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墓雲紋金盞

  曾侯乙墓聯禁銅壺

  曾侯乙墓銅鑑缶

  二十八星宿圖漆箱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省是文物大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總量超157萬件(套),其中有不少享譽中外的瑰寶。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本報特推出「文博館藏揭秘」系列報導,揭開部分珍貴文物的神秘面紗。

  4月27日,中印兩國最高領導人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這帶火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這些天,省博迎來一撥又一撥中外遊客。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多件文物創「世界之最」

  1978年發掘於隨州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墓。這座沉寂2400年左右的地下宮殿,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萬餘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種類之齊全、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鍾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這些文物共同體現了先秦時期中國在藝術、技術、天文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2400年前的「交響樂團」

  其中,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禮樂文明的最高體現。事實上,曾侯乙墓出土的音樂文物數量驚人,共計125件,相配的演奏工具和各種附件1000餘件,涵蓋古代八音的七種,其中多件為世界考古史上所僅見。

  當考古學家打開曾侯乙墓時,這些樂器大多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著下葬時的陳列位置。在中室,由編鐘、編磬和建鼓組成的長方形空間內,擺放著瑟、笙、排簫、篪等絲竹類樂器。編鐘對面,陳列著九鼎八簋、鑑缶等青銅禮器,展現了當時以編鐘、編磬為主的金石樂隊的建制和布局,十分壯觀,用以演奏氣勢恢宏的宮廷雅樂和祭祀音樂。

  除中室大型「交響樂團」外,東室配置了演奏輕柔音樂的小型「室內樂團」,以琴、瑟為主演奏寢宮音樂。2400年前組建這樣完整的樂隊演奏,堪稱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蹟。

  出土青銅器總量超10噸

  在上世紀90年代,我省19件文物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曾侯乙墓文物佔9席,分別是:曾侯乙編鐘、銅尊盤、聯禁銅壺、銅鑑缶、銅鹿角立鶴、編磬、大尊缶、雲紋金盞和漏匕、16節龍型玉掛飾。

  其中,曾侯乙尊盤飾龍84條,蟠魑80條,製作複雜,造型美觀,極盡奢華。它是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複雜、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至今未出現複製品。專家稱,曾侯乙尊盤原為曾國先君所用,可能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繼而用之,並將盤內銘文改刻為「曾侯乙作持用終」。

  被稱為「古代冰箱」的銅鑑缶,外表極富裝飾美,集渾鑄、分鑄、焊接製作工藝於一體,缶置於鑑內,蓋好蓋,二者渾然一體。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為使二者結合穩固,鑑底部伸出品字形三個彎鉤,尊的圈足前後留有三個穿眼,剛好容彎鉤插進,並可自動倒鉤扣住。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實用角度講,都已有現代工業設計的味道。

  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器共38種134件,是我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墓葬。因發掘前未被盜擾,其布局真實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儀式: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匜相配。它們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紋飾華美,採用渾鑄、分鑄、熔模鑄造(失蠟法)等冶鑄技術和透雕、錯金、鑲嵌等多種工藝,集先秦青銅製造技術之大成,代表了古代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

  令人詫異的是,曾侯乙墓出土青銅文物總量超10噸,卻未見一件青銅劍,只在墓主人身旁發現一把青白色玉劍,劍首被透雕成雙龍形。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這把玉劍有和平寓意,在曾侯乙墓發掘40周年之際,我們重新布展時將其放在醒目位置。」

  銅鑑缶:中國最早的「冰箱」

  5月17日,武漢市江漢區惠康裡小學100多名五六年級學生,來到省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研究「餐桌上的曾侯乙」。

  該校校長吳慧晶介紹,這次主要讓高年級學生帶著任務,穿越時空,跟著編鐘走進戰國時代,連接編鐘主人「曾侯乙」,同時探尋戰國時期的「飲食文化」。

  面對一個巨大的器皿「銅鑑缶」,惠康裡小學六(2)班女生李詩怡瞪大眼睛:「這麼大的酒缸?」講解員介紹,這確實是個酒缸,不過它有一個秘密。原來,這個「銅鑑缶」有兩層,相當於「缸中缸」,是用來存酒用的。到了夏天,外缸與裡缸之間的夾層就派上了大用場,在夾層放一些冰塊,可以保證酒的質量。

