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樓| 希望人生得一知己就滿足了

2020-12-11 一起讀經典

自古以來,尋找一位能和自己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朋友,是許多人的心願。有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還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下面這首詩也是寫覓知音的詩,我們一起看看?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這首詩的大意是:從西北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一陣弦歌之聲,我追隨歌聲傳來的方向,抬頭望去,看見那邊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座樓雕梁畫棟,非常地富麗堂皇,看著好像在哪兒見過似的,它四周是高翹的閣簷,階梯有層疊三重,宛然一派帝王宮殿的氣象。如此漂亮的高樓上,這歌女子的歌聲卻憂傷!她難道是在感傷知音難覓嗎?而這,又何嘗不是我自己的心聲呢?我不也正因為知音難覓而苦惱著的嘛!

這西北高樓上唱歌的人是誰呢?詩人在樓下,只聽的聲音,看不到人。將其比為「杞梁妻」,必是一位女子。而這女子自顧自地唱歌彈琴,全然不知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佇聽已久的詩人在。她「一彈再三嘆」,無限的悲哀情思盡情地在琴中傾瀉。詩人借高樓上的歌者之悲抒寫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歌者與聽者遙相呼應,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望全面地展現出來了。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對於高樓上女子的歌聲,詩人用一「悲」字概括,使高樓聽曲的那種若隱若現、縹緲空靈的意境,蒙上了一片悽涼的氛圍。又因「悲」字,引出了「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傳說他為齊君戰死,其妻子悲慟於「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可見,這悲傷多麼大啊!用杞梁妻的典故,更加強化了詩人那種悲哀、苦悶的心情。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知音難覓,才是高樓女子、也是詩人自身感傷嘆息的真正原因。他們都希望能有一位知心的朋友,與自己無話不談、心心相印。人生若是有一位這樣的朋友,就滿足了!

最後一句「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表達的就是對追求美好理想的希望與嚮往。雖然現在沒有知音朋友,但是寄希望於將來。

在詩歌藝術上,此詩也有自己的特點。【古詩十九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善於用「託」,此詩高樓女子即為詩人假託之「境」,「高樓」云云,全從虛念中託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雲」縹緲,呈現出一種奇幻的景象。令人稱奇!

