有無數人想要在河西走廊上自駕一番,不過又擔心當地苦寒難以適應。

但事實情況是,河西走廊一帶發展的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好。河西走廊上的城市,應當充分利用好網際網路平臺,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世人。讓大家知道,河西走廊並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敞開懷抱歡迎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其次,應當拿出自己的特色招牌。像敦煌的莫高窟還有月牙泉,那自不必多言。而張掖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東西,比如它的山丹馬場,那裡是中國最大的軍馬場。

可以將其適當的開放,讓人們欣賞著萬駿飛馳的宏大場面。也可以讓人騎上馬兒或者騎上駱駝,切身失地的感受一下那只有在電視上才能見到絲綢之路。同時,張掖也是一座文化名城。

《霓裳羽衣曲》就是源自張掖的《波羅門曲》還有元稹的《琵琶詩》:"學語胡兒撼玉鈴,甘州破裡最星星"寫的也是張掖還有那個名作《八聲甘州》的詞牌名這些都與張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成為張掖的招牌,讓人們循著那幽幽琴聲來到這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城市感受它的魅力。此外,張掖聚居著三十多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張掖也可以藉此來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旅遊。

再者,張掖的七彩丹霞、祁連山雪峰以及獨具特色的張掖沙漠,還有沙漠綠洲和花海古城、鼓樓農田等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因此只要張掖願意花時間向世人講好張掖故事,自然會吸引到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

