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王立平:《枉凝眉》用心流著血寫出來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1月21日電 題: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講述音樂創作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20日在重慶西南大學作講座,講述他在波折年代音樂創作的故事。

  王立平生於1941年,是中國國家一級作曲家,1987年版《紅樓夢》音樂創作者,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等職。

  他曾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歌曲,包括《潛海姑娘》、《太陽島上》、《駝鈴》、《少林寺》等。

  其中,《駝鈴》是他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送戰友,踏徵程……戰友啊戰友,待到春風傳家訊,我們再相逢」,此曲傳唱大江南北,感動了無數人。

  談及此曲,王立平說,當時有些人認為曲中含有「革命」等詞彙,顯得「老土」,但他堅持自己的想法,要表達質樸深厚的感情。

  此曲紅遍中國出乎王立平的意外,然而最讓他激動難忘,感受到「從未感受過的榮譽」則有兩事。其一,鄧穎超在拍紀錄片時,特地要求用拍她聽《駝鈴》的場面來表達對周總理(周恩來)的懷念。

  其二,參加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的戰士,在戰場上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刻,「用這首歌送別上前線以及離去的戰友,用它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對人民始終不渝的忠誠和熱愛」。

  王立平所創作的歌曲《太陽島上》也深受聽眾喜愛,曲中唱「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小夥們背上六弦琴,姑娘們換好了遊泳裝……帶著真摯的愛情,帶著美好的理想,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明天會更美好」。

  談及此曲,王立平說,這是在「四人幫」倒臺後所作,當時國家晴朗、國人興奮,他希望展現出年輕人對自己、國家、民族未來的嚮往。

  王立平有大量名作,而為《紅樓夢》作曲他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在他40歲那年(1982年),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籌拍,王立平主動找到該劇導演要為此作曲。他對導演說,「我願意把我創作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紅樓夢》。我試寫一個主題歌,如果你們覺得好,你就用我;如果不好,一分錢不要我自己走人」。

  憑藉優異的條件和豐富的經驗,他成功說服導演等人,獲《紅樓夢》的作曲權,他說,這是他為數不多的主動請纓,但只興奮了半天,卻開始數年的艱難創作。

  花了整整一年多時間,才將《枉凝眉》寫出,他說,「此曲非手寫出來的,也非腦子寫出來的,是用我的心流著血寫出來的」。

  而寫深沉悽婉、催人淚下的《葬花吟》,他又花了一年零八個月。他一直在盡力思索,「曹雪芹為何對林黛玉寄予了這樣特殊的愛」。

  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1987年《紅樓夢》播出,盛況空前,《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等曲目亦震撼了億萬觀眾,他因此也被譽為「用音樂寫《紅樓夢》的人」。

  在講座上,王立平分享了他的一個又一個創作故事,他還不時地清唱一段,或用鋼琴演奏一曲,在場的700多位聽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王立平說,經歷過大時代的波折,他更懂得如何珍惜創作與生活。「文革」期間他也曾被下放到農場勞動,經歷過有歌不敢寫、不能寫的時代。在數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體悟了音樂人的心酸苦澀與欣喜。

  他還說,音樂創作人應把觀眾當上帝,保持對觀眾及經典作品的敬畏之心,保持積極向上、眼睛向下的精神,找到人民的共同需求,唱出更多人的心聲與希望。唯有如此,才可能留下更多口口相傳的作品。(完)

