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尋找一位能和自己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朋友,是許多人的心願。有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還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下面這首詩也是寫覓知音的詩,我們一起看看?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這首詩的大意是:從西北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一陣弦歌之聲,我追隨歌聲傳來的方向,抬頭望去,看見那邊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座樓雕梁畫棟,非常地富麗堂皇,看著好像在哪兒見過似的,它四周是高翹的閣簷,階梯有層疊三重,宛然一派帝王宮殿的氣象。如此漂亮的高樓上,這歌女子的歌聲卻憂傷!她難道是在感傷知音難覓嗎?而這,又何嘗不是我自己的心聲呢?我不也正因為知音難覓而苦惱著的嘛!
這西北高樓上唱歌的人是誰呢?詩人在樓下,只聽的聲音,看不到人。將其比為「杞梁妻」,必是一位女子。而這女子自顧自地唱歌彈琴,全然不知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佇聽已久的詩人在。她「一彈再三嘆」,無限的悲哀情思盡情地在琴中傾瀉。詩人借高樓上的歌者之悲抒寫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歌者與聽者遙相呼應,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望全面地展現出來了。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對於高樓上女子的歌聲,詩人用一「悲」字概括,使高樓聽曲的那種若隱若現、縹緲空靈的意境,蒙上了一片悽涼的氛圍。又因「悲」字,引出了「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傳說他為齊君戰死,其妻子悲慟於「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可見,這悲傷多麼大啊!用杞梁妻的典故,更加強化了詩人那種悲哀、苦悶的心情。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知音難覓,才是高樓女子、也是詩人自身感傷嘆息的真正原因。他們都希望能有一位知心的朋友,與自己無話不談、心心相印。人生若是有一位這樣的朋友,就滿足了!
最後一句「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表達的就是對追求美好理想的希望與嚮往。雖然現在沒有知音朋友,但是寄希望於將來。
在詩歌藝術上,此詩也有自己的特點。【古詩十九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善於用「託」,此詩高樓女子即為詩人假託之「境」,「高樓」云云,全從虛念中託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雲」縹緲,呈現出一種奇幻的景象。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