相關焦點

  • 「詩歌賞析」「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壯志萬丈而報國無門,在茫茫人世間,沒有什麼比這更教人嗟傷的了,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便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五首作品──《西北有高樓》。關於作品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
  • 詩詞賞析[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關於作品《古詩十九首》是我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
  •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8月14日《昭明文選》略記•古詩十九首•其五其五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阿(ē )閣:四面都有柱子的樓閣。三重:三層。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音響:聲音。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無乃: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劉向《列女傳•齊杞梁妻》:「齊杞梁殖之妻也,莊公襲莒,殖戰而死。莊公歸遇其妻,使使者吊之於路。
  • 「詩歌賞析」「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六首作品──《涉江採芙蓉》。》是我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 葉嘉瑩先生講《西北有高樓》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這首詩在藝術上比前邊那幾首更富於曲折變化,而且帶有一種象喻的意味。不要以為只有當強盜的這麼說,孔子不是也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嗎?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由此可見,活在世上卻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欣賞,那才是最悲苦的事情。結尾兩句「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有的本子不是「鴻鵠」,而是「鳴鶴」。要想分辨這兩個詞用哪一個更好,你就必須熟悉中國文化的傳統。
  • 葉嘉瑩先生講《西北有高樓》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這首詩在藝術上比前邊那幾首更富於曲折變化,而且帶有一種象喻的意味。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 三十四
    134《古詩十九首》之三十四——對《樂府》的揚棄之四「對決」在《古詩十九首》中,正面的、負面的情緒都是內化的,通常是不與人發生關聯的。正向的感情,如「西北有高樓」、「青青河畔草」、「東城高且長」等,從詩人的角度來說,這種感情也不過就是轉個念頭,想像一下,並未有一絲想要告知對方的意思。
  • 《古詩十九首》中的8條唯美名句,句句入骨的人生感悟!
    《古詩十九首》中的8條唯美名句,句句入骨的人生感悟! 1.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 考:同「老」。人沒有金石那般堅固,豈能夠長壽得永不老。詩句指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是有限度、有盡期的,要好好珍惜,使人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 世間悲苦,皆訴筆端,從《古詩十九首》看漢末下層文人之悲情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作者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隨做組詩看待。《古詩十九首》的作者至今無法確定,後世一般認為它並非一時一人之作,產生的年代應該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大約50年的時間。
  • 十九首古詩:道盡魏晉風流
    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劉勰稱其為「五言之冠冕」,鍾嶸更是評價「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漢末,社會動亂,文人失意,思想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涉及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有些作品更是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
  • 《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與作者之謎
    在我國文學史上,《古詩十九首》(以下簡稱為「《十九首》」)乃是流照藝林、光景常新的經典作品,明人王世懋(1536-1588)譽之為「五言之詩經」(《藝圃擷餘》),可謂中肯之評。但是,關於這組詩產生的時代和作者問題,卻一直眾說紛紜,困擾著古往今來的諸多選家和詩人。
  • 文人心生:《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的《文選》,綜合各方面史料看,這些詩大約創作於東漢後期順帝到靈帝之間,《古詩十九首》非出於一人之手,所以表現出複雜的思想內容,題材也很豐富。《古詩十九首》中有熱衷仕宦的表白,也有文人們面對險惡的政治環境,人情薄如紙的世態炎涼而產生的憂憤;有人生短促,不如及時行樂的呼喚;也有要立「榮名,」垂不朽的心聲,《古詩十九首》中最感人的,當屬思婦詩所寫的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涉江採芙蓉》寫一位漂泊異地的失意者懷念妻子的愁苦之情;而更多的詩《迢迢牽牛星》《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等詩,都極為細膩傳神。
  • 詩詞賞析 [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
    關於作品《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
  •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附:古詩十九首全文
    比如杜甫,他眼看著肅宗朝廷的腐敗和唐朝國力的衰落,自己不但無可奈何而且不久也就被貶出京,他怎能不產生失望的情緒《曲江二首》實在是表現了詩人那時心中十分複雜的感情。如果大家想更詳細地了解這兩首詩,可以參考我寫的《迦陵論詩叢稿》一書中的《談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古詩十九首》中有的詩也是如此。
  • 《古詩十九首》裡的十個名句,重溫經典,常讀常新
    《古詩十九首》是南朝梁蕭統從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1、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那本寫著「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的書——古詩十九首
    這是《古詩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中描寫的畫面。我們有多彩的文學智慧、有百花齊放的思想、有對世界獨特的認識與思考,有不遜於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燦爛文化。即使這些都被經濟的落後所覆蓋,仍然不掩其光彩,並且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強盛、中國國力的逐步強大、中國人民的日漸富裕,一步步開始重現她耀眼的光彩。《古詩十九首》就是這其中瑰麗的一寶。
  • 《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悽美,值得一讀再讀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東漢時期的詩歌。現在已經沒有人能知道寫這些詩的作者是誰,但是歷經千年,這些詩作卻依然經久不衰,並更加散發出那個時代的藝術光芒。今天,我們欣賞《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感悟那個時代的社會現狀和人們的生活情感。
  • 《古詩十九首》,無名氏留下的千古詩篇
    在南北朝時期,南朝太子蕭統帶領文人編寫了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昭明文選》,錄入了十九首當時流傳極廣的五言詩,後來被統稱為《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之前創作出來的五言詩,這些古詩作品在錄入《昭明文選》時沒有作者署名,沒有題目,所以只能統稱為無名氏所作,用每首詩的第一句當題目。
  • 秦漢詩歌之漢樂府的集大成者——古詩十九首
    序:本期推出的古詩十九首,私以為是漢樂府的集大成者。我們在上期文章中介紹了漢樂府詩歌,也捎帶著看了一首愛情詩歌——上邪。而本期,我們重點說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私以為,在樂府詩歌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
  •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高樓聽曲寄悲情,願化鴻鵠振翅飛
    1935年,巴黎大學博士論文答辯會,主考官像中國留學生陸佩如先生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孔雀東南飛》這首古詩裡,有『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之句,可作者為什麼不說成『孔雀西北飛』呢?此問題一出,現場一片譁然,熟讀古詩詞的人都知道,在古詩中,很多意象乃虛筆,沒有實在的緣由。「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實為《孔雀東南飛》的比興開頭句。但顯然,此時不應該如此刻板作答。陸佩如先生思考一番機靈作答:緣何孔雀東南飛?只因西北有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