相關焦點

  • 王立平:四年完成《葬花吟》等配曲
    在這個盛產音樂家的搖籃裡,王立平奠定了堅實的音樂基礎。1982年,王立平已是創作出《太陽島上》《駝鈴》《牧羊曲》《大海呀故鄉》等名作的作曲家。但他感覺自己的創作巔峰還沒有來到。王立平坦言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迷」,「經歷了很多人生的波折、挫折甚至磨難之後,我又有機會讀《紅樓夢》,才真正讀進去了。一朝入夢,終身不醒。」
  • 《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王扶林建議先把主題曲寫出來。選擇書中詩詞作為劇中歌詞是共識,但到底選擇哪一首做主題曲卻是費盡躊躇。有人建議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還有人建議用《好了歌》。但王立平都覺得不妥,「前者太虛,後者又太出世。」
  • 《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耗四年完成《葬花吟》等配曲
    王扶林建議先把主題曲寫出來。選擇書中詩詞作為劇中歌詞是共識,但到底選擇哪一首做主題曲卻是費盡躊躇。 有人建議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還有人建議用《好了歌》。但王立平都覺得不妥,「前者太虛,後者又太出世。」
  • 87版《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王扶林建議先把主題曲寫出來。選擇書中詩詞作為劇中歌詞是共識,但到底選擇哪一首做主題曲卻是費盡躊躇。  有人建議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還有人建議用《好了歌》。但王立平都覺得不妥,「前者太虛,後者又太出世。」
  • 3年寫完《枉凝眉》《葬花吟》,工廠化驗員含喪夫之痛唱出天籟聲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無聲撲繡簾……」、「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葬花吟》和《枉凝眉》在很多觀眾的心裡,不僅僅是傳承多年的經典,更是無可替代的千古絕唱。而其背後的打造者,一個是王立平,一個是陳力。
  • 87版《紅樓夢》音樂作者王立平國圖開講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老師以87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為主線,講述了他創作《紅樓夢》樂曲的過程、感受。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老師以87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為主線,講述了他創作《紅樓夢》樂曲的過程、感受。王立平還講述了他從小學藝的故事,以及創作《片頭曲》《駝鈴》等影視音樂背後的故事,與現場觀眾分享他是怎樣用音樂詮釋這部經典名著,國圖藝術中心現場千餘名觀眾收看了講座。
  • 「夢系紅樓」重回南京,79歲作曲家王立平深情獻唱!
    掌聲中,一力鑄就整個「紅樓夢曲」的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走上臺。79歲滿頭白髮的老人,和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站在一起,準備開唱:「大家可能沒聽過原汁原味的《大海啊故鄉》,今天可以聽到了。」《大海啊故鄉》是王立平作詞、作曲的經典歌曲,人人都會唱。「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海邊出生,海裡成長……」你在臺上唱,我在臺下和,全場大合唱,傳遞的是南京觀眾對這位著名作曲家的敬意和感謝。
  • 三十年後,作曲家王立平再談《紅樓夢》:一朝入夢,終身不醒
    喜歡《紅樓夢》的讀者應該都喜歡裡面的12首經典的插曲,當然更應該知道它們的編曲作者王立平老師了。這12篇分別是:《晴雯歌》、《聰明累》、《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枉凝眉》、《紫菱洲歌》、《嘆香菱》、《紅豆曲》、《引子》、《題帕三絕》、《分骨肉》和《好了歌》。
  • 作曲家王立平:《牧羊曲》初稿充滿河南風 火車上5天創作出《駝鈴》
    上周末,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做客由國家圖書館主辦的「致敬經典·走進四大名著」系列公益講座,為千餘名聽眾講述了《少林寺》、《牧羊曲》、《駝鈴》、《紅樓夢》等著名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導演對王立平說,「這首歌曲寫好,將打開你故事片音樂創作的大門,只許成功不許成仁。」雖是玩笑話,王立平還是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但一讀劇本,王立平就有點「二乎」:當時,趕時髦的流行唱法正方興未艾,但這部電影的人物和題材卻決定了它的音樂不能「洋腔洋調」、不能「跟風」。主人公在人生關鍵時刻,放棄自己,想的是國家、民族和至死不渝的理想。
  • 王立平成都作品音樂會演出介紹
    紅樓夢的一曲《枉疑眉》不知唱碎了多少人的心腸,作曲家王立平老師在全球進行了作品巡演,2020王立平作品音樂會成都站,專屬於東方的音樂藝術!(大河票務網)時間:2020-01-05周日20:00地點:成都藝術中心音樂廳王立平著名音樂家,詞曲作家,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電影集團藝術指導。
  • 作曲家王立平唱起送給南京的歌