  五(1)班同學孟慶陽連忙問:「那個時候有冰箱嗎?如果沒有冰箱,哪來的冰塊呢?」講解員解釋:「那時確實沒有冰箱,古人在地下深窖或山洞中,儲藏冬天的冰塊以備夏用。這個加了冰塊的銅鑑缶,就相當於中國最早的『冰箱』。」同學們恍然大悟。

   (海冰 王晶晶 曾攀 朱惠 宋驥 朱夢雲)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曾侯乙尊盤多件文物創「世界之最」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2400年前的「交響樂團」其中,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禮樂文明的最高體現。事實上,曾侯乙墓出土的音樂文物數量驚人,共計125件,相配的演奏工具和各種附件1000餘件,涵蓋古代八音的七種,其中多件為世界考古史上所僅見。當考古學家打開曾侯乙墓時,這些樂器大多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著下葬時的陳列位置。
  • 海內外專家探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
    中新社武漢9月19日電 (梁婷 曾攀 孫夏)9月19日,曾侯乙編鐘出土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來自海峽兩岸以及美國、韓國、德國的考古、音樂專家與會,探討40年來曾侯乙編鐘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結合近年來古曾國考古新發現,展望未來古曾國歷史、考古、文化研究趨勢。
  • 曾侯乙大墓出土文物眾多,但我卻偏愛曾侯乙尊銅盤
    自1977年發掘曾侯乙大墓以來,其發掘出的眾多精品就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最為出名的就有曾侯乙編鐘、大尊缶、聯禁銅壺、乙尊盤等等,但小編卻對乙尊盤情有獨鍾。曾侯乙銅尊盤說起來這一切的緣分還是都因為劉醒龍先生所作的《蟠虺》,而喜歡上曾侯乙銅尊盤也是因為這本書,書中圍繞曾侯乙銅尊盤寫出一個有關於文物及鑄造此盤的故事
  • 曾侯乙墓中陪葬21位妙齡女子,為何卻沒有正室夫人
    經專家給出了解答,原來曾侯乙可能有些不地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準備擴建廠房,修建一座機械加工廠。開山炸石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曾侯乙大墓,考古人員迅速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據悉,曾侯乙本人主棺槨重達7噸。當時工作人員費九牛二虎之力,動用兩臺吊車才將曾侯乙棺槨遷入實驗室。
  • 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戰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欣賞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裡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巖中,為多邊形巖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長16.5米,東西寬21米,深13米,面積為220平方米。
  • 王者之器—湖北省博物館藏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
    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歲左右;殉葬者為13~25歲的女性。曾侯乙,姓姬名乙。戰國時代曾國(今湖北隨州棗陽一帶)一個名叫」乙『』的諸侯。他不僅是一位熟諳車戰的軍事家,也是一位興趣廣泛的藝術家。
  • 曾侯乙墓出土高清古玉珍賞
    曾侯乙墓為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1978 年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對該墓進行了發掘,出土了數量多達300餘件的玉器。曾侯乙墓玉器出土位置主要有四處,即墓主內棺內、陪葬棺內、墓主內棺蓋板之上及槨室之中。正如發掘報告所指出,墓主內棺蓋板上發現的玉、石飾物可能系棺罩的飾件,而出自槨室的玉、石飾物有相當一部分原先是放在陪葬棺內的。因此,可以認為曾侯乙墓的大部分玉器應該是放置在墓主及陪葬者棺內。
  • 湖北又一巨星隕落 他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 湖北又一巨星隕落 他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先後獲湖北省文教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工作重要貢獻獎等眾多榮譽稱號,2013年入選湖北文化名家。