總而言之,河西走廊與張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馬踏飛燕"誕生的地方定當會成為旅遊名城。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是另一個中國,中國不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地理上都會出現殘缺,如果有機會,還是要身臨其境的感受下這份獨具特色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冬春精彩之旅•壯美河西走廊——張掖「元旦」假日遊迎來...
    「元旦」三天假期,縱使寒意料峭,也擋不住市民和遊客的出遊熱情,全市共接待遊客11.6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189.13萬元。2020年12月27日,張掖市繼成功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後,被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評為「2021美麗中國首選旅遊目的地」。假日期間,全市文旅系統以貼心周到的服務,全力做好假日旅遊接待工作,確保遊客出行安全,文旅市場安全有序,平穩運行。
  • 走過甘肅河西走廊4個旅遊城市,最喜歡還是張掖,看點豐富門票便宜
    2020年的8月初,小馬重新又走了一次河西走廊,相比上一次的自駕之行來說,這一次的河西走廊之行讓我對於這幾座城市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些歷史悠久的古城可謂是既可以看到濃濃的大西北自然風情,也可以看到極具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的風情。這一次的河西走廊旅行中,小馬走了四座城市,分別是敦煌、嘉峪關、張掖以及武威。
  • 穿越河西走廊歷史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裡,寬數公裡至近百公裡,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農業的遠古印記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一  馬家窯文化廣泛分布於黃河上遊的甘、寧、青地區,其年代從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延續時間長達1000多年,可分為馬家窯、半山和馬廠三個類型。就其年代而言,馬家窯較早,半山次之,馬廠最晚。這三個類型的遺存在河西走廊地區均有發現,但分布很不均衡,河西走廊東部的武威地區明顯多於中、西部的張掖、酒泉。
  • 甘新公路:穿越河西走廊的抗戰大動脈(圖)
    A.數萬河西兒女確保「動脈」暢通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戰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鐵路、公路、碼頭等實行軍事封鎖,內外交通運輸中斷,國際援助無法進行。為從陸地上打通國際通道,1937年8月,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援助,修建從蘇境內薩雷奧澤克到中國新疆迪化(烏魯木齊),再經河西走廊到蘭州的公路。
  • 甘肅張掖,有多少極致風光?
    >匯聚一堂(馬營河大峽谷,攝影師@吳瑋)▼正所謂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廣闊張掖究竟有多少極致風光在等待我們的發現 01>既適宜放牧又適宜農耕讓張掖成為河西走廊上的明珠也成為各路文明爭奪的焦點它的一山一河將發揮巨大的威力成為中原民族進擊西域的跳板將張掖的歷史帶入新的階段 03一城
  • 「綠洲橋」視野中的河西走廊、歷史中國與區域性世界
    以海洋為中心的中亞視角取代了以歐亞大陸遊牧民(所謂「韃靼」)為中心的視角,同時也取代了中國歷史的「西域」視角。在俄羅斯帝國和歐洲的觀念中,中國被分為「長城外」(遊牧韃靼區)和「長城內」(農業區)兩個地緣板塊,將農耕和遊牧人群絕對化並按照單線社會形態說納入到不同的時間序列中。「中國」被分為韃靼民族史與中原史(漢族史)兩個層面。
  • 漫步「河西走廊」,解析「絲路文化」
    ,一條對於人類文明進步有著卓越貢獻的古老商路,絲路文化將黃河文化、恆河文化與古希臘文化、波斯文化融會貫通。星月流轉,風沙無情,歷經2000多年的雨雪洗禮,也蕩不盡我們耳邊沙漠駝鈴聲聲的縈繞,閃耀眼前的是連接亞歐大陸的友誼長虹,更催動後人追溯歷史的燦爛和輝煌,呼喚當下的和平與繁榮,擔當肩負的使命與責任。絲綢之路三千裡,華夏文明八千年。位於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甘肅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擁有除海洋、島礁之外所有的旅遊資源類型,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自然奇觀的博物館、民族風情的大觀園、研學旅行的目的地。
  • 尋你千年:河西走廊行 (3) 大漠,有我執著的夢想 by 紅洋_加拿大
    在2015年的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我默默在心裡許下了一個願,就是一定要去河西走廊,否則,將是我今生的一個遺憾。沒多久,我就早早向公司提前請好了夏天回中國的長假。我告訴辦公室的同事,我要回中國去走絲綢之路,他們閃著藍色的眼珠子,不解的看著我,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麼是絲綢之路。
  • 什麼原因使河西走廊失去了昔日的繁華?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夾在祁連山和阿拉善高原之間。它與西部的大沙漠相連。東西長約一千公裡。它包括今天的酒泉,嘉峪關和張掖,金昌和武威市以及蘭州,白銀市和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全境,以黃河以西的走廊命名。河西走廊不僅是連接中原新疆和中亞的交通隧道,也是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間的交匯區。
  • 實拍:令人陶醉的張掖丹霞世界地質公園(圖)
    就在7月8日,我國又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甘肅張掖和湖南湘西地質公園。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經有41處,世界第一,全球共有161處世界地質公園,中國佔了四分之一。張藝謀曾在這裡拍過一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電影雖然用的都是大腕影星,但情節和人物早就忘了,唯獨記住的就是這個像油彩塗抹過的獨特地貌。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裡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
  • 不只有莫高窟,甘肅河西走廊還藏著眾多石窟,更有中國石窟鼻祖
    ,它們都見證著絲綢之路的繁華和信仰。5世紀中國大地戰亂紛飛,各處都不安定,而偏安於一角的北涼國君沮渠蒙遜感懷這世事無常,便決定將信仰寄托在佛的身上,因為佛寺和佛塔不夠堅固且容易被搗毀,便想出了在山崖巖石開鑿佛像的方式來傳承信仰。於是在它的建議下,涼州模式的第一座石窟天梯山石窟就開始修築了。
  • 張掖見聞錄一|弱水三千,孕育戈壁灘中的綠洲城市,人稱甘肅糧倉
    餘秋雨 在《文化苦旅》中寫到,「無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謝恩。」對於每位旅者來說,我們都應當心存期待,帶著崇敬,展開一場充滿探索之旅。正如我的河西走廊自駕之旅,宛如奏響了心中的風沙狂想曲,甘肅張掖成為了我記憶中閃閃發亮的存在。
  • 河西走廊農業的遠古印記
    一  馬家窯文化廣泛分布於黃河上遊的甘、寧、青地區,其年代從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延續時間長達1000多年,可分為馬家窯、半山和馬廠三個類型。就其年代而言,馬家窯較早,半山次之,馬廠最晚。這三個類型的遺存在河西走廊地區均有發現,但分布很不均衡,河西走廊東部的武威地區明顯多於中、西部的張掖、酒泉。
  •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是古&34;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34;的美譽,是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
  • 陶立璠書畫作品在張掖圖書館開展
    甘州訊(記者付聰林)10月11日,陶立璠先生書畫作品展在張掖圖書館開展。中國民協副主席苑利、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陶立璠、甘肅省民協常務副主席杜芳等省內外專家出席了在南華書院舉行的開展儀式。市區文化界負責人及書畫愛好者100多人參加了展覽。
  • 遊學新絲路 —從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的人文之旅
    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是值得每個人去體驗的,它不僅涵蓋了厚重的歷史,民俗,宗教,藝術底蘊,還囊括了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地貌景觀,是世界絕無僅有的文化和自然大餐,而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便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與熱門旅遊線路青海湖-敦煌段部分重合,青海湖到敦煌這兩個熱點相距一千公裡,不長不短,近年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關於這條很火爆的線路,我想從親子遊學的角度來聊聊。
  • 張掖「烏江貢米」榮獲第二屆中國「好米榜」暨優質農產品展銷會金獎
    12月4日,第二屆中國「好米榜」暨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在南京落下帷幕。經過專家評審論稻,張掖「烏江貢米」榮獲第二屆中國「好米榜」暨優質農產品展銷會金獎。張掖「烏江貢米」能夠從全國13個省313家展銷產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既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主辦方的認可,也使烏江貢米一直堅持秉承的營養、健康、安全、放心的生產經營宗旨得到進一步升華,此次殊榮的獲得又一次打響了金張掖名片,讓張掖「烏江貢米」成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的優質農產品中的「王者榮耀」和河西走廊上熠熠生輝的「金米粒」,為張掖「烏江貢米」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 河西走廊只是戰略要地嗎?現在才明白,它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首要目的是「隔絕羌胡」,就是把在青藏高原上的遊牧者和北方草原上的遊牧者給隔絕開,因為若是雙方聯手,很容易威脅到長安的安全。繁榮昌盛的唐朝,在失去河西走廊地區後,由大唐變成了小唐。如果你認為河西走廊之於中國,只有戰略位置上的價值,那就想的簡單了。可以這麼說,河西走廊,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 資深花旦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大佛寺 歷史文化名城 駱駝城...
    原標題: 資深花旦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將張掖市公布為全國第二批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設部、文化部在歷史文化名城報告中對張掖作了如下闡述:「張掖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中部,水草豐茂,物產富饒,因有『金張掖』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