    掌聲中,一力鑄就整個「紅樓夢曲」的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走上臺。79歲滿頭白髮的老人,和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站在一起。  著名指揮家張列舉起指揮棒,南京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奏響前奏,臺下立即有觀眾跟著輕聲哼唱起來。《大海啊故鄉》是王立平作詞、作曲的經典歌曲,人人都會唱。全場大合唱,傳遞的是南京觀眾對這位著名作曲家的敬意和感謝。
  • 王立平廈門揭秘「紅樓」音樂創作:一朝入夢終身不醒
    閩南大戲院青年合唱團現場演唱《枉凝眉》。 卡卡 攝中新網廈門5月5日電 (陳悅 陳璐璐 羅荔丹)30多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轟動一時,其中一首首動人的歌曲更是令人難忘。4日晚,1987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原版音樂的作曲家王立平等主創人員在廈門舉辦見面會,和粉絲分享音樂的故事。王立平說,自己初中的時候就看《紅樓夢》了,但那時「看不明白」,後來經歷人生的波折苦難後,發現原來《紅樓夢》離每個人人生那麼近,於是「一朝入夢,終身不醒」。
  • 87版《紅樓夢》,毀了王立平「救火隊長」英明,卻震撼了億萬人
    文 | 魔眼睛 砍柴書院金牌作者編輯 | 不飛1987年,《紅樓夢》熱播,劇中音樂《枉凝眉》等13首樂曲,如泣如訴,盪氣迴腸,震撼了億萬觀眾,人們稱這是用音樂書寫了一遍《紅樓夢》。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這名創作快手竟然一個音符也沒有拿出來。沒想明白就不動筆寫,這是王立平在為《紅樓夢》創作音樂時嚴格遵守的一條戒律。他將自己沉浸在《紅樓夢》的世界裡,翻閱、考究、創作、推敲。
  • 經典紀錄片《潛海姑娘》主題音樂,王立平作曲
    隨著這首《潛海姑娘》優美的旋律,其作者王立平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廣大人們群眾心裡。王立平在這部影片當中,第一次大膽地運用了電聲樂器,表現潛海姑娘們辛勤的勞動和高尚的人文品格,從而使這首曲子成為了一代經典樂曲!王立平是位優秀的作曲家,1941年8月5日出生,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
  • 百年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枉凝眉》
    百年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枉凝眉》 因此,他當時建議用刻畫寶黛愛情的 《枉凝眉》作為主題曲, 而這首歌的創作, 花了他將一年零兩個月的時光。
  • 專訪音樂大家王立平:87版《紅樓夢》組曲創作者
    有人提議那就用《好了歌》。乍一聽《好了歌》似乎有點主題歌的意思,但仔細一琢磨,「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是一種出世的思想,《紅樓夢》是入世的。最後我建議能否用《枉凝眉》做主題歌,理由有三點:第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勾畫了寶釵黛的愛情主線;第二,「想眼中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預示著悲劇的結局;第三,《枉凝眉》文字優美、情真意切,一唱三嘆能入樂,非常適合當主題歌。
  • 這首歌曲是作曲家王立平為紅樓夢中的另一個靈魂人物創作
    紅豆曲是八七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插曲,先後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寶玉與薛蟠等人聚飲之時,第二次是賈府被抄沒落之後,如果說要用一個字來概括賈寶玉,那應該就是痴。這首紅豆曲原本是賈寶玉在酒席間即興而作的小調,但當賈府敗落之後,紅豆曲再次響起,唱的卻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萬千。賈府被抄以後,寶玉流落到海邊,打開手絹,包裡面是黛玉送他的玻璃繡球燈的碎片,此時紅豆曲響起,伴著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真是悲絕,千古妙哉。
  • 壎曲 |《枉凝眉》綿延不絕,歷歷在耳
    壎,以其7000年的古老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悠久和滄桑,更以其獨具魅力的天籟彰顯中國文化的豐厚底蘊,綿延不絕,歷歷在耳… 今天壹心為大家帶來一首壎曲《枉凝眉》,選自劉寬忍老師的專輯《聞壎》。 《枉凝眉》本是「紅樓夢」書中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
  • 精品散文:曲高韻美獨領風騷—淺談著名音樂家王立平先生經典作品
    給影視作品寫主題曲,或者片頭、片尾、插曲,作者的綜合修養是基調定格。思想首先要融入到影視作品的意境中去,再融入到生活中去。做到貼切、自然感人的魅力,引起共鳴就不是那麼容易。王立平先生切實做到了,而且注入了作品的生命力。使《大海啊!故鄉》名揚四海。為電影《大海在呼喚》增強了藝術質量。
  • 因一首《枉凝眉》成名,下海經商敗遠嫁異國,如今已經年過六旬!
    今天我們說的這一位,她曾是工廠化驗員,因一首《枉凝眉》紅遍大街小巷,經商失敗後遠嫁異國他鄉,她就是陳力。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熟悉的旋律,經久不息的魅力。三十年前一部《紅樓夢》的橫空出世,成為了那個匱乏年代的精神產物,精緻古典的服飾,樸真如實的布景,也是國人共同的螢屏記憶。