  • 紀念一代考古學者譚維四先生曾侯乙墓考古:華夏文明淵源有自
    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沒有辜負人們的熱望,根據發掘簡報,出土文物有樂器、青銅禮器、容器、雜器,兵器、車馬器,木、竹用具,金、玉服飾,金制小器皿,竹簡等等,總數達七千餘件。其中樂器包括編鐘、編磐、鼓、瑟、琴、笙、排簫、橫吹竹笛八種共一百二十四件。最有名的編鐘共六十四件,計鈕鍾十九件,甬鍾四十五件,另有楚王送的鎛一件;編磐共三十二件。
  • 曾侯乙墓中陪葬21位妙齡女子,卻無正室夫人?專家:這人不地道
    大家想必都聽說過,"曾侯乙編鐘"這套價值連城的文物。1978年,考古專家於湖北隨州,發掘出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大墓。墓中出土了諸如"曾侯乙編鐘""青銅尊盤",等價值不菲且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國寶。然而,曾侯乙身邊陪伴了21位妙齡女子,可他的正室夫人卻不知去哪。經專家給出了解答,原來曾侯乙可能有些不地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隨州擂鼓墩上曾侯乙墓遺址照片(彭彤彬)
    擂鼓墩上曾侯乙墓遺址照片(彭彤彬)一、遺址山下廣場及宣傳導引牌三、墓室外建築設施特色五、曾侯乙還原像七、重要出土文物的仿製件及照片
  • 曾侯乙墓出土一個青銅盤,專家:一條魚就能玩出這麼多花樣
    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曾發掘了舉世聞名的曾侯乙墓,墓主人是戰國時期曾國的國君乙,墓中出土了一整套珍貴的編鐘,可以看出乙是一個懂音律、非常會生活的人;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青銅盤,這件特別的文物讓在場的專家驚訝不已,嘖嘖讚嘆:曾侯乙不僅浪漫,還是一位美食家!專家為什麼這樣說呢?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隨州棗樹林墓地考古發掘成果,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近10年來,湖北不斷有關於曾國的考古新發現,迄今為止共確認曾國13位帶有私名的曾侯,有名字的國君21位。
  • 曾侯乙墓除了出土的青銅編鐘,這幾種樂器也都是國寶級文物
    註:本文原載於《北京晚報》(2020年4月27日),原標題《曾侯乙墓:尋找古國遺音》 說到湖北地區的出土文物,不少朋友首先會想到曾侯乙編鐘。
  • 曾侯乙為何含著21枚玉器下葬?說說曾侯乙墓中幾個被忽略的細節
    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曾侯乙銅冰鑑,還有出土的各類青銅器、玉器、漆器等達到上萬件,這座墓的發掘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墓中出土的文物則向我們展示了古代貴族的奢華生活,其中也有不少被人忽略的小細節。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譚維四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譚老主持的曾侯乙墓發掘,是二十世紀百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開啟了湖北文物考古事業的新篇章。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譚維四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回憶曾侯乙墓打開的那一幕,馮光生依然難掩激動:「墓葬打開,我看到的是一個200多平方米的『遊泳池』,墓中全是水。但是,伴隨著潛水泵的馬達聲,水位緩緩下降,我和在場所有人一樣,完全驚呆了。」這些罕見的音樂文物中,不僅包括曾侯乙編鐘原件,還有在曾侯乙墓同時出土的編磬、琴、瑟、排簫、竹箎等共九種125件樂器。隨之而來,關於史料中鮮有記載的、曾侯乙的故鄉「曾國」也再次進入考古學家和史學家的視野,「曾國之謎」得以層層剝開……研究:「一鍾雙音」的樂律書馮光生回憶說,從甫一出土,這件稀世文物就被以一種開放的狀態進入研究者和公眾的視野。
  • 戰國曾國國君曾侯乙作風土豪 死後陪葬玉器528件
    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十六節玉佩  曾國,一個漢水邊的古國,失載於所有史籍,但曾侯乙,這位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曾國國君,卻因其墓葬中出土的一萬五千多件文物以及為數眾多的稀世珍寶,而名揚天下  曾侯乙貴為國君,生前極度奢華鋪張,除了青銅器和漆木器,他墓中出土的玉器,同樣在戰國玉器史上佔有空前的地位。曾侯乙墓出土玉、石、水晶、紫晶、琉璃等各類玉器528件,按用途分為曾侯乙生前使用的禮器、生活用玉和佩玉,以及死後專用於殮葬的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